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73068615 上传时间:2023-08-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近年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谈初中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城关中学 梁善荣电话:03536606878 邮编:045200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笔者结合近几年山西省历史中考试题和自己的历史教学实践,谈一谈初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问题。一、要养成研析各省市特别是本省历史中考题的习惯。综观2007年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不难发现:第18题就是一道考查历史思维能力的题,它将莎士比亚、伏尔泰和陈独秀关于思想解放方面的言论作为材料各选了一段组合在一起,通过由浅入深的问题设计,不但要引导学生分析每则材料所反映出的历史现象,归纳出三则材料共同反映的主题思想解

2、放运动,最后一问还要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再现这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历史事实,并总结出三者的共同作用:都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无独有偶,2008年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第18题也是分析材料题,该题将我国明清专制统治、文革时老干部遭迫害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陆续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三个材料放在一起,其目的是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历史上从专制走向民主法制过程的认识,分清两种不同政治制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不同影响,从而使学生在综合分析三则材料的基础上坚定走民主与法制道路的信念。试想:如果教师在平时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研析类似的中考题,有意识地强化分析、判断、归纳、综合能力,从而得出结论、形成规律,中考时学生完成这类题就不会感

3、到棘手了。可见,研析各省市有关中考题,无疑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二、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对古今中外同类或不同类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分析,训练学生思维的广度。这是帮学生打开学习思路,学会全面观察问题,抓住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分析问题,进而把握其本质的一种思维方法。例如:学习日本明治维新就要联想到俄国1861年改革和中国戊戌变法,还要联想到中国的改革开放,在比较分析中,学生自然就会得出:进步的政治改革可以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等结论。又如:学习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就要联想到美国独立战争,还要联想到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辛亥革命,可比较它们的发生的背景、革命的性质、领导阶级、革命的方式,还

4、可比较这些革命的结果及带来的影响,通过比较分析,学生就会明白:新的生产关系必将会取代旧的生产关系并在社会上确立下来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种新型革命胜利的必然性。再如:讲到公元前594年雅典梭伦改革时,可联想到同年中国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和之后秦国的商鞅变法; 谈到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就要联想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美苏两极格局这样一次次的联想,就会拓宽学生的思路,训练其思维的广度;一次次的比较分析,就会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中还要巧设问题、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度。巴尔扎克说过:“问是深入的阶梯,是长进的桥梁,是触发的引言,是

5、觉悟的契机。”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巧设问题、创设情境,使学生面临环环相扣的历史问题,步步引导学生思维,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问题设置上,要始终把握新课程理念的三个基本原则:(1)形象性,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2)情景性,唤起学生探究深思的渴望;(3)参与性,不是把问题设置的越难越好,而应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能力水平,使学生机会均等,人人参与。例如:在学习同仇敌忾 抗战到底一课,当学生了解了中共“七大”召开的背景之后,笔者启发学生想象:“假如你是这时的毛泽东,你可能会在会上组织讨论和重点解决哪些问题?”再如:在学习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一课时,谈到南昌起义、秋收起

6、义相继失败后,笔者启发学生想象:“假如你是这时的毛泽东,你会从两次起义失败的事实中认识到什么?又将如何调整斗争的策略?”因为这些问题是顺着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能力水平设置的,而且是把学生放在了领导者的位置,很容易激起学生思考的欲望和探究的兴趣。问题一提出,学生就会七嘴八舌。对学生的回答,笔者没急于判断对错,而是引导大家先讨论评价,对学生回答和讨论合情合理之处予以“你真像当年的毛泽东”或“你很有伟人的运筹帷幄”之类的激励评价,对回答不太合理的地方作出点拨和补充。事实证明:这种情景的设置,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学历史的兴趣,而且会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帮他们学会用历史的思维

7、分析和解决问题。四、教学中还要善于启发学生寻找历史和现实的契合点,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帮助他们树立“学史为今”的思维意识。学习历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通过对历史上有关史实的分析、提炼,归纳出为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能借鉴的经验教训,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引导学生对现实问题进行观察、思考。例如:在讲到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时,引导学生分析:同样的两次变法,为什么一个成功一个失败? 从变法的背景、内容到变法的性质等方面考虑,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建设所吸取?又如:第29届北京奥运会是同学们非常关注的热点话题,教师可以以此为出发点,启发学生思考:中国是哪一年首次参加奥运

8、会的?中国是哪一年由谁在什么项目上首次夺金的?之后中国在每届奥运会上夺金情况如何?中国是哪一年申奥成功的?从连续几届奥运会的夺金情况和申奥成功的事实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再如:目前局部战争、地区冲突仍然威胁着世界和平,从这一学生关注的话题出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二战中德国和日本的暴行以及战后欧洲重组,然后启发学生综合分析、简要概述欧洲20世纪发展的轨迹。学生只要能回答出 “由战争走向和平”,便顺势启发学生:“欧洲是这样,世界何尝不是这样?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世界形势下,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呢?” 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很

9、容易迁移到“反对战争,维护和平”应该成为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上。“面对这些问题,你认为世界各国人民应如何做?”这一问题从另一个角度引发了学生对历史和现实的冷静思考,他们会综合以往经验,从不同国家各自发展角度和国家间团结协作的角度作出回答的。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以历史问题或现实生活中的某一点为契机,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和分类等思维方法,努力寻找历史和现实的契合点,让学生学会迁移知识。这些方法一旦被学生所掌握,便会大大加强其思维的科学性,使他们能更有效地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其主动学习的水平。五、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其历史思维的

10、品格,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因人循序。教师培养思维能力,应注意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因为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知识结构、思维品质各不相同,必须因人而异。另外,还应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总是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师循其“序”而引导,才可以使学生课堂思维活动富有节奏感和逻辑感。 2、反馈强化。在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时,教师要注意接受学生发出的反馈信息,并及时地作出相应的调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细心倾听学生的回答和发问,及时捕捉准确的反馈信息。同时,对于学生的回答和发问,教师应作出恰当的评价,以强化学生思维操作,充分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3、尊重主体。在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多给学生一点思维的主动权,给学生创设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疑问的机会,而不是越俎代庖。只有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使学生成为课堂思维活动的真正主人。(该论文发表在教育理论与研究2009年第一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