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册语文教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74079237 上传时间:2023-08-1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5.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下册语文教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二下册语文教案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 :认识鲁迅笔下一群淳朴可爱的农村孩子的形象。培养学生提问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整体感悟能力和词句分析能力。积累语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阅读第一法质疑法(提问法)教学难点 :片段精读教学步骤 和内容:第一课时课前组织教学:猜谜(二选其一):1,山东快书(打一名人,谜底:鲁迅)2,眨眼之间,就到了峨眉山的东边(打一名人,谜底:鲁迅)导入 (1分钟):你读过鲁迅那些*?(鲁迅的*是有质量保证的。“鲁郭茅,巴老曹”,在现代文学大家排名中,鲁迅位列第一,当之无愧,也无争议。中国至今仍无诺

2、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但我所知道的,有两位作家被提名,一个是王蒙,一个是鲁迅)。语文第2册选了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单元第1课,选自朝花夕拾)和社戏(第四单元第16课,选自鲁迅全集第1卷)。破题(4分钟)。题目是*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看到“社戏”这个题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或者说,你发现题目“社戏”中包含了哪些问题?问题有:什么是社戏?为什么要去看社戏?哪些人去看社戏?什么时候去看的?在哪里看?看的结果怎样?这个题目如果自己来写,会怎么写?题目为什么不用“看戏”?*是重在说明什么是社戏,还是记叙看戏的经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默读(15分钟)带着诸多疑问默读。浏览,规定时间。勾划批

3、注。练习(15分钟)(板书):1,*在体裁上属于( B )A,散文 B,小说 C,诗歌 D,戏剧2,什么是社戏?(看P111注释)3,*写了哪些人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4,文中的“我”是作者本人吗?5,*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一, 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塑造了一群淳朴可爱的农村孩子的形象,如双喜,阿发,桂生等。这些小伙伴聪明活泼,胆大心细,热情友爱。“我”看不成戏,“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开船时“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以防万一;看戏时桂生殷勤地为“我”买豆浆舀水;回家的路上阿发以“我们的大得多”为由,建议去“偷“自家的豆,这些都是他们纯真童心的突出表现。双喜是小伙伴中“最聪明的

4、”,好象小伙伴的小领袖一般,他的性格也表现得最为突出。二,景物描写生动传神。作者采用写意笔法,从色彩,气味和声响等方面,描绘了月夜行船,船头看戏,午夜归航这几个画面,情景交融,充满水乡特色。色彩如豆麦的“碧绿”,远山的“淡黑”,月光的“皎洁”,渔火,灯光的“红”,航船的“白”;气味如豆麦和水草的“清香”等;声响如航行的“潺潺”声,孩子们的笑声,横笛的“宛转,悠扬”。运用比喻,拟人,衬托等手法,化动为静,如表现船行之快,“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蹿”。发作业本。当堂完成,当堂评讲,学生自己打等级。规范作业 格式

5、(把题目写起,要抄题,不空行)。强调书写。小结(4分钟)布置课外作业 (1分钟):去找鲁迅的朝花夕拾、呐喊、彷徨来读。写点读后感。第二课时课前组织教学:板书:鲁迅,原名 , 人,中国现代伟大的 家, 家, 家。代表作有 。(周树人,浙江绍兴,文学,思想,革命,朝花夕拾、呐喊、彷徨)。导入 (5分钟)。把你喜欢的词语圈出来(圈在下面),把你喜欢的句子勾出来(用“”)。听写(30分钟)。带上书笔,草稿本,找一个合作伙伴,结成对子,听写。本着对自己,对他人高度负责的态度。以听写的方式,用自己所圈的词语,所勾的句子来考对方的积累和听力。如:我念“八癞子”(这是我喜欢的词语),考对方写得起不,他写不起,

6、我就教他,他写错了,就叫他改罚他抄十遍。对方也可以反问:“八癞子”什么意思?或,你写得起“大拇指”不嘛?或,你能不能用“八癞子”造个句子嘛?又如:我念“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只念两遍,考对方能否一字不漏地记下来,且标点无误。对方也可以请他谈谈喜欢的理由,或,也念一个句子。争取听写20个词语,5个句子。在合学过程中遇到困难,讨论解决。可以举手求助老师。不认识的字就。听写完后,交换检查,打上等级。必要时加以小结。老师也可以参与其中,给全班或个别对子念些词语或句子。如:极偏僻,很悠扬,最惹眼,太怠慢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语的偏正短语),写包票,中状元,吃炒

7、米,掘蚯蚓(动宾短语),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复句)方位还原。小结(4分钟)布置课外作业 (1分钟):回去把课文朗读一遍,家长签字。第三课时课前组织教学:对对联:老旦出台,扫兴(小丑登场,开心)或,在文中找几个与“极偏僻”“写包票”结构相同的短语导入 (1分钟)给你一篇短文或一段文字,你觉得有那些阅读步骤?请学生把自己宝贵的阅读经验介绍。然后引出老师的经验之谈,隆重推出阅读第一法质疑法(提问法)学法指导(30分钟)问题包含在一篇*的哪些地方呢?一, 题目如“社戏”,从识字角度,可问:你能给这个词语注音吗?“社”字什么结构?共几画?这个字是怎么来的?同

