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犯罪构成体系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73005041 上传时间:2022-11-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犯罪构成体系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外犯罪构成体系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外犯罪构成体系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外犯罪构成体系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外犯罪构成体系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外犯罪构成体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犯罪构成体系(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外犯罪构成体系之比较犯罪构成体系又可称之为犯罪论体系,是指分析犯罪的一般成立 要件,并且使之系统化的理论体系。纵观世界刑法发展史,主要有三 大代表性的犯罪构成体系:以德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大陆法系的犯罪构 成理论体系、前联(俄罗斯)及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体系、英美为代 表的英美法系的犯罪构成理论体系。比较我国同德日、英美的犯罪构成体系对于促进我国刑法理论发 展大有裨益。笔者拟从三个不同法系犯罪构成体系的外在形态、逻辑 结构、文化特点和出罪功能等四个层面进行比较。一、外在形态之比较(一) 德日模式的外在形态三阶层就外在形态而言,德日犯罪构成体系是由构成要件的符合性、性 和有责性组合而成的三阶层的结构

2、体系。(二) 英美模式的外在形态双层次就外在形态而言,英美犯罪构成体系是由犯罪本体要件(即刑事 责任基础)和法律辩护事由(即责任充足条件)对会而成的双层次的结 构体系。(三) 中俄模式的外在形态四方面就外在形态而言,中俄犯罪构成体系是由客体要件、客观要件、 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等四方面组合而成的对称性的结构体系。二、逻辑结构之比较逻辑第一,作为第一阶层的构成要件符合性,其旨在以抽象肯定的逻 辑大体地框定犯罪成立的“典型事实构成要素”,即在一般、典型的 情形下,禁行为很可能构成犯罪。该阶层反映着德日犯罪构成体系对 犯罪圈的初步逻辑划定,它一方面以一种抽象肯定的逻辑对符合相应 特征的行为予以纳入,另

3、一方面又将其它不符合相应特征的诸多行为 排除在犯罪圈以外。第二,作为第二阶层的性(即是否具有排除性的事由,如正当防 卫、紧急避险、业务行为、执行命令等),其旨在(从客观层面上)考察 某具有构成要件符合性的行为是否符合“更大法益原则”,是否得以 排除性或具有法律上的正当性(排除性的行为也被称为“正当行为”)。 如是,则该行为得以出罪;如否,则进入下一阶层的逻辑考察。第三,作为第三阶层的有责性(即是否具有排除有责性的事由,如 精神病态、意外事件、不可抗拒等),其旨在(从主观层面上)考察行为 人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是否可以排除行为人在案件具体情境中的 主观罪责(故意和过失)。如是,则行为人的行为不

4、构成犯罪;如否, 则行为人的行为因具备了构成要件符合性、性和有责性等三个层次的 要件而成立犯罪。可见,从逻辑结构的角度来看,德日犯罪构成体系 是一种抽象纳入+(双层)具体排除的剥笋式的纵向递进的三阶层逻辑 结构体系。(二)英美模式的逻辑结构双层次的纵向对会式的动态诉讼逻首先,作为正面、积极维度的犯罪本体要件,即刑事责任基础(行 为和心态),其旨在以抽象肯定的逻辑将某行为纳入犯罪圈,即“在 刑事司法中,公诉一方只需证明被告人行为符合犯罪本体要件,即可 推定被告人具有刑事责任基础;如果被告人(一方)不抗辩,犯罪即告成 立”。其次,作为反面、消极维度的法律辩护事由,即责任充足条件, 其旨在为辩方提供

5、出罪辩护的法律事由,即“在行为特征符合犯罪本 体要件时,如果被告人(一方)能说明自己不具有“责任能力”,如未成 年、精神病等;或者说明有己的行为正当合法,不具有政策性危害, 如正当防卫、紧急避险、执行职务、体育竞技等;或者说明有其他可 宽恕的情由,如认识错误、被胁迫、警察圈套等,便可不负刑 事责任”。可见,“要成立犯罪除应具有犯罪本体要件外,还必须排除合法辩 护的可能,即具备责任充足条件。在理论结构上,犯罪本体要件(行为和 心态)为第一层次,责任充足条件为第二层次,这就是美国刑法犯罪构 成的双层模式。”从逻辑结构的角度来看,英美犯罪构成体系是一种抽 象纳入+(单层)具体排除的控辩式的纵向对会的

