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 交大测绘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73285658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31.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术报告 交大测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术报告 交大测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术报告 交大测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术报告 交大测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术报告 交大测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术报告 交大测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术报告 交大测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前沿性学术专题收获与体会姓 名学 号专业方向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导 师2010-7-3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参与前沿性学术专题登记卡姓名:年级:2009 学号:09011302 硕、博专业: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学术报告、专题讲座题目主讲人日期导师签字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建设成就与关键技术卜一之2010-3-18雷达干涉在形变探测方面的局限性及应用 策略李振洪2010-3-24空间信息技术在汶川地震应急中的应用林先成2010-4-9铁路路基工程设计中的相关问题蒋楚生2010-3-18我国高速铁路发展态势及相关工程技术易思蓉2010-5-20注: 1.博士研究生须参加不少于 8 次学术报告或专题讲座(国内

2、、外),其中本人主讲不少 于1 次。2. 硕士研究生须参加不少于5 次学术报告或专题讲座(国内、外)。3. 导师根据研究生参加学术报告或专题讲座后写的书面收获和体会或研究生本人主讲 提纲阅签。4. 研究生凭此卡片和导师阅签后的书面收获、体会到本人所在院、系(所)和研究生院 培养办公室登记学分。报告主题: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建设成就与关键技术报告人:卜一之 教授时 间:2010-3-18地 点:犀浦校区 2416 教室报告内容:首先,通过一段精彩的视频,卜教授向同学们简要介绍了国家“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 苏通大桥。苏通大桥主跨1088 米,为世界第一座超千米跨径斜拉桥。苏通大桥的建设得到 了中外桥梁

3、专家的广泛参与,受到了国内外桥梁领域的高度关注。这个世界斜拉桥之最,在铸就过程中面临着多项技术难关的挑战,例如结构位移对荷载 变化敏感,材料制作、安装、调位难度大,水文气象条件复杂等。在这种种的挑战中,我校 先后有近20 位老师和几十位研究生参加了苏通大桥工程的科研工作,经过艰辛的努力,历 时2 年零4个月出色完成了现场控制工作,又用时1年零 8个月完成了项目的总结和提升工 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接着,卜教授就苏通大桥的建设与过程控制进行了详细而专业的阐述,并辅以电脑仿真 模拟动画,从工程概况、索塔施工和上部结构施工三方面,形象化、立体化的展示了大桥建 设的全过

4、程。随后,卜教授为大家放映了有关苏通大桥合龙的视频。大屏幕上,苏通大桥建成时的兴 奋场面,工作者们一张张喜悦的笑脸,还有夕阳中苏通长江大桥的魅影,让同学们再一次感 受到了苏通长江大桥的宏伟气势。在视频里各方专家对苏通大桥的高度评价声中,本场土木 讲坛也接近尾声。最后,卜教授勉励大家努力学习,抓住实践的机会,“只要你敢想,我们就有能力实现!”报告主题:雷达干涉在形变探测方面的局限性及应用策略 报告人:李振洪 博士时 间:2010-3-24地 点:网络学院国际会议厅报告内容:会上,刘国祥副院长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李振洪博士的求学经历及主要从事的研究 工作。报告会上,李振洪博士首先向大家介绍了有450

5、 年历史的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并热情欢 迎我校同学前往求学,也殷切希望我校与格拉斯哥大学今后能进一步展开更多更密切的合 作。随后,李博士图文并茂地介绍了 INSAR技术的相关原理、误差来源,并重点介绍INSAR 技术在地震、冰川、火山喷发、地形检测等方面的应用,最后总结了INSAR的关键特点。李 博士以实例、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表达方式形象地展示了 INSAR技术在国内外的重要作 用。同学们还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向李博士提问,李博士都认真耐心地给予了满意的回答。 他严谨专业的态度、幽默风趣的演讲方式给到场的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最后,刘国祥副院长总结了本次报告会的内容及意义。他希望同学们能珍惜

