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71472940 上传时间:2023-12-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城市的发展见证历史的变迁。下列古代城市中,作为当时王朝的都城,见证了公元589年中国重归统一的是()A余杭B长安C涿郡 D江都解析: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完成了统一。本题以城市为切入点,考查古代王朝的都城。因此,答案为B项。答案:B2结束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的是()A秦灭六国 B西晋灭吴C隋灭陈朝 D元灭南宋解析:根据所学知识,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割据分裂的局面,使国家重新走向统一。故选C项。答案:C3下列哪位皇帝秉持“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2、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的理念()A秦始皇 B汉武帝C唐太宗 D武则天解析:材料中“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征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因此,秉持“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理念的皇帝是唐太宗。故选C项。答案:C4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天下转漕,仰此一渠。”这主要是肯定大运河()A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B便利人们游玩江南C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D加快了隋朝的灭亡解析:本题考查隋朝修建大运河的相关知识。由题干中的“天下转漕,仰此一渠”可知这是指隋朝大运河的运输功能,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故正确答案为A项。答案:A5比

3、较归纳法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秦朝与隋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完成了统一都修建了规模庞大的工程都对儒家学说进行打压都是因暴政而亡的A BC 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局面,完成了统一。隋朝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完成了统一,故符合题意;秦朝修筑了长城,隋朝开凿了大运河,故符合题意;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隋朝没有对儒家学说进行打压,故不是共同点,不符合题意;秦朝的暴政,导致农民起义,最后秦朝被推翻。隋炀帝的暴政引发农民起义,最后隋朝被推翻。秦朝和隋朝都是因暴政而亡,故符合题意。由此可知,符合题意,故选A项。答案:A6汉代陵阳县,

4、故址在今安徽省石台县广阳镇,晋为避让皇后名讳改名广阳,后又避隋炀帝名讳改名南阳。这种地名的变化反映了()A外戚干政 B战乱频繁C皇权至高无上 D地方权力削弱解析:根据材料所说地名因为皇帝而避讳,故反映了君权至高无上,避讳帝王名字,故选C项。答案:C7隋朝大运河,全长2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大运河的中心是()A涿郡 B洛阳C江都 D余杭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故选B项。答案:B8“忆昔开元全盛世,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5、杜甫这首诗称颂的是()A贞观之治 B贞观遗风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解析:从材料中“忆昔开元全盛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杜甫这首诗称颂的是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的开元盛世。故正确答案为C项。答案:C9唐王朝为改善民族关系,曾对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实行和亲。这里所说的少数民族是()A匈奴 B吐蕃C鲜卑 D女真解析:唐朝为改善民族关系与少数民族吐蕃实行和亲政策。641年,唐太宗派人护送文成公主到吐蕃,与赞普松赞干布结婚。其后还有金城公主下嫁赞普赤德祖赞,并结成联盟,将唐朝的先进文化带到了吐蕃。答案:B10下面诗句反映的史实是()A秦朝暴政 B赤壁之战C贞观之治 D安史之乱答案:D11历史叙述有历史陈述、历

6、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和历史事实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A北京人能够制造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B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半坡居民C汉武帝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D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解析:根据所学知识,A、B、C三项都是史实,不存在评价;而D项则叙述的是隋朝大运河的作用,这属于历史评价,故选D项。答案:D12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旧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旧唐书太宗本纪“秦王

7、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新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新唐书太宗本纪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解析:此时的李世民还是秦王,该战役发生在唐高祖武德元年,李世民还不是皇帝,故A项错误;不同史料均说明李世民是元帅,故B项错误;四则史料都在说明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并且失败,故C项正确;四则史料中,只有史料新唐书太宗本纪涉及李世民患病,“孤证不立”,故D项应该不是历史事实。答案:C二、非选择题13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存在了两

8、千多年,影响深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秦始皇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现经济集中化斯托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护“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大一统”之梦材料三唐太宗常说:“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唐太宗问魏征:“何谓明君?”魏征:“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比籍忠臣。”(1)秦始皇最先将谁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国?(2)秦汉统治者是如何“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的?(3)材料三体现了唐太宗的哪些执政理念?请各举一例说明他是如何践行这一理念的?答案:(1)韩非。(2)秦:焚书坑儒。汉: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设太学,推行儒家教育。(3)任用贤才,任用房玄龄为相(或任用杜如晦为相)。善于纳谏,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 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