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必考知识点)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71778728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内科学(必考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医内科学(必考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医内科学(必考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医内科学(必考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医内科学(必考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内科学(必考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学(必考知识点)(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3、4、感冒的基本病因风邪。风者百病之始也一一出自素问骨空论感冒一词出自北宋仁斋直指方辛温与辛凉的立论出自丹溪心法感冒与风温的鉴别特征一一前者少传变,热度低。后者13、 抟。5、传变、热度高.汗后热复。6、感冒与咳嗽的病机鉴别感冒:肺气失宣.卫表不机 咳嗽:肺气上逆。7、感冒与咳嗽的小病历鉴别特征一一有表证则属于感冒。8、咳嗽一词出自内经9、“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一出自素问咳论。10、咳嗽之要一日外感,一日内伤出自景岳全书 (此立论首先提出者一一明张介宾)11、咳嗽是中医内科的单一病种,也包括西医多种疾病 的症状。12、内伤咳嗽的基本病理因素(病理产物性病因)痰;火。(注意与脏

2、腑失调病因相区别。)明确哮与喘 的鉴别始医学正传明虞 提出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言。的鉴别特点。14、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出 自金匮要略。是论述哮病的内容(干扰答案常 见骸嗽、咳喘、哮喘)15、哮喘 始见于丹溪心法。提出哮喘专主于 痰。16、哮病的病机特征宿痰伏肺(夙根学说),外邪引动。17、哮与喘的关系哮必兼喘,喘未必兼哮。18、哮与喘的鉴别:(哮多兼喘;喘未必哮)(哮分寒热; 喘分虚实。)哮:病名;声响;阵发;呼吸有声;RT ;突然、 反复发作喘:症状;气息;持久;呼吸困难;Rff ;陈旧、 持续发作(急、慢性、迁延性)19、哮病的治疗原则发时治标(祛痰理气);缓时治本

3、(扶正祛邪)。20、哮病多责之于肺、脾、肾。喘病一多责于肺、肾。21、喘病的虚实鉴别:实证:邪气壅肺;痰浊阻滞。肺气上逆。气急声高、有力、 深长;呼出为快;虚证:肺肾不足;气失摄纳。肺气上逆。气怯声低、无力、 短促;深吸为快;22、喘病始见于内经。肺高则上气肩息灵 枢。上气指喘证症状。23、“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 出自景岳全书24、“在肺为实,在肾为虚。指喘证病机。出自临 证指南医案(清叶天士)25、喘由外感者治肺,由内伤者治肾。 喘证治疗原 则。出自类证治裁(清林佩琴)26、肺痈 始见于金匮要略27、治疗肺痈的代表方剂苇茎汤备急千金要方(唐? 孙思邈)。提出活血消痈之

4、说。28、肺痨归纳于传染病范畴始见于普济本事方 (宋?许叔微)。提出肺虫说。肺虫居肺叶之内,蚀人肺体/。29、肺痨的治疗原则滋阴降火。始于元朱丹溪。30、我国现存首部肺痨专著十药神书(葛可久)31、杀虫与补虚的治疗肺痨原则一一始见于医学正传32、肺痨与虚劳的鉴别要点肺痨病位在肺,阴虚为主。虚劳病位在五脏,阴阳俱虚,肾虚为要。33、肺胀 始见于灵枢胀论肺胀者,虚满而 喘咳。34、痰瘀互结,阻碍肺气肺胀的病机,始见于丹溪心法35、肺胀本虚标实;多与肺、心、脾、肾有关。36、心悸 始见于伤寒杂病论。37、心悸与怔忡的鉴别:惊悸:症状轻;有诱因;多实;自 行缓解;病位浅;功能性。泻实:镇惊安神。怔忡:

5、症状重;无诱因;多虚;持续发作;病位深;器质性。补虚:扶正安 神。38、“邪在心,则病心痛”见于灵枢五邪指 胸痹。39、“真心痛,手足青至节/ 见于灵枢厥病40、提出胸痹分虚、实的分证治疗玉机微义心痛42、41、胸痹一词始见于金匮要略。提出本虚标 实学说。胸痹一一位在心,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43、治疗胸痹的原则先标后本;先去邪后扶正。44、45、不寐一一内经称为不得卧、目不瞑。胃不和则卧不安一一出自素问逆调论。46、明李中梓提出不寐五大病机“曰气虚,曰阴虚, 日痰滞,一日水停,一日胃不和。”47、不寐的病机:实证:心火旺盛。肝郁化火;痰热扰 心;心火旺盛。虚症:阴虚火旺或气血不足。一一阴

