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一节农村小学数学课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73053393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上好一节农村小学数学课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怎样上好一节农村小学数学课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怎样上好一节农村小学数学课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怎样上好一节农村小学数学课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怎样上好一节农村小学数学课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怎样上好一节农村小学数学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上好一节农村小学数学课(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上好一节农村小学数学课 平定县张庄联校张庄小学 宋春丽我在农村从教已经十近年了,在这些年里,也带过数学,讲的公开课也不少;可以说对农村的孩子较熟悉,她们知识面较窄,知识接受能力较慢,相相应的课堂效率也就较低。要上好一节农村小学数学课还真不是那么容易办到的事。教师要很爱教师这个职业,且有一定的能力、不甘心失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下去,多学习、爱学生、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这是主线。要想上好一节农村数学课,我觉得教师还要把握好如下几点: 一、课前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使之为教学服务在农村教学中教师要发明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操作活动在直观与抽象之间搭建桥梁,沟通动手与动脑的联系。在教学设备

2、简陋的农村小学,如何实现这一目的呢?,教师要认真观测学生生活中哪些可以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资源,规定学生平时注意收集这些资料,以备用,用心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使之为教学服务。如我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结识物体”一节,课前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某些火柴盒、羽毛球筒、茶叶罐、乒乓球等,上学时,教师让学生把收集的物品拿出来,同步还给各组发了某些正方体的木块,四人为一小组把这些物品分一分,然后讲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分完后,反馈上来的意见是:把长长方方的作为一组,四四方方的作为一组,直直的像柱子的作为一组,圆球的作为一组。教师在肯定学生的分法之后,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

3、体、圆柱体、球的概念,然后把这一知识拓展到生活中: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此类物品,说给你们小组里的同窗听听。这下课堂就像揭了锅的开水:“我家堂屋的柱子是圆柱体”“我姑姑给我买的魔方是正方体”“我们教室门前的柱子是长方体”学生发言很热烈,学习情绪高涨,她们为自己的发现得到教师和同窗的赞赏而陶醉,这就使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的同步,情感也得以升华。二、课堂教学中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引起思维。 农村孩子知识面狭窄,接受知识较慢,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使数学知识得以直观、 形象,再加上教师自己创设的生活情境,出示图片、资料、信息,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对教师提高自己的教育教

4、学水平也起到增进作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出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问题是核心。”纵观科学发展史,几乎每一次质的奔腾都是从问题开始,可见问题是科学创新的来源。新课程原则在大力倡导探究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这就规定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善于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使学生真正成为结识事物的主体。实践证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思维,使学生变“被动”为“积极”,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例

5、如,在教学“平面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这一课题时,先通过复习协助学生理清“组合图形”间相结与内含的关系,再观测多媒体展示的多种组合图形在平常生活中的应用图,提出:如果要计算这些实物图形的面积,该怎么想?学生回答,看该实物图近似于什么图形,就运用图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在多媒体中将实物图变化为规则图形后再提问:目前你会计算它们的面积吗?学生发现尽管变化成规则图形,但由于没有学习过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故还是无法计算。此时我就追问:你们目前最想懂得什么呢?这一问题引起学生议论纷纷,有些说我们先要把这个图形分割成几种此前学过的图形,并运用相加或相减来计算出这个图形的面积。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出“平面组合图

6、形的面积计算”的措施。这一课题的提出是通过多媒体展示出生活中的数学情境后,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再由她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后,跃跃欲试地想去努力解决问题,这时学生的学习爱好已达到最高点,她们的思维开始活跃,充足做好了全身心投入到新课学习活动中的准备。这种学生的思维,完全是积极学习的一种体现,更是培养创新意识所不可少的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故事情境,引起学生思维鲁迅先生说过:“没有爱好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爱好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爱好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增进学生进行摸索学习的源动力,而人的爱好又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合适地给学生

7、营造某些故事性的情境,给数学问题注入浓浓的童趣,并会增进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萌发摸索学习的欲望。如:在教学“面积和周长的对比”时,我运用课件创设了一种贴近学生生活的故事情境:(电脑动画出示后教师论述)在一种村庄,路西住着张爷爷一家,路东住着王爷爷一家。张爷爷家养了5只羊,王爷爷在自家门前开垦了一块长20米,宽6米的长方形麦地,(动画显示麦地)望着绿油油的麦田王爷爷非常快乐。(动画显示羊要吃麦田的样子)为了保障麦子丰收,请人们给麦田想个措施?生1:把羊牵走就行。师:可是羊还是会跑过来的。生2:给麦田的四周边上篱笆。师:这是一种好措施。(动画显示红色的篱笆)师:请同窗观测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

8、1:王爷爷需要筑多长的篱笆?生:王爷爷种了多大面积的麦子?(抢着提出问题)。师:同窗们太棒了,提出了这样多问题,那我们就帮王爷爷算算好吗?教学中教师先协助学生明确面积和周长的本质属性:面积是指物体平面的大小,周长是指物体四周的长度。并让学生说一说、指一指黑板的面积和周长的具体含义。在教学中,协助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特性后进行比较异同点,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深刻结识和精确理解,同步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通过自主的知识建构活动。学生的发明力、潜力得以开发,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熏陶,个性得以张扬。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必须要与学生原有的结识有较高水平,引起思维的碰撞。就可以促使

9、学生紧张、内在的智力活动,去思考、去联想,也就是用数学知识自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学生的摸索欲望才干有效的生成,学生的思维才可以被激活。三、课堂上要多鼓励,评价,关爱每一种学生 农村孩子害羞,大多数不乐意体现自己,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教师,要鼓励她们,关爱她们,她们的每一点成功都是一种闪光点,这样让平时不喜欢刊登意见的同窗也会活跃起来, 敢于刊登个人见解,学生个性得到张扬。另一方面,有助于发明和谐、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最后,有助于培养学生与人交往、合伙的能力。 总之,教师要上好每一节农村小学数学课,教师要发挥农村特色和根据本班学生实际,采用有效的教学措施,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运用和吸取、借鉴其她优秀教师先进的教学经验,同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营造学生学习数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爱好,让教师加工好的信息逐渐变为学生的已有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