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产业化养殖项目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71741553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肉鸡产业化养殖项目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肉鸡产业化养殖项目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肉鸡产业化养殖项目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肉鸡产业化养殖项目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肉鸡产业化养殖项目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肉鸡产业化养殖项目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肉鸡产业化养殖项目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AA肉鸡产业化养殖项目商业计划书项 目 单 位:*市*禽业养殖专业合作社项目建设地点:江苏省*市*编 制 时 间:二一一年八月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目 录第一部分 总论11.1 项目背景11.1.1 肉鸡产业发展现状11.1.2 肉鸡产业发展趋势21.1.3 肉鸡养殖模式41.2 项目简介61.2.1 项目基本情况61.2.2 项目单位情况71.2.3项目组成及建设目标71.3建设内容81.3.1 种鸡场81.3.2 肉鸡养殖示范场81.3.3 饲料加工厂91.4 财务分析101.4.1总投资101.4.2 资金筹措101.4.

2、3 资金使用计划101.4.4 效益分析10第二部分 合作社介绍122.1*禽业合作社概况122.1.1发展历程122.1.2合作公司现有产品类型122.2 合作社发展目标132.3 合作社发展模式13第三部分 市场分析153.1 肉鸡养殖市场153.2 鸡肉制品前景分析163.3 市场竞争优势分析16第四部分 建设方案184.1 项目选址184.2 建设条件184.3 建设内容194.3.1总体思路194.3.2 项目组成194.3.3种鸡场建设方案204.3.4 肉鸡养殖示范场建设方案224.3.5 饲料厂建设方案25第五部分 企业组织及管理265.1 组织机构265.1.1 机构设置26

3、5.1.2 职能划分265.2 人力资源配置275.2.1 人力资源配置的依据275.2.2 人力资源配置方法285.2.3 人力资源配置285.3 人员来源及培训28第六部分 风险及对策296.1 风险因素分析296.1.1价格风险296.1.2 销售风险296.1.3 质量风险2961.4 疫情风险296.2 防范对策30第七部分 融资说明327.1 投资估算327.1.1 固定资产投资327.1.2 铺底流动资金337.2 资金筹措337.3 资金退出方式34第八部分 财务评价358.1财务评价依据358.2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和附加估算368.2.1销售收入368.2.2销售税金及附加3

4、68.3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368.3.1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估算368.3.2职工工资及福利378.3.3制造费用378.3.4其他管理费用388.3.5其他销售费用388.3.6无形资产折旧费和递延资产摊销费388.3.7利息388.3.8项目总成本估算388.3.9经营成本估算398.4财务效益分析398.4.1盈利能力分析398.4.2 盈亏平衡分析398.5 财务评价结论39附 录41附 表41AA肉鸡产业化养殖项目商业计划书第一部分 总论1.1 项目背景1.1.1 肉鸡产业发展现状我国肉鸡业从80年代起步后飞速发展:1981年全国肉鸡存栏仅0.4亿只,到2009年达到34亿只,30年间

5、共增长了约80倍。然而,我国肉鸡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第一次高峰是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种鸡和商品雏鸡供不应求,每套父母代种鸡价格高达17元,商品雏鸡价格每只达到3-4元;但是由于价格的飙高,很多鸡场扩大规模,新建鸡场和养鸡专业户不断增加,造成了1992年市场供过于求,肉鸡价格暴跌,饲养量萎缩,肉鸡发展进入第一次低谷。之后随着市场的自发调节经过慢慢恢复,1996年又迎来了肉鸡饲养量的第二次高峰。但紧接着发生于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给了中国肉鸡业前所未有的打击,祖代和父母代种鸡饲养量大量减缩,以至于有些企业黯然退出肉鸡产业市场。2002年底至2006年初,我国肉鸡业又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持续亏