8、样,“戏”字也可以这样问。从语法角度,可问:“社戏”这个词语什么结构?“看戏”什么结构?“戏曲”什么结构?从文学角度,可问:由“社戏”,你能想到哪些诗句?(“旧时茅店社林边”“萧鼓追随春社近”)从写作角度,可问:这个题目如果我来写,会怎么写?这个问题必不可少。把自己的思考和作者的思考进行比较,能有效地提高你的作文水平。从说明的角度,可问:什么是社戏?从记叙的角度,可问:哪些人去看社戏?好久去看的?在哪儿看?看的经过和结果怎样?学会提问,首先要选好提问的角度。还要注意提问的表述方式。二, 作者如鲁迅,原名什么?哪里人?我们对他是怎么评价的?他的代表作是什么?你读过鲁迅的哪些*?你能不能讲一则鲁迅

9、的故事?鲁迅是文学家,那么科学家、政治家呢?三, 喜欢或重要词句(喜欢的句子用“”重要的句子用“”)如“淡黑的起伏的连山”,这个词语写什么?山。什么山?“淡黑的起伏的连山”。“淡黑的”写山的什么?(色彩。“起伏的”写山的形状;“连”写数量。)为什么看见的不是青山,而是淡黑的山?(暗示时间是晚上。)如果把“起伏的”删去,表达效果会受到什么影响?若把“起伏的”提到“淡黑的”前面,可以吗?(不可以,不符合我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填空: 的峨眉山如“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还以为船慢”。在文中找到勾出,读一遍,背一遍。男生读一遍。你能用四个字来概括这个句子的

10、主要内容吗?(山跑船慢。)什么山?怎么跑?山真的在跑吗?(山是静止的,不动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化静为动,更形象生动。)船真的慢吗?(NO,船慢是我的感受。)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感受呢?(看戏心情迫切。船已经开得很快了。作者没有直接写船行之快,而是通过写山跑来衬托。)喜欢这个句子的,举手。谈谈理由。(用了比喻,拟人,衬托等多种修辞手法,把“连山”比做“兽脊”,把山当成人来写,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看戏的迫切心情。)四, 开头朗读社戏开头第一段。有无悬念?“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我在这里得到了什么优待?“秩秩斯干幽幽南山”是什么当

11、中的句子?什么意思?不看注释你知道吗?难懂,费解。而旧时孩子总是念诗经之类难懂的书。还记得鲁迅小时侯在三味书屋读书的情景吗?P9朗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拗过去,拗过去。”注意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文体对开头,结尾的影响。五, 结尾“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是否照应开头?我吃了六一公公送的豆,为什么觉得没有昨夜偷的豆那么好?偷的豆好在哪里?(豆是一样的,只是偷豆这件事让我难忘。结尾照应了开头,双喜等许多小朋友陪我去看社戏,在看戏回来的路上还发生了偷豆这样有趣的事情,这不是我得到的优待吗?免念枯燥的书本,那我干了什么呢?不

12、正是看戏和偷豆吗?)六, 过渡段怎么从这段过渡到下段?起到什么作用?(承上启下)七, 精彩段落朗读社戏P120“第二天,我向午才起来他于是打着楫子过去了。”练习:略八, 全文问主要内容,问中心思想,问写作特色。小结(8分钟)学会提问,以提问方式可以深入*内部,加深对词句,段落,篇章的理解,理解了的朗读背诵和未理解的朗读背诵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在 一个词语,句子,段落上多花一点时间,就会有多一点的收获。布置课外作业 (1分钟):比较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社戏。教学后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以课文为例子,首先要把语文当工具来教。初二下册语文教案2教学目标1.体会

13、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诚挚情谊。2.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教学重点感知*的人情美,风情美,从欢快活泼的写人、叙事、绘景中领悟作者对童年自由生活的留恋之情。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学生:M1.,扫除字词障碍。2.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列出思考题,准备讨论、发言材料。3.上网查阅有关绍兴“社戏”的资料,了解“社戏”这种乡村戏剧的文字及图片。4.师生合作制作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初读课文,熟悉内容。2.研读课文,整体感悟。教学设计导入1.请多名学生说出自己童年最喜欢的事情,不作阐发,意在勾起学生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2.教师语:童年生活犹如一幅五彩斑斓的图画,犹如一个欢

14、快跳动的音符。说不尽,道不完。今天我们就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看一看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板书题目)初读课文,熟悉内容1.课件播放有关“社戏”的图片(可从网上下载)2.学生介绍收集到的有关“社戏”知识。3.放课文朗读的录音磁带。4.挑战擂台,问题抢答。男生女生分别挑出自己认为重要的课文内容,向对方提问,以考查对方对课文信息的获取程度。回答的一方应先合上书。(此环节既可检查提问学生对课文信息提炼和处理的能力,同时也可进一步熟悉课文,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研读课文,整体感悟1.整体感悟故事情节a.学生速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看看课文的情节是如何发展的。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看社戏前的波折-夜航去看社戏途中-赵庄看社戏-看社戏后归航偷豆-六一公公送豆b.请学生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全文内容(大意符合即可)。课文记叙了“我”在乡村和农家少年看戏的一次经历。2.整体感悟课文意图小组讨论交流,在组内发言,说一说自己对这篇课文意图的整体感悟。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在全班发言,交流本小组对课文意图的感悟观点。(学生的感悟可以从多角度来回答,不作统一要求。)教师以平等对话的方式,发表自己对课文的感悟与理解。*以细腻的笔调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迷人图画,展示了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