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珍菇栽培关键技术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72851105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秀珍菇栽培关键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秀珍菇栽培关键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秀珍菇栽培关键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秀珍菇栽培关键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秀珍菇栽培关键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秀珍菇栽培关键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秀珍菇栽培关键技术(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秀珍菇栽培关键技术罗源县农夫田间学校教材(一)指导老师罗源县农业局经作站站长兰世步高级农艺师秀珍菇是商品名称,因其子实体形态袖珍纤美而得名。在1997年由商人林俊仁先生引入我县,试种获得胜利。产品投入市场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具有宽阔市场前景。菇农取得较好效益,栽培面积快速扩大。我县于2003年开头大面积栽培秀珍菇,至今,年栽培规模在1.29亿袋以上,年产值达2.98亿元以上,成为成为我县优质特色主打品种县党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秀珍菇生产,抽调农技干部加强技术管理和产后服务工作,努力提高产量和质量,促进菇农增产增收。我们从我县近几年的秀珍菇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秀珍菇栽培关键技术,秀珍菇种植应从以下几个

2、方面进行把握。1 品种特点与特性:品种特点:秀珍菇是菇中极品,具有朵细质白,肉嫩味美,口感香醇、甘甜,食用可口的特点,有很高的养分价值,无化肥、农药等污染,是真正的自然食品。其一,秀珍菇具有甜香的海鲜型味,令人感到愉悦;其二,它的菇柄和菇盖同样的好吃,甚至菇柄比菇盖更好吃;其三,秀珍菇不论用何种烹调方法,不会被烧烂,保持着良好的口感,与吃草菇甚为相像。1.1 品种特性:秀珍菇菌盖初期为圆形,伸展后呈心形、扇形或肾形,盖浅灰色至灰黑色。菌盖色泽受菌株特性和温度的掌握,气温较高时,子实体生长较快,菌盖色泽较浅,为灰白色或浅灰色;气温较低时,子实体生长较缓慢,菌盖色泽较深,多为鼠灰色或灰黑色。菌柄多

3、为侧生,少数近中生,菌柄瘦长,单生或丛生。秀珍菇属于中高温变温牢固性真菌,菌丝体生长温度为533C。,适温2030C。;子实体生长温度1230C。,低于15C。时,子实体容易畸形;10C以下生长缓慢,5C。停止生长。夏季出菇,需要10C以上温差刺激,促进菇蕾的形成,最好在45C。低温刺激20至24个小时。秀珍菇的栽培基质含水量以6065%为好,太低则子实体质量差、产量低;太高则菌丝生长缓慢,菌包涵易感染杂菌。原基分化的相宜空间相对湿度为8595%,子实体生长的相宜空间的相对湿度为8090%。秀珍菇属好氧真菌,肯定浓度的CO2能抑制菌盖的快速伸展,促2使菌柄延长生长;但浓度超过1000ppm时将

4、会抑制菌丝和子实体的生长。因此,掌握好必要的CO浓度是秀珍菇高产优质的关键。2秀珍菇走菌期间可不需要光线,但原基的分化生长需要肯定的散射光,光强度为501000LX,子实体生长期适当减弱光线,促使菌盖色泽深入,提高子实体商品品质。秀珍菇的酸碱度,培育料PH值在之间,菌丝均能生长,但PH值以6.5左右为宜。秀珍菇的种性不稳,种性不稳会随着栽培环境的变化或实行不同的培育基配方,都有可能转变其外形特征,经过近几年的栽培,在我县已分别出中温偏低的菌株和中温偏高型的菌株,满意夏季和冬季生产的菌种需要。2 栽培季节支配秀珍菇栽培,各地应依据当地的详细自然气候支配生产。我乡的秀珍菇菌包生产基本支配在春季4月

5、上旬至4下旬,此时气温较低,菌包走满袋约5060天,后熟时间大约2530天,一般6月中旬至7月上旬开袋出菇,出菇时间8090天;秋季支配在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这时气温较相宜,菌包走满袋约3035天,后熟时间大约20天,一般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开袋出菇,到次年三月左右结束。3 栽培设施建设3.1 场地选择要求地面平整,位势较高,水源充分无污染,排水良好,交通便利四周环境清洁。3.2 菇房搭建通常采纳竹木结构大棚,大棚长2022米,东西走向,宽12米。地面用三合土夯实或灌筑水泥地,地面自中线顺南北方向向两边倾斜,坡度1%左右,利于排水;棚南北和东西走向的中间通道宽1.8米,通道最好是水泥面;