6、学院举办“土 木讲坛”系列讲座的机会,积极参与各类讲座,在学习和交流中开拓专业视野,提升理论素 养,同时能够认真体会各位专家学者“认识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他们 对待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培养自己的专业精神及创新意识。报告主题:空间信息技术在汶川地震应急中的应用报告人:林先成教授时间:2010年4月9日下午地点:四川师范大学林先成教授首先介绍了 5.12汶川大地震概况,接着从救人阶段(5/12-5/20)和堰塞湖监 测与处置阶段(5/14 -现在)两个遥感应急阶段详细说明了怎样使用遥感技术。科技篩国家遥感中心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硏究屎北京稅宝卫星图悔有IR盘司(冼害类显粮据200瞄

7、芮门5日慚-5 2 5枭闔檬分折制作四川省理县县城及周边地区受灾情况分希图 :X . i严接着,林先成教授详细讲解了移动GIS应急技术应用到地震灾区公共卫生与防疫、评 估与灾后重建、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应急会商与指挥其他通信以及信息技术应急的关键 技术。移动GIS是运行在移动平台上的GIS系统,具有较完备的GIS功能,主要利用其、数 据采集、数据存储及管理和空间分析等功能来确定灾民空间分布,灾情信息的采集、存储及 管理等。遥感应用于灾后重建方案的设计,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通过遥感影像,可以从宏 观层面了解灾区的整体情况,包括范围、受灾程度、灾害分布等,为灾后重建提供初步依据。 通过遥感影

8、像获取灾区的地理相关数据,可以辅助制作重建规划图。通过林先成教授的讲解,拓宽了我们在遥感领域研究的思路和方向,尤其在应急应用方 面更是收获颇丰。报告主题:铁路路基工程设计中的相关问题报告人:蒋楚生博士时 间:2010 年 3 月 18 日地 点:网络学院 5303 教室蒋楚生博士为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土建三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 师,长期从事铁路路基工程设计工作,近年来结合重大工程建设主持和主研科研项目10余 项,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他提出了基于条带极限平衡理论的粘性土土压力的计算方法以及基 于结构-土体相互作用的支挡结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在路基工程设计工作中享有很高的 声誉。蒋

9、博士首先介绍了目前国内交通的发展形势:我国铁路建设进入了建设高潮,高速铁路 得到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日新月异。尤其值得自豪的是,我国铁路最高速度值已经 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铁路投资额近几年都高达60007000 亿元,每年新建铁路在5000公里 以上,时速 350Km 的客运专线不断涌现,已经营运的高速铁路总里程居世界第一,已通车 和在建的高速铁路总里程是全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蒋工同时也鼓励大家奋发图强,培养钻 研创新精神,以抓住我国铁路建设进入黄金时代这个大好机遇,努力为祖国的铁路建设做出 自己的贡献。随后蒋工以具体工程为实例,分为抗滑桩和挡土墙设计两个专题,详细地说明地质资料 采用、参

10、数选取、方案比选、设计计算方法、设计图绘制等全过程设计中的相关重要问题。 蒋工幽默风趣、深入浅出的报告让同学们全面了解了工程设计过程,大大开拓了学术视野。通过这个讲座使我认识到,铁路工程技术涉及的专业很多,一定不能局限在自己的专业 方向内,要开拓眼界,丰富知识,并增强自身的责任感,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土木人。报告主题:我国高速铁路发展态势及相关工程技术 报告人:易思蓉 教授 时 间:2010 年 5 月 20 日 下午 地 点:九里校区土木馆 1208 会议室国家级教学名师易思蓉教授是铁路、公路选线专家,有着丰富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 本次讲座,易教授直切主题,先给大家从专业角度较为详细地阐

