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稻常规粳稻高产高效标准化种植技术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74135928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晚稻常规粳稻高产高效标准化种植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晚稻常规粳稻高产高效标准化种植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晚稻常规粳稻高产高效标准化种植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晚稻常规粳稻高产高效标准化种植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晚稻常规粳稻高产高效标准化种植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晚稻常规粳稻高产高效标准化种植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晚稻常规粳稻高产高效标准化种植技术(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DBICS备案号:江 西 省 地 方 标 准DB XX/ XXXXXXXXX代替DB常规晚粳稻局J广隔效标准化栽培技术Standardize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high yield and high efficiency for late-seasonconventional Japonica rice(征求意见稿)(本稿完成口期:2020/04/10)XXXX - XX - XX 发布XXXX - XX - XX 实施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DBXX/ XXXXXXXXX品种选择、播种育秧、栽插、大田管理、收获等要求。三、标准的编制原则1. 科学性、规范性和可

2、操作性原则本标准的主要内容源于起草组成员,在全省多地、多年来从事常规粳稻的种植基地选择、品种选育、高产高效栽培、机械化生产等一系列技术试验研究和试验示范结果,大田验证效果和高产攻关经验,并借鉴国内外先进生产栽培技术,在边试验边总结的过程中完成,已在生产实际中得到验证,科学、规范、可操作性强,对江西省晚稻常规粳稻的生产具有现实指导意义。2. 环保性原则本标准所制订的各项栽培管理措施,都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执行。3. 先进性原则本标准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地把晚稻常规粳稻田间管理和生产中的先进技术纳入标准,既立足现实生产需要,又融入当前先进的、科学的操作手段,理论与实际结合,总体上达到国内领

3、先水平。4. 实践性原则在全省经过多年、多点、多处理的研究和试验示范基础上,结合大面积示范推广及高产攻关经验,经科学总结、梳理和提炼而来,实践性强。四、其他说明本标准的编制,虽然起草小组付出了较大努力,但由于水平有限,难免会有不当之处,恳请相关专家学者对本标准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对不足之处提出批评指正。DBXX/ XXXXXXXXX晚稻常规粳稻高产高效标准化种植技术编写组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2021年4月20日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产地要求14品种选择15播种育秧16移栽27大田管理28收获3本标准按照GB/Tl. 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4、规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何虎、王智权、陈忠平、余传元、程飞虎、乐丽红、帅鹏、孙明珠、刘凯丽、张昆、唐书升、罗鑫、王晓玲、肖宇龙、邱在辉、武志峰、刘云发、余进、郑海燕、陈恒、方明珍、邓达孙、孙法政、何强生。常规晚粳稻高产高效标准化栽培技术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常规晚粳稻高产高效标准化栽培技术指标,包括产地要求、品种选择、播种育秧、移栽、大田管理、收获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江西双季稻区晚季常规粳稻栽培。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

5、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404. 1-2008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GB 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 8321. 10农药合理使用标准(十)NY/T 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NY/T 847水稻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 1922机插育秧技术规程DB36/T 1077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3产地要求产地环境应符合NY/T 847标准规定。宜选择环鄱阳湖区或赣抚平原区,土壤肥沃、耕层深厚、排灌方便的田块进行种植,采用“早釉稻-晚粳稻”种植模式。4品种选择宜选择己通过我省水稻品种审定或引种备案的,且适应性广、品质

6、优、产量潜力高、抗逆性强的常规粳稻品种。5播种育秧5.1秧田准备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熟化、肥沃的田块做秧田。手栽采用湿润育秧,按秧田与大田比1:810留足秧田;抛秧、机插采用塑盘育秧,抛秧按秧田与大田比1:2025留足秧田,机插按秧田与大田比1:80100留足秧田。秧田每亩施45%三元复合肥(15:15:15) 25kg30kg,畦面沉实整平后待播。5.2播种期常规晚粳稻品种播种期选择在6月20-30H播种,早釉稻如果收获较晚的田块,可以适当推迟播种,但应保证在安全齐穗期以前齐穗。5. 3用种量湿润育秧每667K大田用种量3. 5kg4. 0kg。塑盘抛秧每667蛆大田用种量3. 5kg

