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现场勘查的安全防护方法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73694929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2.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火灾现场勘查的安全防护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火灾现场勘查的安全防护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火灾现场勘查的安全防护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火灾现场勘查的安全防护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火灾现场勘查的安全防护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火灾现场勘查的安全防护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火灾现场勘查的安全防护方法(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火灾现场勘查的安全防护方法 一 前言我国每年要发生上万起火灾,有十几亿元的财产在火灾中化为乌有,上千人葬身火海。火灾严重地危害人民生命的安全,为了有效地防止和减少火灾的发生,就要查清火灾原因,研究火灾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所以有必要进行火灾调查是很有必要的。而在火灾调查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火灾现场勘查,火灾现场勘察是对发生火灾的现场和一切与火灾案件有关的场所进行实地勘查。火灾现场勘查围绕查明火灾起火原因而展开工作的,所以火灾现场勘查是十分重要的。而要进行火灾现场勘查就必须进入火场,因为进入火场内可以得到能够证明火灾原因痕迹物证。而从各种痕迹物证形成机理来说,由于火灾作用形式不同,形成痕迹物证的原物品

2、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同,在火灾中的主要是化学方面的变化,有的主要是发生物理方面的变化,也有都有。火灾物证是指能够证明火灾发生的原委(包括原因、时间、过程、损失、伤亡、责任)和经过的一切痕迹和物品,包括由于火灾的发生和发展而使火灾现场上原有的物品产生的一切变化和变动。在火灾诸多证据中,从火灾现场直接提取的痕迹物证是最客观和最有说服力的。从各种痕迹物证的形成和遗留都有一般的规律性和它的特殊性,是解决火灾原因的关键,通过对火灾现场具体物品和痕迹的检验、提取、记录、分析、研究和发现它们的成因及与火灾的关系,为分析起火原因和火灾责任提供线索和实物证据。这是火灾调查工作的中心环节之一,是调查每场火灾所不可缺

3、少的工作。但是火灾勘查是一个十分危险的过程,勘查人员要潜入火场内进行勘查,所以在工作中就有一定的艰巨性和危险性,由于火灾破坏性和火灾扑救破坏性以及困难性等因素。往往会破坏现场的建筑物和有关设施,增加了现场勘查的困难度。 有时候,火灾现场还有未完全熄灭的余火冒着浓浓的烟气,有的即使熄灭,废墟残渣中还存在阴燃的情况,遇到适宜的条件,仍存在复燃的可能性,将火灾事故调查人员困在火场内。有些钢材加工的商店,由于在加工时需要气体焊割,购买了氧气瓶,都有爆炸的可能性。还有一些场所可能会出现气体和粉尘爆炸。面对各种现场勘查的危险因素,火灾事故调查人员必须提高警惕,充分认识到触电、砸伤、碰伤等事故造成伤害的后果

4、。在进入火灾现场之前,切实做好个人的安全防护,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从而有效的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使火灾现场勘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二火灾现场勘查人员应注意的安全问题1触电事故的安全问题触电通常是指人体直接触及电源或高压电经过空气或其他导电介质传递电流通过人体时引起的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重者发生心跳和呼吸骤停。超过1000V(伏)的高压电还可引起灼伤。交流电对人体的损害作用比直流电大,不同频率的交流电对人体影响也不同。人体对工频交流电要比直流电敏感得多,接触直流电时,其强度达250毫安有时也不引起特殊的损伤,而接触50赫交流电时只要有50毫安的电流通过人体,如持续数十秒,便可引起心脏心室纤维性颤

5、动,导致死亡。交流电中28-300赫的电流对人体损害最大,极易引起心室纤维性颤动,20000赫以上的交流电对人体影响较小,故可用来作为理疗之用。我们平时采用的工频交流电源为50赫,从设计电气设备角度考虑是比较合理的,然而50赫的电流对人体损害是较严重的。在触电事故当中,电流的流经途经左手至两脚最为危险,其他的部位危害较小。由此可见,电流通过的部位不同,通电时间的长短,电压的高低对人体的伤害也不一样,所以勘查人员在勘查过程中要注意这一点。许多火灾事故表明,引起触电主要是火灾扑灭后,建筑物中内的电源并没有被完全切断,而火场内有可能存在单独布线的电路,还有灭火的消防用水,这更增加火灾事故调查人员触电

