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和镇迎接全国文明村镇复查工作汇报材料1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74135494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和镇迎接全国文明村镇复查工作汇报材料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云和镇迎接全国文明村镇复查工作汇报材料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云和镇迎接全国文明村镇复查工作汇报材料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云和镇迎接全国文明村镇复查工作汇报材料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云和镇迎接全国文明村镇复查工作汇报材料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和镇迎接全国文明村镇复查工作汇报材料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和镇迎接全国文明村镇复查工作汇报材料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和镇迎接全国文明村镇复查工作汇报材料(初稿)云和县云和镇位于丽水市中部,是云和县政府驻地和“中国木制玩具城”所在地。全镇行政区划面积139平方公里,下辖6个社区居委会,36个行政村,一个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有20869户69485人,其中农业人口29479人,非农业人口16365人,外来常住人口23641人。2010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3.33亿元,财政总收入335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7355元。近年来,云和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小县大城”发展战略,紧紧围绕“中国童话休闲旅游城”的基本工作定位,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建

2、设,将精神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国文明镇成果得到了很好的巩固,促进了“四个文明”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务实的成效高高扬起文明与和谐的旗帜。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精神文明在坚强有力的组织中扎实推进。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把精神文明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打造“中国童话休闲旅游城”的重要抓手,通过健全组织、调优结构,落实责任,形成了良好的精神文明工作建设合力,不断将工作推向纵深。一是强化领导,组织有力。镇党委、政府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摆在中心工作的突出位置,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抓具体落实,并建立镇,社区、行政村两级工作队伍,37个

3、行政村、六个社区分别成立了工作小组,整合实力,形成了主要领导抓总则、责、分管领导抓落实、干部群众广泛参与、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障,确保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扎实有效推进。二是明确责任,分工负责。镇党委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分解细化,落实到各个部门、社区、行政村,将任务量化到人,量化到环节,并将与工作年度考核有机结合,形成了部门与村居联动,使得文明创建工作成为了“一班子的责任,全镇上下的落实”的工作局面。三是宣传到位,氛围浓厚。我镇精神文明建设宣传工作贯穿始终,通过黑板报、横幅、广播等现有的宣传载体,广泛深入的开展宣传工作,将文明建设各项意义、内容入脑入心,营造

4、了浓厚的氛围,使得精神文明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人人参与、个个支持。二、明确要求,狠抓落实,道德风尚在群众思想深处逐步形成。文明的形成在与长期的教育和养成。近年来,云和镇坚持把公民思想道德教育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来落实,切实采取措施推进文明乡风建设。(一)以“创先争优”为主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开展。近年来,紧密结合党的思想建设要求和农村实际,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等一系列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为目的,充分发挥服务农村、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的作用,把“创先争优”

5、与提高素质推动创新相结合,使得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得到培养和提升,乡村“政通气顺”。(二)以“道德建设”为中心,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持续深入。深入开展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育活动,在6个社区建立道德评议站和文明教育学校,37个村开展乡评议活动,根据纲要要求修订了村规民约,建立了市民文明督导队、农村禁赌协会等群众性组织,通过持续开展文艺演出、纲要宣讲、现身说教、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开展纲要宣传教育,使纲要内容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有力地推动农村道德建设,乡村“文明和睦”。(三)以“帮扶传教”为重点,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健康发展。建立健全了镇、村、社区青少年教育工作机构,

6、以“春泥计划”为依托,以帮扶助困为重点,发挥“老李帮忙团”、“五老”的作用,在社区建立青少年心理咨询站,并聘请了36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老师丰富帮教活动。平均每年开展法制安全教育10次以上,青少年参与“春泥计划”教育活动近3000人次,深入开展贫困助学活动,三年来共为400多名贫困学生提供了各种帮助。建立了农村、社区青少年帮教组织,积极开展有效地帮教工作,有效减少了青少年违法犯罪,乡村“和谐稳定”。三、突出重点,创新载体,社会事业在协调均衡的要求中稳步推进。全面协调发展是文明的根本要求和表现。近年来,云和镇认真落实全面发展的要求,狠抓社会各项事业建设,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一)科教兴镇战略深

