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弓之鸟》优秀的教学设计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73256795 上传时间:2023-12-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惊弓之鸟》优秀的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惊弓之鸟》优秀的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惊弓之鸟》优秀的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惊弓之鸟》优秀的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惊弓之鸟》优秀的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惊弓之鸟》优秀的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惊弓之鸟》优秀的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惊弓之鸟优秀的教学设计惊弓之鸟优秀的教学设计1教材说明:惊弓之鸟是小学语文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六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课文讲述的是古代魏国有一个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观察了天上飞的一只大雁后,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使这只大雁掉了下来。原来这是一只受过箭伤、孤单失群的雁,一听到弦响就吓得从天上掉下来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因此得名,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全文环环相扣、说理清晰,逻辑性强。它采用了以人物对话为主的写法,用魏王来衬托更羸,表现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课文教学的重点是联系上下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2、,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兴趣和习惯。教时安排:第一课时: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王、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等词语。读通课文,能说出_主要内容。第二课时:读熟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下面以第二课时为例具体介绍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2、分角色朗读课文,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教学重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教学过程:一、

3、情境导入,回顾课文内容。1、(课件出示)树上有十只鸟,如果被人用箭射下一只,还会有几只?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的第课惊弓之鸟中也有一位善于射箭的人,他就是更羸。揭示课题。3、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二、初步感知大雁落地原因,感受更羸判断的准确。1、播放动画。2、大雁是如何掉下来的?理解此句话中两个“直”意思的不同。3、是什么使大雁从空中掉下来了?4、指导朗读。三、深层探究大雁落地原因,理解更羸的话。1、大雁为什么会直掉下来呢?2、动画播放更羸说的话,提出学习要求。3、汇报交流。(1)更羸共说了几句话。(2)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3)他根据看到的和听到的,作出了什么分析?(4)他做出了什么判断

4、?指导学生用“一就”、“因为所以”这两组关联词语说话,领会更羸语言中的因果关系。(5)检查理解,完成填空。四、分角色朗读课文。1、画出表现魏王神态变化的语句,读出情感。2、更羸的语言应如何朗读?3、分角色朗读。五、理解运用。1、出示大雁报记者小雁的报道。问:如果你是更羸,你会怎样为自己辩护?2、说话:如果大雁不,就不会。领悟大雁死亡的更深层原因。六、拓展延伸。、解题。说说自己身边,以及在电视、电影或者读过的故事里所知道的类似的人。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阅读成语故事,掌握更多道理,学到更多知识。惊弓之鸟优秀的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1、会认五个生字。2、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3、从课文的学

5、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2、难点: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教师自我介绍,引入新课)师:第一次和大家一起上语文课,怎么样你们对我感到好奇吗?想了解我吗?那我就自我介绍一下:“你们可以叫我包老师,我呀是属蛇的。”1、生汇报师:很棒!你们不但懂得认真倾听别人说话,还能从一句话中得到这么多的信息。从你们刚才的表现中我也得到了一点信息,我发现你们是善于思考,勤于动脑的好孩子。知道吗?古时候的魏国就有这样的一个人,他的名字叫“更赢”(师板书,

6、指导读)时值今日,人们还时时提起他,是因为他和一个成语有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课“惊弓之鸟”(师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初步了解题意。通过预习课文说说“鸟”在本课指什么?(大雁)“惊”是什么意思?“弓”又是什么意思?“之”是的的意思,那惊弓之鸟的字面意思就是(被弓箭声惊吓了的大雁)。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了解成语故事的理解方法。(二)检查生字的预习情况1、认读卡片悲惨愈合什么意思?魏国嘣注意后鼻音孤单失群,失,什么意思?(离开,孤零零的,离开了大家。)(三)学习课文、感悟课文。1、出示自学提示:(1)、一过读,一过标上自然段的序号。(2)、在重要的值得研究的词句下做上“”(3)、在不

7、理解的有疑问的词句下做上“”生:(自学,做读书记号)师:(巡查,边查边交流)几个自然段?师:我看到不少“”,很少看到“”没有疑问!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教会学生在读书中思考,从而培养其好的学习习惯。2、学习第二自然段。师:不错,能发现疑问的孩子就在钻研课文了。现在,我们就以第一句为例,谈谈你研究了哪个词?(讲解“射箭能手”、“魏国”)3、学习第二自然段。师范读提问:(1)、第二自然段中,哪一句话说明更赢是个“射箭能手”?生汇报,教师随机指导读“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2)、继续学!请找一找,课文中哪一个字置大雁于死地?把让大雁送命的字圈出来!师:一齐说,哪个字?(嘣)师:为什么“嘣”置大雁于死地!生:(齐说,七嘴八舌地)“嘣一声响后,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从半空中掉下来。”师:这是课文的第几自然段?4、学习第四自然段(分男女生整齐地朗读了第四自然段,教师简笔画)师:请大家仔细看。这两幅图画的是课文第四段中哪两句话?生:(立即看书,并主动动笔)师:哪句话?生:大雁直往上飞从半空中直掉下来仔细看图在第一句话中是否有一个字用错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