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学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73152037 上传时间:2024-02-0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学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6.大自然的语言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 陈海岸 审核人1.学习阅读科普文章,能解释简单的物候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方法。2.朗读课文,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并初步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的方法。3.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重点:1.能解释简单的物候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方法。2.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1.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请你帮着补充完整。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家、 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他领导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气象研究所和首批气象台站,并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地学系

2、,成为当时培养地学英才的摇篮。 2008年与袁隆平、茅以升等一起获评“中国十大科技传播优秀人物”。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连翘( ) 衰草连天( )萌发( )翩然( )销声匿迹( ) 风雪载途( ) 簌簌( ) 刺槐( )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2)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问题一:阅读文章,整体感知。学法指导:本文的学习重点是概括要点和学习语言。我们必须扣住这两个重点进行学习。概括要点就是通过学习,能够用课文中的话或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2.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

3、义? 问题二: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是怎样安排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问题三:农谚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得经验的概括。一般为通俗的韵语形式,便于记忆,对于传播生产经验和解释农业气象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收集农谚,并说明其中包含的物候知识。 练习提升:1.“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2.下面是一则广告,有人对其中六处提出修改意见,其中最恰当的一组是( )这个工厂经工程技术人员精心研究设计,推出新产品彩色搪瓷浴缸,具有造型美观、瓷面光滑、色彩鲜艳、质量稳定、经久耐用等特点,适应中高档宾馆、饭店及现代住宅的理想卫生洁具。(1)“经久”改为“坚固”(2)“洁具”改为“用具”

4、(3)“适应”改为“宜作”(4)“理想”前加“的”字 (5)“卫生”前加“的”字(6)“新产品”后加破折号 A.(1)(4)(6)B.(1)(2)(6)C.(2)(3)(4)D.(3)(5)(6)3.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A)的日数因季节的(B)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1) .给文中A、B两处分别选择恰当的词语。 A( )B( )差别 差异2) .分别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作用。(1)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只:(2)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就:3).语段说明的中心是 4).文中画线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小结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