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课内化》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71783945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外阅读课内化》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课外阅读课内化》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外阅读课内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外阅读课内化》(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外阅读课内化教学心得王晓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是延伸课堂教学、增长学生知识、 提高审美情趣、构建多维的思维空间的重要途径。著名语文教育家吕淑湘先生曾讲过:“语 文学习,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许多大作家一谈起之所以“成名立家”,无不同声答道, 那是得益于孩提时期多看了几本书。曾经有人向鲁迅先生请教过写作经验,他也这样说,哪 有什么经验,无非是多看了几本书罢了。名人名家朴素而富有哲理的话,给了我们一个启示: 仅靠课本上数量有限的几篇文章,怎能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高涨的孩子们?由此可见,阅读 对于孩子来说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阅读是每个孩子的第二次生命。 那么,我们该做些

2、什么?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有效地组织孩子们进行广泛的阅读,以丰富 自己的语言积累,为孩子们导航,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一、激发阅读兴趣,让“爱”作主1、自由的阅读时空,才能让学生快乐飞翔。任何活动,兴趣起着定向和动力的双重作用,首先,我们应让孩子根据兴趣爱好自主地 选择阅读内容,这包括学生的自主购书。每次看到孩子捧着自己选的书兴高采烈地带进学生 时,脸上写满了对书的渴望与热爱,此时的阅读,完全是“我要读,我想读。” 其次,让学 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地选择阅读方式。孩子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他们带着不同的生活积 累和智力背景走进阅读,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来感悟阅读材料,支持他们有个性的独立阅读

3、, 鼓励批判性的有创见的阅读,珍视他们的独特感受,使孩子在精神上、个性上得到充分的发 展。第三,每天挤出一个自由支配的阅读时间给学生。每天下午上课前半小时我就把时间让 给学生,让他们看自己带来的书,让他们“习惯成自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第四,尽 量创设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孩子在书海中畅游。 2、老师积极参与,是学生快乐阅读的动力。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的阅读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语文学习。所以,我特别注意与学 生间的互动,也作为自己吸收新知识的契机。一是共同感悟,和他们一起读,一起聊,一起 辩,一起争,让他们感受到老师也是重视的、积极的,更感受到老师也在不断地学习,从而 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二是对

4、学生的阅读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学生体会到阅读不但开阔了自 己的视野,还可能获得阅读之外的尊重和快乐!三是共同打造“班级阅读文化”。文化的熏 陶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师生合力打造的“阅读文化”,能深刻地影响着阅读活动向更深层 次的推进 。如教师和学生人人拿出自己喜爱的几本书,在班级组建“小小图书馆”;师生共 同辑录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张贴上墙,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这种浓郁的书香将引领学 生踏上与书为伴的人生之路。二、多样方法指导,授之以“渔”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使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就好比给了学生一把开 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面对浩瀚的课外语文信息,小学生怎样才能高效地汲取营养,扩大知

5、 识面,积累语言,提高写作能力呢?这需要教师在阅读方法上予以适当的指导。 1、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1) 作记号将阅读材料中关键的或特别优美的词、句、段进行圈点勾划以加深印象。(2) 摘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时摘抄优美的词、句、段于笔记本上,经常翻阅, 从中学到作者遣词造句和描写事物的方法,对自己作文大有益处。(3) 写体会有些文章读后特别令人感动,这时候可以将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 ,这样既能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又练了笔,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4)撰写提纲 有些文章篇幅较长,语言文字相对平淡,但结构独具匠心,大家在理解其内容后整理出 提纲来,从中可学到作者谋

6、篇布局的办法,供日后参考。(5)精读与浏览 对阅读材料,我们要有选择地阅读,特别是阅读长篇大作时,不必逐字逐句去推敲、去 斟酌,只需快速浏览,把握整体;读到精彩处,则放慢速度精研细读,认真领会。阅读方法很多,我们要注重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书籍、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 方法。2、教会学生基本的积累方法。 要想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收到实效,就要教会学生从书中汲取精华,学会积累。(1)赏读成诵。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自己喜欢的、文质兼美的短文、片断,要出声、 入情赏读,直至诵记于心。比如定期开展班级美文诵读活动,评出“诵读之星”。以此为契 机,激发学生赏读成诵的积极性。(2)做读书笔记。俗话说:好

7、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记是记忆的储存器,资料的仓库,思考 的激发器,创造的发源地。因此,要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包括摘录优美、精彩的 语句、片断,编写提纲,写读后感等,这种读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到了小学 高年级,教师应该注重指导学生写读后感。(3)编赏手抄报。通过范例引路,指导学生定期将自己阅读中发现的优美文段编成“小报”, 既有文字,又配插图,有图文并茂、相得益彰的效果。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会爱上读书, 而且会爱读好书。我结合学校开展的各类读书活动,结合校本课程、本班学生的阅读情况, 根据课外阅读目标的指向,定期指导学生编制有主题的手抄报,如环保报、庆六一、 乘上诗歌的翅膀、

8、庆祝国庆、名著点击等,这样学生便有了明确的阅读目标,有针 对性又便于指导。三、课内阅读和课外阅有机结合 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好比是语文教学的双翼,两者之间以课内阅读拓展课外阅读,以课 外阅读完善课内阅读,才能使阅读教学和谐发展,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积累运用能力。 总之,学生们只有“两翼俱丰”,才会飞翔。语文教材编排的特点之一是以一定的教育主题,按单元划分教学内容,针对这一特点, 我将课外阅读与单元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阅读和本主题相关的课外读物,减少课 外阅读的盲目性。引导学生走入缤纷的童年时代,一起体验成长的喜怒哀乐。有人说读书是一种享受,有人说读书是一种牵挂,也有人说读书是对生活的感悟。对小 学生来说,读书是一种学习、一种积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老师要善做 学生读书的引路人,让学生在浩瀚的书海里自由遨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