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科普文章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74108898 上传时间:2023-09-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2.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糖尿病科普文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糖尿病科普文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糖尿病科普文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糖尿病科普文章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糖尿病科普文章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糖尿病科普文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科普文章(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30 岁的小李在两年前体检时就被查出血糖偏高,但由于不重视,从未就医, 且平时爱喝碳酸饮料,不喜欢运动,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天,身高 175cm 的他体重达到了 80kg。终于在不久前由于乏力、恶心,差点晕倒在工作岗位上,被送到急 诊抢救室,一查血糖,自己都吓了一跳,血糖高的连血糖仪都测不出了,被明确诊 断为糖尿病。目前经过住院治疗并经过医生的指导后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糖尿病已被认为是 21 世纪人类的一大顽疾,随着全球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 高,糖尿病患者数量在不断地攀高,截止到 201

2、0 年 3 月,我国现有 9200 万糖尿病 患者,已经超过印度,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积极治疗固然是控制糖 尿病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更全面的了解这一疾病,并积极的调整不良生活方式才 是有效的防控糖尿病的根本。我国的大庆研究、芬兰的糖尿病预防研究和美国的糖 尿病预防计划研究均已证实,生活方式的干预能有效延缓糖耐量受损患者发展为糖 尿病,从而使这些患者的糖尿病患病率降低 4050。糖尿病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主要就是吃得太多活动太少。小李就是一个典型的 例子。所以,改变生活方式首先要控制饮食。第一,饮食的量要合理,这是最重要 的,不能没有节制吃很多东西。吃七成饱是最健康的,从理论上讲,七成

3、饱完全可 以阻断糖尿病的发生。具体要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身高,用简易公式算出理想 体重:理想体重(kg)二身高(cm) -105,再根据理想体重计算每天所需要总热 量。对于中等体力劳动、不是太胖的人,每公斤体重每天能消耗 25-30 千卡的热 量。第二,饮食结构合理,能量 5055应来源于主食,2030来源于蛋白 质,1020来源于脂肪。提倡粗粮,同时低脂、低盐饮食,日常膳食中适当搭配 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各种带叶蔬菜、豆芽、海带、菌藻类、杂豆类等(燕麦片尤其推荐糖尿病患者选用)。维生素和矿物质,尤其部分微量元素,也是糖尿病健 康饮食必不可少的营养素。少喝或者不喝甜饮料以及稀饭或汤水类食物

4、,因为服用 这些食物会导致血糖快速升高,造成血糖波动太大。另外,一些坚果类如花生、瓜 子、核桃、松子等油脂含量较高的食物尽量少吃。如果糖尿病患者并发肾脏病变, 出现蛋白尿、水肿等症状时,饮食上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取,并且要注意食用优质动 物性蛋白为主,如肉类、蛋、奶类。运动也是非常好的预防糖尿病和治疗糖尿病的方式,其种类以散步、中速步 行、慢跑、广播操、太极拳等非剧烈或非对抗性运动为主,每天 20-45 分钟,每周 至少 3 次以上。但运动过程中要注意预防低血糖,尽量避免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 作用最强时运动,宜选择在餐后1/21小时参加运动,此时血糖较高,且不易发 生低血糖。对糖尿病的管理倡导“五

5、驾马车”式的治疗方案,从饮食、运动、监测、药物 及糖尿病教育的五个方面全方位的管理,另外一个主要由患者独立完成的就是血糖 监测。刚刚提到的患者小李就是由于血糖从未监测,导致血糖太高,影响了工作和 生活才来就医。血糖监测的结果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糖代谢紊乱的程度,制订降糖治 疗方案,同时反映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运动以及药物治疗的效果,并指导医生对 治疗方案进行调整。这里先说几个概念:1)空腹血糖:指隔夜空腹 8 小时以上、早餐前采血测定 的血糖值。中、晚餐前测定的血糖不能叫空腹血糖;2)餐前血糖:指早、中、晚餐前测定的血糖;3)餐后两小时血糖:指早、中、晚餐后两小时测定的血糖;4)随机血糖:一天中任

6、意时间测定的血糖,如睡前、午 夜等。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应尽可能控制达标,要求空腹血糖在4.46.1mmol/L,餐 后两小时血糖在4.48.0mmol/L,但是由于存在个体差异,血糖的控制水平可能 也有所不同,病人有必要随时向专科医生进行咨询,根据自身情况确定血糖的适当 范围。由于老年人容易发生低血糖,制定的血糖标准可略高一点。糖尿病孕妇为了 胎儿的健康发育,血糖要严格控制在标准范围内。自我血糖监测简单、方便,但它采用毛细血管血,要比静脉血低15%左右,故 只能作为监测手段,不能用来诊断糖尿病。其频率取决于治疗的目标和方式:1)血糖控制差的病人或病情危重者应每天 监测 4-7次,直到病情稳定,血糖得到控制;2)当病情稳定或已达血糖控制目标时可每 周监测1-2次;3)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在治疗开始阶段每日 至少测血糖5次,达到治疗目标后每日监测血糖2-4次;4)使用口服药和生活方式干预的患者每周 监测血糖2-4次。自我血糖监测也有局限性,第一,存在监测的“盲区”,无法完整地反映全天血糖谱;第二,患者的治疗易受个别不准确测量结果的影响,所以必要时仍应该监 测静脉血糖和糖化血糖蛋白(可反应近 2-3 个月的血糖水平),甚至动态血糖监测 (每天自动监测 288个血糖值,可以发现许多平时不易发现的高血糖和无症状性低 血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