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原则(2013年修订版)(共78页)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73963087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DOC 页数:78 大小:1.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原则(2013年修订版)(共78页)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广州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原则(2013年修订版)(共78页)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广州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原则(2013年修订版)(共78页)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广州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原则(2013年修订版)(共78页)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广州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原则(2013年修订版)(共78页)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州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原则(2013年修订版)(共78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原则(2013年修订版)(共78页)(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技术标准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发 布2013年10月发布2013年10月实施Q/GZJ 00153-2013 广州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原则(2013年修订版)目 次1总 则1.1为促进广州电网规划设计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智能、高效、可靠、绿色的现代化电网,完善电网结构,降低电网风险,提高供电可靠性,降低电网损耗,提升电能质量,提高经济性和安全环保水平,提高电网科技含量,更好地为客户服务,满足广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增长的用电需求,特制定本原则。1.2本原则以国家、地方及行业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导则、规程和规范为基础,结合广州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并根据需要适时调整。1.3本原则规定

2、了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管理的各级电网规划、输变配电工程设计、建设和改造等阶段应遵循的主要规划设计原则和技术要求,适用于广州各电压等级电网发展规划编制与输变配电工程的设计工作;对于接入广州电网的电厂、大用户也应参照本原则执行。2 电网规划的主要原则2.1 电网规划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节能环保政策,贯彻南方电网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绿色电网,满足广州市社会经济发展要求。2.2 规划年限和任务2.2.1 电网规划应遵循“远近结合、远粗近细”的思路开展工作,按年限可分为近期规划(5年以内)、中期规划(5-15年,含5年规划)、长期规划(15

3、年以上),一般宜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年限相一致。2.2.2电网滚动规划系在电网近、中期规划指导下,对电网逐年滚动优化和调整;滚动规划编制的主要目的是为指导和安排电网下一阶段新建和改造输变电项目的建设。2.3 电网规划编制要求2.3.1电网规划的编制,应以调查分析为依据,统筹考虑优化电网结构,研究提出解决电网薄弱环节的措施,充分考虑规划实施的可操作性;在确保安全可靠的基础上,注重电网整体经济效益,提高电网供电能力和适应性。2.3.2电网规划编制时,应重视电网规划与城乡总体规划、电网规划与电源规划、电网规划与新能源规划、广州电网与周边区域电网规划、广州各区(市)电网规划的协调。2.3.3电网

4、规划包括输电网规划和配电网规划。电网规划应以政府制定的电源规划方案为基础,实现电网与电源的协调发展;应促进输电网与配电网协调规划、一次系统与二次系统协调规划,促进电网规划与技改规划的协调,保证电网的整体协调发展。2.4 电网规划的要求2.4.1 电网规划在城乡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开展,是城乡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确定的走廊和站址应纳入城乡控制性详细规划,并取得地方政府的支持,予以保护。2.4.2 输电网规划应以坚持化解电网风险与投资效益综合最优为原则,配电网规划应以规范配网接线、提高供电可靠性为原则。2.4.3 电网规划应把握电网新技术发展方向,积极谨慎应用新技术,提升电网技术水平,保证广州

5、电网技术领先、可持续发展。3 电网规划设计一般技术规定3.1供电区分类根据中国南方电网公司110kV及以下配电网规划指导原则中关于城市级别划分部分内容,确定广州市为特级主要城市,并根据广州市最新城市规划,将广州各规划区域供电级别具体划分如下:(1)A类供电区A类供电区主要指广州创先示范窗口和饱和负荷密度在30MW/km2及以上的中心城区。范围包括越秀区全区;荔湾区全区;海珠区昌岗路、新港路以北地区;天河区广园东路以南、车陂路以西地区;中新知识城地区;南沙区核心湾区。(2)B类供电区B类供电区主要指饱和负荷密度在2030MW/km2的一般市区。范围包括海珠区昌岗路、新港路以南地区;天河区广园东路

6、以北、车陂路以东地区;白云区黄石路以南、白云大道以西;黄埔区;萝岗区除中新知识城以外的地区;南沙区除核心湾区以外地区;番禺区市桥街;花都新华街。(3)C类供电区C类供电区主要指饱和负荷密度在1020MW/km2的郊区及城镇,范围包括白云区黄石路以北;番禺区除市桥街以外地区;花都区除新华街以外地区;增城市荔城街、增江街和新塘镇;从化市街口街、城郊街、江埔街和养生谷。(4)D类供电区D类供电区主要指饱和负荷密度在510MW/km2的郊区及城镇。范围包括增城市除荔城街、增江街、新塘镇、派潭镇、小楼镇和正果镇以外地区;从化市除街口街、城郊街、江埔街、养生谷、吕田镇和鳌头镇以外地区。(5)E类供电区E类

7、供电区主要指饱和负荷密度在15MW/km2的农村地区,范围包括增城市派潭镇、小楼镇和正果镇;从化吕田镇和鳌头镇。图3.1 供电区分类图3.2 负荷预测 3.2.1 负荷预测是电网规划设计的基础,包括用电量需求预测和电力需求预测两部分内容。负荷预测工作应在长期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收集和积累本地区用电量和负荷的历史数据以及城市建设和各行各业发展的信息,充分研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种相关因素与电力需求的关系。3.2.2负荷预测分近期、中期和远期(年限与电网规划的年限一致),近期应逐年分列数据,中期和远期可只列出期末数据。3.2.3应用三种或三种以上方法进行负荷预测,对每种方法分别进行高中(低)负荷水平