6、双层次逻辑结构体 系。虽说英美理论的第二层次(责任充足条件)在容上大体相当于德日 理论的第二、三层次(即性和有责性),但前者直接反映出犯罪认定的控 辩对抗局势,更具实践性,而后者更为理论化,其对控辩对抗局势的反 映不太直接。生活逻辑中国犯罪构成体系模式源于前联,与俄罗斯的理论模式具有 大体的一致性。我国犯罪构成体系模式隐含着两种基本的逻辑顺序:第一,侦查逻辑顺序:客体客观主体主观。以某人死亡案件为例:(1)人死即刑法所保护的生命权(客体)疑似受到侵 害;(2)侦查人员力图查清该人的死亡是否为他人行为所致(客观要 件),如否,则无犯罪行为发生;如是,则疑似的客观要件具备;(3)接 着,侦查人员力

7、图查清致人死亡的行为是何人所为(主体),以及该行 为人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主体要件),如否,则无犯罪;如是,则 疑似的主体要件具备;(4)最后,侦查人员力图查清该行为主体是否 是在具有主观罪过(即认识辨别和意志控制的一般可能)的情况下非 法致人死亡的,如否,则不构成犯罪;如是,则成立犯罪,同时前述 三个要件得以一并确认。第二,审判逻辑顺序:主体客观客体主观。司法人员首先审查的是被告人是否具备相应的刑事责任能力(即主体要 件),如否,则指控罪名不成立;如是,则继续审查该行为人是否实施了 受指控的行为(客观要件),侵害了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客体要件); 最后,再审查其主观罪过(主观要件)是否成

8、立,如否,则宣告无罪;如 是,则判定为犯罪。可见,我国犯罪构成四要件理论结构大体是横向 的、平展式的,但并非杂乱无章的,而是有其在逻辑顺序的,其对犯 罪成立问题的判定是按照犯罪查证的真实生活逻辑顺序依次展开的, 因而易于被司法人员所理解和接受。三、文化特点之比较(一)德日模式的文化特点抽象性与精密性德日犯罪构成体系模式具有显著的抽象性和精密性。笔者认为, 这些文化特点、与德日民族思维方式的精密性及其理性主义哲学传统 有着在的文化关联。抽象性,即指德日犯罪构成体系的三个层次(构成要件符合性、性 和有责性)全然是抽象的思维概念,而并不具有具体形象的依托。这种 抽象思维概念体系的建构与德日等国家的传

9、统思维习惯(喜欢且擅长 运用抽象概念来表达思想)有着密切的文化关联。精密性,即指德日犯 罪构成体系的三个层次及其在概念的建构具有显著的精密性。一方面, 其概念的数量非常丰富,且其概念的界分非常精细;另一方面,其概念 的逻辑建构层层递进,相当严密。精密性是对德日犯罪构成体系的肯定话语,但其反面的否定话语 即过于繁复、过于精细,以至于不容易理解和运用。甚至于有学者批 评其“有唯体系论的倾向,偏离了现实的司法实践”。“各种学说、各 种理论,铺天盖地地迎面而来,叫人眼花缭乱。连日本学者都感叹 到处充斥的场景,除了刑法学以外,可能再也找不出第二个来了。”(二)英美模式的文化特点实践性、简便性与动态性英美

10、犯罪构成体系具有显著的实践性、简便性与动态性。这些文 化特点与英美传统思维方式的灵活性及其经验主义、实用主义的哲学 基础之间有着在的文化关联。实践性,即指英美双层次的犯罪构成体系是在长期刑事司法实践 经验的基础上,加以理论总结,将诉讼规则演化为实体法的总则性规, 是判例法传统的产物。换言之,“美国犯罪构成的理论结构是刑事责 任基础和责任充足条件的结合,全同于法律结构,即犯罪本体要件和 排除合法辩护,理论上的双层次是法律丈本两部分的再现(直接反 映)。美国刑法犯罪构成体系奠基于传统司法实践(判例法,对抗式诉 讼模式,陪审制),同源于刑法立法。美国刑法犯罪构成双层次理论结构 是实践性的,是法官型的

11、。”简便性,即指英美双层次的犯罪构成体系有显著的理解和操作上 的简便性。之所以如此,其原因至少有两方面:其一,该理论的正反两层 次,一方肯定(纳入),一方否定(排除),相互对会,简单明了;其二,该理 论结构是对其法律结构的直接再现,是直接源于实践经验的,并与刑 事司法程序相应,便于把握。动态性,即指英美双层次的犯罪构成体系反映着司法实践认定犯 罪的动态过程。“美国刑法犯罪构成第二层次,以排除合法辩护的形式 来充实刑事责任条件,完成独特的犯罪构成模式,反映犯罪构成是动 态的、定罪过程,而不仅仅是静态的、犯罪规格。”另外,在类似的意义 上,德日犯罪构成体系和英美犯罪构成体系都具有动态性。但二者并

