《当代城市中学生社会人格状况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城市中学生社会人格状况调查报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代城市中学生社会人格状况调查报告作 者:邹 刚学 校:兰州大学年 级:96级院 系:哲学与社会学系专 业:社会学指导老师:黄少华副教授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国中学生而言,其社会人格同其社会的性质同样具有过渡特征,在传统与现代的人格类型转换的现阶段中透视当代中学生的人格特征,哪些透视出时代的特色,而哪些还表达出历史的束缚。前一点主要出于应用的考虑,而后者那么更多侧重于对社会文化变迁的理论考虑,所有这些,构成了我们从事调查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方法对于社会人格的根本界定,我们是这样把握的:“即是指在特定历史阶段下其一社会群体在互动过程中产生的为群体每个成员所认可和承受的群体心理特征。这种心理特征既
2、是社会性的,同时又伴随价值判断过程。”社会人格产生于社会行动,是指“行动的个人赋予其行动以主观意义,行为考虑到别人并在其行动过程中以别人为目的”的这样一种心理特征 。而研究中的理论假设那么主要采用了类型学的方法,正如后文斯宾塞的“尚武社会”和“工业社会”的划分一样,我们将社会人格分为传统与现代的两种典型,而社会转型中的中学生社会人格也具有过渡的特征,即旧的社会形态中的某些社会人格与新的社会形态对某些社会人格的表现同时在当代中学生身上表达,而且正向后者转化。在研究中,我们采用了抽样调查的方法,将全国所有城市分为大、中、小三等,然后在大中城市中按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了26个城市作研究对象,共
3、计回收中学生答卷275份,经检查,结果客观有效,问卷质量高,并采用spss统计软件作统计分析p ,并按照调查工作方案中确立的指标工程分别作检验分析p ,同时结合图书馆中的人口学资料,作了初步的考虑。下文中,拟从当代中学生对所处环境的态度与感受、偶像崇拜、人格倾向、转型社会人格构造几方面详细阐述。二、社会转型期中学生对所处家庭和学校环境的感受和态度家庭是影响和作用于个体思想观念、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的主要社会环境之一,我国素有“三岁看老”的说法,即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早期的家庭教育对个人一生的行为标准、心理特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以致个性气质、品德塑造的重要作用,据郑杭生先生所编的社会学概论新修 ,家
4、庭对个人的社会化的影响大致有三: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是一个社会化的开端,家庭环境因素对个人的观念、心理和行为习惯会发生潜移默化的深化影响。家庭环境对个人社会化的另一重要意义在于对儿童的感情和爱的培养,家庭环境对个人而言,其作为感情交流和体验爱的主要场所无疑较之其他社会环境重要得多,丰富的感情交流对一个人感情和心理的正常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种感情的社会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处的家庭感情交流的程度如何。家庭中父母的权威对儿童的社会化具有重大影响,家庭环境中的权威形象和亲子之间的感情交流,使家庭社会化对个体的心理和观念具有强大的浸透力和塑造力。基于此,在我们的调查中,重点设计了有关方
5、面的题目,经过初步的统计分析p 和基于理论的考虑,我们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是颇值得我们考虑的。那么在学校里,作为“德智体美劳”教育中居首位的“德”又如何呢?调查结果:a9.8的老师只强调学习,从不教诲学生的品德;b20.8的老师强调的道德品质教育虽已在校园内列为正规的课程,但形式老套,所举的典范人物、模范事迹,空洞而缺乏说服力。c46.4的老师虽能深化浅出,于日常生活中举现实例子对学生作颇有说服力的道德教育,但多半“光说不练”,给学生所作的示范性作用不强,d仅有23.4的老师才能做到不仅课堂强调品德教育,而且言行一致,以身作那么。由此可见,目前中学课堂上的思想品德教育已有落后于形势的迹象,德