8、的预测,并提出推荐方案。3.2.4负荷预测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前阶段采用报装负荷等方法,后阶段采用弹性系数、人均用电指标、横向对比、空间饱和密度等方法。3.2.5 在变电站负荷预测时应统筹考虑变电站的布点规划,将负荷预测结果分解落实到各变电站,以利于变电站的布点和电网的布局。3.3 电压等级广州电网发展如下标准电压等级电网:(1)超高压输电网,500kV;(2)高压输电网,220kV;(3)高压配电网,110kV;(4)中压配电网,10kV/20kV;(5)低压配电网,380V/220V。广州市公用电网不再发展35kV电压等级,增城、从化北部35kV电压等级结合电网发展

9、逐步取消。3.4 容载比3.4.1 容载比是反映电网供电能力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也是宏观控制区域变电站布点和变电容量的依据,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结合区域变电站主变“N-1”校核结果统筹考虑。3.4.2 容载比应按电压层级分层、供电区域分区计算,应考虑下层级电厂上网影响。3.4.3根据广州各区域经济增长和城市社会发展的速度不同,对应的负荷增长速度可分为较慢、中等、较快三种情况,其中500kV电压等级容载比按全市考虑,相应的广州电网各电压等级的容载比如表3.4.3所示。表3.4.3 各电压等级容载比选择范围负荷增长情况较慢增长中等增长较快增长年负荷平均增长率(建议值)小于7%7%12%大于12%

10、500kV1.41.6220kV1.61.91.72.01.82.1110kV1.82.01.92.12.02.23.5 安全性3.5.1 广州电网220kV及以上电网必须满足DL755-2001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技术导则的要求。3.5.2广州电网A类供电区220kV及以上电网在正常接线方式下应满足以下安全稳定标准:(1)发生220 kV及以上任一段母线故障时,A类供电区正常供电(允许备自投动作);(2)发生220 kV及以上同塔双回线路故障时,A类供电区正常供电(允许备自投动作)。3.5.3 110 kV变电站中失去任何一回进线或一台主变时,必须保证向下一级电网供电,不损失负荷。3.6 供电可

11、靠性3.6.1供电可靠性应达到下列目标的要求:(1)满足供电安全准则的要求;(2)满足用户用电程度的要求;(3)全网供电可靠率逐步提高。3.6.2 电网故障造成用户停电时,用户恢复供电的要求如下:(1)两回路供电的用户,失去一回路后,应通过自投、转供电等技术措施,恢复对用户的供电。(2)三回路供电的用户,失去一回路后,应通过自投、转供电等技术措施,恢复对用户的供电;再失去一回路后,应满足5070%用户供电。3.6.3 供电可靠率控制原则(1)各类供电区规划理论计算供电可靠率(RS-3)控制目标见表3.6.3;(2)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确定实现可靠性控制目标的年限;(3)根据现状分析影响供电可

12、靠性的因素,并提出改造与完善措施。表3.6.3规划理论计算供电可靠率(RS-3)控制目标供电区类别A类B类C类D类E类供电可靠率99.999% 99.99%99.97% 99.93% 9979%用户平均停电时间5.2分钟52.5分钟2.5小时6小时18小时注:用户平均停电时间按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评价规程DL/T836-20123.7 线损控制3.7.1 配电网规划应按线损“四分”管理要求控制分压技术线损,各类供电区规划分电压等级理论计算线损率(不含无损)控制目标见表3.7.1。表3.7.1 理论计算技术线损率控制目标电压等级A类B类C类D类E类110 kV 0.5% 0.5% 0.5%2%

13、3%20 kV 2%-10 kV 2% 2% 2.5% 2.5% 4%380/220V 2% 2% 2.5% 2.5% 5%累计综合技术线损率 3% 3% 4.5% 6% 11%3.7.2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确定实现线损率控制目标的年限。3.7.3 配电网规划时,应根据现状分析影响线损率的因素,并提出改造与完善措施。3.8 中性点接地3.8.1 500kV:有效接地系统,主变中性点直接接地或经小电抗接地。3.8.2 220kV、110kV:有效接地系统,主变中性点直接接地或经低阻抗接地,中性点接地回路应能满足不接地运行的要求。3.8.3 20kV:宜采用小电阻接地方式。3.8.4 10kV

14、:应采用小电阻接地方式。3.9 短路电流3.9.1 断路器短路容量的确定原则为取得合理经济效益,应从网架设计、电压等级、主接线、设备选型、运行方式等方面,综合控制短路电流,使各级电压断路器的开断电流及设备的动热稳定电流得到配合。3.9.2 各电压等级最大短路电流的限制值(1)500 kV电网为63 kA;(2)220 kV电网为50 kA;(3)110 kV电网为40 kA;(4)20 kV电网为25 kA;(5)10 kV电网为20 kA。3.9.3 短路电流控制的基本原则(1)优化电网结构 电网联系不宜过于紧密。 优化减少变电站的出线回路数。 电厂分层、分区、分散接入,均衡各电压等级的短路电流水平。 电厂不宜直接接入500kV变电站的220kV母线。(2)合理应用设备 要求电厂内部采用高阻抗升压变。 必要时可采用高阻抗降压主变,500kV主变安装中性点小电抗。 500kV变电站的主变应采用多台数、小容量的模式。3.10无功补偿及电压调整3.10.1 对无功设备的基本要求(1)无功补偿配置应采用就地分层分区基本平衡的原则进行配置。在建设有功电源的同时,根据电网结构、潮流分布等情况建设近期所需的相应无功补偿设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