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3苏教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74243294 上传时间:2023-08-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3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3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3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3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3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3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3苏教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第三单元综合测试积累与应用1抽刀断水水更流,2,似曾相识燕归来。3观书有感一诗表现诗人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活泼而清新自得的境界的诗句是,。4秦观鹊桥仙中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与此意相近的诗句是:“,”以此表明不因时空阻隔而淡漠感情。5曹刿论战中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6诸葛亮在刘备几乎全军覆灭的处境下,出任军师,追随刘备创业。他在出师表中写道:,。7愚公驳斥智叟认为山能够移走的理由是“,?”阅读与感悟(文一)书拿起本书来,先不必研究它的内容,只是

2、它的外形,就已经很够我们的赏鉴了。那眼睛看来最舒服的黄色毛边纸,单是纸色已经在我们的心目中引起一种幻觉,令我们以为这书是一个逃免了时间之摧残的遗民。他所以能幸免而来与我们相见的这段历史的本身,就已经是一本书,值得我们的思索、感叹,更不须提起它的内含的真或美了。还有那一个个正方的形状,美丽的单字,每个字的构成,都是一首待;每个字的沿革,都是一部历史。飙是三条狗的风:在秋高草枯的旷野上,天上是一片青,地上是一片赭,中疾的猎犬风一般快的驰过,嗅着受伤之兽在草中滴下的血腥,顺了方向追去,听到枯草飒索的响,有如秋风卷过去一般。昏是婚的古字:在太阳下了山,对面不见人的时候,有一群人骑着马,擎着红光闪闪的火

3、把,悄悄向一个人家走近。等着到了竹篱柴门之旁的时候,在狗吠声中,趁着门还未闭,一声喊齐拥而入,让新郎从打麦场上挟起惊呼的新娘打马而回。同来的人则抵挡着新娘的父兄,作个不打不成交的亲家。印书的字体有许多种:宋体挺秀有如柳字,麻沙体夭矫有如欧字,书法体娟秀有如褚字,楷体端方有如颜字。楷体是最常见的了。这里面又分出许多不同的种类来:一种是通行的正方体;还有一种是窄长的楷体,棱角最显;一种是扁短的楷体,浑厚颇有古风。还有写的书:或全体楷体,或半楷体,它们不单看来有一种密切的感觉,并且有时有古代的写本,很足以考证今本的印误,以及文字的假借。如果在你面前的是一本旧书,则开章第一篇你便将看见许多朱色的印章,

4、有的是雅号,有的是姓名。在这些姓名别号之中,你说不定可以发见古代的收藏家或是名倾一世的文人,那时候你便可以让幻想驰骋于这朱红的方场之中,构成许多缥缈的空中楼阁来。还有那些朱圈,有的圈得豪放,有的圈得森严,你可以就它们的姿态,以及它们的位置,悬想出读这本书的人是一个少年,还是老人;是一个放荡不羁的才子,还是老成持重的儒者。你也能借此揣摩出这主人公的命运:他的书何以流散到了人间?是子孙不肖,将他舍弃了?是遭兵逃反,被一班庸奴偷窃出了他的藏书楼?还是运气不好,家道中衰,自己将它售卖了,来填偿债务,或是支持家庭?书的旧主人是这样。我呢?我这书的今主人呢?他当时对着雕花的端砚,拿起新发的朱笔,在清淡的炉

5、香气息中,圈点这本他心爱的书,那时候,他是决想不到这本书的未来命运。他自己的未来命运,是个怎样结局的;正如这现在读着这本书的我,不能知道我未来的命运将要如何一般。更进一层,让我们来想象那作书人的命运:他的悲哀,他的失望,无一不自然的流露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让我们读的时候,时而跟着他啼,时而为他扼腕太息。要是,不幸上再加上不幸,遇到秦始皇或是董卓,将他一生心血呕成的文章,一把火烧为乌有;或是像金瓶梅、红楼梦、水浒一般命运,被浅见者标作禁书,那更是多么可惜的事情呵!天下事真是不如意的多。不讲别的,只说书这件东西,它是再与世无争也没有的了,也都要受这种厄运的摧残。至于那琉璃一般脆弱的美人,白鹤一般兀

