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10月联考政治试题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7369655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10月联考政治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二10月联考政治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二10月联考政治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二10月联考政治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二10月联考政治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10月联考政治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10月联考政治试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10 月联考政治试题姓名: 班级: 考号: 分值:100 分时间: 90 分钟一、单选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1. 为了保护和发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西太平鼓” , 北京有些中小学将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纳入学校教育。这表明 ()A. 教育的基本功能发生了改变B. 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C. 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D. 教育是文化交流融合的主要途径2. 我国西南地区的悬棺文化散发着谜一般的魅力。考古人员在四川珙县发现371 幅历经风雨的悬棺岩画。画面中的钓鱼狩猎、骑马竞技、舞蹈杂耍、舞刀弄剑等场景依稀可辨, 让现代绘画艺术家惊叹不已。该考古发现佐证 ()精神文化越古老越接

2、近社会生活的本质精神文化总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精神文化的价值不因时代变迁而改变精神文化的展示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A.B.C.D.3. 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名言: “人是环境的产物。”某论坛上 , 主讲人让听众写下关系最密切的六个朋友 , 并指出他们月收入的平均数大致就是你的月收入。测试结果的准确程度让听众惊讶不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的朋友圈子都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 它彰显着你的现在, 也预示着你的未来。这种现象说明 ()A. 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B.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C. 文化改变人们价值观念, 丰富精神世界D. 文化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 塑造完美人格

3、4. 广东某市的读书月活动提出 , 文化强市从阅读开始。建设文化强市过程中 , 读书的意义不可替代。强调读书的文化意义, 是因为 ()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先进文化是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文化影响人的实践、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5. 台湾果农为提高水果附加值, 把冰激凌灌入柿饼中 , 使之有双重口味, 并别出心裁地将其取名为“你柿我的冰激凌”。由于加入了文化元素, 该商品推向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热捧。这体现了 ()A.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B. 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C. 文化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D. 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6. 近年来 , 央视相

4、继推出“最美教师”“最美孝心”等“最美”系列节目 , 强调社会教育和价值塑造, 挖掘社会真善美, 弘扬善良、勇敢、仁爱、乐观、奉献等精神, 获得公众好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最美”系列节目受到公众好评, 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主流媒体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 有助于削弱大众文化影响力主流媒体传递正能量, 对良莠不齐的文化市场起正确引导作用主流媒体能满足人民大众真正的文化需求, 决定文化发展方向A.B.C.D.7. “竖大拇指”在北美一般被认为是“做得好”的意思 , 但在澳大利亚就成了无礼的肢体语言; 吃面条时发出声音 , 日本人和韩国人觉得很正常, 而英国人可能感到不舒服。这类现象表明

5、 ()A. 各地的文化几乎没有共同性B. 一种行为是否影响人们的交往取决于特定的文化背景C.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是不同的D. 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会有不同的含义8. 受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启示, 某县政府和企业把“文化车间”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并积极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政府和企业这样做的理由有() “文化车间”建设能够丰富职工的精神世界 “文化车间”建设会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人们的精神产品源自物质载体文化对人的影响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A. B. C. D. 9. 近年来 , 大批中国游客到俄罗斯参观“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斯莫尔尼宫、列宁墓等, 感受俄罗斯红色文化的魅力。同时, 毛泽

6、东故居等中国红色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俄罗斯人的喜爱。中俄两国之间红色旅游发展得益于两国的红色文化 ()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性因素是满足两国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既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涵又各具鲜明特色规定着各自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10. 近期 , 一档别具匠心的电视节目信中国在央视热播。节目中 , 一位位“信使”展读革命先辈尘封已久的书信 , 仿佛把人们带回到战火纷飞的岁月。书信中袒露的一颗颗忠心赤胆让人震撼 , 一段段感人故事令观众动容 , 激发起人们对革命先辈的无限敬仰之情。由此可见 ()A. 文化氛围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B.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C. 大众传媒是红色基因代代

7、相传的主要途径D. 书信承载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史11.2017 年3月, 中国自主原创 , 主导制定的手机(移动终端 ) 动漫标准由国际电信联盟正式发布, 这是我国文化领域的首个国际技术标准, 在“互联网 +文化”领域实现了我国手机动漫由跟跑, 并跑向领跑的跨越。这一成就 ()表明文化的当代价值和生命力取决于同科技的融合有利于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 增强文化自信标志我国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确立了我国在国际“互联网+ 文化”领域的话语主导权A.B.C.D., 都会提起他们青少年时代读过的十万个为什么趣味物理学物, 正是这些科普作品激发了他们对于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埋下了

