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歌的发展概况及诗歌类型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73665661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代诗歌的发展概况及诗歌类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唐代诗歌的发展概况及诗歌类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唐代诗歌的发展概况及诗歌类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唐代诗歌的发展概况及诗歌类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唐代诗歌的发展概况及诗歌类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代诗歌的发展概况及诗歌类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唐代诗歌的发展概况及诗歌类型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唐诗的发展一般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四个阶段。(1)初唐:自高祖武德元年(618)玄宗开元初年(713),约100年。前50年的 诗歌,基本上是南朝形式主义诗风的延续。后50年的诗歌,先有“初唐四杰”(王勃、杨 炯、卢照邻、骆宾王),突破了宫体诗风的束缚;继有陈子昂高举革新的大旗,以自己的理 论与创作。扭转了当时诗坛的风气,显示了刚健的风骨,为唐诗的健康发展开辟了道路。(2)盛唐:自开元元年(713)代宗大历初年(766),约50年。这时期是唐诗发 展到繁荣的顶峰;充满了蓬勃向上精神的浪漫主义诗风是这时期诗坛的主流。玄宗开元、

2、 天宝间,诗歌全面繁荣,名家大量出现。他们的作品精丽华美、雄健清新、兴象超妙、韵 律和谐,表现了时代共同的艺术特色。其主要流派有:边塞诗、山水田园诗,另有主要诗 人:李白、杜甫。A、边塞诗:以岑参、高适为主,并有王昌龄、李颀等诗人。他们的诗歌表达了 将士们从军报国的英雄气概,不畏边塞艰苦的乐观精神,描绘了雄奇壮丽的边塞风光,也 反映了战士们怀土思家的情绪,揭露将士之间苦乐悬殊的不合理现象,使唐诗增加了无限 新鲜壮丽的光彩。其作品气氛浓郁、情调悲壮,多用七言歌行或七绝成就。B、山水田园诗: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他们的作品以描写悠闲宁静的山水田 园生活为主,艺术上很有成就。比较有名的田园诗人还有储

3、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 他们的诗多反映闲适、退隐的思想情绪,色彩清淡,意境深幽,多用五言律绝和五言古体。C、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他的作品写出了许多热烈追求光明的理想,猛烈抨击黑 暗现实、极端蔑视腐朽无能的权贵人物,勇敢冲击封建礼教制度的光辉诗篇,表现出强烈 的叛逆精神,他被后人称为“诗仙”。李白的诗内容、题材丰富,气势雄放,想象丰富,风 格飘逸,多侧面、多层次地反映唐朝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时代心理。D、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杜甫的诗歌揭露了统治阶级的专横骄奢,穷兵黩武以 及贫富对立的黑暗现实,他的诗歌赢得了 “诗史”的称号。他也被后世称为“诗圣”他的 代表作品有“三吏三别”(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4、、新婚别、垂老别、无家 别)。杜甫的诗则是动乱时代的诗史,忠实地记录了国家的变乱和人民的苦难;博大精深, 沉郁顿挫;开新乐府运动先声。(3)中唐:自大历元年(766)文宗大和九年(835),约60年,是唐诗发展史上 最为丰富的时期,(诗人多、流派多),其作品多表现为对现实的冷静观察与深刻思考,诗 歌的主流有浪漫转向现实。主要流派作家有:A、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额新乐府诗: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 合为事而作”的理论主张,他们的诗歌揭发了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残酷剥削,对人 民的深重疾苦表示同情,对国势的削弱也深感不安。B、“诗鬼”李贺:融合楚辞、乐府的浪漫幻想的传统,以秾丽色彩、出人意

5、表 的想象,写出精神上的种种苦闷与追求。C、柳宗元借山水抒发幽愤;刘禹锡学习巴蜀民歌;刘长卿、韦应物的山水诗; 李益、卢纶的边塞诗;韩愈、孟郊以横放杰出的诗笔,开创了奇险生新的新风格。(4)晚唐:自文宗开成九年(836)昭宗天佑三年(906),约70年。著名诗人有 杜牧、李商隐,二人有“小李杜”之称。他们的创作揭露了社会的黑暗,表示了对国家命运 的隐忧;继有现实主义诗人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等,他们的诗歌也揭露黑暗,抨击暴 政。古代诗歌的分类1、按体裁分类:(1)古体诗:古体诗,指唐以前的诗歌,包括诗经、楚辞、乐府诗等。“歌”、“歌行”、“引”、“曲”、“吟”等诗歌也属古体诗。特点是不讲究对仗

