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保险信息化建设的着力点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72966580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保险信息化建设的着力点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保险信息化建设的着力点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保险信息化建设的着力点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保险信息化建设的着力点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保险信息化建设的着力点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保险信息化建设的着力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保险信息化建设的着力点(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保险信息化建设的着力点ill金融信息化论坛2006年8月10日第8期坪金似越肛F1NANC1A_lCOMPUFEROFHUANAN浅谈保险信息化建设的着力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总行杨明飞当今世界,信息正成为继资本,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之后的又一重要资源.具有资金密集型,数据密集型和信息密集型等多种特点的现代保险业,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将越来越高.信息技术将逐步渗透到保险企业的客户管理,财务管理,风险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环节,信息化建设必将成为中国保险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内在要求和选择.作为金融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信息化的发展水平也将影响中国金融信息化发展的整体进程.一,信息化建

2、设是增强保险业综合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具有现代意义的保险业在中国发展仅有20多年的历史,其资金实力,管理水平,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反应速度等方面在国际保险市场中尚缺乏竞争力.到2006年底,中国金融业人世过渡期即将结束,国内保险市场tE即将出现充分市场化的竞争格局,在金融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时代中,保险信息化建设是中国保险业缩小行业差距,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有效提升保险企业市场反应速度信息时代中,快捷的市场反应速度是所有企业竞争制胜的决定因素.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可以帮助保险企业提高把握市场的能力,主要体现为:通过对产品反馈意见的快速回收,及时掌握产品需求动态与地

3、域需求差异,缩短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周期,提高产品市场化的速度和质量;通过信息资源在企业内部的共享,实现决策层与基层部门之间的高效沟通,提高保险企业制定经营策略的精确度和敏感度,提高企业运作效率等.(二),数据挖掘支持保险企业服务取胜随着金融主体之间的竞争逐步转向服务的竞争,客户体验的细微差别将能够产生巨大的竞争差距,这种体验的差别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保险企业对客户数据的深入挖掘和分析.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各种数据应用平台,可以帮助保险企业改变数据分散,客户资源割裂的状态,挖掘深层信息资源,从而从客户价值,客户信用,客户行为,客户忠诚度等各方面准确,完整地分析客户行为,有效提升保险企业的业务开发能力和服

4、务创新能力,实现保险企业与消费者的双赢.(三),加强风险管理能力AUG.10.2006NO.8年切合骷电肛FINANCIALCOMPUTEROFHUANAN金融信息化论坛2006年8月10日第8期El保险业是经营风险的行业,管理风险的能力异常重要.信息技术在保险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是实现风险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信息化建设所构建的基础平台可以为保险企业的风险评估提供准确的数据资源,帮助保险企业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包括风险识别系统,风险报险系统,风险决策系统,风险避险系统,全程监控系统等,以实现根据经营环境和经营状况的变化及时对各种风险进行充分,及时的认定与评估,确保保险企业在合理的风险水

5、平之上安全,稳健经营.(四),提高内部审计及外部监管水平随着国内主要保险公司在内地,香港,海外上市和保险企业股份制改造的积极进行,保险企业内部审计的精确,规范和外部监管的及时,有效都凸显得更为重要.对保险企业而言,信息化建设可以加快企业内部信息传递速度,降低审计成本,提升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x#f-部监管者而言,信息化建设可以帮助监管者建立完善的监管信息系统,及时掌握和披露保险企业的业务经营情况和风险状况,逐步构建以偿付能力监管,公司治理结构监管和市场行为监管为支柱的现代保险监管体系,有效规范保险市场秩序.二,保险信息化建设的着力点保险信息化建设在更大程度上是一个涉及到保险企业内部变革,管理

6、流程再造,管理模式创新等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准确把握保险信息化建设的着力点是快速,有效释放信息技术潜能,推进保险信息化进程的关键.(一),保险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的着力点1.战略规划的前瞻性信息技术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竞争压力下的信息化建设,欲实现有效,规范,连续的推进,必须重视战略规划的前瞻性,确保信息化建设的继承性,延续性和稳定性.从信息化目标,总体策略,实施步骤,关键技术,相关规范,人员培训,组织决策,执行控制,考核,信息化阶段划分及费用估算等各方面做出总体谋划.战略规划要充分考虑效率和效益的关系,可以有机结合起来的项目实现系统研究,集中开发,确保各子系统可以对接或集成,避免信息化建设后期