8、科学的种子。12. 许多科学家在回忆成长经历时理学的进化等科普作品材料表明 ()人创造了文化 , 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为人的成长提供精神食粮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A. B. 13. “笔墨当随时代”绘画艺术要有时代精神固的根基。这表明绘画艺术的发展要()A. 正本清源、独树一帜C. 薪火相传、推陈出新14. 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主题探讨会中实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正确的是 ()C. D. , 就要有创新。然而, 不继承优秀的传统遗产 , 创新则很难有稳B.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D. 各美其美、和而不同, 某同学以“深圳 30 年的奋斗

9、历程创造出开拓创新、诚, 将激励深圳人再创辉煌”的事例来说明主题。以下判断事例中体现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特有文化的部分, 切合主题事例中反映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部分, 切合主题事例中反映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资源和条件的部分, 切合主题事例没有体现社会实践的变化推动文化创新, 不切合主题A.B.C.D.15 .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内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这说明()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A.B.C

10、.D.16 .目前,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有22个民族的人口在10万以下,有的不足5000人。由于人口较少民族的核 心文化区范围小,其文化传承的状况堪忧。面对这一现象,当务之急是()A.提高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能力B.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C.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D.加强与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17 .“好客山东贺年会”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节日消费。关于下图“好客山东贺年会”四大理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先进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贺年活动是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A.B.C.D.18 .近期,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热播,

11、让坦桑尼亚老百姓了解到中国老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但是该剧在翻译成斯瓦西里语时,“小叔子、小舅子、小姑子、她婵等称呼只能简单处理为“哥哥、姐姐。这表明()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的功能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文化交流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A.B.C.D.19 .歌剧木兰诗篇是我国艺术家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该剧吸纳欧洲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融入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讴歌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国内外获得高度评价。这表明 ()A.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促进了文化融合B.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有助于文化发展C.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D.东西方艺术都应当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20 .下图为一位外国人眼

12、中的中西方旅游方式。西方人的旅潮,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由此可见()不同民族文化要平等交流不同民族文化要相互认同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特点文化差异并不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A.B.C.D.21.80多年来,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远征吸引了国外许多作家和记者,诞生了许多优秀作品。埃德加斯诺著红星照耀中国,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写长征一一前所未闻的故事,向全世界展现了长征这部X丽史诗,引起强烈反响。这表明()革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革命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革命文化的内涵是在交流过程中确定的革命文化通过大众媒体的传播而具有价值A.B.C.D.22. 我国杂技历史悠久,因表演技巧高超而深受观众喜爱。在

13、现代,我国杂技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情景故事,既惊险刺激又妙趣横生,许多节目蜚声海内外。我国现在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主要得益于()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以现代艺术手段展现我国杂技的民族特色A.B.C.D.23. 中国与非洲国家文化交往历史悠久, 在中非文化交流的字典中 , 没有“排斥”“歧视”“居高临下”这一类词汇 , 因为我们是平等相待的朋友, 是彼此尊重的兄弟。这体现了 ()A.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B.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C. 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D.

14、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24. 传统文化对天理人伦所作出的具体规范, 有些蕴藏在乡村的村规民约、家风祖训当中。村规民约、家风祖训作为当今社会的一种稀缺资源应当充分发掘利用。这是因为优秀的村规民约、家风祖训 ()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现代社会治理具有重要借鉴价值A. B. C. D. 25. 在中国文学博物馆, 4D 电影甲骨文向观众展示着甲骨文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程。还原古代生活场景时 , 影院画面、音响和座椅巧妙配合, 带观众穿越数千年, 讲述甲骨文字形时, 立体图形灵活转换 , 让观众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从中看出 ()A. 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B.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C. 甲骨文的出现, 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D.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26. “折戟沉沙铁未销 , 自将磨洗认前朝” , 一件经历过战争的铁器, 诉说着推动历史前进的必然和偶然 ;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一副古旧的画卷,描绘出凄清荒凉的六朝时景,令后人触目伤怀文物 是无言的百科全书, 承载着珍贵的历史信息。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