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皮影戏开发大班幼儿语言能力和表演能力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73974312 上传时间:2023-09-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用皮影戏开发大班幼儿语言能力和表演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利用皮影戏开发大班幼儿语言能力和表演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利用皮影戏开发大班幼儿语言能力和表演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利用皮影戏开发大班幼儿语言能力和表演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利用皮影戏开发大班幼儿语言能力和表演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利用皮影戏开发大班幼儿语言能力和表演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用皮影戏开发大班幼儿语言能力和表演能力(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利用皮影戏开发大班幼儿表演能力的策略研究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一)课题研究的背景1. 时代背景:21 世纪是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社会,社会的 快速进步需要人的全面发展。人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教育在人们的全面 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的 培养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2现实状况:在传统幼儿园教育中,老师只是简单的根据学校提供的素材和 教具进行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缺乏新意,没有太大的作用。3教育方式误区:传统语言教育活动认为采用讲故事、谈话、看图说话三种 方式就可以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单一画面和连环画为主

2、,表现形式都是静 止的,并不符合幼儿的心理需求。幼儿园传统的表演则主要以舞蹈,手指操,以 卡说话等为主,这些方式表演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性和发散性。(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经过笔者在大班教育实践总结的经验,笔者认为以皮影戏为载体对幼儿 的教育有以下几点意义:1. 能够丰富大班幼儿的课外知识,增加历史文化教育。2有助于培养幼儿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创造的能动意识。3有助于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对幼儿不同角色不同人物的理解,进 而增强幼儿的表演能力。4基于上述认识,我提出了利用皮影戏开发大班幼儿语言和表演能力, 以皮影戏为载体,在大班开展有助于提高幼儿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提高的一系列 教学活动。课

3、题研究设计(一)课题界定1基本概念:皮影戏起源于两千多年前,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 一种用灯光照射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形 式: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 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2起源:两千多年前,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了,武帝的思念心切神情 恍惚,终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 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 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皇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 悦,就此爱不释手。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

4、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3 表演形式: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 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一个皮影人,要用五根竹 棍操纵,不仅手上功夫要绝妙高超,嘴上还要说、念、打、唱,脚下还要制动锣 鼓。尤其表演民间神话故事、武打片、古人,可以腾云驾雾,做出各种高难动作, 变幻莫测,这是其他戏剧难以做到的,因此深爱观众喜爱,尤其是儿童百看不厌。4 大班幼儿语言培养利用皮影戏:现代医学表明,人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大 班幼儿大脑处于右脑发育关键期,右脑的发育注重具象表现而非抽象,发散思维 而非逻辑思维,所以,要以皮影这一具象的载体,以看得见摸得着的表现形式, 来提

5、高幼儿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二)研究目标1. 引导幼儿多方位体验表演的乐趣,主动参与表演,提高表演能力2. 促进幼儿对事物的观察和感知能力,进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3. 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结合幼儿课堂表现,探索幼儿全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和方法4. 探索如何将传统文化和幼儿教育有机结合,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三)相关课题研究综述1.借助搜索引擎,以“幼儿皮影戏教育”为关键词,能搜索到几篇皮影戏在 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教案,它们大多主要注重对幼儿观察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并没 没有系统地对幼儿提高语言和表演能力进行多方位的研究。2.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笔者发现前人在利用皮影作为幼儿教育工具,展开的 教学活动并不多,

6、对如何通过皮影进行传统文化的介绍也非常少。 鉴于以上两点,本人开展利用皮影戏开发大班幼儿语言和表演能力是有一定 价值,也是相对可行的。(四)设计理念(详细点,不要那么简化)大班幼儿处于语言和表演能力学习的黄金时间,在对这些能力培养过程中, 方式方法的有效性十分重要,笔记通过对皮影戏的理解和研究,认为皮影戏作为 一种载体,即能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又能以皮影戏集表演与说唱相结合这种独 特方式来提高幼儿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使全面素质教育理念落到实处。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与实施策略利用皮影戏提升大班幼儿表演能力策略(重点写表演能力、需要 图框,图文并茂,不要教案的模式。按照下面的点展开。)1. 激发兴

