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林说礼1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73715740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彭林说礼1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彭林说礼1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彭林说礼1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彭林说礼1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彭林说礼1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彭林说礼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彭林说礼1(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彭林说礼主讲人简介:彭林,男,1949年生于江苏无锡市,18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专家、博士生导师,兼任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等校兼职专家、清华大学经学研究中心主任等;主编中国经学,93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长年从事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特别是儒家典型周礼、仪礼、礼记的研究。已在海内外刊登学术论文一百余篇,著有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中国礼学在古代朝鲜的播迁、礼乐人生、中华老式礼仪概要等。在清华大学主讲“先秦史”、“青铜器研究初阶”、“先秦两汉典型研读”、“中国古代礼

2、学思想研究”、“四书讲读”、“甲骨文与古代中国文明”、“中国古代礼仪文明”、“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等,其中“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获教育部首批“国家级精品课”、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奖项;“中国古代礼仪文明”于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一)什么是礼10月1日讲礼,由于礼与每个人生活关系密切。每天要打交道,举手投足,谈吐,是不是合于礼,想绕都绕不开。发言处事过程中,有诸多礼在。我举几种例子,俩口子出门,在路上,遇到一种熟人,我们这个男同志要向熟人简介自己的配偶,一般称为夫人,对第三方称自己配偶为夫人,对不对?再比方说我们请人吃饭,隔着桌子,从座位上站起来,跟桌子对面的人说

3、王先生,我敬您。这个合不合礼?这里不管意识到没有,每天行为举止是合礼还是失礼?对方做得好,我们往往在细节上高看她一眼,说她修养高。中华是礼仪之邦,礼与仪是一种方面还是两个方面?古人分得清晰。像任何典礼,均有两个方面,一是形式,像婚礼要拜天地之类是形式,设计均有思想在其中贯串,隐藏着深刻的思想在里边,这是第二个方面,即内容。外面的形式容易引起注意,容易学。而里面的东西不容易看到,容易被忽视,甚至把表面的东西看作就是礼。左传有故事,鲁昭公一次带领外交代表团去访问晋国,这时外交特别讲究,到郊区时,到宾馆,要下榻。东道主得派人来慰劳,这是郊劳。这个典礼标志着两个国家外交开始了。休息过后,第二天国君要拜

4、见。卿大夫也要互相拜见,举办宴会。所有活动结束后,要回去了,东道重要尽地主之谊。得准备一路上的吃喝用度。这是赠贿。这是标志着外交的结束。这个过程中间,活动非常多而繁琐。鲁昭公没做错一种地方,不容易。晋国国君感慨,这是真懂礼的人。没想到大夫女叔齐不屑,说她懂什么礼呀。为什么呀?女叔齐微笑说,这是仪,不是礼。礼对于我们是修身成为君子,对于国君是按道德规定去治理好国家。礼规定的就是这个。而鲁昭公国内一塌糊涂,权力被三家大夫瓜分了,她被架空了,收不回权力,哪里懂得什么礼。(季平子,用的乐队人数超标,不合礼。鲁昭公气愤。成果,被季孙叔孙孟孙三家打败,鲁昭公落得悲惨的下场,为什么呢?)治理国家要用好人,鲁

5、国用人不当,因此要大乱了。自己要出问题了。可是弄不清应当做什么,只考虑“习仪已亟”。说她懂礼,不是差得太远了吗?看来真懂礼的要数女叔齐,而不是鲁昭公。像今天的课堂之上,学生向教师行礼,只有形式,没有恭敬心。(今天人崇尚自由,面临一种问题,与周边人关系不和谐了,为什么呢?)每个人都是有灵魂的生命,灵魂得管住,否则会出窍,怎么管?不同民族不同文化有不同措施。像西方人交给上帝来管。这是宗教文化,有万能的上帝。在宗教文化中有理论,亚当与夏娃偷吃了禁果,上帝气愤,赶走了她们。进一步惩罚她们,订了契约,规定将来你们的孩子,不管到什么时候,生下来灵魂里就有邪恶,这个邪恶让你想做坏事,因此觉得人性是恶的。这是

6、原罪,这种邪恶与生俱来,不学而有,是本能想做坏事。这样的灵魂要不管,只能成为恶魔。要打入地狱,怎么拯救灵魂呢?得信教,祷告,忏悔。她们把灵魂交给了上帝。中国文化不同,没有上帝,人性是善的。人有一种善良的本质在。这是区别于其她动物的最重要的东西。中国文化中,人的灵魂要自己管。并且要管好。拿道德来管。因此在中国,自古以来,讲天理,讲公道,讲良知,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靠的是信念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失道之至,亲戚畔之。我们常看重有德无德。常骂人缺德,这是委婉的批评。这讲的是德。道德又像空气,看不出摸不着,又的确在,离不了。怎么对人生对社会发生作用呢?古人把它转换成一套可以操作的行为规范。比方说有道德的人会

