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俊版的《教育学》名词解释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73056116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道俊版的《教育学》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王道俊版的《教育学》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王道俊版的《教育学》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王道俊版的《教育学》名词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王道俊版的《教育学》名词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王道俊版的《教育学》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道俊版的《教育学》名词解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定。它既指教师的教,也指引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2.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对的人生观、科学世界观教育。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本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4.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测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她们的硬性知识,从而使她们可以对的理解课本知识和发展结识能力。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

2、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她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她们独立思考,积极摸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结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7.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本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期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8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措施、份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她们可以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她们通过努力才干掌握,以增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

3、的实际尾部、个别差别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所长,获得最佳的发展。10.教学措施:是为完毕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措施。它涉及教师教的措施和学生学的措施,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措施。1教学方式:是构成教学措施的细节,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个别短暂活动或操作活动。2.教学措施组合: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引下,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稳定特点的教学活动的模式。1.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措施。1谈话法:亦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规定向学生提出问题,规定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措施。15.读书指引法:

4、是教师指引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照书以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措施。16.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引下运用知识去反复完毕一定的操作以形成技能技巧的措施。17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老龄或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措施。18.实验法:是在教师指引下学生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作业,观测事物和过程的发生和变化,探求事物的规律,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措施。1.实习作业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措施。20.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引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辩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措施。21.研究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独立的摸索,发明性地解决问题,获取

5、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措施。22传授接受教学:是指教师通过语言传授和示范操作使学生接受、掌握系统知识与技能的教学。23.问题发现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对问题的独立研究来发现、获取知识的教学。2.程序教学:是一种使用程序教材并以个人自学形式进行的教学2.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毕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规定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构造。26.班级上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序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筹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27道尔顿制: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照书、布置叙谈,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

6、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毕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报告学习状况和接受考察。28.特朗普制:这种教学形式试图把大班、小班和个人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实行大班上课,即把两个以上的平行班合在一起上课,授学时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由出类拔萃的教师担任;小班研究,每个小班20人左右,由教师或优秀生领导,研究、讨论大班授课材料;个别教学,重要由学生独立作业,部分作业指定,部分作业自选,以增进学生个性的发展。29.课的构造:是指一节课涉及哪些构成部分以及各构成部分的顺序、时限和互相关系。0.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分析和评估。它以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教学目的、内容、措施、教学设备、场地和时间等因素的

7、有机结合的过程为评价对象,是对教学活动的整体功能所作的评价。1.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教学开始或一种单元教学开始时对学生既有知识水平、能力发展的评价。32.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进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及时评价。33.总结性评价:是在一种大的学习阶段、一种学期或一门学科终结时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总评,也称终结性评价。34.相对性评价:是用常模参照性对学生成绩进行评估,它根据学生个人的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中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她产成绩优劣,而不考虑她与否达到教学目的的规定,故相对性评价也称常模参照性评价。5绝对性评价:用目的参照性对学生成绩进行评估,它根据教学目的和教材编制度量来测量

8、学生的学业成绩,学生与否达到了教学目的的规定,而不以评估学生之间的差别为目的。36.信度:指测验成果的可靠限度。3.效度:指测验达到测验目的的限度。38.难度:指测验涉及的试题难易限度。39.辨别度: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可以辨别的程序,即具有辨别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0.论文式测验:是通过出少量的论述题规定学生系统回答以测定她们的知识与能力水平的测验。41客观性测验:以评分客观而得名。它是通过出一系列客观性试题规定学生完毕具有一定任务的作业来测定学生知识与能力水平的测验。.原则化测验:是一种具有统一原则、对误差做了严格控制的测验。3.电化教学: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老式教学媒体恰当结

9、合,传递教学信息,以实现教学的优化。44教学媒体:是和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它重要分两类:一是印刷媒体,又称课本媒体,涉及教科讲义、习题集、实验实习指南、学习指引书等等。另一是电教媒体,又称非书媒体、媒体,涉及幻灯教材、录音教材、电影教材等。45.电教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重要用图像和声音体现教学内容,用电声、电光、电磁、电控等技术,进行制作与重放的一种音像教材。46.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规定,有目的、有筹划、系统地对受教育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结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她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简而言之,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

10、动。47.德育过程:是在教师有目的有筹划地教导下,学生积极地积极地进行道德结识和道德实践,逐渐提高自我修养能力、形成社会主义的品德的过程。48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规定。49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教育与参与社会生活的实际锻炼结合起来,把提高学生的思想结识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她们言行一致。50.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结识入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她们积极向上。51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悲观因素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托和发扬她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她们品德上的悲观因素,实现品德

11、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2.严格规定与并重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规定与对她们个人的并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规定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5.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结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她们的年龄特性和个性差别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佳的发展。4.在集体中教育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注意依托学生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以使充足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5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筹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

12、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规定发展。6.德育措施:是指用来学生思想结识、培养她们的品德的措施。5.楷模:是以她人的崇高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措施。5锻炼: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她们的良好品德的措施。59.修养: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行为调节,使自身品德不断完善的一种重要措施。60.陶冶: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措施。61.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对的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发明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是全面教育必要的构成部分。2.美育过程:是教师根据人的审美心理规律,引导学生通过审美

13、活动,形成和发展感受美、鉴赏美、发明美的能力的过程;是运用人类的审美经验和美的规律,影响学生的感官和心理,培养审美意识、发展审美能力过程。63.美育原则:是按照美和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规律进行教育所必须遵循的规定。6.体育:涉及身体锻炼的教育和卫生保健教育两个方面。前者侧重于学生机体的哺育,后者侧重于学生机体的保护。5.体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向学生传授体育运动和卫生保健的知识、技能,增进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全面地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不断增强学生体质的过程。66.劳动技术教育:是使学生初步掌握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重要部门中适应面较广的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它是一般

14、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构成部分。7.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育任务以外有目的、有筹划、有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它是学生课余生活的良好组织形式。68.班集体:有明确的奋斗目的,健全的组织系统,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对的的舆论和优良的作风与老式。69正式群体:是在校行政、班主任或社会团队的领导下,按一定章程起来的学生群体。它一般涉及:班学生群体、班共青团和等少先队等,负责组织开展全班性的活动。0.非正式群体:是学生自发形成或组织起来的群体。它涉及因志趣相似、感情融洽、或因邻居、亲友、老同窗等关系以及其她需要而形成的学生群体。71.参照群体:是学生个人乐意把它的目的、原则和规范作为自己的行为动机、调节自己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群体。通俗地说,参照群体是学生个人心目中向往和崇尚的群体。7.教师的权利:就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