7、趣,感受皮影魅力(1)欣赏表演,感受传统文化 感受皮影形式皮影表演形式它的道具主要有影人(也叫皮娃娃)、亮子(影幕)、灯盏 (光源),除此之外,演出的主要乐器有四胡、三弦、唢呐、长杆喇叭、小战鼓、大铜锣、 棒子、盏儿等。演出时,艺人们都有操作影人、乐器伴奏和道白同时兼顾的本领,有的把式 一人能同时操耍七八个影人,文场面音韵缭绕、优美动听,武场面紧锣密鼓,影人抢来剑往, 上下翻腾,赢得了大家的喜爱。故事以皮影形式呈现表演前尝试故事创编,感受表演的过程,能在语言表达和创造力有所提高。 由于孩子们没有表演的经验,在生活中也没有提供那么多的机会,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们更 快投入到表演中来呢?我们考虑到孩

8、子们每天都会有个别孩子与大家分享故事的环节,那么 我们就利用这个契机,让孩子们由简入难,由一个人表演到两三个人表演,最后到多人分组 表演。(2)了解做法,激发制作兴趣 做法:皮影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选皮、制皮、过稿、剪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完 成等工序。(3)操作体验,感知皮影特点 操作方法:老师讲解操作方法,双手通过操作竹签棒的移动,根据音 乐节奏,配上故事讲解或者说唱。幼儿双手使用竹签棒,让皮影人物 在白幕上来回走动,在走动的同时讲述这些动作的故事。角色演绎:在表演西游记时,孩子们一边挥舞着手里的竹签,一 边嘴里还念着童谣:唐僧骑马咚咚咚,后面跟着个孙悟空,孙悟空,跑得快,后面跟 着个

9、猪八戒。2. 欣赏故事, 感知人物特性(1) 多种形式,展现民间故事a 讲述故事。例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一天唐僧四人来到一个叫白虎岭的 地方 大家饿了,悟空去取食,画一大火圈围住师傅及师弟,并叮嘱不要离开此圈。 此岭居住着 一只白骨精,得知唐僧路过于此,便想吃唐僧肉。他先前已吃了一家老少三人,后,依次化 作这三人。 白骨精知唐僧那几位徒弟都是本领高强,不敢直接与其抗衡。 第一次,白骨精 化作年轻女子给唐僧送饭,接近唐僧。关键时候,悟空来,将其打“死”。 唐僧指责悟空又 杀人命!白骨精此时已逃回洞中。 第二次,白骨精又化作老婆婆找女儿。看见地上“女儿” 的尸体,假哭。悟空又一次将其打“死”

10、。唐僧更激愤,指责悟空又杀人!并念紧箍咒惩罚! 第三次,唐僧师徒又走了一段,遇一老头,嘴里叫着“老婆”“女儿”。悟空看出又是那妖怪, 准备将其打死,不料唐僧念紧箍咒,悟空疼痛难忍难以下手,白骨精笑呵呵,以为这下得逞 了。 就在白骨精伸出爪牙干掉唐僧那一刻,悟空的善念、保护师傅的决心战胜了紧箍咒, 关键时刻将妖怪打死。妖怪又想逃,但这次,悟空盯准了那妖怪,追上去与妖怪战斗了一会, 将其打死。此时唐僧自以为悟空连杀三命,毅与其断绝师徒关系,悟空悲伤离去“三 打白骨精”讲完了,下一回是“又落入妖怪手里的唐僧,渐渐明白悟空没有错,自责不已。八 戒、沙僧无能力对抗此妖怪,便去叫悟空来帮助救师傅。 悟空此

