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文献中若干常用专业名词的规范应用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74251202 上传时间:2023-12-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影像学文献中若干常用专业名词的规范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医学影像学文献中若干常用专业名词的规范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医学影像学文献中若干常用专业名词的规范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医学影像学文献中若干常用专业名词的规范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影像学文献中若干常用专业名词的规范应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学影像学文献中若干常用专业名词的规范应用 祁 吉 在专业文献中,由于作者对一些常用名词的概念和内涵理解不同或不够准确,使用不够规范。除了久之会形成约定俗成的误区外,也可造成作者和读者对名词内涵的误解。以下是对一些常用的、经常出现混乱的专业名词规范化使用的意见,大量的外来语准确译法的问题不在讨论范围之内。一、 占位顾名思义即占据了空间的意思,炎症、肿瘤、水肿、寄生虫等很多病变均可占据生理结构的空间,因此此词并无特指的内涵。一些作者往往将“占位”或“占位性病变”理解为是“肿瘤”的代名词,甚至在文章或诊断报告中直接使用“ 占位”的表达方式。英文中使用“肿块效应”(mass effect) 表达上述

2、内涵,但只是一种描述用语,不是名词或诊断用语。文章或医学文献中,不宜使用“占位”或“占位性病变”作为专用名词代替“肿块”或“肿瘤”的表述,或借之含糊其词。当下位诊断不明确时,更宜使用“具有占位(或肿块) 效应的病变”表述。二、分辨率和分辨力近年来,随CT、MRI 等迅速发展, “分辨率”一词(空间分辨率、密度分辨率、时间分辨率) 使用相当频繁。“率”是“比率”的概念,如空间分辨率可用“线对(Lp) / mm”表达。文献中关于“分辨”的描述实际上有2种内涵:一种是指具体的物理学参数,如Lp/ mm、帧(F) / s 等;另一种是指分辨的能力。英文中,当具体指物理学参数时使用“rate”,如“空间

3、分辨率(spatial resolution rate) 为14 Lp/ mm”;当泛指分辨的能力时则不用“rate”,如高分辨(力) CT ( high resolution CT) 。“resolution”在英文中为“分辨能力”,而没有“率”的内涵。文献中,大多数非具体表述参数的关于“分辨”的描述是指的“能力”,因此应使用“分辨力”,仅当表述具体参数或专门讨论具体参数时才应使用“分辨率”。三、图像、影像、成像、显像“图像”应用的范畴很广泛,统计图、线图、示意图、照片等均可使用“图像”。医学影像学专业文献中,凡各种检查设备产生的、以模拟方式显示的、用于诊断的图像应使用特定的名词“影像”。当

4、涉及从物理学的“图像处理”角度讨论的内容及表达非模拟方式的画面时则使用“图像”。英文中,图像(picture) 和影像(image) 为不同的词汇。“成像”(imaging) 是指一种过程,实际上任何一种“影像”均需经过“成像”的过程。传统放射时代,相应的“成像”过程使用的是“摄影术”(-graphy) ,现代医学影像学的成像过程则要复杂的多。一些仍沿用了传统的词汇,但内涵已有了很大的差别,如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由于表述与内涵很一致,通常没有异意;磁共振血管成像(MR angiography ,MRA) 或CT 血管成像(CT ang

5、iography ,CTA) 则因英文沿用了“-graphy”,很多人使用了“磁共振(或CT) 血管造影”一词。事实上,此类技术或根本没使用对比剂,或即使用了对比剂,成像原理与单纯的血管造影检查也完全不同。类似的、经常被不恰当地使用“造影”表述的还有“MR 椎管成像”、“MR 胆胰管成像”、“MR尿路成像”等。故准确地翻译和使用这些外来语还应该将“字译”与“意译”结合,准确地表达词汇的内涵。“显像”是专门用于核医学的、检测置入体内的显像剂发射的各种射线、继而形成模拟影像的核医学成像过程。由于词汇内涵的成像过程与放射学成像过程不同,“显像”一词不用于核医学以外的领域。经常看到一些作者使用“超声显

6、像”、“MR 显像”等不恰当的表述,应当纠正。四、重建与重组为现代数字化成像中的重要处理过程。自从CT 问世以来即广泛使用“重建”( reconstruction) 的概念。在层面采集方式的CT(传统CT) 中,显示的横断层面影像是从采集的原始数据直接“重建”而来的。螺旋CT 和MRI 问世以来,除经原始数据重建的横断面影像(CT) 或其他类型的影像(MR) 外,计算机还可基于这些横断面影像作复杂的后处理及显示,这些基于“重建”影像数据进一步处理的过程为“重组”(reformation) 。因此,由于“重建”过程是设备根据原始数据自动进行的,事实上在临床工作中涉及“重建”的概念较少,如多层面螺

7、旋CT 中涉及“锥形束重建伪影”是指的“重建”过程伪影;大多数临床工作中涉及的是“重组”处理过程,因之文献中应相应地称之为“3D 重组”、“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此外,最大密度(或强度) 投影(MIP) 、最小密度(或强度) 投影(Min IP) 、遮蔽表面显示(SSD) 、容积再现(VR) 、MR(或CT) 内窥镜、MRA、CTA 等均属于“重组”处理过程。五、对比剂为影像学检查中用于增加组织或病变结构人工对比的物质。传统放射学时代,使用阳性或阴性对比物质突出特定腔隙结构的对比,即造影检查,如胃肠道造影、胆系造影、泌尿系造影、支气管造影、血管造影、淋巴管造影等,相应的对比物质被称为“造

8、影剂”。CT、MRI 问世以来,同样可使用对比物质增加影像上特定的组织或病变的对比,但方法、原理与效果和传统的造影检查完全不同,故对于用于传统与现代的影像学检查的对比物质使用“对比剂”比“造影剂”更能体现其内涵。在超声与核医学检查中也已使用增强影像对比的物质,同样宜称之为“对比剂”。六、其他上消化道:应更准确地使用“上胃肠道”; 脾脏:因脾不是脏器,应称为“脾”; 副肾动脉:指不止一支的、非主干的肾 动脉。因日文中“副肾”是肾上腺,故副肾动脉易与肾上腺动脉混淆,宜使用“肾副动脉”; 外科手术:因并无“内科手术”一词与之对应,故更宜采用“外科治疗”或“手术治疗”; 普通CT(或常规CT) :是指

9、螺旋CT 问世之前的、以层面方式采集的CT ,故应与以螺旋方式采集的“螺旋CT”对应,称为“层面采集CT”或“层面CT”;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俗称。因AIDS 中“S”即为综合征(syndrome) ,故艾滋“病”之称极不规范,不应用于医学文献中,规范使用应使用原缩写“AIDS”; 精确性、特异性、敏感性可在泛指相应概念时使用,但当具体表述数字百分比时应使用“精确度”、“特异度”、“敏感度”; 相控阵:用于超声探头与磁共振线圈模式的描述,即两个以上并列配置的检测器或线圈,用于优化采集的信号。该配置方式中并无“期相”、“时相”的内涵,系指阵列的检测器或线圈,更宜使用“阵列”线圈(或检测器) 。关于规范化用词方面肯定还会涉及到更多的内容,还望广大同道加强沟通与磋商,以求更为准确、达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