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学保健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72811804 上传时间:2023-08-1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0.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养生学保健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中医养生学保健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中医养生学保健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中医养生学保健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中医养生学保健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养生学保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养生学保健(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保健活页讲义老服适用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中医养生学的概念和意义一. 中医养生学的概念二. 中医养生学的意义(一)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三)延缓衰老第二节中医养生学的性质和特点一. 中医养生学的性质1. 中医养生学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2. 它是多学科领域的综合,是当代生命科学中的实用学科。二. 中医养生学的特点(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谐适度的宗旨(三)综合、辨证的调摄(四)适应范围广泛第三节中医养生学的地位和任务一. 中医养生学的地位二. 中医养生学的任务一是以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全面地、系统地发掘、整理、研究、总结、提高传统养生理论 和方法;二是结合现代科学手段,对传

2、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其实质:三是针对当前人们面临的新问题,结合现实情况,提出新理论,创立新方法,进行更大 范I韦I的推广,使之成为个体养生和群体保健的指导原则。第二章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第一节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指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历史时期。夏朝以前为上古时期,以后 为夏朝至秦朝。一. 上古时期火的发现和应用改善了人类茹毛饮血的饮食条件:火的应用还使人类战胜了严寒,温暖 了人体,同时我们的祖先还懂得了一些用火治病的简单医疗方法,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 非常重大的患义。人类已经注意到居住地域的环境条件的选择。劳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手段。二. 夏朝至先秦时期(一) 先秦养生

3、思想1. 周易2. 道家养生思想(1) 清静无为(2) 贵柔(3) 形神兼养3. 管子的养生思想4. 儒家养生思想(1) 强调精神调摄(2) 注意身体护养(3) 倡导饮食卫生5. 先秦杂家养生思想(1) 毕敬之务,在乎去害(2) 趋利避害,顺应自然(3) 动形以这郁(二) 先秦时期的养生实践1. 提倡讲究个人卫生2. 注意饮食调养3. 导引健身4. 敬老养老5. 优生优育与胎教6. 环境卫生7. 药物养生(H)内经奠定了养生学理论基础1. 对生命起源的认识2. 天人相应,顺应自然3. 对生命规律的阐述4. 对衰老的认识5. 明确提出养生原则和方法第三节汉唐时期一. 养生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一)张

4、仲景的养生思想1. 养慎2. 调和五味3. 提倡导引(-)华佗的养生思想(三)王充的先天禀赋说(四)神农本草经重药补(五)方士之术的利弊二. 道家学说与道教养生术三. 佛家养生思想的传入第四节宋元时期一. 养生保健方法的日臻完备二. 老年医学的充实和发展(一)强调精神摄养(-)主张饮食调养(三)提倡顺时奉养(四)重视起居护养(五)注意药物扶持三. 食养方法的发展四. “金元四大家”的主要贡献(一)刘完素主张养生重在养气(-)张子和提倡祛邪扶正(三)李东垣注重调理脾胃(四)朱丹溪强调阴气保养第五节明清时期一. 重“命门和治形宝精二. 综合调养发展了养生方法(一)调养五脏法(二)药饵、饮食保健法(

5、三)其他调理法三. 防病保健强调动静结合四. 注重导引、武术健身第六节近代与现代一. 预防保健取得显著成就二. 建立养生保健的科研机构三. 理论研究不断取得进展四. 开展社会性保健教育五. 培养传统养生专业人才六. 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第三章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理论第一节生命一. 生命的起源二. 生命的运动形式三. 生命的维持和死亡第二节天年一. 天年的概念“天年”,是我国古代对人的寿命提出的一个有意义的命题。二. 寿命时间年龄生物学年龄15-17青少年,18-44 青年人,45-59为中年人,60-74为老年前期,75-89为老年期, 90岁以上为长寿期。三. 健康人的生理特征(一)生理健康特

6、征1. 眼睛有神2. 呼吸微徐3. 二便正常4. 脉象缓匀5. 形体壮实6. 面色红润7. 牙齿坚固8. 双耳聪敏9. 腰腿灵便10. 声音宏亮11. 须发润泽12. 食欲正常(二)心理健康特征1. 精神愉快2. 记忆良好(三)现代医学的健康指数1. 血压指数2. 血脂指数3.体重指数天人相应形神台第三节衰老一. 衰老的原因1. 肾阳亏虚2. 脾胃虚衰3. 心脏虚衰4. 肝脏衰惫5. 肺脏衰弱6. 精气衰竭7. 阴阳失调二. 早衰的原因(一)社会因素(-)自然环境(三)遗传因素(四)七情太过(五)劳逸失度第四节一. 生气通天(一)四时变化与人体的关系1. 四时与情志2. 四时与气血3. 四时与

7、脏腑经结4. 四时与发病(-)昼夜晨昏与人体的关系(三)口月星辰和人体的关系(四)地理环境与人体的关系二. 顺应自然和主观能动作用三. 人与社会的统一观第五节一. 形神合一的生命观念()神为生命之主(-)形为生命之基(三)生命存在的基本特征二. 形神共养(-)守神全形(-)保形全神第六节动静互涵一. 动静互涌的概念二. 生命体的动静统一观三. 动静结合的摄生保健(-)静以养神(二) 动以养形(三) 动静适宜第七节协调平衡一. 协调平衡与生命活动二. 协调平衡与保健功法(一) 元素平衡保健法(二) 交替运动平衡法第八节正气为本一. 正气是生命之根(-)保精护肾(-)调养脾胃第四章 中医养生学的基