11、时认为师傅绝情,也不想 去救了最终得菩萨指点,从救师傅,和好师徒关系。a.b. 播放三打白骨精短视频c. 情境表演:选出五位小朋友,分别作为唐僧、 孙悟空 和三个“妖怪”,首先让幼儿基本把握自己的角色,在老师讲故事的过程中,几个“演员”依次 根据故事情节和老师的适当知道进行表演(2) 挖掘内涵,感知人物特性提问激发:孙悟空为什么能知道谁是妖精?唐僧为什么责怪孙悟空? 语言鼓励:对于幼儿给出的各种答案,不论对否都首先要给与肯定性的回复,鼓 励幼儿多角度回答。肢体语言:指出幼儿表演时肢体语言是否得当,并给出正确知道3. 复述故事,确定表演角色(1) 趣味复述,再现故事情节分角色复述:让幼儿分别作为

12、唐僧 孙悟空 三个女妖怪进行角色复述,教师给与 指导4. 静心设计,制作皮影(1)构图:主题的讨论、人物的创作 在与孩子们讨论构图中,孩子们说的最多的是西游记的动画人物,因为他们经常看西游记的 动画片,爸爸妈妈也经常给他们讲这样的故事,所以对人物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我们就尝试 从主题西游记人物的制作出发,进行皮影制作。皮影制作的过程工序有点复杂,考虑到孩子 们的动手能力,在我反复的推敲下,制订了以下几个步骤让孩子们一起参与制作过程。孩子们自己选择想画的皮影人物,在老师准备好的纸上进行创作,在绘画的过程中,我没有 给孩子们任何的提示,他们却给我带来了视觉的冲击,不得不让我竖起大拇指称赞!(2)上色

13、:涂色的技巧与色彩的搭配通过不断的多彩涂色孩子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给自己的人物穿上颜色,虽然颜色涂 的不是很满,但整体效果还是不错的。(3)裁剪:裁剪的技巧 本班孩子在使用剪刀较困难,但不能因为有困难我们就不去挑战,在裁剪过程中,我们不仅 要让孩子正确使用剪刀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勇于挑战困难的精神。(4)过塑 由于我们用的是白纸绘画,纸张容易破,不便孩子们多次拿来操作表演,所以我就将孩子们 剪好的人物在过塑机过塑,这样保存起来不易孩子们也可以玩的尽兴。(5)装订:观摩老师的装订过程 由于孩子年龄比较小,在使用装订材料如:铁丝比较不安全,考虑到多方面因素,就由老师 来装订孩子们来欣赏过程。让

14、孩子们了解装订的步奏认识其材料。5搭建平台,演绎精彩皮影(1)布置舞台,渲染皮影气氛(2) 分配角色,演绎故事内容分配角色事先排练:角色对话,操作方法移情入境,精彩演绎四、课题研究对象与步骤(一)研究对象:幼儿园大班幼儿(二)研究步骤:1前期准备阶段: 1.学习相关的皮影理论知识,分析该课题的发展趋势。2. 全面调查幼儿的综合素养发展水平,特别是语言和表演能力方面。3. 分析整理课题相关资料,设计好课题实施方案。2.实施阶段:1)学习相关幼儿语言和表演能力教学理论,结合实践,进一步优化课题实2)结合日常关于利用皮影戏开展幼儿教育活动和组织情况,课题进行实质 性研究,不断积累材料,及时进行阶段性

15、小结与反思,以学促教,以研促教。五、课题研究方法及成果形式(一)研究方法:1行动研究法:将研究内容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对课题的有关情况和问 题充分了解,认真思考,允许有变化和调整去适应实践中不断变化的情况,以达 到对某个目标的系统研究。2观察记录法:教师随时观察研究对象的行为表现,及时记录并进行分析。 3查阅文献法:通过网络搜索和查阅相关资料文献来分析研究对象,分 析可提研究的可行性和研究意义。4结轮总结法:理论概括、整理资料,将研究内容,过程加以归纳,进行 综述。(二)成果形式(根据策略修改) 1大班幼儿利用皮影开发和提升语言表演能力组织活动方案细则; 2语言表演教学案例集;3幼儿参加皮影表演的视频和图片; 4研究报告与相关论文等。六、课题组成员七、课题研究经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