7、4. 0kg,需434孔型8590盘或353孔型90100盘。机插秧每6672大田需25cm宽秧盘30盘35盘,每盘播量120g140g。5.4种子处理5.4. 1晒种播种前Id2d,选择晴朗天气,在背风向阳处将种子摊开3cni4cm厚,每天翻动34次。5.4.2浸种晒种后用清水选种,然后按照种:水比=1:1. 52浸种,为减少病害在前期浸种要选用咪鲜胺、强氯精等浸种剂兑水浸种24h,药剂浸种后,要先用清水洗净,之后常温催芽。5.5播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1中的有关要求。湿润育秧采取分厢定量播种,先取70%的种子满厢撒播,再将剩下的30%的种子补播均匀,播种后踏谷入泥。抛秧摆盘注意摆

8、齐摆平,秧盘与苗床紧密贴合,防止秧苗失水,摆盘后装入泥浆土后播种。机插秧播种的操作流程按照NY/T 1922执行,种子露白后采用流水线机械播种。5.6秧田管理湿润育秧播种后保持厢面湿润,两叶心后保持浅水。抛秧和机插秧采取旱育,保持秧床湿润,做到叶不卷不浇水。移栽前4d5d按每667n?施尿素5kg左右或喷施透1%2%尿素水溶液作“送嫁肥”。苗期重点防治苗瘟、稻蓟马、灰飞虱、螟虫等。6栽插常规晚粳稻采用中小苗栽插,湿润育秧秧龄宜控制在22d以内,抛秧20d左右,机插秧18d20d。手工移栽行株距为16. 7cmx20. 0cm或26. 7cmxl3. 3cm,平均每菟46粒谷苗,抛栽每667m抛

9、1. 8万2. 2万菟,保证基本苗7. 5万9. 5万。机械秧宜选用行距为25cm的机型,栽插行株距以25cmxl2cm为宜,每莞平均插4苗6苗。7大田管理7. 1施肥施肥应符合NY/T 496的规定,按照有机无机相结合的原则,有机肥可通过秸秆还田(稻草等)、饼肥或商品有机肥等形式施用,施用化学肥料则要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推荐施纯氮14kg15kg每667m2,施氮肥比例为基肥:分麋肥:穗肥=4:3:3或4:2:4。磷、钾肥用量按高产栽培N:P20s:K20 =1: (0. 30.5) : (0.71)折合纯量确定,磷肥作基肥一次施用,钾肥分基肥和穗肥2次施用,各占50也 基肥于移栽前随耕

10、耙田时施用,分篥肥于移(抛)栽后57d左右施用,穗肥于倒3叶至倒2叶抽出时施用。以间歇灌溉为主,移栽期浅水插秧,一般在1cm2cm,栽后3d5d自然落干。分孽期以薄露灌溉为主,当田间苗数达到计划穗数的80%时,开始晒田,至土壤开鸡爪裂不陷脚后复水,如此重复2次3次;孕穗期保持浅水层。灌浆结实期保持田间湿润,实行“干干湿湿壮籽”,成熟收获前5d7d断水。灌溉水质量应符合GB 5084的规定。7.3病虫草害防治主防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等,尤其要重视稻曲病防控,重点把握主茎剑叶叶枕与倒二叶叶枕间距相差10cm左右(即破口前7d10d)以及破口5%左右两次关口施药防治。具

