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跟踪检测(十四)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72180429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跟踪检测(十四)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跟踪检测(十四)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跟踪检测(十四)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跟踪检测(十四)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跟踪检测(十四)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跟踪检测(十四)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跟踪检测(十四)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的方针。这说明当时的教育方针主要是()A全面教育B现代教育C人民教育 D义务教育解析:选C建国初期,“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体现的是人民教育的办学方向。A项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B、D两项是新时期的教育。2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一“方针”提出的背景是()A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已经形成B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C“科教兴

2、国”发展战略已实施D九年义务教育在我国基本普及解析:选B到1965年,中国教育事业才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据材料信息“1957年”“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可知,这一“方针”提出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之后,成为人民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故B项正确;“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是1995年邓小平提出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20世纪末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3中国科学院档案处保存的文件表明,1951年至1958年中国共派出留苏学生7 493人,其中69%的留学生学习工科专业,10.6%的学习理科,6.9%的学习农

3、林,3.4%的学习医学,3.2%的学习文科,1.7%的学习文化艺术,1.6%的学习财经。这是我国当时()A“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B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C文化教育全面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解析:选D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留苏学生选择专业的情况,不涉及国内的文化教育改革,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得由于一五计划的开展,为了满足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留苏学生选择工科专业的占绝大多数,故D项正确。4下面这幅漫画反映了中国什么时候的状况()A过渡时期(19491956年)B探索时期(19

4、561966年)C“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D新时期(1978年至今)解析:选C漫画表现的是一辆载满资产阶级名利思想的各种著作的车子,虽然贴着“又红又专”的标签,却仍然不能在社会主义检查制度下蒙混过关。漫画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中国教育正处在一种极“左”的状态之下。51970年6月,中央提出恢复“文化大革命”后业已停止的高等学校招生,招生对象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和解放军战士,招生办法是“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这种做法()A实际上恢复了高考制度 B导致教育质量大幅下降C贯彻了新中国教育方针 D体现了拨乱反正的要求解析:选B1977年恢复高考,故A项错

5、误;文化大革命期间高校招生对象文化基础素质不高,故B项正确;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教育体现了阶级斗争的特点,故C项错误;材料中教育执行“左”倾思想,故D项错误。6在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指导下,我国高等教育取得的重大成就是()A制定了义务教育法B实施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并举C普及了义务教育D增设了一批新兴边缘学科专业,扩大了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解析:选D题干要求是“高等教育”。A项属于教育法律法规;B项是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C项不符合史实。7下表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文盲、半文盲在我国总人口中的比例变化情况。以下对其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年代百分比20世纪80年代初2

6、3.5%1990年15.88%1997年12.21%A.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确立B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C.高考制度的恢复 D义务教育法的实施解析:选DA项确立于20世纪五十年代,B项初步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C项出现于1977年,均与题干时间“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不符,均排除。义务教育法颁布于1986年,有利于我国推动扫盲教育,大大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发展,故选D。8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为了实现党的十四大所确定的战略任务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此后,中国政府()A制定“百家争鸣”的学术方针B初步建立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C提出“科教兴国”的

7、发展战略D制定“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解析:选C“为了实现党的十四大所确定的战略任务”表明中国政府制定的相应教育发展措施是在1992年之后,制定“百家争鸣”的学术方针是在1956年,故A项错误;初步建立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1965年,故B项错误;提出“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是在1995年中共十四大之后,故C项正确;制定“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是在1983年,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8分)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改革教育,改革文艺,改革一切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以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在这场文化大革命中,必须彻底改变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

8、命的决定材料二我们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二十一世纪大业的主力军。中央提出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这是有战略眼光的一着。邓小平把教育工作认真地抓起来(1)材料一对我国的教育作出了什么错误估计?这种“教育改革”造成了怎样的后果?(10分)(2)据材料二指出,我国为什么把发展教育作为战略重点之一?为此,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8分)解析

9、:第(1)问,第一小问可以依据材料一中“必须彻底改变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等信息进行判断;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直接和间接两个角度进行思考。第(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二中“我们国力的强弱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等信息进行概括;第二小问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答案:(1)错误估计: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已经统治了学校。后果:“左”倾错误统治了教育阵地,教育事业遭到了空前严重的破坏,在一个时期内出现了“文化断层”“人才断层”的局面,全国文盲和半文盲人数急剧增加,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2)原因:教育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从而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和综合国力;教育能够为我国提供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措施:加紧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出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教育的全方位改革等。- 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