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丘县重点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规划终期评估自查报告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71979502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封丘县重点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规划终期评估自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封丘县重点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规划终期评估自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封丘县重点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规划终期评估自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封丘县重点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规划终期评估自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封丘县重点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规划终期评估自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封丘县重点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规划终期评估自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封丘县重点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规划终期评估自查报告(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封丘县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规划终期考核评估自查报告封丘县卫生局二一五年五月二十日目 录 一、报告摘要二、背景三、地域概况四、方法和组织实施五、结果六、结论七、存在问题八、“十三五”规划建议九、自评表格 十、自评组成员签章报告摘要 按照新乡市卫生局转发河南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全省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规划终期考核评估方案的通知(新卫疾控20159号)和新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转发全省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规划终期考核评估现场技术方案(新疾控发20156号)文件精神,我县组织水利、盐业、教育等有关部门对辖区内碘缺乏病、水源性高碘甲状腺肿、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等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按照重点地方病控

2、制和消除评价办法(国卫疾控发201479号)评分标准,采用现场调查,查阅资料、采样检测等方法进行了自查。自查结果显示我县实现了碘缺乏病、饮水型地砷病消除目标,饮水型氟中毒重点地方病控制目标。一、背景我县流行的地方病有地方性氟中毒和地方性碘缺乏病。在实行全民食用碘盐以前曾经有地甲病、地克病轻度流行,但患病率很低,93年开始全民普食加碘盐,2000年顺利通过省级考评,评估结果为盐库碘盐合格率100%,居民食用盐合格率97.5%,儿童尿碘中位数为323.33ug/L,甲状腺肿大率为8.18%,达到了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的阶段性目标。07年8月,依据河南省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52010年)中期考核评

3、估方案,我们开展了以自查为主的中期评估工作。盐碘合格率盐库为92.60%、居民食用盐为96.5%,按评分标准,在组织领导、碘盐监测与管理、健康教育几个方面,综合评估总分数为87分,达到了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的中期目标。地氟病:2003年全省地氟病第二次流调,我县有个村水氟含量超标,其中水氟含量在1-2/l的有个村,2-3/l的有个村,大于3/l的有个村水氟超标严重的依次为等乡。2013年全省地方病防治项目会议划重申了水氟判定标准,通过回顾性调查,我县目前共有个水氟超标村,其中水氟含量在1.2-2/l的有个村,2-4/l的有个村,大于4/l的有个村。水氟超标严重的依次为等乡。摸清了全县涉及高氟水村及

4、人口数。同时与水利部门紧密联系,全面实施高氟地区降氟改水工程及水质监测工作。重点监测改水后饮水中的氟含量,大力实施降氟改水,历史调查资料显示我县属县。地砷病:2007水质监测发现乡的村有高砷水源存在,经采水样157份送省疾控中心地病所检测,有户水砷超标,同年7月省专家对该村进行了砷中毒病调查,发现一些轻度砷中毒患者。2008年又对高砷水源村的邻近的5个村采取100份水样送省疾控中心检测,未发现有新的高砷水源。2009年6月,针对我县目前唯一一个高砷水源村村开展了居民生活饮用水水样采样工作,当年该村为分散式供水村,共采集居民户生活饮用水水样108份,按(GB/T5750.6-2006)方法由中心

5、理化室检验,结果为砷浓度大于国标0.05/L的有17户,占采集总样本的15.7%。该村总水样砷含量平均值为0.0197ng/L,超标水样砷含量平均值为0.0738/L,历史最高水砷含量为0.1440/L。村中采样水井建井时间最早为1980年,最晚为2009年。水井深度多为40-50米,以手压井为主。根据饮水砷检测结果,我们对饮水砷大于0.05/L的17户在本村连续居住半年以上的居民进行了砷中毒病情调查。应调查32人,实调查30人,调查率为93.7%。依据(WS/T211-2001)诊断标准,其中皮肤角化级的有4人,色素脱失级的有3人,色素沉着级的有9人,皮肤角化级并伴色素脱失级的 有2人,皮肤