6、傲的文士,他们的遭忌更是不言可喻了。试想含意未伸的文人,他们在不得意时,有的采樵,有的放牛,不仅无异于庸人,并且备受家人或主子的轻蔑与凌辱,然而他们天生得性格倔强,世俗越对他白眼,他却越有精神。他们有的把柴挑在背后,拿书在手里读;有的骑在牛背上,将书挂在牛角上读;有的在蚊声如雷的夏夜,囊了萤照着书读;有的在寒风冻指的冬夜,拿了书映着雪读。然而时光是不等人的,等到他们学问已成的时候,眼光是早已花了,头发是早已白了,只是在他们的头额上新添加了一些深而长的皱纹。咳!不如趁着眼睛还清朗,鬓发尚未成霜,多读一读人生这本书罢!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厄运( ) 擎着( )放荡不羁( ) 倔强( )2纵

7、观全文,请你总结一下“书”的外形到底有哪些值得我们赏鉴之处?3本文作者驰骋想象,创造出一个个“书”和读书人的虚幻世界,请你从中找出一句并完整,准确地抄写下来。4文章第六段,提到了作书人的悲哀失望,无一不自然地流露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时,你想到了什么?能结合你所知道的作家及作品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5文章结尾写古代读书人的故事,隐含的是三字经中的一段文字:“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人们对这些文句和故事都很熟悉,作者为什么在此不引用原文呢?6本文是“书”触发了作者的情思使之充分利用自己的想像,创造了一个引人入胜的境界。生活中哪些事物曾引发过你的思考和想像,从中你有何感悟?(文二)感 悟

8、红 海 滩王本道早听说在双台河的入海口处,每当海潮退去之后,会出现一片奇异的景观红海滩,只是很长一段时间,我并没有去理会/印象的底版中,它似乎只是近于夕阳之中的枫林或经霜之后的西山红叶吧。然而几年前,当我真的与红海滩晤面时才如梦方醒如梦方醒-湛蓝湛蓝的天幕之下,那片坦荡无垠的玫瑰红,红得那么娇艳,那么剔透,那么珠光闪烁。放眼望去,那红还无休止地向着天边和大海延伸着。这生命之血的红啊,红出一种燃烧之美、青春之美、生命之美。刹那间,说不清我的心是收缩了还是放开了,我仿佛变得很小很小,像是变成了海滩嫣红之中的一个点,又仿佛变得很大很大,大到张开双臂就可将茫茫的红海滩拥抱。自从去了一次红海滩,冥冥之中

9、似乎总有一种声音在耳畔滚动,它从遥远的天边注入我的灵魂深处这是来自大自然的声息,是天籁之声,还是红海滩的呼唤?我曾向海洋科研的专家咨询过红海滩的成因,那是在海滩上大面积生长的一种植物叫碱蓬草,经过含有大量盐分的海水日复一日的浸泡,才逐渐变红的。在其他一些含碱量较大的地方,也零星生长有这种植物,只是没有形成这样大的规模又没有海潮浸泡的机遇,才没有形成这样的景观。我也曾仔细地观察过这纤细的小草,它的根扎得并不很深,但根须极多,密密麻麻地紧紧抓住海滩的泥土,这样,大海无论是惊涛拍岸还是轻柔的摩挲,它都会紧贴在那里,待海潮退去后,继续从容娴静地显露着它的殷红。我还知道了这种植物既可食用,又可药用,60

10、年代国家经济困难时期,这碱蓬草不知拯救过多少人的性命呢!从此,我不再留连那夕阳下的枫林,也疏淡了那西山的红叶,每有机会,便到海边,凝望那一望无际的玫瑰红。经人指点我还惊喜地发现,不仅仅在水陆边缘有这诱人的景观,乘船出海,在双台河口与渤海湾间的潮间带上,也有大面积的嫣红。在那望不到尽头的嫣红之中,常有一条条纤细的小沟,泛着金鳞汩汩流淌,恰似少女俊美的两道蛾眉,更烘托出整个脸部俊美的轮廓。这一望无际的空旷之中没有花香,没有鸟语,只有点缀其间的簇簇芦苇在秋风之中诉说着它们苍凉的妩媚,就连不时飞过的鸥鸟也是静静的,不出声响。极远处的海面,有三三两两的帆影缓缓驶过。与红海滩对峙的是海浪,它们喷着泡沫,绽