7、出现维护成本蘑和人服务于系统的现象.在认真甄别自身能力的基础上,可考虑聘请咨询机构协助做好战略规划.2.人才的战略储备保险信息化建设亟需保险企业进行复合型人才的战略储备,这种复合型人才应该既精通国内保险市场运作,又熟悉国际保险市场的发展;既具备现代管理知识,拥有较高的保险业务水平,又具备信息技术的运用和创新能力;既能够站在信息系统使用者的角度,帮助业务部门理解,消化信息系统的作用,又能够运用保险和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及时将业务部门的需求传递给信息技术部门,为实现业务处理与信息技术的高效结合搭建桥梁.3.数据的集中和整合数据集中可以为保险企业数据仓库的建立和数据的有效挖掘奠定良好的基础信息平台,但

8、数据集中本身并不能解决保险企业的业务和管理问题,深度挖掘和整合数据是体现数据集中价值的关键.目前,国内主要保险企业的数据大集中已初见成效,保险企业的思维重点应重点转向如何体现数据集中的价值上来,如:通过在基础数据平台七开发包括理财分析,产品分析,市场分析,财务分析以及客户分析等应用分析平台,实现数据的高效运用.伴随着数据的集中和整合,保险企业数据集中后的数据备份和安全,系统运营和维护管理及各种应用开发与服务将成为保险信息化建设的重点4.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有效融和信息化建设只有与保险企业的体制改革,流程再造,组织架构相配套,才能取得预期效果,从而最终改变保险企业的传统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及工作流程

9、等,否则必将受制于保险企传统的管理方式及运行体系.保险企业在借助科技手段,实现管理工作的网络化,智能化,提高自身经营决策水平的同时,必须同步进行管理体制的调整和管理手段的创新,如企业组织结构按照信息化流程所需的扁平结构进行调整等,使信息化进程真正符合企业管理的需求.只有信息化建设和企业管理创新互相推进,信息化建设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成为保险企业构建现代企业制度进程中的有力助推器.(二),行业主管部门的着力点在保险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行业主管部门在AUG.1O.2006NO.8金融信息化论坛2006年8月10日第8期砰切金融电肛法制环境的构建,建立和推行信息化技术标准及引导IT服务商推进保险信息

10、化建设等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1.法制环境的构建保险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发展进程不能仅着眼于信息技术本身,规范的法律制度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市场运行成本,保险客户的交易成本和企业的管理成本,没有立法作保障,保险信息化建设进程必然会步履维艰.从整体上看,我国保险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已走在立法之前,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与政策指引,法制环境亟需完善,与保险信息化建设相关的信息资源管理,技术标准,风险分担等问题尚缺乏明确且操作性强的具体规范,相关的信息安全法,灾备立法等都有待出台.2.行业标准的制定与管理信息社会中,标准的重要性与日剧增,制定保险信息化的行业标准,实现保险企业间的互联互通,既是保险业内部

11、的管理需求,也是推进中国保险主体与国际标准接轨,适应国际化要求的有力举措.只有建立科学,健全的信息化标准体系,才能不断优化保险业资源配置,规范业务流程,实现保险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循序渐进,有序发展.在保险信息化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也要逐步建立科学的监督机制,通过制度保障来强化技术规范和标准的执行力度.3.积极引导IT服务商推进保险信息化建设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我国保险企业自身的IT技术力量相对薄弱,而IT服务商对于保险行业的关注度也远远低于银行业和证券业.应该看到,我国保险信息化建设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核心业务系统,CRM系统,数据集中与整合,信息安全,网络保险业务等都

12、给予IT服务商以巨大商机.行业主管部门应积极引导IT服务商配合保险信息化进程,提高IT服务商对保险信息化建设业务需求的理解能力,对政策环境的把握能力和对市场需求量的研究能力,加强与保险公司的合作,打造保险信息化IT服务品牌.(责任编辑:黄剑丰)开发的良朋应用的益友电脑廑欢迎订阅本刊集信息,知识,趣味,可读性于一体,以计算机实用技术见长,博采,精选国内外电脑研究,开发与应用的精华.具有军事,兵器控制色彩,军用计算机的开发,将用相当的篇幅刊登企业信息化,信息化建设,信息传输处理与管理方面的信息及文章,关注IT产业.尤其是刊登Internet,www,网友,网格技术,软硬件二次开发,电脑测控,CORBA,开放式与微内核技术,柔性与敏捷制造等方面的内容,跟踪报道世界最新技术.本刊为大16开(A4),64页,定价6元/册,全年72元之电脑月刊.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296国外代号:M4257省优部优华北优秀联系地址:太原市193信箱电脑开发与应用编辑部邮编:030006电话:(o35a)8725025传真:(0351)8725207Email:DNKF.OIlAUG.10.2006NO.8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