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为中心,寻找“教”与“学”的契合点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73255882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学为中心,寻找“教”与“学”的契合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以学为中心,寻找“教”与“学”的契合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以学为中心,寻找“教”与“学”的契合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以学为中心,寻找“教”与“学”的契合点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以学为中心,寻找“教”与“学”的契合点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学为中心,寻找“教”与“学”的契合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学为中心,寻找“教”与“学”的契合点(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学为中心 ,寻找“教”与“学”的契合点在推行“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背景下,如何 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以学情分析为教学的依 据,以促进有意义的思维为教学活动的目的,还需要我们在 实践中不断研究,不断探索。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必须真正 了解学生的需要,寻找学情与教学内容的契合点,从“学” 的视角构建语文课堂,才能让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下面就 如何做到以学为中心,找准“教”与“学”的契合点,笔者 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关注起点,依学而动,让课堂教学有定力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起点,往往 是低估或者高估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使教学过程的展 开就不够充分。找准学习起点,需

2、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 包括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 学生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的人有多少?程度怎样?学 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 能?哪些内容学生自己就能学会,哪些内容需要教师点拨和 引导?只有正确地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才能确定哪些知识 应该重点进行辅导,哪些内容可以略讲甚至不讲。例如都德 的最后一课 ,这篇课文以小弗郎士的口吻,叙述了法国 阿尔萨斯地区遭受普军侵占以后,师生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 情形,堪称一曲感人肺腑的爱国主义颂歌。同学们在初读文 章的时候基本都能触摸到到文章所表现的爱国主义情感,但 却是比较模糊的,浅显的、概念化的。文章所蕴含的

3、阿尔萨 斯人失去国土时悲愤、沉痛的心情,对侵略者无声的抗议, 对祖国的恋恋深情,这是学生一下子难以有深切感受的。而 这些都是通过一个“最后一课”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典型环 境来表现,使得这堂课的任何场景、 细节都具有庄严的意义。 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原有的阅读体验的起点上,加深对生动 的人物、场景、细节、心理描写等的品读体验,从文本中去 细细领略其艺术构思和思想魅力。以学为中心,既要从学生出发,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 水平和经验,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又以学情为基本坐 标,依学而动,这样课堂才有定力,教学也更有实效。二、关注兴趣点,顺学而导,让课堂教学有引力正如赞可夫所言:“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心理需

4、要,这 种教学就会变的高度有效。”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在备课 时进行了深入的文本解读,对教材挖掘得很深刻,有自己的 独特思考和发现,从而创生出很多教学内容。但是其中有些 教学内容只是教师的偏好,学生却并不能真正理解接受,导致到了课堂上,学生无法与教师“对话”,无法与文本“对 话”。这样的内容显然不能成为教学内容。所以,我们在教 学中还要关注学生对什么内容感兴趣, 乐于接受, 能够接受。 教学香菱学诗的时候,学生提出了一个比较感兴趣的问 题:香菱为什么不找宝钗学诗而是找黛玉学诗呢?顺着这个 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顺着学生的思路,我引导学生从文 本中去寻找答案, 去了解宝钗和黛玉不同的性格特点 ;

5、围绕着 “香菱学诗是苦是乐”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辩论,鼓励学生 从文本中寻找依据,各抒己见,随着文本品读的深入,逐步 理解香菱的“身苦” “心乐”与“命苦” 。 教学中,给予了 学生很大的自由度,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主动合作 的意识, 大胆表述的能力, 使得香菱的人物形象, 内心世界, 及宝钗、黛玉的人物性格的揣摩都能水到渠成。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必须对可能的教学内容进行选择, 有所取舍。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顺学而导,这样学 生的注意力、情感相对集中,课堂对于学生来说也更有吸引 力。三、关注疑难困惑点,因学而教,让课堂教学有张力 教学过程中,是否暴露学生学习路径中的疑难与问题 取决于教

6、师的教学价值判断,充分暴露疑难与困惑的教学必 然是和谐的教学。 学生自己能读懂的, 不教或少教 ;而学生不 经老师的点拨是无论如何也不懂的,就正是我们要选择的教 学内容。例如教学变色龙 ,许多老师经常会提出这样的 问题:文中奥楚蔑洛夫变了几次?这类问题学生读过一遍文 章就已心中有数,很多学生都有了一定的预习能力,等到教 学新课时,课文早已不是第一次读了,而相当多的老师仍然 实行“零起点”教学,教师再这样按“套路”出牌,自然就 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课堂教学降低了效果。通过 学情分析,笔者了解到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如此善变的 深层原因是什么? “变”的背后“不变”的是什么?这才是 学生不懂的

7、或者说一知半解的地方,所以应当作为教学内容 之一。教师应抓住这个疑难困惑点,引导学生从“变”中寻 找“不变”,从而深刻理解作者塑造这一典型人物的用意所 在。关注学生的疑难困惑点,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和体验,运用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智慧及时整理归纳学生 提出的问题,围绕核心的有价值的问题展开教学,使课堂的 动态生成更有张力。四、关注新知识生长点,循学而进,让课堂教学有活 力新知识的生长点在哪儿?因人而异。正因为学生基础 不一,性格各异,因此每个人的认知结构都带有鲜明的个性。 教师要善于启发、激活与新知识相关的已有知识,耐心为学 生铺设从未知到已知的桥梁,从学生已有知识结构中引导出 新知的生

8、长点。首先是本学科学过的知识,教师要熟悉教材,了解学 生掌握的情况。在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时,有目的地印发学 生复习与新知相关联的旧知,使那个点活动起来,便于新知 的生长,所谓“温故而知新” 。其次是相关学科的知识。例 如教学 杨修之死 时,可借鉴学生学过的历史知识和典故, 激起学生的兴趣,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而有趣,易于掌握。 再次是从社会生活中来的知识。陶行知先生说: “生活即教 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特别 是语文学科,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书本上的知识 一旦转化为现实的生活情境,更容易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探 索欲望,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当然,哪个学生究竟在哪点 上得到启发,因人而异,不能整齐划一,这就有赖于教师对 学生基础上的充分了解与掌握。关注新知识生长点,须激活旧知,从而教悟新知,以 准备未知,循学情而进,才能调动学生思维,使课堂活力飞 扬。综上所述,以学为中心,就是要以学情分析为基础, 关注学生的知识起点, 教学生所不懂的 ;关注学生的疑难困惑 点,教学生所难懂的 ;关注学生的兴趣点, 教学生所能接受的 才能找准教学内容与学情的契合点,真正建立起以“学”为 基点的丰盈而润泽的语文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