6、角化级并伴色素沉着级的有5人,皮肤角化级并伴色素沉着2级的有1人,诊断为正常的有6人,临床上分度为可疑9人,轻度14人,中度1人。患病率为50%。针对此15名砷中毒病人,我们专门为其建立了档案,规范填写了上报表格并及时上报了数据资料,2010年对该村进行了改水,目前改水工程运行正常。二、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到年全县要保持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等重点地方病的发病水平要显著下降。 (二)具体目标:1、碘缺乏病:到2015年,保持消除碘缺乏病目标。2、地方性氟中毒:(1)2015完成地方性氟中毒病情调查工作。(2)到2015年底,全县的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村完成改水任务

7、,改水率达到90%,改水工程保持良好运作状态,水质符合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3)到2015年,地方性氟中毒病区中小学生和家庭主妇防治知晓率分别达到85%和70%以上。3、地方性砷中毒:2015完成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病情调查工作,无新发地砷病人。三、地域概况我县地处豫北平原,东临长垣县,南隔黄河与开封市相望,西靠延津、原阳县,北接安阳市滑县,隶属新乡市。县境南北宽38.2公里,东西长48.7公里;面积122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2.6万亩,农作物以小麦、大豆、玉米为主。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拔高度在65-72.5米之间。黄河从县南和县东流过,境内流长56公里;有天然、文岩两条干渠与十几条

8、较大的排水支渠相连由西向东纵穿全境;地下水多为经多层渗透的黄河水。我县过去曾流行的地方病有地方性氟中毒和碘缺乏病,在实行全民食用碘盐以前曾经有地甲病、地克病轻度流行。通过2003年对全县水质监测发现,我县目前存在单纯高氟乡镇个,单纯高碘乡镇个,既是高氟又是高碘的乡镇个。 全县辖19个乡(镇),605个行政村,800479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643个;县、乡、村三级防保人员749人,其中:县疾控中心119人(专职地方病防治人员4人),乡级地方病防治人员25人,村级605人,三级地方病防治机构健全。2014年6月我县又被中国老年学学会认定为“长寿之乡”。四、 方法与组织实施 我县按新乡市疾病预防控

9、制中心关于转发全省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规划终期考核评估现场技术方案(新疾控发20156号)文件精神,于2015年3月25日-5月19日组织水利、盐业、教育等有关部门对辖区内碘缺乏病、水源性高碘甲状腺肿、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等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按照重点地方病控制和消除评价办法(国卫疾控发201479号)评分标准,采用现场调查,查阅资料、采样检测等方法进行了自查。五、自查结果 (一)组织领导情况 成立有县政府副县长为组长的封丘县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封丘县卫生局,与疾控股合署办公,现有兼职人员3人负责地方病防治工作;县疾控中心配有4名专职地方病防治人员负责全县地方病防治工作。县地方病防

10、治领导小组转发了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乡市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规划(新政办2012110号)。历年来,县政府多次召开地方病防治工作会议和部门协调会,研究部署地方病防治工作,明确有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把任务分解到了各有关部门。 (二)防治管理工作。县卫生局、水利局、盐业局作为改水降氟、消除碘缺乏病具体实施和技术指导单位,每年均制定了实施方案、工作计划和督导方案,定期开展了督导检查。 (三)有关部门履行职责情况。 各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形成了政府领导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发挥各自优势,扎实有效、深入持久地开展防治工作的良好格局。县财政部门虽然未安排专项防治资金,但是却保障了中央转移支付