12、不完全相同,即前者侧重于理论思维过程意义上的动态性,后者侧重 于诉讼实践过程(即控辩对抗)意义上的动态性。(三)中俄模式的文化特点形象性与对称性受我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文化的深刻影响,我国犯罪构成四要件的体系具有显著的形象性和对称性的文化特点。形象性(或 直观性),即指我国犯罪构成四要件皆源于对刑事案件场境中的实际 形象(生活意义上的刑案原型)的法律规意义上的直观抽象,如客体要 件乃是对犯罪对象(被害者)的抽象,客观要件(危害行为)乃是对行为 人举止的抽象,主体要件乃是对行为人的抽象,而主观要件(主观罪过) 乃是对行为人心态的抽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心”早就成立为一个由“心脏”而“取象比

13、类”的概 亦是相关问题的“核心”所在。对称性,即指我国犯罪构成四要件的概念之间有着显著的 对称性,如主体对客体,主观对客观。这种严整的对称性,显然有助于我 国学习者的迅速认识和理解。这一特性显然受到了两方面文化传统的 影响:其一,我国传统文化中充满着对称性的文辞表达方式,如对联、唐 诗宋词,“云对雨,月对风,晚照对睛空,来鸿对去雁,宿鸟对鸣虫 ” 之类的耳熟能详的对仗文辞,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的语言文辞习惯;其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质与量、对立与 统一、表象与实质具体与抽象等对称性的基本哲学畴,随着始于高中 阶段以至于博士阶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培养,其对我国的学术思 维

14、表达式的影响也是相当深透的。四、出罪功能之比较出罪功能是犯罪构成体系的核心价值所在,它不仅备受关注,而 且为我国刑法学界评价三个不同法系的犯罪构成体系优劣的主要理 由。笔者认为,三个不同法系的犯罪构成体系皆可提供行之有效的出 罪机制,但从具体路径上,三者各行其道,各具特色。(一)大体比较总体而言,德日犯罪构成体系以抽象的概念体系反映着犯罪认定 中“犯罪圈”多层次缩限的抽象思维过程,即从构成要件符合性的抽 象概念层次入手,首先对典型情形下的疑似犯罪行为模型予以抽象纳 入;然后再从客观层面考察相关行为的性,即尝试排除相关行为的(家 现)性事由;最后从主观层面考察相关行为的有责性,即尝试排除相关 行

15、为的(主观)有责性事由,并由此而确定相关行为是否成立犯罪。从而 使“犯罪圈”得以逐步缩限,体现着具有其有身特点的出罪机能。英美的“犯罪构成双层模式,即犯罪构成方式由两个层次相结合 的过程来完成。第一层次侧重体现国家意志,表现为公诉机关的权力, 确立行为规,发挥刑法的维护秩序和保卫社会的功能。第二层次侧重 体现公民权利,发挥刑法的保障人权的功能,制约国家权力。两个层次 相辅相成,构建美国刑法运行的在制约机制,体现刑法公正性的价值 取向。正(符合犯罪本体要件)反(排除合法辩护)两方面结合完成刑事 责任的认定”。可见,英美模式直接反映犯罪认定的控辩对抗的诉讼逻 辑这是其显著特点(即体现其司法实践性及

16、其与诉讼程序的动态结合性),并以此体现其保障人权的出罪机能和价值取向。而中俄犯罪构成体系是从客观层面入手,通过对具体要素的实际 形象的直观抽象,横向地划定犯罪成立要素的基本方面。同时,这种横 向的划定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严格的查证犯罪的真实生活逻辑顺 序。依此逻辑顺序,中俄犯罪构成体系逐一划定入罪与出罪的界限,从 而体现其保护社会和保障人权的双重功能。对比而言,中俄理论实际上将德日、英美理论的纵向性的入罪与 出罪功能予以了横向的整合;而德日、英美理论的纵向思维模式实际 上将中俄理论的横向性的入罪与出罪功能予以了纵向的分解。笔者认为,中俄理论虽未直接反映犯罪圈缩限的纵向过程,但其 横向性的依次缩限结构在功能上与德日、英美理论“异曲同工”。(二)在理论资源比较德日、英美犯罪构成的在理论资源相对较为丰富,如德日刑法理 论中的社会相当性理论、期待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