11、体参照DB36/T 1077执行。常规粳稻对部分除草剂施用较柚稻敏感,易产生药害,双草酰及其复配制剂禁止使用。移栽后5d10d秧苗返青后,结合分槃肥拌除草剂撒施封闭除草,保持水层3d5d,注意水面切勿浸过心叶,以免产生药害。农药使用要符合GB/T 8321.10的规定。常规晚粳稻在孕穗期及以后,尤其是减数分裂期(主茎穗分化第6期),是稻株对外界逆境反应最敏感的时期,切忌叶面喷施对粳稻安全性差的双草酷、嗟呢月弓草醒、2甲4氯等单剂或其复配剂的除草剂。8收获常规粳稻灌浆结实期长,宜在齐穗后45d55d大田稻穗95%以上黄熟时收获,收获后晒干或烘干,需将稻谷水分含量控制在14. 5%以内。晚稻常规粳

12、稻高产高效标准化种植技术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编制本标准的目的、意义按照当前国家实施乡村振兴的部署要求,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但近年来,我省水稻产业遭遇成本“地板”和粮价“天花板的双重挤压,双季稻种植效益下降明显,“摇荒和“双改单趋势明显,严重冲击到水稻的稳定生产。受此影响,国家和我省在2019-2021年开始整理抛荒田和跟抓落实双季稻种植,双季稻面积迅速扩大,但受极端天气影响,我省种植的优质晚稻退熟品种或直播晚稻产量降低和品质较差,造成部分农户效益不高,打消了部分双季稻种植户积极性。因此,大力推广省工省力、节本增效的“早釉晚粳或“袖改粳”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也是我省近年来主推的一项粮食生产

13、新技术、新举措。因地制宜推广“袖改粳”,即是一条稳粮增收的有效途径,也是一条提质增效的好路子,对于巩固提升我省粮食主产区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9年我省“粒改粳种植面积达150万亩,亩均增产100公斤、增收200元以上,2020年,我省种植粳稻200万亩左右,粳稻因耐低温更强且灌浆结实期较长,基本未受去年极端天气影响,产量影响不大且品质有保障。且随着“粒改粳项目的推进及“粒改粳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搭建,我省不断加快粳稻育种和种植技术公关,目前已审定和引种许可20个不同类型粳稻品种,并成功选育出江西本土常规粳稻品种赣宁粳1号、2号、3DBXX/ XXXXXXXXX号等多个常规粳稻品种。在双季

14、稻区晚稻种植中,粳稻比粒稻有更强的产量优势、耐低温能力和抗倒伏能力,同时粳稻整精米率高、品质好、食味佳、市场价格有优势,而当前杂交粳稻受制种量低、种子成本高、易感稻曲病、稻米品质普遍不好等因素的影响,暂时未取得较大的发展。晚稻推广和应用常规粳稻品种,则既有利于提高双季稻区晚稻的产量水平,也可以减少低温和倒伏等不利因素对双季晚稻产量的影响,提高了稳产性,还适当的减少了农民的农资投入成本,增加种植收益。因此,针对双季稻区晚稻常规粳稻栽培技术的研究尤为重要,但是目前关于双季晚稻区关于粳稻的研究都集中在杂交粳稻,对常规粳稻的研究非常有限,特别是育秧、栽插密度、施肥、病虫草害防控、收获等环节还存在技术不

15、规范等问题。基于此,我单位联合省内水稻育种、栽培、机械和基层农技推广中心等相关单位,优化集成了晚稻常规粳稻高产高效标准化种植技术,并将晚稻常规粳稻在选种、育秧和大田生产中生产各环节农机农艺技术集成配套,从而使晚稻常规粳稻达到高产高效目的的一项综合性技术。通过对该技术的示范、应用和推广,进一步带动大批农户提升其水稻种植,特别是晚稻种植中的产量和效益,减少劳力投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二、标准编制情况(一)基本情况1. 本标准由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2. 本标准由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起草。3.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何虎、王智权、陈忠平、余传元、程飞虎、乐丽红、帅鹏、孙明珠、刘凯丽、张昆、唐书升、罗鑫、王晓玲、肖宇龙、邱在辉、武志峰、刘云发、余进、郑海燕、陈恒、方明珍、邓达孙、孙法政、何强生。4. 本标准书写格式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