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教案正式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72617075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亭集序教案正式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兰亭集序教案正式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兰亭集序教案正式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兰亭集序教案正式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兰亭集序教案正式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兰亭集序教案正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亭集序教案正式(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兰亭集序教案 一、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应人推举而为兰亭诗集写的序言,主要交代了写作的缘由及事件,并由集会的事件抒发自己关于死生的哲学思考,蕴含的是王羲之在当时黑暗的社会中体察到当时文人的一种生存样式,在文中也主要显露出自己的一种理性的意识:“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二、学生分析这是一篇选自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从这一单元开始,将使学生在鉴赏了现代诗词的基础上再欣赏中国古典的山水游记类散文,即:兰亭集序、赤壁赋、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游褒禅山记,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就学过记叙类的散文伤仲永等,对散文有个大概的了解,在高中的学习就是在了解的基础上学会鉴赏此类古文,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2、并对初中的文言文基础知识进行巩固。三、教学目标1、通过审读课题来了解古代散文“序”这种文体,并将序的两个类型书序与赠序有个大概的区分;2、了解山水游记类散文的一般特点;3、通过对文章的重点字词句的把握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4、基于作者的感情对文章的部分的划分掌握文章的主旨;5、对作者思想感情的转折的进一步思考。四、教学难点1、对文章的重点字词句的掌握;2、文章主旨的掌握;3、对作者思想转折的深入探究。五、教学重点1、文章字词句的理解;2、对文章的优美句子的赏析;3、文章主旨的把握与探究。六、教学方法主要是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实施的一些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的方式方法。1、 情景创设法。2、 提问法。

3、3、 讨论法。4、 合作、探究法。 七、教学时间:两课时。 八、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案、教材、U盘学生准备:教科书、不同颜色的笔、九、设计理念:新课程语文教学理念十、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一、 导入: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今天的语文课堂,在上课之前呢,我想让大家欣赏一幅墨宝:(展开行书书法)大家观赏一下,这样的书法看起来怎么样?预设:看起来如行云流水一般,连笔写成,而且好多字都不认识。师答:呵呵,看来同学们看得很详细了,好多字都不认识,是因为在这幅书法写作过程中,写字的把一个字用不同的字体写成,这当然看起来就有点困难了,一个相同的字的写法有十几种,大家佩服这个人吗?预设:佩服!师答:老师也佩

4、服这个人,他的这篇佳作在中国历史上堪称“天下第一行书”,大家知道是谁吗? (停顿) 他就是东晋时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好,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看的他的具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的墨宝兰亭集序。他的这篇文章不仅具有艺术性,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具有很高的地位。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兰亭集序。二、 首先让我们听一听兰亭集序朗读。注意给自己不认识的或者难以把握的字词注音,并且在听的过程中给句子标出停顿的地方;相信大家已经注好音了,那就请大家一起来齐读一下这篇课文,特别注意自己刚刚注音的字词与句子中的停顿。很好,大家读的很整齐,停顿的地方都注意到了。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篇兰亭集序到底在写什么。三、 请大家再

5、次的阅读课文,尝试着去理解文章的大意。好,相信大家都阅读完毕,大概的了解也差不多了,那么我们就来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文章的标题“兰亭集序”该怎么断句?是兰亭/集序?还是兰亭集/序?为什么?好的,谁来回答这个问题?预设:应该念兰亭集/序,原因:自己感觉。(或者是关于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来说)师答:请坐。回答很诚恳,自己感觉就是自己感觉的,老师要对你的这种态度提出表扬。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与友相约去会稽山阴举行修禊活动。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已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与水滨嬉戏洗濯,以拔除不祥和求福。这实际上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具体的见文章的第一段第一句: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6、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交代了这次机会的时间、地点、事件。这也是“序”这种文体的特点。“序”这种散文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是写在书籍或诗文前边的说明性文字,一般是说明编写的情况、目的,介绍内容,评价作品等。如滕王阁序,又如孔雀东南飞琵琶行正文前的小序。赠序则是唐代兴起的文体,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辞。如韩愈的送孟东野序。四、了解了序这种文体,就一起来看一下文章的内容。首先,请同学们读一下第一段。现在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注意标出自己不懂得字词句,前后左右讨论尝试利用课文的注释来理解这一段的大意。好,同学们,时间差不多了,大家对第一段的大意理解了吗?有什么不懂得地方可以

7、提问,老师来帮你们解答。预设: 第一段逐句理解。 第一段: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1、翻译:“永和九年”,也就是癸丑年,(在)三月上旬(的某一天),在会稽郡山阴县(今)的兰亭聚会,举行祓禊活动。 2、讲解:“永和九年”是用年号纪年法纪年,即:使用帝王确立的年号加上序数词纪年;“癸丑”是用干支纪年法纪年,即使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进行依次组合(甲子乙丑丙寅等)来纪年;这一年为东晋穆帝确立“永和”这一年号的第九年,也是“癸丑”年。两种纪年方法一般单用,这里叠用有清晰纪年的作用,但更重要的要算是音韵上的作用。 “

