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的读后感(《中庸》读后感大全文)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71352251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庸》的读后感(《中庸》读后感大全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庸》的读后感(《中庸》读后感大全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庸》的读后感(《中庸》读后感大全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庸》的读后感(《中庸》读后感大全文)(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庸?的读后感(?中庸?读后感大全文) 第1篇:?中庸?读后感在?中庸?中,我体会到了知识的重要性,知识真的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学习可以改变人的思想境界和文化层次。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是学习的五个层次,正所谓量变才能到达质变,在我们积累量的时候,一定要以中庸的态度来面对事情,以平和的心态处理事情。 学习的过程也就是修身的过程,通过书本获得知识,通过知识传递思想,进而到达书中要求的道德水平。通过阅读,我学会了: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千万不要强加给别人。“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

2、要学会以君子看事物的角度去观察事物,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第2篇:?中庸?读后感做生意,是为了求利,求利就很难做到不报怨。进货求人家优惠,人家不优惠,抱怨了;卖货求人家买,人家不买了,抱怨了有怨,心气就不顺,心气不顺,做事也很难顺遂。因此,我们要时常修心养性不抱怨,不怨天尤人。那么如何修身养性以无怨呢?首先我们要找到产生抱怨的最大原因,一个字:求。因为有“求而不得才会生怨。求天保佐不顺遂,求人施助不顺遂,便产生了怨,怨天尤人。因此,?中庸?说,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人,那么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意思是说君子高居上位不去欺凌下位的人,君子处在下位不去高攀上位的人。只是端正

3、自己,不去苛求别人,这样便无怨心,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所以人之所以有“求的原因在于不能端正自己,即不能正己。因此,生怨的根本原因是不能正己。能正己那么无怨。在其位谋其职,那么无怨。人最大的怨来自于自身所处地位和环境。人们总是在其位而妄想他位高位,那么怨气常生。常言道,人比人气死人,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生平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愿者,怨也。君子无愿,故自在自得。其三,失败导致生怨,怨天,怨人、怨自己。抱怨解决不了问题和困难,要解决问题和困难必须“反求诸其身,要反省、总结失败的原因,然后再接再励。所以孔子说

4、: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意思是说没有射中靶心,要找自身的原因,不能怨靶心不够大不够近。这里也有一个“求字,求自己也会有怨生,怨自己太笨。所以人一定要中正,也就是一定要端正自己,端正自己的心态,反省认识自己的缺乏,然后弥补缺乏再接再励,不怨天不尤人。第3篇:?中庸?读后感?中庸?是一篇重要的儒家哲学经典文献,它从本体论、主体论、伦理政治论、宇宙论四个向度展开了儒家哲学思想体系,经道德本体作为始基,以道德主体作为核心,阐述了秉具天命之性的人在社会和自然中的立身原那么和行为标准,最终将天人、内外之道归结为一“诚。?中庸?接续孔子、曾子思路,继承并改造三代天道观,将超越而外在的、神圣的、

5、具有德性并依据德性主宰人事的“天进一步转化为超越内在的、作为包括人在内的宇宙万物之终极本原的道德本体。中庸之道如今已走向略带贬义的色彩,但如今人世间,成功之人,成名之人,大凡都是深谙此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中,不偏不倚;接着说庸,庸不是无能,而是平常。平常就是不易,即鲜有改变,年少轻狂之时,日日思变,整日里做着相同的工作,重复着相同的生活被深恶痛绝,因而时时思变,跳槽等等所为,均有一定因素是因不庸而起。不说此行为之好坏,年少轻狂时的不庸在长者眼中是为胡闹、是为冒险,是为激进。暮年之人常念叶落归根,常念平淡生活,有一大俗话云:平平淡淡才是真。其意为庸也,年长者好庸,年少者恶庸,且不管庸者

6、好坏,此一对立还是颇引人深思,庸者有好之者,有恶之者,既然中庸合用,我认为中是好的,那么合用,庸必然也应是好的,平常之为,淡然处之能培养良好心态,庸并非鼓励不求上进,而是在激进中寻求平衡,此又回到中,不可过也不可不及,是以中庸合用。联系自己的教师生活,我感觉教师确实应以平和的心态来面对学生的错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因为个体的差异,所犯的错误也是各种各样的,教师面对这些错误时,如果心态过急,难免会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防止地要伤害学生的学习创造性;而如果教师能一种平和的心态,冷静地分析一下学生出错的原因,帮助学生找到出错的根源,教师也就不难找出最正确的解决方法。所以,我认为教师保持平和的心态是正确对待学生犯错误,帮助学生有效改正所犯错误的关键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