7、孝顺父母,不是嘴上说,而是有规范,出门怎么样睡觉前怎么样,有无德只要看看这些行为就懂得。每个系列可以操作与检查,因此说“礼者,理也”。是按照道理理性来做。一每天地按这个做,道德就进一步扎根,不是空的,道德就通过礼来实现了。按礼来做,行为就合于道德理性。否则背离了道德理性。从周代开始,礼特别多,正常人在小孩时就要学礼,见到长辈怎么做,父母喊你怎么做,规定得细致,小孩的行为都受到道德理性约束,后来是成人礼婚礼相见礼乡饮酒礼乡射礼。这些是人生礼仪。通过多种礼仪的活动来感受人生,接受人文的熏陶,对我们特别重要。我们的灵魂要通过礼来自己管。(看起来西方礼仪更实用,我们古代的礼仪太虚,怎么看待呢?)两千年

8、前有同样的问题:“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一套话语要什么用?子贡是孔子的高徒,几句话说服了棘子成,见过老虎与狗羊没有?虎豹与狗羊不同,在于身上的斑纹。如果我们把虎豹的皮扒下来,去掉花纹与狗有不同吗?没有了。动物外在的东西像花纹,有与没有,代表不同的动物。我们看君子与小人也同样,君子身上有类似于花纹同样东西即礼。小人却没有。君子除了内在像虎豹同样,外在也要有花纹同样的礼。我们身边有些富豪,我们却觉得是小人,因此君子一定要学礼。(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君子”一词似乎离我们有些远了,但是我们在评价一种人时,还常常会用到“德才兼备”这样的词,由此可见,虽然在物质生活高度发达的今天,品德和修养仍然是

9、评价一种人与否有素养的重要原则,这和“君子”的评价原则基本吻合。那么在中国古代,要想成为君子应当具有哪些条件呢?)孔子说过,我们身上有两种东西,一是质,本质,像勤快真诚孝顺,这是质;二是文,现代社会与人交际,说话文雅,举止有度,处事得体,让人感觉舒服。一种人身上这两种东西常不对称。孔子说,“质胜文则野”,率性,给感觉是粗野,不讲究;相反的是“文胜质则史”,一看到人就客气让你受不了,达头了,为人不实在,做作,不实在。“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与质均衡发展,像老虎的花纹与体魄搭配得好,相得益彰。两个均有,才干成为君子。因此,人们如果对人生尚有期许,得学文哦。孟子也有话:“君子异于人者,在其存心也,

10、”看你心里存的是什么,只存有钱,就成不了君子,有两样:“君子以仁存心”到一种地方就关注弱势群体;“君子以礼存心”还得装着礼。装着爱会尊敬把两样存在心情里,慢慢就会成为君子。(君子本指国君之子,后来最后成了有文化有修养的代名词。)要做君子,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愿望。梁启超做过讲演,题目就是君子。说大学是要培养人格完善的人才,这个人格完善,周易六址四卦中就有五十三卦谈到君子,要崇德,勉为君子;语默作止,都成为国民仿效的对象。南开中学出过两个总理。校长曾对所有同窗讲,宋朝时,有出名教育家胡元,胡安定,痛感要培养人才,得从一举一动开始,胡安定的学生走到市井中一眼能看得出是她的学生。是不是君子应当能看得

11、出来,校长说,我们的学生要将来走到市井中也能看得出是南开的学生。这与梁启超的寄语同样。我们得有君子的规范,有君子的文采。今天算是开场白,下边会把常用的东西一一简介。彭林说礼(二)学会称呼0月2日(我们与她人打交道,遇到的第一种问题常常是如何称呼对方。可在诸多人眼里,“称呼”不就是直接叫对方的名字或者“你”吗,有什么可讲究的呢?在清华大学彭林专家眼里,“称呼”虽然简朴,但里面却蕴藏着很大的学问和智慧。如果一不小心,很容易闹出笑话来。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有男性称自己的配偶为“夫人”,这样的称呼已经司空见惯。可这样寻常的一件事居然不符合中国老式礼仪的规定,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在称呼自己配偶

