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初探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74136681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初探(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卓越管理方案您可自由编辑】(生物科技行业)初中生物 课堂教学初探2020年5月多年的企业咨洵顾问屋侬,经过实战验证可以落地执i亍的卓越管理方窠,值得您下我拥有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初探贵州省黎平县第二中学生物教师吴良英摘要 :在生物教学中,课堂提问是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使学生产生疑问,积极思维。问题具有启动学生思维和引导学生思维开展方向的重要作用,一切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的提问方法都应该提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设计问题的有效利用 ,在教师的讲授和学生能动的思考行为之间拉起了纽带,调动和拓展开学生的思维,在组织好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中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关键

2、词 :课堂提问、积极思维、优化设计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的设计和解决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生物教学中,课堂提问是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使学生产生疑问, 积极思维。 但要取得有效的思维成果, 就必须给学生思维的动力,充实思维的材料,且要善于引导、疏通思路,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提高驾驭知识的能力,为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铺路架桥。让学生获得思维的动力,占有充足而必要的具体材料,这仅是为了开展思维活动的条件,而要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能积极开展,还有赖于教师的正确引导。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依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科学地设置问题情境,有计划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思路去分析、判断和推理,且及时地

3、回收学生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的关键,立即反思,对症下药,改进教学。1 、课堂教学中要善问问题具有启动学生思维和引导学生思维开展方向的重要作用,教师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意味着学生有选择地注意某一方面的信息,为了启动学生的思维,需要有效地运用提问。比如,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的我们周围的生物一节中先提容易的问题: 坐在教室里, 我们所看见的有哪些生物? (人、 树、小鸟、蜜蜂等)哪些是非生物?(桌子、黑板、讲台、空气等),从学生熟悉的问题着手,启动思维,然后提问:珊瑚是生物吗?请说明理由。对于珊瑚相对没有那么熟悉,有些学生很容易将珊瑚和珊瑚虫混淆, 激发学生的思维, 最后, 让学生观察大量的植

4、物、 动物的图片,提出问题: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总结归纳出生物的共同特征。善于对待学生发问的教师,就好象对待撞钟一样,如果学生问的是小问题就从小处回答,如果学生问的大问题就从大处回答。让学生从容领会,透彻理解,才算结束。比如,在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探究实验中,学生问什么是鼠妇?教师只要出示抓到的鼠妇, 解释鼠妇是身体略扁、 长椭圆形、 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又叫潮虫就可以了。因为这一实验是学生第一次进行探究实验,学生会问怎样才算是探究实验?那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作好探究实验的每一个步骤,最后归纳出探究实验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和表达交

5、流这六步。 从教师的角度而言,掌握提问的技巧,在教学中能够善问 和善待问 ,并从多角度、多层次展开进行,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很有好处的。2、对设计提问的思考提问本身并没有一套必须遵循的、严格的和固定的规则,但在提 问时必须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 1 )问题的设计要适当教师应对学生的水平有清楚的了解和正确的估计,提出的问题应适合学生思维的发展水平, 即提出的问题最好是介于 已知、 已学 和未知、未学 之间,并且能够使学生意识到 已知 和 未知 之间、 已学和未学 之间的连接,产生已知 和未知 、 已学和未学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质量高的问题应该即使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压力,又使学生感到有解决的

6、信心。问题的难易程度正好介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所谓使学生对问题解决的努力有跳一跳,摘桃子 的效应。一般来说, 教师在课堂所提的问题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种是事实的问题,另一种是思考的问题。事实的问题强调的是对具体的事实或信息的回忆,只需要用 是或 否来回答,比如,这位同学回答得对不对?草履虫是一个细胞构成的吗?等等。 而思考的问题往往包括想象、 判断、评价、推理等复杂的心理过程以及知识的重新组合等,比如,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有什么异同?为什么一般陆生植物的叶子上表皮比下表皮绿?为什么要将显微镜观察的材料处理得薄而透明?请你用教师提供的词语描述呼吸作用的过程吧?花的结构中哪部分最重要?为什么?等等问

7、题都需要学生或判断、或归纳、或比较、或推理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一项研究发现,教师在课堂上喜欢针对有关具体事实或知识细节的问题和仅仅只有一种答案的问题发问,关注的是让学生回忆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是什么、是谁等等书本上有明确答案的具体信息,而很少提出鼓励学生思考、推断的问题,很少提出书本上没有明确答案、需要对许多相关的知识进行综合、联系、概括才 能回答的问题。据研究统计,前一类问题一般要占到 2/3 。这一类问题不能够形成知识间的组织和知识的结构化,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养成主动动脑的习惯。教师经常提问一些不需要深入思考、直接从书本上找答案的问题,容易使学生习惯于对细枝末节的东西感兴趣

8、,而较少把注意的重点放到知识的概括和结构化上,久而久之,养成一种不愿主动动脑、不爱深入思考、不会从整体的联系中考虑问题的不良思维习惯。这是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必须注意避免的行为和后果。( 2 )问题的设计需结合学生的实际每一个不同的问题,选择哪些学生进行回答,教师应事先有一个大概的意向。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发展水平之间存在一个适宜度的问题。选取思维发展水平高的学生回答太容易的问题与选取思维发展水平低的学生回答太难的问题一样,都不能达到提问的良好效果。另外,教师还需要考虑提问时问题的辐射面和提问对象的辐射面,不能总是提问难度过高或过低的问题,也不能总是提问少数的几个学生, 对于那些胆小羞怯、 反应

