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促进主体发展的关键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74134452 上传时间:2024-01-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促进主体发展的关键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促进主体发展的关键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促进主体发展的关键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促进主体发展的关键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促进主体发展的关键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促进主体发展的关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促进主体发展的关键(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促进主体发展的关键佛冈县第一小学 冯燕霞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教师的教学观念在不断更新: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获得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然而,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体现得如何?我认为,在教学中,往往教师清楚要教什么、为什么教和怎么教,而学生却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么学。学生的学习缺少方向,缺少动力,缺少方法,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是难以得到发挥的。因而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阻碍学生主体的发展。以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来促使学生

2、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应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下面就此谈谈我对如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实践及思考吧。1.由书本数学向生活数学转变例如:教学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我是这样设计的:用课件出示:“啪”地一声响起,学校花架上的一块三角形玻璃被突然飞来的小球击碎了(见下图),一下子围上了许多同学。小勇看着地上的碎玻璃着急地说:“是我不小心打碎的,我想赶紧去配一块,可是,玻璃已被打碎,尺寸大小都不知道,该怎么办,真急人!”同学小聪的眼睛盯上了其中的一块碎玻璃,高兴地说:我有办法了,只要拿一块碎玻璃,就可以去配上与原先完全相同的玻璃。同学们,你认为应该拿哪一块呢?同学们认真地观察着

3、这些碎玻璃,进行着思考和想像。过了一会儿,大家热烈地展开了讨论:有些学生认为选择留着一个角的那块,因为那块比较大;有些学生对此提出意见,认为玻璃大不能解决问题,因为沿着一个角的两条边可以无限地延长,玻璃的形状,大小就会发生变化。(结合学生的回答,电脑进行演示,使学生直观地感知到,拿只有一个角的这块玻璃去配,其形状大小是不确定的,另外的两个角大小可以发生变化。)也有些学生认为选择有两个角的那块,因为这块有两个角,延长两条边相交于一点,就能得到与原来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玻璃。(结合学生回答,电脑进行演示:延长两条边,交于一点,形成一个三角形,并使形成的角与原来的角重合,让学生直观地感知,连在一起的两

4、个角确定了,它们的夹边也就确定了,得到的三角形与原来三角形完全相同,第三个角也就被确定了。)此时教师问学生,你们想知道什么问题?有学生说,我想知道为什么用有两个角的这块玻璃可以配上与原来相同的玻璃?有的学生说,为什么三角形中两个角确定了,另一个角也就被确定了?通过以上教师的课件演示后,再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实际的操作,学生从自己思维实际出发,思考着自己想要探究的问题,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猜想,并尝试着进行实践证明在一番自主活动之后,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方法和探究过程这样的新课引入是别开生面的,全班学生一下子被玻璃被打碎的情境吸引住了,注视着屏幕上的碎玻璃想像着、思考着、进行着不同

5、的猜测由生活情境中引发的这些问题,是学生自己想探究的问题,学生当然会兴趣盎然地投入探究实践活动。而当学生自己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后,将会领悟“为什么三角形的两个角确定了,另一个角也就被确定了呢”、“为什么拿有两个角的那块”的道理,自然会对数学产生一种情感。我经常在思考:长期以来,我们的许多孩子为什么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害怕数学,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恐怕是数学离孩子们的生活实在太远了。我们的数学课总是由复习旧知到引入新知,这些知识往往都是书本上的数学概念、运算法则、计算公式及由大人们编写的应用题等,使学生感到数学枯燥、抽象和难学。我们的数学教学是,教师为教数学知识而设计教学,学生为学数学知识

6、而进行学习,由于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离,学生的学习缺乏动力,教师的教学难以奏效。事实上,数学学习应该是孩子自己的生活实践活动,数学教学应该与孩子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孩子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发现数学、探究数学、认识数学和掌握数学。为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由书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之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体验到生活中到处都是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运用数学知识能较好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2.由获得

7、知识结论向亲历探究过程转变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不难发现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并会运用内角和的知识去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简单地说,是以学生占有数学知识为目的的。如我所设计的求三角形未知角的度数教学中,重视学生亲身经历探究发现知识的过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自发提出所要探究的问题(至少使学生感到教师引发的问题是自己想要探究的问题);对于想要探究的问题,学生先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大胆地提出猜想;对于自己的猜想设法进行验证,获得知识结论;对于自己的证明方法进行反思,思考能否让人信服;对自己原先的猜想进行重新判断,若猜想是

8、错误的,则寻找产生错误的原因。尽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前人早已发现的知识,但是我们的学生没有直接去接受前人的知识,而是经过自己的探索实践重新发现,并被自己的实践所验证。可见,以知识占有为目的的教学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让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知识的能力。而学生要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必须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一般来说,科学探究包括以下过程:发现并明确提出要探究的问题猜想与假设通过观测、调查、实验等各种方法收集各种科学证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解释、模型建构及预测合作评估与交流。科学家提出的问题是基于其领域已有研究和科学经验之

9、上的洞察力,而学生的问题是来自于对周围生活现象的观察和基于生活经验之上的对现象的理解。学生的探究活动需要教师不同程度的指导。 学生通过对现象的观察,或通过对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的观察、思考、交流,发现可探究的问题,从而展开探究活动。小学生的探究与科学家的科学探究只有在程度上的不同,而探究过程本质上是相同的。让学生亲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不仅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去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以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因为只有当学生可以用实验得出的结论解释现象并进行预测,更主要的是使学生掌握发现,认识并理解数学的一般方法,学会在生活中发现并创造数学,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敢于探索、勇于创

10、新的精神。亲历探究发现的过程,已不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教学手段,而本身就是教学的重要目的,数学教学应该从重视获得知识结论向亲历探究过程转变。 3.由教师单一评价向学生自我评价等多种形式结合转化 目前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较多的是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评价。评价的内容主要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是否正确、学生的解题是否正确以及学生课堂上参与学习活动的各种表现等,在更多的情况下,教师扮演着“裁判员”的角色。长期地由教师进行“裁判”,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影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反思能力的提高。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除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外,更加重视学生对自己学习活动的反思和自我评价:现在你可以自己来判断一

11、下,自己原来的猜测对吗?如果有错,主要是什么地方错了?你觉得自己的这种证明能让别人信服吗?还有其他的证明方法吗?等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心中悟出始知深。数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体验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足够的机会从事思考研究,而且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反思、去体验探究发现的“过程”,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善于认识自己的各种需求、能力、思维品质与策略、态度和行为的反思能力,以及根据反思的结果自觉进行自我调控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关键在于教师。一方面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能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化为教学行为,特别是要改变长期形成的、习惯了的旧的教学方式。这对教师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深入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去发现、提炼要探究发现的数学材料,为学生提供现实生活中鲜活的问题情境;教师要让学生有充分从事数学探究活动的机会,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中学习随时可能发现的教学意外,以适时适当地给予引导,有效地调控教学。 2003年4月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