6、棚顶南北向呈“八”字形,周边高2.5米,近走道处高米,屋顶上八口处开口距离一米,其上距离50cm搭盖开口直径距离2米的人字顶弓形顶,棚顶至地面掩盖8丝塑料薄膜,上面再掩盖油毛毡或2cm厚密织草帘,全部透气孔和门窗必需安装25目的塑料防虫网,夏季在棚外围掩盖遮光率90%的遮阳网;在大棚部通道的两侧,根据每批次出菇菌包量所占栽培数量,分别搭建边高2.2米,中高2.7米,宽5米的室拱棚,掩盖薄膜形成各个相对独立的小区;栽培架与通道垂直排列,间隔0.8米;底层支撑杆距地20cm,向上间隔60cm设固定支撑横杆,否则菌包堆叠太高易倒塌;每座菇房容量约6-7万袋,太小则棚环境不易掌握,太大则管理不便。集约

7、化规模生产的菇房按此规格并排搭建。3.3 冷库建设秀珍菇需要低温剌激才能出菇,需要搭建高温冷库(最低温度4C),冷库的容积必需与每批次所需要低温剌激的菌包数量相配套。例如:15万袋规模的菇场,按转潮时间15天计算,每天工作量为1万袋,配套的冷库占地面积约40m2。4菌种选择秀珍菇虽属于中温型的菌类,子实体生长温度围12-30U,但可根据出菇中的温度凹凸分为高温菌株和低温菌株,相宜夏季出菇应选用高温菌株,相宜冬季出菇应选用低温菌株。要避开困株型选择不当而造成不出菇,少出菇现象。选择适龄、粗大、雪白、无染菌污染的菌种,有杂色斑块、干枯收缩、吐黄水等现象的菌种不能使用。试管母种要求菌丝粗大、脉络分明

8、、雪白、无污染。原种培育基质用杂木屑和棉籽壳。栽培种最好是麦粒菌种,其优点是麦粒养分丰富全面,转接菌包后萌发、定植快,菌包染菌率低、尤其是在春季制袋生产更为重要,菌龄以满瓶后57天最好。4 菌包制作培育4.1 原料配方配方1:棉籽壳30%粗木屑21%细木屑30%麦皮15%石灰1.5%轻质碳酸钙1.5%红糖1%配方2:棉籽壳20%粗木屑20%细木屑36%麦皮20%石灰1.5%轻质碳酸1.5%红糖1%原辅材料预处理秀珍菇菌丝对木质纤维的分解采用的力量较弱,所使用的木质原料最好需要进行软化分解处理。处理的方法是:生产前2-3个月将粗木屑置于水泥场地上浇透水,每间隔7天翻堆浇水,使木质纤维膨胀软化并采

9、用堆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初步分解纤维;棉籽壳和细木屑在生产前3天用1%的石灰水淋透,每隔一天翻堆一次备用。处理过的原料生产的菌包接种后具有菌丝萌发好、吃料快、污染率低,菌包开袋后不易感染杂菌,生物转化率高等优点。菌包培育经严格消毒和无菌条件下接种后的菌包可马上搬到菇棚发菌培养。通常采用栽培大棚的水泥通道进行发菌培育,培育之前要对大棚进行空间和地面进进水泄消毒杀虫,通风换气后在通道上铺撒薄层石灰粉。春季生产的菌包,环境气温较低,菌种萌发慢、走菌慢,为了提高菌包四周小环境的温度,菌包应进行墙式堆叠,叠高8-10层,墙间距10cm,中间留50cm走道,外掩盖塑料薄膜,利于保温,每天午时通风透气30分钟,

10、每间隔10天翻包挑菌,捡出被污染的菌包。定时测量堆间气温,菌包站堆间气温,温度30C。时应加强通风降温至降温至25C。秋季生产的菌包,接种后若气温30C,菌包站立足呈“川”字形排放,每行间距3cm;也可墙式2-3层堆叠,墙间距10cm,不再掩盖薄膜,夜间进行通风降温,每间隔5天翻包挑菌;若气温较相宜,可以将菌包直接上架排包发菌。5 出菇管理第一潮菇的出菇管理(第一潮菇养分积累最集中,其产量也是所有潮次中最高的)。菌袋搬入栽培房后,应将菌袋沿着颈圈把塑料袋割掉后开袋,并刮去老化的菌种。此时菇房应当勤加喷水,在喷水的同时赐予适当通风,相对温度要达90%左右,房间温度保持在25C左右,并每天赐予肯定

11、的散射光,这样连续保持3-5天后,料面上原基开头分化,并形成大量菇蕾,此时,应增加通风和光照时间,或全天通风但温度肯定要保持在8590%,此阶段菇蕾分化很快,待菇柄伸长至34cm,菌盖直径达2cm即菌盖渐平展时,可用细眼喷雾器勤加喷雾,雾点可直接喷在菇体上,要细喷和勤喷,在合适条件下约一天后即可采菇,采菇后,除去料面上的老根和一些没有分化的原基,可直刮至新奇的培育料,刮完后不行直接向料面喷水,假如菇房中出菇不太整齐,则需将新采完的菌包转移,以便其他菌包的出菇管理。一潮菇全部采完后,最好当天全部刮净(刮去表面老根和枯死的幼菇及菇蕾,这些地方最简单受双翅目昆虫的危害而烂包),此时菇房的湿度维持在7