6、,平仄和用韵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 人五言诗一唐代的古风、新乐府等。注意: 先秦时期产生较早的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四言如诗经 五言如古诗十九首、六言如屈原离骚。 乐府诗,源于西汉。指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也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 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如汉乐府上邪、孔雀东南飞等。标题中有的加有 “歌”“行”“歌行”“引”“曲”“吟”等名称。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就是仿效乐府古题 的作品。(2)近体诗:也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在句数、字数、平仄、用韵上都有严 格规定。 绝句,从形式上看

7、是四句。以五言、七言为主,称五绝、七绝。 律诗,从形式上说一般为八句。分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中间 两联必须对仗。分五言、七言两体,称五律、七律。还有一种排律,每首至少五韵十句, 也有多至百韵的。2、按照表达方式分类:(1)抒情诗:主要抒发诗人对客观事物的思想感情。包括写景诗、咏物诗、咏史诗等。(2)叙事诗:一方面是叙述故事,一方面饱含诗人对故事中人物的丰富感情。(3)哲理诗:将议论入诗,表达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充满了哲思和理趣。如宋代朱 烹观书有感等。3、按照诗歌常见的内容主题分类常见的诗歌题材主要有:山水田园诗、咏物诗、怀古咏史诗、边塞诗,哲理诗、羁旅 行役诗、闺怨诗、送别

8、诗、爱情诗等。每一类诗歌都有常见的思想感情,分类复习以便从 整体上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和主旨,但对每一首诗歌,还得就这一个体去分析,而不能先 入为主,一概而论。1)赠友送别诗在古代诗歌中是相当常见的,古代交通不便,分别则难以再见,何况送别时总有背井 离乡之感,仕途失意之悲,所以送别诗中多抒发离愁别绪、惜别之情,如柳永雨霖铃, 王维渭城曲;但也有豪放壮阔的送别,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高适的别董大; 比较特殊的送别是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抒发的是自己身遭诽谤,再度贬谪却不改高洁 品行的心志。2)羁旅行役诗则主要是漂泊在外的客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 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

9、庭的憧憬,所以内容多为愁思的抒发,思念故乡的情感的表达,如 柳永的少年游多有描写凄清之景,如“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岛外,秋 风原上,目断四天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杜甫的绝句 (江碧鸟逾白)等。3)托物言志诗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 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以描写某一事物为中心,或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 或寓理寓意于物。所咏之物可以是植物花卉,也可以是动物,比如多见于古代诗歌的梅、 兰、竹、菊、松、莲,比如蝉、雁,比如石灰、蝴蝶等等。陆游的咏梅即托物言志, 表达自己遭遇坎坷仍然不改高洁的情操。而杜牧的早

10、雁就是一首托物寓意的诗,欧阳 修的江南蝶则是借物讽人。4)山水田园诗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 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这些诗或多或 少有着共同的特点。5)边塞征战诗以描写边塞大漠奇特风光、征战生活和将士思乡为主要内容。如王昌龄的从军行, 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的作品。边塞诗中有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也有报国 无门的悲伤,壮志难酬的悲叹,更有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不满,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如范 仲淹渔家傲和王昌龄闺怨。6)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

11、, 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李商隐的贾生, 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台城,杜牧的大量咏史诗等。7)春怨宫怨诗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闺怨诗则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 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8)闲适 隐逸诗某些诗人看惯了官场的勾心斗角,世俗社会的浑浊不堪,退居田野乡间,与乡人为伍, 与明月作伴,抒写清闲安逸生活,吟咏情性。反映这些生活的诗歌,也有不少独得之作。 这些诗多有宁静的氛围,诗人在诗中的表现多为悠闲、详和,往往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 息,质朴清新。9)谈禅说理诗一般借物或借事喻理,比如苏轼

12、的题西林璧,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 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朱熹的观书有感,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其中哲理的感悟 并不是抽象地说出,而多用形象化的手法加以表现,其中的哲理,必须借理解诗句含义入 手。10)写景抒情诗是古代诗歌中最普遍的一种内容,古人的送别诗、闺怨诗、羁旅行役诗、田园诗等中 都有大量的景物描写,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总是寄托了作者的抒情,所以首 先要能够识别诗中的写景和抒情,比如李白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 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就是借景物描写抒发惜别 之情的。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 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 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11)悼亡游仙诗诗人多有神奇的想象力,在心爱的人儿离自己而去或自己的理想壮志得不到实现之际, 他们往往借助于睡梦、游仙等形式,或与心上人相会,或在仙境中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