11、述了高速铁路的概念;紧接 着是对世界铁路发展的简介与中国铁路历史的简要回顾。当报告进行到第三项内容,有关我 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历程时,此次报告达到了高潮。易教授凭借自己学术学识上的深厚造诣以 及她个人的丰富阅历和工作经验,分四个方面对第三项内容作了报告:竞争促进铁路技术发 展、既有线六次大提速关键技术的突破、秦沈客运专线建成投入运营和京沪高速铁路工程初 步设计。易教授指出:“速度是铁路发展的永恒主题,我国目前已经进行了六次铁路大提速,最 高设计速度达到了200 公里每小时,但这与国际水平还是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所以提速还将 继续进行!”他认为,提速的目的主要有三个:通过缩短旅行时间,提高与其它交通

12、工具的 竞争力,增加铁路的收入;提高车辆与乘务人员的周转率,降低运输成本;树立铁路交通的 形象,进一步提高客流量。1995 年 9 月,成渝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极大地缩短了成都到重庆的客运时间。一夜之 间,原本选择铁路出行的旅客绝大多数都转向了公路出行。在易教授看来,正是竞争才有了 现在的六次铁路大提速,才有了 D 字头的高速列车。竞争促进了铁路的发展,现秦沈客运 专线顺利投入运营,京沪高铁完成了工程初步设计。我国铁路行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提速过程中,我国铁路面临着不少的技术难点,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客货共线。易教授 指出:“客货共线、不同等级列车混跑,速度差距越大造成在既有线上列车密度下降越

13、多。 这是当时我国特有的一个问题,但在移动设备、显示信号系统、运控系统、安检系统等关键 技术上的突破最后还是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易教授还对高速铁路发展史作了清晰明了的介绍, 日本、法国、德国是当今世界高速铁路技术发展水平最高的三个国家。 高速铁路的实 际应用发源于日本。1959年,日本国铁开始建造东京至大阪的高速铁路,并在 1964年开通, 全长515km,时速210km,称为东海新干线。随后向西延伸,于1975年开通至冈山,1975 年开通至终点站博多,大阪至博多称为山阳新干线,全长1069km。1982年,大宫至盛冈间 465km的东北新干线开通,同年11月,大宫至新泻间的上越新干线也

14、开通运营。1970年, 日本制定“全国新干线铁路网建设法”, 1972年日本运输省又规划了五条新干线:北陆新干 线(东京-大阪-富山)、东北新干线延长线(盛冈-青森)、九洲新干线(博多-鹿儿岛)、长崎 新干线(博多-长崎)、北海道新干线(青森-札幌)。法国高速铁路称 TGV(Train a Grande Vitesse 法文超高速列车之意)。 1972 年法国完成了 编号为TGV001的原型列车,最高时速318公里。1981年第一代TGV-PSE创造了时速380 公里的记录。1990年,一列由两辆动车、三辆车厢组成的第二代TGV Atlantigue以515.3 公里时速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法

15、国TGV线路目前分为三部分:巴黎东南线(TGV PSE), 由巴黎至里昂运行3小时50分,时速260公里。大西洋线(TGV Atlantigue),由巴黎通往大西洋岸,时速300公里,载客由第一代368 人提高到485人。后续线路包括TGV Nord、TMST、PBKA。TGV Nord从巴黎到里昂并穿 越英伦海峡进入英国。另有支线到布鲁塞尔,并将延伸至阿姆斯特丹、科伦、法兰克福。 TMST 由巴黎至伦敦。 PBKA 是由法国、德国和比利时巴黎到布鲁塞尔到科伦的线路,后 来荷兰也加入,延伸至阿姆斯特丹。德国高速铁路称为ICE(Inter City Express)o 1979年试制成第一辆ICE机车。1982年 德国高速铁路计划开始实施。1985年ICE的前身Inter City Experimiental首次试车,以317 时速公里打破德国铁路150年来的记录, 1988年创造了时速406.9公里的记录。 1990年一 台机车加13辆车厢的ICE列车开始在Wurzburg-Fulda高速铁路试运行,时速为310公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电气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