11、放着朵朵银花。这一切,活脱脱是天神地母拣尽人间自然坦荡的情愫铺就而成,钟灵毓秀,风物绝顶。静静地站在它的面前,做作、矫柔、压限制和虚荣都会化为乌有,人变得更有生气与活力,人,更像一个人了。感谢博大精深的大海。亿万斯年,大海创造了无数奇迹,就连人类也是从大海中走来的。大海是历史的化身,力量的象征,是美的创造者。面对碧沉沉的大海和横无际涯的红海滩,我陡生负疚之感。在烦躁的城市喧嚣和高楼林立的“人化自然”中,红海滩啊,你给人以千金难买心灵抚慰!我们该怎样回报呢?在熙熙利来、攘攘利往的世界里,也会有人对它无所用心,他们对宁静之美、自然之美不屑一顾是因为他们早已丧失了精神家园。他们另有所“醉”,诚如郭小

12、川在诗中写到的那些“财主”和“衙役”们,追风逐潮、追名逐利的黑心人是永远也不会具有这份自然坦荡的心境的。由此,我想起了晋代诗人陶渊明的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是啊,在这个世界上,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境界,而所有的境界都是需要人用心灵去默默地体验,才会得到的。1给加点字注音。湛蓝( )殷红( )情愫( )钟灵毓秀( )2对红海滩能产生美感,并从中感悟到人与自然的意义,最关键的是这个人的生活词典里被删去了两个词。你认为是哪两个词?3看到那坦荡无垠的玫瑰红,自己仿佛变得很小很小,像是变成了海滩那嫣红之中的一个点。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觉?4结合内容说明本文运用的

13、最突出的写作手法,以及这样写的好处。5文章在最后引用陶渊明的诗作结,有何用意?6结合实际说说阅读本文你从中有何收益?(文三)淡之美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一个年轻的女孩子,从你跟前走过,虽是惊鸿一瞥,但她那淡淡的妆,更接近于本色和自然,好像春天早晨一股清新的风,就会给人留下一种纯净的感觉。如果浓妆艳抹的话,除了这个女孩表面上的光丽之外,就不大会产生更多的有韵的遐想了。其实,浓妆加上艳抹,这四个字本身,已经多少带有一丝贬义。淡比之浓,或许由于接近天然,似春雨,润物无声,容易被人接受。苏东坡写西湖,曾经有一名“淡妆浓抹总相宜”,但他这首诗所赞美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也是大自然的西湖。

14、虽然苏东坡时代的西湖,并不是现在这种样子的,但真正欣赏西湖的游客,对那些大红大绿的,人工雕琢的,市廛云集的,车水马龙的浓丽景色,未必多么感兴趣。识得西湖的人,都知道只有在那早春时节,在那细雨,碧水,微风,柳枝,桨声,船影,淡雾,山岚之中的西湖,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才是最美的西湖。水墨画,就是深得淡之美的一种艺术。在中国画中,浓得化不开的工笔重彩,毫无疑义是美。但在一张玉版宣上,寥寥数笔便经营出一个意境,当然也是美。前者,统统呈现在你眼前,一览无余。后者,是一种省略的艺术,墨色有时淡得接近于无。可表面的无,并不等于观众眼光的无,作者在心中的无,那大片大片的白,其实是给你留下的想象空间。“空山不见

15、人,但闻人语响。”没画出来的,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西方的油画,多浓重,每一种色彩,都惟恐不突出地表现自己,而中国的水墨画,则以淡见长,能省一笔,决不赘语,近谓“惜墨如金”者也。一般说,浓到好处,不易;不过,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咖啡是浓的,从色泽到给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以强烈为主调。有一种土耳其式的咖啡,煮在杯里,酽黑如漆,饮在口中,苦香无比,杯小如豆,只一口,能使饮者彻夜不眠,不觉东方之既白。茶则是淡的了,尤其新摘的龙井,就更淡了。一杯在手,嫩蕊舒展,上下浮沉、水色微碧,近乎透明,那种感觉的怡悦,心胸的慰贴,腋下似有风生的惬意,也非笔墨所能形容。所以,咖啡和茶,是无法加以比较的。但是,若我而言,宁可倾向于淡。强劲持久的兴奋,总是会产生负面效应。人生,其实也是这个道理。浓是一种生存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两者,因人而异,是不能简单地以是或非来判断的。我呢,觉得淡一点,于身心似乎更有裨益。因此,持浓烈人生哲学者,自然是积极主义了;但执恬淡生活观者,也不能说是消极主义。奋斗者可敬,进取者可钦,所向披靡者可佩,热烈拥抱生活者可亲;但是,从容而不急趋,自如而不窘迫,审慎而不狷躁,恬淡而不凡庸,也未始不是又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