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工作总结【实用模板】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73056364 上传时间:2023-10-30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52.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感染工作总结【实用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医院感染工作总结【实用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医院感染工作总结【实用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医院感染工作总结【实用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医院感染工作总结【实用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院感染工作总结【实用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感染工作总结【实用模板】(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院感染年度工作总结 医院感染年度工作总结1(2039字)感控科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表定期在院内(包括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自查。现对本季度院感工作情况作出总结,如下。一、制定整改措施1、明确医院感染管理由医务科负责。医院招聘1名执业医师作为院感专责人员,最近参加了广东省医院协会举办的广东省医院感染基本理论及实用技能岗位培训班暨医院感染管理岭南春季论坛,经考试合格领取了医院感染管理岗位培训证书。2、重新调整医院感染管理组织,进一步明确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院感专责人员和各科室院感管理小组的职责;明确各职能科室,包括医务科、护理部、总务科、药剂科、检验科和防保科的职责。3、制定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2、考核表,每周对各科医院感染管理情况进行检查。二、院感工作总结1、自查情况(1)组织机构建设。综合科落实比较好,已作出本科室控制医院感染工作计划与职责分工。(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与操作规程。手术室的无菌观念较强。门急诊、综合科、妇产科普遍存在棉签开封后未标注开启日期、酒精、碘伏、生理盐水未标注开启日期,过期未作更换等问题,但经过自查反馈后,都得到改正。医护人员及保洁公司清洁人员未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进入产房的问题,经妇产科科主任及护士长的督促和教育,均得到较好的解决。(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方面。各个科室治疗车上均配备有速干手消毒剂,落实一人一针一管一带一洗手制度。各治疗室、换药室等每日

3、紫外线消毒2次、每2周用95%酒精擦拭,记录完善。(4)消毒效果监测。各科室均符合要求,使用中含氯消毒剂每天进行浓度监测并有记录,使用中戊二醛灭菌剂每周进行浓度监测并有记录。(5)医疗废物管理。防保科、妇产科、门急诊的生活垃圾桶内混有医疗垃圾,经自查反馈后,已改正。2、住院病例监测已监测45份住院病例,其中综合内科16份、综合外科9份、妇产科20份,未发现院感漏报。3、院感病例个案调查本季度发生4例感院感病例,其中妇产科1例,综合内科3例,均为呼吸道感染。医务科院感专职人员立即开展个案调查,核实情况。4、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本季度发生3起医务人员暴露,其中综合科2名护士、防保科1名护士。医务科已对

4、职业暴露人员做出相应的处理,做好个案调查登记,并追踪监测。5、院感培训做到每季度培训一次6、医疗垃圾分类收集、运送与暂时贮存各科室均做好医疗垃圾的分类收集。医疗废物暂存间医疗废物存放较整齐,无污、血水外流;有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识。医疗废物有交接记录。医疗废物运出后,能及时对暂存间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7、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供应室工作间干净整洁,有紫外线消毒记录及擦拭记录,记录规范。每一锅高温蒸汽灭菌都有记录,并有试纸监测。三、存在问题及建议1、门急诊、妇产科、儿保科均未作出本科室院感小组人员的分工及院感小组工作计划。建议:未做出院感小组的职责、明确分工、制定出工作计

5、划的科室,请尽快落实。2、各科室有时会出现棉签、酒精、碘伏、生理盐水未标注开启日期,过期未作更换的情况。建议:各科室应随时注意棉签、酒精、碘伏、生理盐水是否标注开启日期,过期的是否已作更换。3、医疗垃圾包装物、容器上无系中文标签,中文标签的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类别及需要特别说明等。建议:医疗垃圾包装物、容器上应系中文标签,中文标签的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类别及需要特别说明等。4、盛装的医疗废物超过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不够紧实、严密。建议:盛装的医疗废物不要超过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应紧实、严密。5、各科室未

6、能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未能做到合理应用,按指征用药。医务科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监管不到位。建议:各科室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做到合理应用,按指征用药。医务科应加大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监管力度。6、每月的环境监测未有很好地落实。建议:每月的环境监测应切实地落实好。医院感染年度工作总结2(4389字)在医院感染管理科依据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版)实施细则要求,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和医务人员的教育培训,严格监督检查并督促及时整改。通过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其他职能部门和临床各科室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完成了医院感染管理的工作计划和质量目标,使医院感染管理

7、质量得到持续改进,现总结如下。一、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建设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要求,医院院长为医院感染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科主任是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第一责任人。医院感染管理实行院科两级管理。1、根据中层干部的变动及时调整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并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讨论解决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2、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科的建设,今年给配备了一名新的院感专职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科制定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及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指导、监督、检查、考核和评价各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严格监管记录,及时反馈,落实整改,确保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质量。3、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具体负责本科室医院