11、资金能够专款专用,如数划拨到了相关部门。卫生局每年均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技术方案,并按要求承担了技术指导、健康教育、技术培训和防制效果监测评价的任务。水利局将饮水型地方性氟(砷)中毒病区村改水工作纳入了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规划,并优先安排了实施。盐业局按高、低碘地区加强了碘盐与非碘盐销售区域建设,保证了分区域供应居民合格食用盐,并对碘盐流通、销售各环节开展了监督与查处,确保了盐业市场的良性运行。教育局把地方病防治知识纳入了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教育,制订了健康教育计划,并对中小学生开展了健康教育活动。广电局积极配合卫生、盐业部门,每年都在5.15碘缺乏病宣传日做电视专题宣传。在工作中,各相关部门密切

12、配合,做到了改水降氟、碘缺乏病防与治的有机结合,确保了工作的有序推进。 (四)地方病防治工作目标完成情况1、碘缺乏病:碘缺乏病是我县防治的重点地方病之一,我县防治工作分别达到以下指标:(1)2011年-2015年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分别为97.1%、92.3%、99.33%、92.7%、96.3%。碘盐覆盖率为74.3%、95.3%、91.7%、95.7%、99.7%。(2)2015年810岁儿童尿碘中位数为414.7g/L,尿碘均高于50g/L,810岁儿童没有发现甲状腺肿大。(3)对调查的100名孕妇尿碘监测尿碘中位数为165.5g/L;(4)2014年健康教育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97.

13、8%,家庭主妇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97%。(5)2011-2015年每年均开展了5.15防治碘缺乏病日宣传,累计出动宣传车辆34车次,展出展板22块,横幅27条,发放宣传资料2800余份,现场解答咨询700余人次,每年电视台均进行了新闻报道。2、水源性高碘甲状腺肿防治:(1)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共调查100人,发现度甲状腺肿患儿2名,度甲状腺肿患儿2名,甲状腺肿大率4%。(2)2011年-2015年居民不加碘盐食用率分别为99%、99%、99.3%、100%、98.6%。非碘盐覆盖率为99%、99%、99.3%、100%、98.6%,全县9个高碘乡镇改水后水碘含量低于100g/L的乡个。

14、3、地方性氟中毒:(1)改水及改水工程使用情况:我县有轻、中、重病区村152个,2011-2015年改水病区村个,改水率%,正常使用100%,实际受益人口16.8835万人。(2) 氟中毒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情况:中、小学生防治知识知晓率为72.2%,家庭主妇防治知识知晓率74.8%。(3)8-12岁儿童氟斑牙调查人,患氟斑牙者人,其中极轻人,轻度人,中度人,重度人,患病率%。4、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防治:我县仅有为砷中毒病区村,该村已于2011年进行了改水,改水后水砷含量0.0036mg/L,一直正常使用,实际受益人口1495人。通过对该村1422人砷中毒患病情况调查,发现可疑砷中毒患者15人,未

15、发现新发砷中毒患者。六、自查结论依据重点地方病控制和消除评价办法(国卫疾控发2014179号)评分标准:(一)碘缺乏病1管理指标。组织领导、碘盐管理、监测与防治、健康教育4方面评价得分合计90分。2技术指标(1)8-10周岁儿童尿碘中位数414.7g/L;孕妇尿碘中位数165.5g/L。(2)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0。(3)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96.3%。 技术指标综合评价得分90分,实现了碘缺乏病消除目标。 (二)水源性高碘 1.管理指标。组织领导、碘盐管理、监测与防治、健康教育4方面评价得分合计90分。 2.技术指标(1)8-10岁儿童甲状腺肿甲状腺肿大率4%。(2)居民不加碘盐食用率98.6%。 技术指标综合评价得分90分,实现了碘缺乏病防治目标。(三)饮水型氟中毒1饮水氟含量:集中式供水mg/L。28-12周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我县饮水型氟中毒重点地方病控制目标。(四) 饮水型砷中毒1饮水砷含量0.0036mg/L。2.通过对该村1422人砷中毒患病情况调查,发现可疑砷中毒患者15人,未发现新发砷中毒患者。我县饮水型地砷病实现了消除目标。七、存在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