6、虚火旺; 心脾两虚;心胆气虚。48、癫狂一一出自内经。病机十九条中有诸躁狂 越,皆属于火。难经二十难重阴者癫”、49、区分癫与狂“重阳者狂”。50、提出癫狂与痰有密切关系的是丹溪心法癫狂。51、提出癫狂瘀血学说一一气血凝滞脑气医林改 错清王清任。52、癫与狂的区别:癫:痰气郁结,蒙蔽心窍。心脾气血两虚。狂:痰火上扰, 心神不安。心肾失调。53、痫病始见于内经,别称胎病、癫疾。指出 具有先天因素。54、提出痫与痰有密切关系的是丹溪心法痫。55、痴呆的基本病机髓海不充。其病性为本虚标实。56、厥证在内经伤寒论中分为:暴厥;寒厥。57、诸病源候论提出尸厥一词,指出病机一一阴 阳离居,营卫不通,真气厥

7、乱,客邪乘之。58、近代临床对于厥证的治则辨虚、实为主,源于景 岳全书。59、胃痛始见于内经,强调了胃痛与肝、脾的 有关。60、将胃脘痛与心痛明确区始见于兰室秘藏。61、胃痛与真心痛鉴别特点:胃痛:胃脘胀痛;时间长;伴消化道症状;硝甘无效;心电 图正常。心痛:胸部闷痛;时间短;伴胸闷放射痛;硝甘可缓解;心 电图异常。62、痞满始见于内经,见通假否塞。伤寒论 中指出满而不痛者,此为痞”。63、呕吐病名始见于内经诸呕吐酸皆属于热。64、噎嗝病名始见于景岳全书。65、噎嗝病机责于痰、气、瘀、虚,与肝、脾、肾关系 密切。66、呃逆病名始见于格致余论元朱丹溪。呃,病 气逆也,67、呃逆,内经谓之啰(古音

8、yue)68、金匮要略将呃逆分为三种实证;寒证;虚热证。69、腹痛始见于内经。70、痛随利减,当通其经络,则疼痛去也。”李东垣。提出三阴经辨证腹痛。71、泄泻始见于内经。72、难经?第五十七难提出五种泄泻有胃泄,有 脾泄,有大肠泄,有小肠泄,有大瘕泄”。73、医宗必读治泄九法淡渗;升提;清凉;疏利; 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74、泄泻病位在大肠,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75、痢疾始见于内经。难经称为大瘕泄。伤 寒论将痢疾与泄泻统称为下利。76、痢疾病名始见于肘后备急方痢。77、丹溪心法首先提出痢疾具有传染性、流行此时疫作痢,一方一家,上下相染相似。提出通因通用 原则。78、痢疾三大特征

9、腹痛泄泻;里急后重;赤白脓血。79、便秘始见于伤寒论。提出阳结、阴结学说。80、圣济总录首先提出寒热虚实辨证 分类,沿用至今。81、胁痛见于内经,灵枢?五邪篇胁在肝,则两胁中痛。82、胁痛的病机特点肝气郁结,络脉失养。83、胁痛特点:肝郁气滞胀痛。肝胆湿热一一口苦恶心。肝血瘀滞刺痛。肝阴不足隐痛。84、黄疸病名始见于素间平人气象论。85、治疗黄疸的重要方剂茵陈蒿汤一一出自金匮要略。总体治则:祛湿、利小便。86、记载急黄.阴黄证的是诸病源候论和圣 济总录。87、茵陈术附汤出自医学心悟(程钟龄)。88、沈氏尊生书提出瘟黄概念,天行疫疠,以至 发黄者,俗称之瘟黄,杀人最急。89、积聚始见于内经。90、首先区别积与聚的是难经第五十五难积 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积属有形,聚属无形。91、鼓胀病名始见于内经。92、金匮要略指出有肝水、脾水、肾水。93、医学入门首先提出控制食盐摄入一一治胀必补中 行湿,兼以消积,更断盐酱。94、医门法律指出凡有瘾瘕、积块、痞块,即是胀病 之根。95、鼓胀的病位:早期在肝脾,后期及肾。96、头痛经脉分布:太阳(前);少阳(两侧);阳明;太 阴(后);少阴;厥阴(颠顶)。97、关于头痛的特殊名称:真头痛(脑出血);暑温头 痛(流行性脑炎);春温(乙型脑炎)。98、头痛病名始见于内经。素问?风论中谓之 首风、脑风。99、眩晕的五大病因100、眩晕始见于内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