8、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今年强化了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管理力度,根据本科室医院感染的特点,严格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每月进行科室自查及整改,及时发现并消除医院感染隐患,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了医疗质量与安全。4、加强对医院感染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升业务工作能力。医院先后安排医院感染管理科(4次)和医院感染管理重点科室如手术室、血透室、检验科、供应室、内镜室等专业技术人员外出学习10余次,提升了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工作能力。二、开展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考试11次,确保医务人员掌握本岗位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及要求1、对全院医务人员分期、分批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考试4次,培训内容

9、有: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培训2次,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预防及处理培训2次。2、对来院实习及新上岗的医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基本知识、医护人员岗位规范、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等知识培训、考试6次。3、对保洁工人进行培训1次,培训内容: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疗废物管理及地面及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方法。共计11次,700余人次接受了培训。通过层层培训,提高了医院职工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做到人人都有预防医院感染的责任感。三、严格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考核与评价标准严格质量考核,持续改进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各科根据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认真学习医院感

10、染管理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预防措施及工作流程。医院感染管理科重点加强重点部门(手术室、血液透析室、消毒供应室、产房、内镜室、口腔科等)、重点环节(各种插管、注射、手术、内镜诊疗操作等)的医院感染管理,严格执行各项工作要求,努力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各临床科室和各重点部门(供应室、手术室、血透室、内镜室、口腔科、检验科等)按照“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检查及持续改进考核记录表”,每月进行自查、整改。医院感染管理科不定期对科室自查情况进行督查与指导,对没有自查、整改的科室扣质控分。医院感染管理科按照临床科室和各重点部门(供应室、手术室、血透室、内镜室、口腔科、检验科等

11、)的“医院感染管理考核与评价标准”督导检查,严格考核,考核结果与科室绩效挂钩。并及时反馈、落实整改,持续改进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四、实行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目标控制按照全省医疗卫生系统“三好一满意”活动工作任务分解量化指标及关于进一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卫办医政发37号)的要求,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目标完成较好,除手卫生依从性、洗手正确率不达标外,其余均符合标准要求。仍将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培训及督查力度,确保手卫生依从性及洗手正确率达标,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保护患者与医务人员安全。五、加强医院感染监测,降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1、医院感染发病率的监测(1)对住院病人进行了前

12、瞻性监测,1-12月共抽查住院病人1693例,发生医院感染者73例,感染发病率4.4%(去年同期3.0%),比去年同期增加1.4%,主要是12月份,由于气温下降,病房通风不良导致呼吸道感染病例增加。已指导护士长加强病房通风,每日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将入院时患有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尽可能隔离治疗,并要求护士长监督保洁工人对物体表面和地面的清洁工作。(2)对所有出院病人进行了全面综合性监测,1-12月共监测出院病人4721例,发生医院感染71例,感染发病率1.5%;漏报2例,漏报率2.8%;使用呼吸机患者72例,未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留置导尿管患者313例,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4例,感

13、染率1.3%;中心静脉置管8例,发生静脉置管感染1例,感染率12.5%;共监测手术病人415例,清洁切口136例,发生清洁切口感染1例,感染率0.2%。2、抗菌药物使用与耐药菌株的监测(1)对住院病人的抗菌药物使用及细菌耐药情况进行了前瞻性监测,1-12月共监测住院病人1693例,使用抗菌药物590例,使用率34.8(去年同期34.5%);预防使用抗菌药物66例,构成比11.2%(去年同期16.8%),比去年同期下降5.6%。治疗使用抗菌药物524,构成比88.8%(去年同期83.2%),比去年同期增加5.6%。,治疗使用抗菌药物使用前标本送检347例,标本送检率66.2(去年同期54.4%)

14、,比去年同期增加11.8%。通过对住院病例的前瞻性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向科主任反馈,提高了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2)对所有出院病人的抗菌药物使用及细菌耐药情况进行了全面综合性监测。1-12月共监测出院病人4721例,使用抗菌药物1818例,使用率38.5;预防使用抗菌药物361例,构成比19.9%。治疗使用抗菌药物1457例,构成比80.1%,治疗使用抗菌药物使用前标本送检884例,标本送检率60.7;治疗性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前标本送检707例,标本送检率61.1。治疗性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前标本送检40例,标本送检率87%;均达到关于进一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

15、的通知(卫办医政发37号)的要求。为患者提供了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开展mrsa等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工作。发现多重耐药菌,检验科作为“危急值”立即通知临床科室,临床科室立即采取措施;检验科同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及时督促临床科室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每季度检验科统计前六位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耐药情况,并作相关分析,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反馈各临床科室,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3、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11月22日,对住院病人进行了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当日住院患者147例,当日出院患者12例,实查159人,实查率100%。发生医院感染4例,感染发病率2.5%;抗菌药物使用43例,使用率27%;其中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2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构成比4.7%,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41例,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构成比95.3%;联合使用18例,一联25例,二联17例,三联1例;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使用前标本送检28例,送检率68.3%;4、手术部位感染监测1-12月开展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监测,共监测手术病人415例,发生手术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