6、损期,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非典”、禽流感等不可抗拒的因素使中国肉鸡产业市场严重受挫;另一方面,肉鸡行业内部缺乏自律,没有准确把握中国肉鸡市场规律,造成市场过度膨胀,父母代种鸡供过于求。将近30个月的肉鸡市场低谷期造成了肉种鸡存栏量大幅下降,鸡肉产量下降,鸡肉市场供不应求,养殖户的养鸡热情又被重新燃起;另外,养猪利润越来越微薄、饲养风险不断加大,加上受市场周期性波动和疾病因素影响,众多农村散养户逐渐退出养猪行业,这诸多原因导致猪肉产量下降,生猪供求关系失衡,猪肉价格上涨,人们又转而消费更为廉价和高营养的鸡肉产品。鉴于以上两个原因,2007、2008年成为我国肉鸡市场史上最好的年份。然而,好

7、景不长,此后,国内祖代种鸡场和父母代种鸡场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使得下游商品鸡苗市场陷入供过于求的状态。于是,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肉鸡行业又进入了新一轮的衰退期。2010年,特别是上半年整个行业都处于亏损的状态或悬于亏损的边缘,大家都在期望能尽快走出低谷,但这在短期内是不现实的,经过一年多的低迷期,种鸡、商品鸡、屠宰因为肉鸡养殖量的锐减而触底,今年肉鸡市场行情有所抬头,而整体社会购买力还要看这次经济危机给国际社会造成的影响,因为目前全球经济还没有足够的整体变暖的数据支撑,更多的还是变数中求得局部稳定。1.1.2 肉鸡产业发展趋势一是建立标准化、健康养殖新模式。当前,我国肉鸡业正处于向现代化转

8、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矛盾和问题凸显:生产方式落后,鸡肉产品质量存在安全隐患,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大群体小规模饲养带来的环境污染日趋加重。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肉鸡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在我国,无论是大规模的一条龙企业还是小型的饲养散户,鸡舍条件都普遍很差,主要表现在:鸡舍密闭性差,漏风、漏雨;屋顶、墙体隔热和保温效果不好,耗电费能,运行成本高。多年来,大家一方面抱怨我国养鸡条件差,鸡越来越难养,但另一方面又不断地搞所谓的“低成本”扩张,忽视养鸡硬件设施的建设,使我国肉鸡产业长期处于“低成本扩张鸡舍条件差鸡容易得病生产性能低产量不够再低成本扩张”的恶性循环。我国肉鸡产业整体效益不高,与我们鸡群整体

9、健康状况不佳有很大的关系。由于祖代种鸡群的不健康,祖代种鸡群健康状况不佳,生产出的父母代鸡苗抵抗能力就会差,育雏、育成期间就容易感染疾病,影响鸡群均匀度,最终导致父母代产蛋性能不好。同理,如果父母代鸡群不健康,生产的商品鸡苗也弱,使得商品肉鸡死淘高,生长速度慢,饲料转化效率低。整个肉鸡产业要健康发展,就必须具备上游对下游负责任的态度,保证鸡苗的质量。因此,我国肉鸡产业需要加大对鸡舍建设、饲养设备等的投资,加快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通过高科技的投入来降低养殖风险。肉鸡产业实行标准化生产,就是要在场址布局、鸡舍建设、饲养设施配备、良种选择、生物安全体系、粪污处理等方面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

10、规定,并按程序组织生产。二是加快肉鸡业生产集约化、自动化程度,提高生产效率。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肉鸡产业的集团化、产业化程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一批国家级龙头企业正在崛起。2004年中国肉类50强企业中,鸡肉企业占33%。2005-2006年中国名牌产品中,肉类制品24个,其中禽肉产品12个,占肉类产品的50%。2006年公布的17家出口食品农产品免检企业中,肉鸡类企业10家,占到58.82%。但与国外相比,我国的肉鸡行业规模还不够大,集团化、产业化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美国最大的肉鸡生产企业年屠宰肉鸡超过20亿只,而我国最大的肉鸡生产企业年屠宰肉鸡仅1亿只左右,美国前十位肉鸡生产企业生产了全