12、080%,这样使培育料表面干燥一些,可防止霉病的大量发生以及部分虫卵的孵化。为避开空气太干燥,每天可用喷雾器稍喷一点细雾,在此条件下养菌710天。其次潮菇的出菇管理其次潮菇出菇前需对菌包进行浸水处理,浸水前用刀刮去菌包表面稍干的培育料,这样处理有两个目的,一方面可除去表面可能携带的虫卵和病斑,另一方面是增加菌包在短时期的吸水性,一般浸水一天,可使菌包吸水3050克,这就为出好下一潮菇供应了充分的水分(在浸水处理时,有雾菌的菌包最好能分开处理,以防止交叉感染),然后放入4C。的冷库中进行24小时低温剌激,同时给杂菌以抑制作用。期间,可以对菇房进行清洁处理,可用杀虫剂掌握虫口密度。菌包从冷库中搬入

13、菇房后,尤其要保持大棚湿度在8590%之间,并增加菇房的光照时间和频次,待菇蕾再次消失后管理与第一潮相同。第三潮、第四潮以及第五潮等的管理同其次潮(在以后几潮的出菇管理中关键技术是养菌和浸水的处理上要合适)。末潮菇的出菇管理可将菌包尾部刮开部分袋面以出最终一批菇,其他出菇管理模式同上面几潮。6 病虫害防治7.1子实体生长阶段虫害主要有蛞蝓、蜗牛、蚤蝇、菇蚊、白蚂蚁、螨类。7.1.1菇蚊人工捕获幼虫和蛹,集中杀灭。发生虫害时,将菇体采完后,可喷洒5001000倍敌百虫液杀虫,也可用布条醮药剂,挂在出菇房驱赶虫子。可采纳频振式杀虫灯诱杀。7.1.2蚤蝇黑光灯诱杀。将20瓦灯管横向装在菇架顶层上方6

14、0厘米处,在灯管正下方35厘米处放一个收集盆(盘),盛适量的0.1%的敌敌畏药液,可诱杀多种蝇、蚊类害虫。也可采纳频振式杀虫灯诱杀。7.1.3白蚁将灭蚁膏涂抹在蚁路上杀灭白蚁或采纳白蚁药诱杀。7.1.4螨类播种后7天左右,将有色塑料膜盖在床面上几分钟,然后用放大镜检查贴近培育料的一面,一旦发觉菌虱,马上用药杀虫。还可2用5%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洗衣粉)400倍液喷雾,连续喷洒2-3次,效果较好。7.1.5 蛞蝓用毒饵诱杀或用3%密达颗粒剂防治。7.1.6 蜗牛用3%密达颗粒剂防治。也可用砒酸钙和切碎的菜叶,制成毒饵分点放在菇床四周进行诱杀。秀珍菇菌丝培育阶段,常见的杂菌有绿色木霉、青霉、毛霉和

15、红色链孢霉等,发觉后应准时处理(详见下表)7.2.1秀珍菇主要病原菌特征与症状及防治对策病原种类特征与症状感染途径防治对策木霉培育基表面、接种孔、瓶袋侧面变成深绿色使用污染的菌种,接种、冷却及培育初期感染木霉,培育基中由螨传播木霉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克霉灵100倍液洗刷处理,又连续进行2-3天,把各种设施进行彻底消毒,清除发生木霉的栽培瓶,并进行消毒。毛霉培育其中菌丝稀稀拉拉,参差不齐,菇雷发生、生长不良,产量剧减使用污染的菌种,接种和冷却时被感染严格查种,做到早期发觉,彻底消毒作业场所、冷却室、接种室,清除已污染的栽培瓶青霉培育基表面、瓶肩、瓶口长出绿色霉菌冷却、接种时感染。培育初期青霉从瓶口侵入冷却室、接种室和培育定彻底消毒(灭困)。培育室防止干燥和强风。喷洒25%多菌灵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红色链孢霉培育基表面、瓶的四周、棉花塞上发生橙红色、橙黄色霉菌,从瓶口散出孢子粉块冷却、接种过程中感染,培养初期感染旧米糠、废培育基进行完全处理,用50%特克多1000倍液,彻底消毒各作业室、菇房。子实本生长阶段,主要杂菌是粘菌,发觉后应准时将染有粘菌的栽培袋进行处理,同时加强对菇房(棚)的通风或喷洒1:600倍氯酸钙(漂白粉)溶液,可抑制病原菌扩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