8、暮春”是用孟仲暮纪月法纪月,即:三月。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会,说文解字:“会,合也。” “禊”为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清除不祥的祭祀。兰亭集序还有个别称叫“禊帖”。 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已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与水滨嬉戏洗濯,以拔除不祥和求福。这实际上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3、鉴赏:一语道尽时地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1、翻译:有贤德的人都来(到这里),年轻的、年长的都(在这里)会集。 2、讲解:群,辈也。(说文解字) “贤”“少”“长”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意为“有贤德的人”“年轻的人”“年长的人”;“至”“集”后都省略了介宾短语“于此”,作状语。 少长

9、在这里总括的是不同年龄的贤者,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是长。 毕,全,完全;咸,全,都3、鉴赏:八字写尽来人,更写尽修禊之盛事。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1、翻译:这里有高大险峻的山岭,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 2、讲解:此,指示代词,这;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三个短语都使用了互文的修辞,翻译时都需要调整。“映”为动词“辉映”,“带”为动词“环绕”,其后省略了介词“于”。 崇,高;峻,形容山高而陡; 激湍,流势很急的水。 3、鉴赏:二十字写尽幽美环境。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

10、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1、翻译:(把水)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环形渠水,(人们)在它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饮一杯酒,赋一首诗,也足够用来痛快地表达幽雅的情怀。 2、讲解:“引”后省略了宾语“之”,代“清流激湍”;“以”为承接关系的连词,不译;“列坐”后省略了介词“于”;“其”指代曲水;“一觞”“一咏”为动词性短语“饮一杯酒”“咏一首诗”;“以”为介词“用来”。 殇,古人喝酒用的器物;流,使动,使流动;次,旁边,水边 丝,弦乐器;竹,管乐器;丝竹合起来就是琴、瑟、萧、笛等乐器的总称,也指音乐。 亦,副词,也;畅,痛快、尽情的。3、鉴赏:三十字写尽饮酒赋诗之盛况

11、。 现在,请同学们再整体的浏览第一段,看看自己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没有了是吧,好,那就请出声自己朗读第一段,在自己尝试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理解文章的大意。好了,第一段的问题基本解决了,那我们现在进入第二段的学习。大家看看,第二段有什么不懂得吗?第二段比较好理解,大家都理解的很到位,再有什么不懂的吗? 第二段逐句理解。第二段: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1、翻译: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微风和暖。2、讲解:是,代词,这;惠风,和风;畅,无阻碍之意。2、鉴赏:一张一弛,此为弛。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1、翻译:抬头观望辽廓的宇宙,低头品察繁盛的

12、事物,所用来放眼四望、舒展胸怀的(景观),(都)足够用来让人尽情享受视听的欢乐,实在快乐啊! 2、讲解:“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品类”为名词“世间万物”;“所以”为固定结构“所用来的景观”,“极”为动词“尽情享受”。 3、鉴赏:此为“游”,有景物、有游踪。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第三段,第三段相对于前两段来说有点难度,我们就逐字逐句的一起来看一下吧。第三段: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1、翻译:人们彼此相处,俯仰之间(就是)一生。 2、讲解:“夫”为助词,不译。“之”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不译。相与,相处、相交往;“俯仰”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短暂。 3、鉴赏:所有的生命感悟实自一“夫”字始。 或取诸

13、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1、翻译:有的人从自己的情趣思想中取出一些东西,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通过寄情于自己精神情怀所寄托的事物,在形体之外,不受任何约束地放纵地生活。 2、讲解:或,有的人;“诸”为合声词“之于”,取诸,从取得; “之”代所言内容,“于”与其宾语“怀抱”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晤言”“放浪”后省略了介词“于”,“于”与其宾语组成的宾语介宾短语作状语;“因”为介词“通过”,与其后面“寄所托”一起形成介宾短语作了状语。 3、鉴赏:读此句有“物喜”“己悲”之感。魏时的弥衡,西晋时的刘伶等人为典型代表。此实为政治黑暗,残害屡起时,文人生活的畸变。

14、虽趋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1、翻译:虽然(人们的人生)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也不相同,但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暂时得意,快乐自足,竟不知道衰老即将到来;待到他对于自己所到达的地方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就会随之而来。 2、讲解:“取”有两解,一为“趣”,一为“取”,这里取“取”意。 舍,舍弃;万殊,千差万别;当,处在某个地方或某个时候;其,代词,代,上述两种人;暂,副词,短暂的时间。 “欣于所遇”为典型的介宾短语作状语的倒倒装句,欣,对感到高兴;“所遇”为名词性的所字短语。 既,已

15、经;系之,系,关联;之,代词,代“情随事迁”,意思是感慨随之而来。3、鉴赏:此境而有此感,古今同也。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1、翻译:以前感到欢快的事俯仰之间已经变为陈迹,仍然不能不因此产生感慨,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终将以生命的结束为最终结局。 2、讲解:“之”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助词“的”,在句中译为状语,实因古今汉语习惯不同;“之”为代词,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情况;向,从前、往昔;陈迹,过去的事情;犹,副词,仍然,还;“修”为形容词“长”;化,造化;“期”为“以为最终结局”;“尽”为“生命的结束”。3、 鉴赏:生命之痛感由此而出也! 古人云:“死生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