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创建良好的班集体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74021936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怎样创建良好的班集体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怎样创建良好的班集体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怎样创建良好的班集体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怎样创建良好的班集体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怎样创建良好的班集体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怎样创建良好的班集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怎样创建良好的班集体(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怎样创建良好的班集体新学期伊始,班级开始组建,学生来自四面八方,大部分学生互不相识,彼此之间没有很多的交流,互不了解,因此互相之间没产生感情,表现为同学之间较为冷淡;既无矛盾也无好感,相互间的影响也不明显。这时班级成员已存在于一个班级的结构中,但彼此还处于相对孤立的阶段。班级的活动离要来自于学校或教师的要求,学生的参与大多是被动的,班级对其成员还未产生吸引力,规范和舆论都还没有形成,这时的班集体是松散的。那么,怎样才能建设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提出明确的集体奋斗目标 教师应当在了解班级实际情况的条件下,对班级提出明确的、合理的奋斗目标。也就是说教师得出要求必须

2、事实求是,符合班级实际,并考虑到小学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接受水平;目标要鲜明、具体、富有鼓动性,目标难度应循序渐进。一般来说,学生年级越低,目标应越明确具体并带有形象特征,目标能在短时期内实现而且比较容易,因而易于激起小学生的热情有实现这一目标的意志行动。选拔和培养班干部 班级干部的选择需要一个了解过程。教师在选拔干部前应组织若干次班级活动,在活动中观察了解哪些学生有担任班级干部的愿望而且适合担任班干部,教师一定要了解那些学生的动机和能力。教师就应当对学生的品德等方面进行私下了解。当条件成熟后教师先指派一些同学暂时担任,一段时间后再由学生通过民主投票的方式选举正式的班委会成员。 班委会成立后,教师

3、应针对每一个班干部的具体情况进行培养,使他们在各方面尽快地提高。教师要对班委会成员的工作进行细致耐心地指导。如在开展某项工作或活动前,教师先向班干部讲清活动的目的和要求,然后让班干部提出开展工作或活动的设想。最后班主任对方案提出补充建议并鼓励他们大胆地进创新,并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同学服务。在班委会的任免机制上也可以采用轮换制,这样可以使更多的同学得到锻炼,而且能使有过管理经验的学生体验管理者的心态,自学遵守纪律。建立良好的班集体舆论 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建立良好的群体舆论。1.向学生进行道德规范教育,提高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道德规范是人行为的指南,是人们判断是非的标准,它起着维系班集体

4、的重要作用。所以,要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就必须加强道德规范教育,使学生知道哪些事情有利于班级建设、同学团结应该做,哪些事情影响班级形象、不利同学团结不应该做。2.组织全班学生讨论,达成共识 教师可以以主题班会的形式组织学生对某一现象进行讨论。如某小学一位班主任在一次学校运动会上,发现本班一些同学在沙坑旁看跳高比赛,当本班同学跳过去时,他们拍手叫好,但当外班同学跳时他们就发出刺耳的“嘘嘘”声。事后班主任先向全班同学讲述了举行校运会的目的在于增进各班同学间的友谊,提高运动水平,增强体质的道理,然后让大家对“给外班同学起哄”这一现象进行分析、评论。通过集体评论,同学们分辨了是非,提高了认识,此后,这个

5、班再也没有发生类似的情况。3避免形成消极的非正式规范 在学校当中有正式规范,如学生守则、校规、校纪等,但同时也可能存在一些非正式规范,而且在实际生活中,这种非正式规范往往会对个体产生比正式规范更强大的约束力。如虽然学校规定,每天第一次见到教师时,学生要向教师行礼,但是某些学生认为这样做是讨好教师,他们不这样做,而且还讥笑其他这样做的人,这样那些本来向教师敬礼的同学因为害怕被讥讽也不再这样做了。于是,“不向教师敬礼”就成了非正式规范,当然正式规范也就名存实亡了,所以教师应特别注意班级中是否存在不良的非正式规范,如果有,应尽快予以纠正。提高班集体凝聚力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促进班集体凝聚力的形成

6、。1.经常在班级开展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活动是班集体生命力的依托。活动越丰富越多彩,越有意义,班集体越团结,越有凝聚力。教师应在课外或校外组织小学生开展文体或科技活动,参加必要的集体劳动和社会服务活动。如,组织小学生在街头宣传“文明用语”及“好市民”的要求,宣传“交通规则”并帮助交警维护交通秩序;组织小学生为军烈属和残疾人做好事献爱心,帮助失学儿童等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们会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形成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由于这些活动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所以能满足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探索的需要。在活动中学生们能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充分发展各自的创造性与才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教师还应在活动过程中给予充

7、分的指导,引导学生参加活动并在活动中得到锻炼,提高个人素质。2.采取民主的领导方式集体中的领导者在群体中的地位是最高的,他的工作方式严重影响着集体的凝聚力的高低。有研究表明,民主式的领导方式比专制式或放任式更有利于提高集体的凝聚力。民主式的领导可以与班级成员保持良好的关系,他关心成员,待人亲切,能帮助成员们解决困难,容易成为集体团结的核心和受爱戴的领导者。专制的领导与成员间关系紧张,由于领导不了解成员的需要,所以做出的决策往往得不到成员的认同。成员的工作依赖于领导的监督,领导一旦离开成员就降低工作效率甚至不工作,同时集体成员间的关系也会出现危机,争吵增多,凝聚力降低。1 增加集体内部的合作,减

8、少内部竞争集体内部的合作是增加凝聚力的一个有效手段。集体成员在合作中彼此为对方提供有利的条件,这不仅有益于自己,也有益于他人。成员会在活动中逐渐意识到自己对他们的依赖,感受到在别人的帮助下才能使自己的活动成功。这样,就会使集体成员彼此了解,认同并产生好感,进而频繁交往,集体凝聚力自然就提高了。而集体内的竞争则会在某种程度上破坏和减小集体凝聚力。研究表现,在竞争组内很少有沟通,个体间更多地相互侵犯,他们忧心忡忡,不能友好地对待其他成员,成员间关系紧张,缺乏合作。但是当集体间发生竞争时,各自的集体内部就会产生压力和威胁,迫使所有成员自觉地一致起来,减少分歧,一致对外,以避免自己的集体遭受损失,这们就提高了集体的凝聚力。所以教师可以适当组织一些班级间的竞争活动来增强本班的凝聚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