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讲义(教育精品)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73451531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教育讲义(教育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家庭教育讲义(教育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家庭教育讲义(教育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家庭教育讲义(教育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家庭教育讲义(教育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庭教育讲义(教育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教育讲义(教育精品)(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家庭教育讲义第一讲 中西家庭教育比较西方家长一般都相信孩子具有自我反省和教育的能力,孩子要自己劳做,自己生活,从劳做中得到快乐,从动手中获得各种知识,学习各种技能。 孩子能做到的,就让他自己做,这是对孩子的尊重。比如在西方有很多这样的情形:父亲或母亲在前面走,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跟在后面走。他们认为这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十分重要。中国的家长生怕孩子磕着碰着,往往要抱着或拉着孩子走。 西方人巴望孩子成名成家的观念相对比较淡薄,他们并不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他们的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

2、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 基于这种观念,西方国家的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视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他们普遍认为,孩子的成长必须靠自身的力量,因此从小就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例如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装配摩托车,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简单木工修理等活计。此外,还要外出当杂工,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机、冬天铲雪、秋天扫落叶等。西方孩子从小就从事的送报等劳动,本身就是一种吃苦精神的磨炼。 在寒冷的冬天,当中国的同龄孩子还在热被窝里熟睡时,西方孩子早已起来挨家挨户去送报了。这在娇惯子女的中国家长看来可能有些“残忍”,而正是这看似“残忍”的教育,造就了西方孩子独立自

3、强的生活本领。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孩子逐渐成长为具有独立生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中国的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因而超越孩子实际水平的高要求、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在家庭里到处弥漫。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生活上加倍关心外,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为使孩子学习成绩好,将来“光宗耀祖”,学习之外的事情家长都不让孩子干,似乎学习好就是万能的,而对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程度、道德情操以及公民意识等则关心甚少,有的甚至完全不顾。 从孩子出生到成年,家长几乎把孩子的一切都包了下来,做饭、洗衣服、打扫、攒钱供孩子读大学、出国、结婚、养儿育女等。尽管我们的家长都希望孩

4、子成才、幸福,而这样的家庭教育既不可能令孩子成才,也难以让孩子得到幸福,因为社会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 西方的家长更加重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因而很注意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关心孩子的心理需要。家长把快乐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来实施。他们经常和孩子一起讨论问题,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也愿意跟家长商量。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健康的心理对于孩子的成才和健康人格的塑造至关重要。 西方家长重视从日常行为与情感中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注重从内心情感去尊重别人,看重的是日常生活的行为与习惯的培养。而我国家长和幼儿教师往往脱离孩子心理发展的实际,例如幼儿园时就提

5、出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伟大理想主义的教育,忽视基础的行为习惯、良好的人际交往等与孩子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做人的教育”。我们一直谈教育要循序渐进,这不仅适用于智力教育、知识教育,同样适合于做人做事的道德教育。现在我们的孩子道德观念淡漠,社会性发展差,这与家长忽视对孩子最基础的“做人教育”不无关系。 西方家长“鼓励创新”,而中国家长往往“满足于克隆”,前者鼓励孩子去超越前人,后者教导孩子在前人面前止步。西方家长相信孩子具有同成人一样的独立研究、独立动手的能力,能以宽容的心态去营造一个利于培养孩子创造力的环境和氛围。 他们对孩子所做的种种探索行为往往持积极、肯定的态度,鼓励孩子在生活中提出不同的见

6、解,并对其中的疑问进行积极的探索。即使家长认为孩子的某一行为并不具有积极的效果,他们也不会过多地干涉,而是让孩子在自己进行的探索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予以纠正。 从以上的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中西方的家庭教育从宏观到微观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西方家长在家庭道德伦理观念、家庭教育价值观以及能力培养、品德教育、创造性激发等方面都值得我国家长认真研究学习。 中西方家庭教育及抚养上的差异表现在许多方面,择其要者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在培养孩子成材的问题上,中国的家长普遍地存在着智能中心主义倾向,而西方的家长更注重孩子 天性的自由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塑造。美籍华裔女作家谭爱梅曾对中美两国的家教作了比较,她

