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71089243 上传时间:2023-08-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元一次不等式组(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1课时)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学生经历了方程、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学习过程之后的一个自然的知识生长点。从数学知识呈现上看: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进一步学习其他数学内容的基础和纽带;从数学学习活动上看: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合作精神、逻辑思维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数学思想方法上看: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之一。教学重点、难点及成因分析教学重点:一 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教学难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理解成因分析:学生能准确迅速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学生利用“不等式组”这个数学模

2、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是研究其它数学问题的重要工具,会解不等式组是利用工具的根本。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集合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在这方面缺乏生活体验和经历,因此,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是各个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的理解较为困难。我把这节课的难点定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理解。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相关概念,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集。数学思考:通过类比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探索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再次体验类比的思想方法。经历利用数轴确定解集的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研究方法。解决问题:通过解一元一次

3、不等式组的训练,培养运算能力,经历由实际问题到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过程,让学生体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数学模型。情感态度: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与探究精神。二 教学方法分析引导发现式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交流、发现的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学生提问不等式组的解法确定解集交流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评价提问 反馈三 教学对象分析:知识上:已有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 一次不等式的经验。认识主体方法上:经历过探究方程组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的认识过程。能力上:直观思维能力较强,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欠缺。 情感上:对一元一次不等

4、式组不陌生,生活中已有体验。四教学过程分析:流程为: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建立模型探究新知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运用新知巩固提高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回顾反思加深理解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布置作业延伸知识创设情景引入新课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提出问题 小宝和爸爸、妈妈三人在操场上玩跷跷板,爸爸体重为72千克,体重只有妈妈一半的小宝和妈妈一同坐在跷跷板的另一端,这时爸爸的一端仍然着地。后来,小宝借来一副质量为6千克的哑铃,加在他和妈妈坐的一端,结果爸爸被跷起离地猜猜小宝的体重约是多少?在这个问题中,如果设小宝的体重为x千克,(1)从跷跷板的状况你可以概括出怎样的不等关系?(2)你认为怎样求x的范围,可

5、以尽可能地接近小宝的体重?从现实生活出发,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习新知识的愿望,也为方便学生列出不等式组做准备。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全班交流: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建立模型探究新知建立模型:类似于方程组,把两个不等式合起来,就组成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记作: 3、小组讨论:方程组的解与方程组中每个方程的解有什么关系?由此,你认为不等式组 中的x的可取值范围与不等式的解集有什么关系?(教师注意从以下两个方面引导二元一次方程组中每个方程的解有多少?不等式组中每个不等式的解有多少?它们有什么相同点?二元一次方程组

6、中任何一个方程的解都是另一个方程的解吗?不等式组中任何一个不等式的解集是另一个不等式的解集吗?)4、交流答辩:首先由答辩者报告讨论的结果,再由其他同学针对他的汇报过程、结果进行质疑,然后由答辩者作出说明。(教师归纳指出:方程组的解就是方程组中每个方程的公共解,由此联想到不等式组中x的可取值范围是各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一般地,几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由它们所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类比、联想方程组,建立不等式组。集合是非常抽象的概念,这对七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较困难,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类比联想,深化学生对不等式解集的理解。使学生在辩论中暴露思维,产生思维碰撞,理清思路,加深对解集

7、的理解;同时为学生提供充分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建立模型探究新知引导学生经历解不等式组的过程,感受解不等式组的方法,体现化归思想。验证建立的数学模型是否有效。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形成概念。运用新知,巩固提高5、师生互动:提问,不等式的解集是什么?请在数轴上表示出来;不等式的解集是什么?请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它们的公共部分是什么?(教师指出:解不等式组就是求它的解集。我们通常借助数轴或在头脑中想象数轴来确定它们的公共部分。)例二:解下列不等式组2x+3x+112x-1x+1x+81-xx-11-xx+21+2x3x+24x 通过例题的教学规范学生的书写过程,反馈信息,并强

8、调数轴在解不等式组的作用。通过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并进行横向比较,培养学生的慨括总结能力。巩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反馈信息,纠正运算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由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回顾反思加深理解这节课对你来说有哪些收获?谈谈你的体会。通过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思考问题的方法?你的遗憾是通过开放式问题小结,帮助学生自主回顾,总结梳理所学知识,既注重知识技能小结,又注重情感态度的形成。布置作业延伸知识1 必做题 P147页 T1、22 讨论题 P148页 T7、83 思考题 有两根木条a和b,a长10cm,b长3cm,现要再找一根木条c,用这三根木条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框,若木条c的长度是整

9、数,则木条c的长可以是多少?课堂早已不再是知识获取的唯一途径,让学习在课堂之外延续,让新知在课后延伸.我特设计三个层次的作业:一是旨在巩固双基。二是旨在让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五 几点说明1、设置问题情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本节课让学生带着如何构成三角形木框的问题开始数学学习,在探究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习新知。又通过课外思考的设置,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走向课外探究,使学生形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的学习习惯。2、动手实验探究,形成建模意识: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建立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数学模型,师生互动,探索解模的方法,及解后验证数学模型的有效性。3、借助数形结合,实现思维升级:通过引导学生借助数轴确定几个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公共部分,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再通“快速”反应题的活动设计,引导学生由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4、设计数学活动,搭建互动平台:本节课以数学活动为载体,无论是为建立不等式组模型的实验探究活动,还是为帮助理解“解集”的学术答辨活动,还是为实现由直观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竞赛活动,均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上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知识的生长过程,进行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