7、入实施。建立了农民信箱、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农村社区科普宣传栏等科普宣传活动平台,深入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教育设施完善,教育资源得到全面整合,农村教育网点全面撤销,实现了全镇所有学生全部在县城就学,九年制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二)群众文体活动丰富多彩。2009年通过创建浙江省体育强镇,文体设施进一步健全,现有元和广场、中山广场、老年公园、体育馆广场等各种文体活动场(馆)所10个,全镇80%以上的村(社)建立文化中心或老年体协等活动场所,人均体育设施达到2平方米以上。拥有社区艺术团、民间艺术团、夕阳红老年协会等群众性文体组织44个,晨练队、秧歌队、腰鼓队、门球队等业余文体爱好者群体庞大。广场

8、文艺演出、群众性文化体育竞赛广泛开展,每晚近5000余人活跃在镇村内各个广场。2010年,我镇还举办近2000人参加,20支队参赛的大型广场健身舞活动,极大的丰富了群众业余生活,也由此促进了广场舞在云和县城全面铺开。近年来,我们还举办了农民运动会、全民趣味运动等大型活动。(三)社会保障工作逐步完善。开展了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工作,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缴参保率达到92%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3%,城乡低保全面开展,建立了中心敬老院,农村实现集中供养,社会保险、社会优抚和大病医疗救助等工作有序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扎实开展,计划生育率100%。四、制度完善、措施得力,社会环境在规范和整治中全

9、面改善。(一)坚持教育、规范、打击并举,确保社会治安秩序安定。积极开展“平安镇”建设,在全省率先建立乡镇综治工作中心,建立了村级综治、司法和信访工作站,切实加强群众纠纷调处。严厉打击各种刑事案件,加强反邪教工作,加强安全工作,80行政村(社区)通过平安示范村(社区)考核验收,31个村(社区)被列为民主法治村(社区),连续4年通过平安镇考核。先后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省级综治工作先进集体,省级四五普法先进集体 、“市级集体三等功” 等荣誉称号。社会秩序安定,群众安居乐业。(二)坚持规划、保护、整治共促,加强镇村环境综合整治。按照“山水家园、童话世界”、“打造童话休闲旅游城”和“村容整洁”的

10、要求,切实加强村村镇建设规划,开展环保宣传,认真开展沿湖、沿线、沿景为重点的“三沿”环境整治工作,建立环境卫生管理各项长效制度,落实卫生保洁措施,开展社区、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的综合整治工作,完善社区、农村公共设施,开展美化、绿化、净化工作,切实改善社区、农村环境卫生。五、围绕中心、丰富活动,精神文明工作在不断深化中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近年来,云和镇坚持“精神文明建设是最强生产力”的工作理念,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一方面明确工作目标,用高标准推进。镇党委、政府始终把精神文明工作作为推进发展的重要举措来认识和定位,在2004年荣获省级文明城镇。在此基础上,在2008年又着手

11、开展“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并结合实际提出“一年打基础、二年抓落实、四年达目标”的创建要求,每年度制定工作计划,提出了具体的工作措施,明确了领导分工,落实了工作责任。另一方面创新各项创建活动,用新载体推进。为巩固“全国文明村镇”创建成果,并在广大群众中形成广泛共识,几年来,切实加强了基层创建工作,先后开展了文明户、文明村、文明社区、文明楼院、“生态文明村”、“生态村”等创建评比活动,并积极组织参加省市县文明村、文明单位的创建,共有5个村、6个社区获得市县级以上文明村、文明社区等荣誉,12个村荣获市级生态村称号,5个村荣获市级“生态文明村”,新华社区正在省级文明社区创建中。同时积极开展村企共建

12、、社区单位共建、村居共建等活动,有力推进了创建工作不断深入。六、民主管理、依法治镇,民执法制度在发展与改革中不断完善。一是镇村两级领导坚强有力。镇村党政班子健全,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务、政务、村务各项工作制度健全、执行到位,廉洁自律,团结协作,特别是今年对36个行政村、一个股份经济合作社成功进行了换届选举,进一步改善了村级班子的结构,提高了素质,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坚强组织保证和组织者、实践者,将有力地推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二是为民服务工作体系健全,规范优质。开展了机关干部作风建设活动,建立了便民服务窗口,开展集中办公,健全了服务承诺制度、全程代理制度,组织开展了领导班子蹲点调研、下访、下基层、解难题等一系列为民服务活动,进一步转变机关干部作风,切实为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三是基层民主建设不断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深入实施,村民自治制度全面开展,村民委员会依法直选工作不断探索,村民代表会议制度不断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全面推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不断走向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轨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