11、国72.3%的鸡肉,而我国前十位的肉鸡生产企业累计生产不到全国总产量的12%,差距还非常明显。可见,我国肉鸡集约化生产水平还较低,标准化、规模化肉鸡产业项目还有较大发展空间。此外,我国近年来劳动力成本也大幅增加,1995年至2010年,中国平均工资年增长率在8%到12%之间,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据估计,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优势将在5至8年之后消失。因此,依靠设备自动化养鸡必定是我国养殖业的发展方向,在整个肉鸡产业中,实行“人养设备,设备养鸡,鸡养人”的理念也必定是大势所趋。1.1.3 肉鸡养殖模式我国肉鸡产业化经营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在大型龙头企业的扶持下,施行“公司+农户”的肉鸡经营模式,即公司

12、和养鸡户签订生产合同,养殖户负责投资建场、提供设备和劳动力以及从事经营管理,公司则负责种鸡饲养、雏鸡孵化、鸡的屠宰加工、运输、饲料供应以及提供技术服务等,带动养鸡户从事专业生产。公司按合同价约定回收养殖户生产的肉鸡,并按其饲养数量和质量提供报酬。“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在世界各地具有普遍性,在美国90%左右是合同饲养。目前,我国肉鸡业在“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上遇到一定的困难,具体表现在农户对待合同缺乏严肃性,不能严格履行合同,同时,龙头企业也没有足够重视农户的利益,甚至还想方设法压缩农户的利润空间;其次,由于农户鸡舍简陋、设备简易、鸡舍布局不合理、防疫体系不健全,造成鸡群不健康而过度用药,导

13、致鸡肉中药物残留,损害了龙头企业的利益,威胁到食品安全。这些问题是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只要政府、龙头企业和农户共同努力,通过建立标准化、健康养殖新模式是可以克服的。企业要鼓励农户扩大规模,使用新技术、新设备,对有志者实行优惠(如降低鸡苗或饲料价格,提高毛鸡收购价格等),帮助农户慢慢从小规模向集约化方面过渡,逐步建立家庭农场。一旦农户的硬件条件、饲养规模、科技含量等全面提高,必定会按法律法规和合同、协议运作。经验证明:合同饲养依然是肉鸡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另一种形式是所谓真正的一条龙企业,采用公司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即种鸡饲养、商品肉鸡饲养、加工、销售都归公司,完全不依赖农户。这种方式减少了各

14、环节之间的交易费用,降低了成本,便于统一管理。特别在中国目前的饲养环境下,如果能建立更多的标准化肉鸡场,还可减少药残,生产符合国际标准的鸡肉产品,打造民族品牌。但一体化模式,公司要大量投资建立大型的现代化肉鸡饲养场,因此,企业规模会受到限制。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企业,在建立大型的现代化肉鸡饲养场后,并没有获得预期的效果。原因有二,第一,优质不优价。与农户养鸡相比,标准化肉鸡场的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好,但目前标准化肉鸡场生产出的优质鸡肉,仍不能以冷冻、鲜鸡肉的形式出口,在国内,也难以高于市场平均价销售。第二,管理不力。客观上,由于肉鸡场多且分散,不容易管理。另一方面,一直以来,企业比较重视对种鸡的管

15、理,认为饲养种鸡的技术高,而商品肉鸡的技术含量低,因此对商品肉鸡的管理则比较放松,结果造成对肉鸡场缺乏足够的监管,肉鸡生产性能差。*市是江苏省农业大市,家禽产业更是位居江苏省各县市首位。*年饲养家禽约7000万只,其中蛋鸡5200万只左右,肉鸡仅1800万只,而且多以小规模饲养为主,抗市场风险能力差,生产标准化程度不高,疫病传播风险大,肉鸡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肉鸡养殖业是畜牧业的基础性产业,具有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近年来,*市肉鸡养殖业逐渐向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但存在产业链条不完善,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产业化程度低等问题。农民缺乏良种、缺乏养殖技术、缺乏参与市场竞争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急需与农民建立了紧密利益联结机制的龙头企业的带动。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龙头,实施优质肉鸡产业化经营,通过合作社连农户的组织形式,把广大农民组织起来,由合作社负责良种雏鸡生产、饲料、兽药、疫苗和商品肉鸡销售,为农民发展优质肉鸡养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