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古诗,文学常识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73060576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0.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古诗,文学常识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古诗,文学常识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古诗,文学常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古诗,文学常识(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古诗文名句理解性默写练习 一、十五从军征理解性默写(1)更加深刻的表现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的句子是 (2)揭露(表现)汉代极端不合理的封建兵役制度的句子是 (3)表达凄凉破败的景色的句子是 。(远景描写) 。(近景描写) (5)表现作者家破人亡、孤独悲伤的句子是 (6)诗中和贺之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8)描写家国破败,控诉当时繁重的兵役给人民带来的痛苦的句子是 二、诉衷情理解性默写(1)写自己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壮志 的句子是 写作者悲凉沉痛的句子是 (2)既写出了内心的痛苦和失望也表达了对南宋统治阶级的不满和愤慨的句子是 写作者理想与现

2、实的矛盾的句子是 (3)词人回忆当年军旅生活的语句是 (4)运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的典故的词句是 三、南乡子理解性默写(2)化用登高中的句子是 (3)作者看江水东流,发思古幽情的句 (4)下阕中写了历史人物的句子是 四、满江红理解性默写1最能表现诗人推翻满清解放天下的凌云壮志的句子是_2化用陶渊明饮酒和李清照醉花阴的句子是_3最能体现秋瑾不甘落后于须眉的句子是_4借写明快秋景来衬托诗人的心情的句子_5使用典故暗示自己和国家的危难处境的句子是_五、朝天子咏喇叭理解性默写(1)写出喇叭“吹”之声音的句子是 (2)写出喇叭“吹”之功用的句子是 (3)写出喇叭“吹”之恶果的句子是 (4)形象的写出

3、宦官欺压百姓,把百姓搜刮的倾家荡产的句子是 第六单元文学常识1、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b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相如.C、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D、论语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作者是孔丘的弟子及再传弟子.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B A 陈涉世家节选自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藏私成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孙权劝学选自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B 辑录了阿长与山海经风筝藤野先生等作品的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加快童年、少年和青

4、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C我国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通过”;俄国诗人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则直接用劝说的口吻,对世人进行嘱咐。D奥楚蔑洛夫、韩麦尔、夏洛克这三个人物分别出自俄国契诃夫的变色龙、法国都德的最后一课、英国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3、下列叙述正确的一项( A)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成就最高的是“风”,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B、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纪传体史书.C、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时期国别史汇编,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又称国策、国事,由汉代邹忌编订的,共33篇.D、公输选

5、自墨子公输.墨子名翟,相传为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重要的政治主张是“仁政”“非攻 ”.4.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 ,这部书是经 (朝代) (人名)整理的。它还是一部优秀的 集。5. 细柳营)选自 ,作者,汉夏阳人,伟大的 家和 家, 史记 是我国第一部 ,它不仅是史学著作的典范,而且是 著作的典范,鲁迅称它是 参考答案第六单元一、(1)出门东向看,泪落粘我衣。(2)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3)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5)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6)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8)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杂树,井上生旅葵。二、(1)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2)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3)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4)当年万里觅封侯。三、(2)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3)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4)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5)天下英雄谁敌手?五、(1)喇叭,锁哪,曲儿小腔儿大。(2)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3)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4)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