6、的可能性。例如:在一些老式的建筑物内,由于经济不断的发展,原有的供电线路已经不能满足建筑物内的用电的要求,厂家又根据生产的要求接入了新的电路,但又不接入总开关,当火灾发生时,火灾调查人员进入火灾现场勘查前虽然已经关闭了总闸了,但是新的电路还处于通电的状态。这样,火灾调查人员依然处于触电危险中,有的火场很昏暗,火灾现场调查人员往往单独从外界引入临时线路作为照明用,其线路一不小心浸入水中,会造成火场成通电状态,火场现场满地都是水,被水浸渍的墙和炭化的木版等都有可能带电,一不小心接触就会触电击伤或触电死亡,对火灾现场调查人员的安危造成威胁。2塌陷和砸伤事故的安全问题在建筑物中常见的建筑材料有混凝土、

7、木材、砖瓦、钢材等,各种材料耐火极限不一样,过火时间也不一样。混凝土是由胶凝材料、水和粗、细骨料按比例配合,搅制成拌合物,经一定时间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在300摄氏度以前,其抗压程度无变化。在300摄氏度以后,随着温度升高,混凝土抗压强度逐渐降低,又随着消防射水到高温的混凝土表面,结构发生严重破坏。造成坍塌。木材受热后在一定温度发生热分解,其中的高分子化学键断开,分解出低分子化合物,在100摄氏度时水分蒸发,加热到100-260摄氏度,木材中的纤维素发生热分解,产生可燃气体和不燃气体,颜色逐渐变黑,在260摄氏度开始燃烧,一般老式建筑中用木材较多,木结构的梁在受到火烧炭化后,其承受力就会下降。

8、勘查人员在勘查这类建筑时要注意。砖瓦较其他材料温度较高,大多建筑用此类材料较多。钢构件的建筑物,由于钢构件在350摄氏度以下时,由于兰脆现象,极限强度比常温时略有提高,超过350摄氏度,强度开始下降,温度达到500摄氏度时强度下降50%,600摄氏度时下降70%。综上所述,火灾事故调查人员在进入建筑物内时,要特别注意建筑物中的墙、楼板和钢结构屋梁等,尤其是燃烧时间较长的火灾。3有毒、有害气体伤害事故的安全问题现代火灾特点主要是火势猛,发展快,烟气大。最主要是含有还有很多有机物和高分子化学物。火灾事故调查人员应尽可能快速赶往现场,观察火灾现场周围的环境、起火部位以及火势蔓延方向,同时了解现场的有

9、关情况。但是火灾过程中有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及大量浓烟,这会严重影响调查人员的视线,还会对调查人员身体有伤害。在建筑火灾中能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的是塑料,塑料通常是以树脂、填充剂、增塑剂、着色剂、稳定剂等组成的。塑料按元素分可以分为五类,而这五类塑料都有不同的可燃性。含碳、氢的塑料燃烧不猛烈、不容易着火,含氧的塑料极易着火且燃烧猛烈,含卤素的塑料具有自熄性,含氮的塑料不易着火不易燃烧,含芳香烃的塑料冒出又黑又浓的烟,火灾调查人员在调查火灾现场时,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有效的防止有害气体。还有就是化学危险品和油罐或气罐火灾,一般来说此类火灾是由泄露所引起的,所以在现场存在大量的易燃的有毒气体和蒸气。

10、勘查人员一般是在火灾刚刚扑灭就进入火场进行认定火灾原因的勘查工作,这时现场会存在大量的烟气、热气和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火灾勘查人员进入火场有可能就会被灼伤,或被烟气和有毒气体熏倒使火灾现场勘查工作无法进行。4爆炸事故的安全问题爆炸在火灾扑救中是十分常见,因为爆炸有高温、高压、瞬时破坏等特点,所以爆炸对建筑和人体有相当大的破坏力,而且爆炸以后还有可能发生二次爆炸,二次爆炸的破坏力和危险性更大。因为二次爆炸都发生在爆炸后,人员刚刚进入火场进行救援,都没有意识到这点,由于爆炸具有瞬时作用,在火场上的人员根本无法反映,就被爆炸波震伤,而高温、高压作用能使人在瞬间被灼伤,甚至死亡。爆炸大概可以分为以下

11、三类:(1)气体爆炸在工业企业生产中,会产生各种可燃气体,或使用气体做原料,可燃气体燃烧会引起爆炸。在火灾勘查人员进入火场进行勘查时,火场内还有未灭的火源,会和可燃气体发生燃烧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燃烧产物,同时放出热量,并使产物、升温、体积膨胀,如果受热膨胀的燃烧产物不能及时排走,则会发生爆炸。由于气体爆炸前毫无前兆且具有强大冲击力,因此,这对火灾调查人员具有极大危害。(2)粉尘爆炸粉尘是呈分散状态的固体物质,粉尘爆炸比大块状固体爆炸的危险性。粉尘爆炸要达到以下三个条件:1)粉尘本身是可燃2)粉尘以一定浓度悬浮在空气3)存在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火源在危害方面,粉尘爆炸有以下的特点:1)粉尘