6、育的空洞无实际内容,典范人物缺乏时代性,缺乏说服力,不能面对新时期青少年的心理开展的要求已成为中学生对德育评价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而实际上,据“对学校各科开设的课程满意度”之调查题目的结果看,中学政治课的平均满意度为2.60,已接近取值“”“态度一般”,即使平均值仍在“一般”与“较满意”之间,但有近40的学生评价很低,这说明了中学德育改革的势在必行。以上列述的道德协调状况;人际沟通状况;对学校家庭环境的满意度;性生理教育四个方面的问题均是个人社会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境因素,所以寻找当代中学生对其家庭、学校环境的认识和感受态度,是有助于解释他们的社会人格特征的,这也正是我们罗列出以上的调查数据的
7、原因。三、偶像崇拜与人格倾向从职业分层的角度看偶像者,是指人们在生活中具有极高认可度的某种人的类型,人们乐于承受这一类型人的行为形式、思维习惯,以致价值观。而且逐渐开展成为一种附着较强烈、情感的社会行动崇拜,一个社会有什么样的偶像,能说明该社会中的主导价值观及现实阶层地位的分布状况;传统的价值观和外来的价值观,外乡文化和舶来文化、现实的社会环境和理想的人生目的等等外在社会因素是怎样在个人的意识里生根发芽,并承受与其他思想的碰撞?而偶像崇拜即是这种“内化”的一个现实例子,只不过它表达得感情较为强烈罢了,什么样的社会即会有什么样的合理性社会人格,“20世纪60年代以约翰列农为首的甲壳虫摇滚乐队”成
8、为那代人的世界级偶像,美国前总统卡特也说:“他的精神甲壳虫乐队的精神急躁活泼和认真诚恳,嘲讽和理想都加在了一起成了整个一代人的精神。” 而十余年前在我国曾非常流行的一首歌曲以“跟着感觉走,紧抓住梦的手”的歌词成为一些年轻人的人生信条,也跟当时我国社会的普遍心态有关,偶像崇拜与社会人格互相影响的关联由此可见一斑。同时,偶像类型的划分标准带给我们一定的困难,因为考虑到某种偶像大多与其职业有着固定的联络,因此我们试图从职业分类的角度求解析。在问卷题目中列出的十余种偶像类型它们其中大多数是按职业类型而确立的,而且这样做的结果也能让我们通过目前社会上的十余种主要职业在当代中学生心目中地位的分布状况有一个
9、全面的认识,这就是本节标题下附加“从职业分层的角度看”副标题的目的。富追求的理想目的,相比之下,选择“著名政治家”为崇拜偶像的只占4.9,选择“优秀老师”作崇拜偶像的仅占2.2,由此我们可以想像虽然师范院校在高考中也是报考的热门,但在报考的考生中又有多少人是以当老师为人生的理想呢?传统的偶像在当代中学生心目中已日益显得没有魅力,其中选择“消费劳模”的比例最低,为0.9,只有极少数的中学生期望将来作一个“优秀的工人”。由以上的数种偶像崇拜的排列状况看,在当今中学生的社会人格构造中,有一些新的特点出现,乐于表现自我,注重自身的独立性,敢于直言利益,注重职业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对强调奉献而回报不高
10、的职业类型兴趣不大。或许我们可以说这是功利的一代,但事实上,这正是商品经济所呼唤的社会人格。他们是历史与文化的适应者,但更是将来的开拓者。转型社会中社会人格也发生从传统向现代的过渡。而在此过渡阶段便呈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人格类型的嬗变。美国社会学思想家在其“尚武社会”与“工业社会”的划分中,对“尚武社会”的社会成员的精神特征归纳为:“一致、服从、忠诚、墨守成规、无创新精神、依赖权威,以及关于现状既是自然的又是惟一可能的信念。由具有这种思想组成的社会必然是保守的和敌视创新的,不灵敏的及难以重新组织的。”而他对于“工业社会”的描绘那么为:“个人更注重个人的利益;不强求价值信念的同一这实际上意味着
11、整个社会中的人们更具备”宽容“和”同情“的精神,但须注意,这里”同情“指的是类同于马克思韦伯所提出的”解释性的理解“,即”是指在获得关于指导行动者的动机的知识的理解行为“ ,颇类似于孔子的”忠恕之道“里的”尽己之心和推己及人“ ,也就是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以别人的价值观念对待事物;愿意在价值多元化的组织中而不愿在强迫性的组织中生活;强调个人的努力,视自致的社会角色的价值高于先赋的社会角色的价值;尤其重视个人的独立意识和求新求变精神,而不愿受制于一般言论的束缚;对待别人更显尊重但不屈从迷信权威;不愿受别人的役使而力求保持合作的伙伴关系。”当然,以上两种社会类型的划分仅仅是两种理想型的划分,而就目