12、的时候,究竟还存在哪些误区呢?)有这样的笑话,常常有人讲,有一位船客,上船后不懂得几点开,就问船老大,喂,这船,几点开?船老大不理睬她。船老大就用篙敲了她一下,她还喊,船老大就把她打进了水中。她没称谓让对方不舒服。这是专门的学问。今天这种称谓问题成了失礼的普遍现象。有外来办事人,常问人时用“哎”。称谓失当更不对。我有朋友的老婆进了阅览室,学生要借杂志,权衡怎么叫,叫教师嘛,不配,想了半天叫师傅。这位朋友听出不尊重,反映快,转过脸来说,叫我师傅,我什么时候带过你这个徒弟,学生赶紧道歉。不懂得职务与身份时,怎么称呼?孔子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因此可以称大叔,大姐等。西方也说是兄弟,都是上帝之子。

13、(西方人称呼对方可以直呼其名,涉及孩子对父母的称呼。在她们看来,姓名但是是一种简朴的符号而已,就是让人叫的。但在彭林专家看来,中国与西方不同,自古以来就崇尚“礼”的规定。那么,按照这个规定,我们称呼对方特别是称呼长辈时,究竟有哪些讲究呢?)中国人的礼有这样的话,自卑而敬人。卑是谦卑,无论跟什么人打交道,都把对方放在第一位,因此有谦语,像北京话中的“您”,体现的就是尊重。自古以来就讲究对人敬,对自己谦。像爵位里,作为敬称,天子叫“君”,诸侯也叫“君”。后来把这个下移,用于一般人身上。古人写墓志铭,写爸爸叫“府君”,女子叫丈夫叫“夫君”。“君”成了一般的对方“你”,像“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像“问

14、君能有几多愁”,这里君都是你。尚有公侯伯子男都可以尊称。像许多国君称公,可以用在生活中。像学者年轻人称呼时也加公,从爵称过来的。诸侯的孩子多,有继承人是嫡长子,其她的叫公子。这个称谓今天也用。开学术会时,简介来宾会用某某先生的公子。女儿也同样,女公子。这样简介比较雅某些。目前民间说是谁家的仔,一听,意思没错,但是礼仪上不成体统。不尊重。像卿,古代大夫分上中下三等,上大夫叫卿,这是大臣里最高地位的,后来用来尊称。电视里常能看到,皇帝称爱卿。故事戏剧中夫妻也互称卿,今天还称卿卿我我。追起来,其实最早也是爵称。尚有建筑,像天子叫陛下,“陛”本指台阶。尚有殿下,阁下。阁下也用得多,这也是敬称。其实皇帝

15、并非是陛下,是大臣谦称,无法与皇帝平起平坐,只能与三重丹陛下的的人对话。再一层层传上去。古代国君会面,中间有许多中介,有话要说时,就告诉介,一种接一种地简介,始终到那个国君那儿。这叫陛下。殿下阁下都是这个意思。陛下是天子专用。低的叫殿下与阁下。称自己为“在下”。目前没了,这种称呼保存下来了。章回故事叫看官,老北京跑堂的叫爷,看起来俗气,但体现的也是尊重。广东深圳看到客人来了,叫老板。显然体现的是尊重。尚有像修饰词,加“令”,古代是好的意思。像令日是好日子,好时辰叫令辰。“蒙蒙文王,令闻不已”。今天打交道时要注意,问人父母不能说老爸怎么样,老头怎么样,这是玩世不恭,得说令尊大人令堂大人。孩子叫令

16、郎令息。(在我们的平常交往中,特别是正式场合,我们称呼对方最应当把握的一条原则就是多采用敬语,以表达对对方的尊重。那么反过来,当我们在向对方简介自己或者称呼自己的时候,又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有什么讲究呢?)谦,是用在自己。是另一套词语。像简介到自己时,一定要用谦称。自帝王开始均有。像老子说侯王自称,孤寡不谷。孤寡都是少,表白自己德行不够。这是谦虚的说法。不谷,指的是稻谷的谷,当善讲,表达自己不才,不善。诸侯见到天子叫寡小君。妻子见到丈夫得叫小童。这都是谦称。(古代大臣,臣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有什么特殊含义呢?)郭沫若把“臣”字说是眼睛竖起来了,臣指身份低。南面称臣就是被俘。女子谦称妾也是。谦称是一种自我谦卑,压低自己表达诚恳。最典型的是司马迁的报任安书。这封信,司马自称“仆”。甚至自己称为“牛马走”。这是一种低调。尚有郑板桥,喜欢画画,最佩服的是徐文长,好画青藤,郑板桥就曾拿四十金换一幅画,甚至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