12、初始爆炸产生的气浪会使沉积的粉尘扬起,在新的空间内形成爆炸而发生二次爆炸。2)有的粉尘爆炸事故不仅表现爆炸连续性的特点,而且随着反应速度和爆炸压力的增大,出现跳跃式的发展,因此表现出爆点越远、破坏越严重的特点。3)粉尘爆炸容易引起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等不完全燃烧产物。不但造成人员中毒,而且在密闭场所还可能引起气体爆炸。所以粉尘爆炸是一个无形杀手,和气体爆炸一样无预兆且具有强大冲击力,因此,这对火灾事故调查人员具有极大的危害。(2)固体爆炸固体爆炸主要是炸药爆炸,炸药爆炸与属于分散体系的气体或粉尘爆炸不同,它属于凝聚体系爆炸,主要有下面三个特点:1)化学反应速度极快2)能发出大量的热3)能

13、产生大量的气体产物上述特点说明炸药爆炸具有巨大的作功能力和很大的破坏作用。在火场上有时当大火灭后,火灾勘查人员进入火场进行调查时,火场内的余火有可能点燃剩余的炸药发生再次爆炸,还有可能发生殉爆。所以固体爆炸对火调人员危害很大。5其他事故的安全问题(1)物理伤害火灾现场中地面上塌落的东西很多,如钉子、碎玻璃等尖端的物品,有时一不小心即使穿着胶鞋也会被扎伤和划伤。火灾调查人员在收集有关痕迹和物证时,要亲自手扒、挪、挖大量的残余物品,在清理过程中手臂有时被划破出血、手套被戳穿。在这样的情况下,火灾现场勘查人员就要依此查明火灾现场情况,再作出相应的防护措施。(2)核物质伤害-一些民用的放射源众所周知,

14、地球上的生物一直暴露在自然放射性和宇宙射线的照射之下,然而实验室中产生的射线以及地壳内痕量的放射性物质,例如镭,也增加了对人类生命的威胁。尽管辐射能够给人类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如杀死癌细胞等,但是大剂量的辐射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使人致病或死亡。在遇到一些核事故调查时,调查人员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以免遭到核辐射。三各种事故的安全防护1触电事故的安全防护火灾事故调查人员进入火灾现场,要根据火灾或水渍对电气设备的破坏情况,对整个火场实行电源全部断或部分断。在停电操作时,最好熟悉电气情况的有关电力部门或火灾发生单位的专业电工进行。如果只有非专业的电工,则应配带安全防护眼镜和绝缘手套,站在电闸侧面进行操作。

15、在总开关被切断后,要挂上停电标志牌。停电标志牌主要作用是提醒人们注意电流已经切断,防止人员误将闸合上,将电送场,造成人员伤亡。火灾事故调查人员进入火灾现场,要穿绝缘鞋,不能穿普通的胶鞋代替,并携带验电笔以便在触摸电线前进行测试。有条件还可以漏电报警仪。有的火灾现场电气线路布置复杂,甚至有从不同配电设备引出电线。总之,火灾调查人员在思想上一定要将其视为带电来处理。还有火灾调查人员也要学习掌握一些急救方面的常识,以便事故后能对人员进行急救。2塌陷和砸伤事故的安全防护在进行火灾现场勘查之前,一定要对现场的内部结构进行观察。对于一些即将坍塌的部位,一定要作好防护再进入。进入时可穿防砸背心进入,防砸背心

16、是采用PE泡沫材料加工而成的一种个体安全防护用品,2-2。5Kg重物从2-3m高空自由下落时,对人体的颈、肩、背和前襟均起到可靠的安全保护,同时面料选用防水布料,具有一定的防潮和防水性能,适用于在潮湿和有水的环境中使用。另外还有安全帽,一般采用的是我国消防部队配用的钢盔。虽然有了以上防护,但是却不可掉以轻心,因为火场上坍塌一般都是上吨的钢筋混凝土块,所以勘查人员在进入火场时除了仔细观察外和作好个人防护外,对随时都有倒塌危险的现场,在进行完现场外部拍照并保护好起火部位的情况下,要对现场进行排险,以便为现场勘查工作提供安全保障。3有毒、有害气体事故的安全防护气态物证是指火灾现场空气中残留的易燃性气体(泄露的可燃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