7、说:“同样是小皇帝,在美国,孩子是社会的;在中国,孩子是爹妈的。 (二)在子女的养护上,中西方家长的做法上的区别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中国家长对孩子包办代替, 照顾得无微不至;而西方家长则更加注重孩子的自理能力的训练。有人讲中国的父母是世界上最富有牺牲精神 的父母。爱子心切,要把过去自己没有得到的幸福在孩子身上补回来,因而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只要给孩子 买吃买喝买玩具再多的钱也舍得花,生怕亏了孩子,什么饮料、娃哈哈、脑白金,直往孩子肚里填。 西方的家长也爱孩子,但不象我们的家长这样,他们特别注重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美国一岁多的孩 子基本上是自己吃饭,父母将孩子“绑”在椅子上,把食物放在他们

8、的小桌上,让他们自己用小刀叉吃饭,吃 的到处都是,将饭菜打翻,家长也不急不恼,这样,两岁的孩子都能够与家长一起用餐了。美国的孩子四五岁 已能自己整理房间,十岁时就应干45分钟的家务。 其二,中国的家长重生理,轻心理;而西方的家长更加重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健 康的心理对于孩子的成才和健康人格的塑造至关重要。然而,现实生活中的我国家长的做法却正好相反,他们 日常生活中对子女的关心基本上是集中在孩子的生理需要方面,很少关心甚至根本无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忽视 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和性格、意志的磨练。其结果是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过低,以至经不 起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甚至一

9、件小事就可以使他们沮丧、颓废、自暴自弃,动辄离家出走,直至轻生厌世。 相比之下,西方家长比较注意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关心孩子的心理需要。美国的父母经常与很小的子女一 起讨论问题,当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也愿跟父母商量。西方家长在孩子很小时就注意培养他们经受挫折的毅力 ,一、二岁的孩子任他们在草地上摔跌滚爬。俄罗斯人非常注意儿童的勇敢精神的培养,各地的居民点都有吊 环、荡板等各种体育设施,孩子去玩各种运动器械,家长从不多看多管。孩子摔痛哭叫,大人也不理睬,孩子哭了一两声后,又去玩耍了。 (三)在子女独立生活方面,中国家长过度扶持,子女也不以依赖父母为耻;西方家长则鼓励和教育孩子 自食其力,子女也以不靠

10、父母生活为荣。有人说,中国的父母是最有牺牲精神的父母。这话一点也不过分。中 国的家长将满足子女的需要当作自己的天职,视为莫大的幸福。家长不仅要把孩子抚养成人,还要帮他们结婚 成家;不仅帮他们成家立业,而且还要帮他们照看儿女;不仅子女经济上不独立时供养他们,而且在子女已具 经济能力的时候仍然资助他们。而做子女的也视“在家靠父母”为理所当然,有的甚至想方设法从父母那里多 “沾”、多“捞”,兄弟姐妹之间常常为“沾”、“捞”不均发生争斗。 在这方面,西方家长的做法与我们大 相径庭,他们十分注重孩子的自立精神和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据资料介绍,美国亿万富翁洛克菲勒家族的子 女都从事过擦皮鞋、送牛奶之类的工

11、作;前总统里根的儿子失业后,宁肯站在街上排队领救济金,也不肯要求 父亲帮助。西方国家的子女一到成年或有了职业便与父母断绝了经济上的来往,此时,如果还依赖父母就会被 人看不起。据美国周刊介绍,美国新罕布什州有77%的高中生课外打工,其中一半以上每周打工超过20个小 时。 (四)在家长与子女的关系上,中国家长崇尚“服从”;西方家长则讲究“平等”。由于中国长期的封建 社会对人们心态的影响,“孩子就应该顺从家长”的观念在中国家长的头脑里占有根深蒂固的地位。上述浙江 省社科院对家长的调查表明,有68%的家长愿意“不论自己说什么,孩子都听”,在父母的约束下,近1/4的儿 童不能常去找伙伴玩,超过1/3的儿