9、不是很积极的学生, 尤其需要注意引导。( 3 )让问题的设计具有可持续性有价值的问题应该达到这样的目的:提问使问题能够持续地发展下去,提问成为学生继续讨论和不断追问的原动力。在一个提问所创设的特定情境中, 学生的思维要 能够充分地从一点到另一点作连续的活动 ,只有这样的提问,才能带领学生进入真正的、 深刻的、有效的思维活动中。否则,如果问题本身不具备连续性和一定的深度,就会打断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影响思维向深度发展,使思维一方面陷入在紊乱无序的境地,另一方面又如浮光掠影,不能深入。例如,在茎的输导功能一节中,关于水分的运输途径这一部分内容,教师让学生观察了红墨水使枝条的叶脉变红的实验后提问:水是

10、通过什么途径跑到叶片中的?促使学生要了解茎的结构,对茎的结构作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究,使学生的思维能够持续下去。( 4 )对学生应答问题之后作必要的反馈教师的态度直接影响到整个课堂的气氛。在课堂提问中,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接受教师的评价,大多数心情比较紧张,教师应始终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勇于回答和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对回答错误的学生给予鼓励,一定要注意避免当众羞辱、嘲讽和挖苦学生。3、教学中提问方式的设计与运用( 1 )就知识本身展开提问就知识本身进行提问的方式, 具有简洁, 明了, 直奔主题的特点,这样使学生的思维一步到位,适合于比较简单,学生有基础的知识。例如,在植物的开花和结果

11、一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见过许多不同的花的开放了,哪怎样才是开花呢?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不同花的绽放过程,学生的思维也就结合所观察的直接思考,描述花的开放。( 2 )使用反问展开提问使用反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比如,在引入神奇的微生物 病毒和细菌一课时,学生接受的课文知识都是具有细胞结构的, 最简单的都具有一个细胞, 在此前提下, 教师可以反问学生:有没有不具备细胞结构的生物呢?在植物种子的萌发一节中,学生在探究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之后,知道了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教师提出:具备这些外界条件, 种子就能萌发了吗?通过反问, 使学生的思维有反思的

12、过程:按理说具备了适宜的温度、 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种子应该萌发,可是为什么有时后种子会不萌发呢?引起更进一步的思考或探究:种子萌发还需要内在的条件。( 3 )结合实际展开提问探究性学习往往贯穿于新教材的全部文字和设置的各个栏目之中的,因此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教师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在第二节探索生命的方法一课中,引导学生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先提出问题“蚯蚓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身体结构有什么特征?”引起学生观察思考,再引导学生将蚯蚓放置在硬纸板、玻璃板等不同的物体上进行实验。让学生自己分析得出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的结论。最后还可以提问“活动

13、结束,我们为什么要将蚯蚓放入大自然?”探究问题的提出,假设的形成,计划的制定,结论的得出都是学生亲自尝试和实践的过程。 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获取知识, 易于形成创新精神,提高科学探究能力。而探究成功后的快感又将内化为强大的学习动力,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学生当然会兴趣浓厚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它不同于科学家的探究活动,与科学家的探究过程是不同的,探究性学习必须满足学生在短期内学到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学科的结构,所以这个过程在许多情况下都要被简化, 比如, 提出问题这个环节, 在大部分的教学活动中,都是由教师提出问题或由教材提出问题,教师就要预计学生可能出

14、现的情况设计问题作好导向,从而使探究活动落到实处。( 4 )设计系列问题从纵向角度来说,问题的设置要注意相关性。先行问题的答案应是后继问题的前提,不同问题环环紧扣,形成对知识对象全过程考察的思维态势,构成问题链。例如,在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一节中,三个演示实验的讨论问题都具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培养学生的推理、 归纳的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问题, 针对 种子萌发放出能量 的实验,设计的问题一是 哪一个瓶温度计的温度上升?二是为什么温度上升? 三是 热量来自哪里? , 这样通过问题链, 使学生从观察到的直观现象是装有萌发种子的一瓶温度计的温度上升,结合所掌握的知识是热量能使温度上升,思维一步

15、步向纵深发展:使温度上升的热能来自萌发的种子,最后结合教师的解释推断出: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释放出能量,一部分能量用于种子萌发,还有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4、设置问题的“四性”和“四度”如何才能科学地设置问题情境,正确地运用问题材料,以利于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开展呢?这应考虑到设置问题的“四性”和“四度”。设置问题的“四性”准确性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用词准确,语言清楚,切忌颠三倒四,含糊不清,不合逻辑,使学生无法领会教师给出的学习信息,给学生的思维设置不必要的障碍。例如,在讲述脊椎动物一节时,我先指导学生复习已学过的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无脊椎动物,然后提问:它们有哪些共同的特征?在提问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这些动物身体里都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因此都属于无脊椎动物。有些动物的身体里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