12、前我国的阶段看,处于这两者的中间阶段,也就明显地带有社会人格的过渡特征,在社会的转型期中,无疑也会带有一些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消极影响,人的开展状况也会具有一些新的变化,如人格别离、心理急躁、焦虑和动乱不定、价值观困窘、行为易失范等等。但从历史的取向上看,塑造经济关系及意识上独立自主的个人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市场要求个人具有与企业同样的主体地位,淡化依赖性;而且更要求人的平等意识,这不仅指人的法律地位平等,更注重的是平等的竞争,当然这种竞争的平等“只能是机遇均等,而不能是完全的平等” ;同时更鼓励个人具有风险意识,“高风险投入才能有高收益回报”的观点已深化人心;人们互相之间的社会互动带有信息社会的“
13、广而不深”的时代特征,更重功利和时效;极为重视契约型的人际关系;由于人的自主性及自尊心大为增强,故尊重别人,持合作精神与人共事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强调机遇,在获取社会价值目的上有时甚至存在幸运的心理,如期望靠彩票发大财而促成摸奖的火爆场面的现实写照;凡此种种社会心态的演变及社会人格的变化,我们认为均会深化地影响当代中学生的社会人格的形成。市场经济已向新时代的人格作出了要求,那么,当代中学生是否适应这种挑战呢?四、当代中学生社会人格构造现状的分析p 低赞同度等级层:属于此层中的社会人格共有6项:分别是“独立考虑”4.4;“大方大方”1.9;“有合作精神”1.9;“尊老爱幼”3.6;10“节俭节约”
14、1.4,这些社会人格在当代中学生心目中属于不被重视的类型,他们中只有很少一局部人才认为其为“最重要的品质”。“节俭节约”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但在当今社会环境下的青少年已不再信奉他们的父辈所秉承的经济观,更多的人表达出一种理财的新观念,他们讲求生活的质量,却又不会轻视每一分钱,该花的决不吝惜,不该花的决不胡花,故只有1.9的人赞同“大方大方”为最重要品质。而“尊老爱幼”的比例之低,那么恐怕要归咎于现代家庭中子女的地位畸形偏高,中学生普遍有“小皇帝”心态。他们对这样的传统美德,缺乏较深的体会。在生活中养尊处优,不能吃苦,因此也不大赞同“工作勤奋”的踏实态度,由于上述家庭、学校的某些原因,现
15、代中学生的独立性也不够强,同时现行的教育体制中鼓励学生思辨精神的因素甚少,故中学生也普遍未认识到“独立考虑”的重要性。最后,中学生中“缺乏合作精神”的态度是最令我们担忧的,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专门化,以及人们的社会交往日渐变得“大量化、深度浅”的特征,个人要想在将来的社会中获得成功而又缺乏合作精神那么无异于天方夜谭,当代中学生未能认识到这一点,而过分强调个人的才能,以个人为中心,这是极为有害的。总 结在对当代中学生的社会人格现状的调查研中,看到了光明的一面,也看到了缺乏之处。当代中学生正以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身影走进我们的研究视野。理性化与功利化并存,日益渴求独立却缺乏理解,欲自立而又不能完全自立的他们无疑是我们国家、民族将来的希望,历史选择了他们并塑造他们,他们的社会人格将是21世纪中国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人格,社会在进化、人也同样在进化,诚挚地希望其中那些不和谐的音符不会影响这一首瑰丽的交响曲。点 评本文运用类型学的方法,对当代城市中学生的人格状况进展了定量的研究,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学调查方法的较好把握。不过相对而言,作者对社会理论的把握尚有一定的差距。兰州大学:黄少华副教授第 页 共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