8、本原则一. 协调脏腑二. 畅通经络三. 清静养神四. 节欲葆精五. 调息养气六. 综合调养1. 养宜适度2. 养勿过偏3. 审因施养七. 持之以恒1. 养生贯穿一生2. 练功贵在精专3. 养生重在生活化第五章精神养生第一节情志变化一. 情志变化的保健(-)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1. 七情与脏腑的关系2. 七情与气血的关系(-)七情的致病特点1. 与精神刺激有关2. 直接伤及脏腑3. 影响脏腑气机4. 情志波动,可致病情改变(三)情志的保健二. 影响情志变化的因素(一)社会因素(-)环境因素(三)病理因素三. 情志对健康的影响(-)情志刺激的性质与程度差异七情之中,有六情属恶性刺激,唯有喜属于良性

9、刺激。分为暴发性和渐进性刺激两大类。(二)情志变化的个体差异1. 体质差异2. 性格差异3. 年龄差异4. 性别差异第二节调神养生法一. 清静养神(一)调养心神是养生之本(-)清静养神的方法1. 少私寡欲2. 养心敛思二. 立志养德()立志修养(-)道德修养三. 开朗乐观(一)性格开朗(二)情绪乐观四. 保持心理平衡(一)培养竞争的意识和心理素质第三节调摄情绪法一. 节制法(一)遇事戒怒(二)“宠辱不惊”二疏泄法(一)直接发泄(二)疏导宣散三. 转移法(一)升华超脱(-)移情易性(三)运动移情四. 情志制约法(一)五脏情志制约法(-)阴阳情志制约法第六章环境与养生第一节养生环境的概念和分类一.

10、 养生环境的概念所谓养生环境,是指空气、水源、阳光、土地、植被、住宅、社会人文等因素综合起来, 所形成的有利于人类生活、工作、学习的外部条件。二. 环境的分类(一)按环境的形成划分(二)按环境的性质划分1. 物理环境2. 化学环境3. 生物环境4. 社会环境一. 人类适宜的自然环境二. 不良的自然环境因素举例(-)不良的地理条件1. 地壳化学元素分布异常2. 有害的放射性物质(-)大气污染1. 污染来源2. 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三)水源污染三. 预防保健措施(-)生活环境的选择1. 减少某种有害微量元素的摄入量2. 因缺乏某种微量元素而致的地方病,可采用适当方式补充(三)社会防护,综合治理第三节

11、居住环境与健康一. 选择住宅环境(一)住宅选址(-)住宅朝向1. 有利于室温调节2. 有利于室内采光(三)因地制宜设计二. 不良居住环境因素举例(一)异臭(二)噪声三. 预防保健措施(一)绿化环境1. 净化空气2. 减弱噪声3. 除尘灭菌4. 调节气候(-)搞好环境卫生(三)治理污染第四节室内环境与健康一. 理想的居室环境(一)居室结构(二)室内采光(三)居室通风二. 不良的室内环境(-)潮湿阴暗(二)空气污浊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六:1. 人的呼吸过程可使室内空气中氧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和水分含量增多。2. 人体皮肤、衣履、被褥及物品,能发散出各种不良气体与碎屑等。3. 人们谈话、咳嗽、喷嚏

12、以及生活活动。能将上呼吸道的微生物和地面、墙面上的微 生物及灰尘播散到空气中。4. 使用煤炉、煤气或石油汽化气灶以及生物燃料(木头、秸杆、稻克等)做饭、取暖 时,燃料燃烧产生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悬浮颗粒物。5. 吸烟时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多种有害物,主要有一氧化碳、尼古丁、致癌性多环芳炷。6. 室外污染空气进入室内时,将其所含的各种污染物带入室内。三. 预防保健措施(一)改良房屋结构(二)搞好自然通风(三)防治室内污染(四)美化居室环境(五)香味净化空气第七章 起居作息与养生第一节起居有常一. 合理的作息二. 生活作息失常的危害三. 建立科学的作息制度第二节劳逸适度一. 劳逸

13、适度的保健作用(-)调节气血运行(二)益智防衰二. 劳逸失度的害处1. 体力劳动要轻重相宜2. 脑力劳动要与体力活动相结合3. 家务劳动秩序化4. 休息保养多样化第三节服装顺时适体一. 服装的保健意义二. 制装的原则(-)顺应四时1 .保温性2. 透气性3. 吸湿性和散湿性4. 色泽5. 质地(-)舒适得体三. 增减衣服的宜忌第四节排便保健法一. 大便通畅的保健法(-)排便要顺其自然(三)要注意肛门卫生和便后调理(四)运动按摩通便二. 小便清利的保健法第八章睡眠养生第一节睡眠的生理一. 中医的睡眠理论(一)昼夜阴阳消长决定人体寤寐(-)营卫运行是睡眠的生理基础(三)心神是睡眠与觉醒的主宰二. 睡眠的分期三. 睡眠的作用1. 消除疲劳2. 保护大脑3. 增强免疫4. 促进发育5. 利于美容第二节睡眠的时间和质量一. 与睡眠时间有关的因素(一)年龄的因素(二)体质与性格因素(三)环境、季节因素(四)其他影响睡眠的因素二. 睡眠的质量标准三. 睡眠规律与子午觉第三节睡眠的方位与姿势一. 睡眠的卧向(一)按四时阴阳定东西(-)寝卧恒东向(三)避免北首而卧二. 睡眠姿势(一)常人宜右侧卧(-)孕妇宜左侧卧(三)婴幼儿睡姿(四)老人及病人睡姿第四节睡眠与卧具一. 床铺(一)床宜高低适度(三)床宜软硬适中二. 枕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