12、童在家长的要求下只能参加语文、数学兴趣小组。 在“顺从”的压力下孩子 想说的话不敢说,想干的事不敢做,在大人面前缩手缩脚,心情受到压抑;而家长对孩子了解、交流的渠道也 因而被阻塞了。与我们的家长相反,西方家长在孩子教养上所表现的民主平等意识却非常强。他们绝不会强迫 子女做不愿意做的事情。他们对孩子的错误选择如有不满,就耐心地加以劝说,而不会翻脸失和。美国的家长 要孩子为他们做事时,总是带着商量的口气。德国的民法中还列有父母应该顾及孩子意愿的行为规定。 第二部分 家庭教育与孩子的成长 它们为什么有区别?孩子接受的三种教育孩子的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根基北大学生成功黄金定律远大

13、的人生理想 ;高效率地学习 坚持不懈地努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完美结合 三位一体的系统 孩子:学习任务的执行者家庭:学习成长的引导者、帮助者学校: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引导者是什么造成孩子的差异性很大?成功的家庭教育培育优秀的孩子在鼓励中长大的孩子,满怀信心.在赞美中的长大的孩子,懂得感激.在宽恕中长大的孩子,学会包容.在接纳中长大的孩子,学会喜欢自己. 主题一: 成功家庭教育黄金定律 北大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对1200多名考入北大的优秀学子进行系统的研究与分析,发现这些家庭的教育环境与养育方式有很多相似之处北大成才黄金定律家庭教育篇定律1和谐家庭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仅次于遗传,人的一生有1/3以上

14、时间在家庭中度过。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才有着最为关键的影响。良好家庭环境共同特征:整洁、安静的物理环境全家尊重知识、热爱学习的文化环境和谐、温馨、幸福、积极向上的精神环境。“和谐家庭”学习型家庭环境 物理环境定义:指真实意义上的空间,一个相对独立、属于孩子自己的学习环境 特点:整洁、安静、明亮、通风; 要点:构设鲜明,摆设科学。 重点:电视与电脑的科学管理“和谐家庭”学习型家庭的文化环境文化环境家庭成员共同营造的一种氛围。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让孩子自然地喜欢学习,养成主动型的学习习惯。 1、每月2次进书店 2、家庭藏书量500册 3、家长每天读书半小时 4、家庭文化交流10分钟/天“和谐家庭”学

15、习型家庭环境 精神环境 是指家长的思想、人生目标、敬业态度、综合修养、精神追求、智力活动对孩子带来的影响. 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环境有益于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 好家长教育案例 成功家庭黄金定律2欣赏教师 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往往是从讨厌某学科老师开始的。家长引导孩子欣赏教师的4点方式: 欣赏老师的优点 学习老师的智慧 理解老师的心思 包容老师的缺陷 成功家庭黄金定律3家校合作认清家庭的定位孩子是谁的?谁是孩子的监护人?谁将伴随孩子的一生?成功家庭黄金定律4同学融洽1、善待他人 2、赏识同学 3、适应环境教育孩子珍惜同学友谊,发挥小组互动学习的效能。同学关系紧张是厌学成因之一,与同学友善交往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与快乐。 案例:成功家庭黄金定律5勤劳坚强;成功家庭黄金定律6尊重信任、尊重原则 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而不是我们的某一部分。 对孩子负责,引导孩子设计自己的未来,而不要根据家长的意给孩子规定发展方向。信任原则撒谎的根本原因是父母的不信任和孩子对父母的怀疑。如果你从孩子小时就很信任他(她),孩子就没有说谎的必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力 1、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2、良好的学校教育环境祝福:每一位家长朋友,祝愿您的家庭和谐、幸福美满!祝愿您的孩子健康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