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71085313 上传时间:2023-11-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小衔接的重要性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幼小衔接的重要性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幼小衔接的重要性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幼小衔接的重要性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幼小衔接的重要性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小衔接的重要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小衔接的重要性(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两个教育阶段的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儿童成长过程的一个重大转折,这个阶段也是处于人类整个逻辑思维形成和使用过程中所要经历的三次环境转换的第二次转换期,幼小衔接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意义重大。幼儿园时期主要是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的教育方式,而小学教育主要是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的学习为主的教育,两者的这种教育方式的不同需要儿童身心的调整来适应,这种适应的调整就是幼小衔接的主要任务,幼小衔接不当会造成孩子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性方面的种种问题,身体上的不良反应是,孩子会容易疲惫,食欲不振,精神状态差,心理上压力大,自卑,厌学,社会适应性方面表现出孤僻,不敢跟人说

2、话,不爱与同学沟通。这些问题都对孩子以后的人生有很大影响,所以,做好幼小衔接很重要。其实在十年前、二十年前,幼小衔接可能没有那么重要。而在这几年,幼小衔接重要得不能再重要了。是因为我们做了这么多年的家庭教育以后,我们发现家长最重视孩子的学习。我们也分析了很多,见到了很多的孩子和家庭,分析了很多案例。我们发现孩子厌学是从一二年级开始的,当他不爱学习的时候,他肯定就不会学习太好了。这到底是因为什么?我们认为是这个社会太急了,整个社会急,我们追求物质的速度超过了追求精神的速度,所以这种急影响了我们的教育,影响了我们的家长,我们的家长也很急。而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这是叶圣陶先生说的。工业可以缩短过程、

3、可以急一些。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结果。而教育孩子是农业,你把种子种在地下,只能等着,他有一个规律,你只要破坏了这个规律,最后他一定不会成才。我上海有一个朋友,他的孩子五岁,他就让孩子写字,这个孩子写字写不好,他就骂了孩子、打了孩子,他的孩子就跟他说了一段话。他发短信给我发过来,他儿子五岁说了一段这样的话:这世界有三种笨鸟:第一种笨鸟是先飞,第二种是后飞,第三种是不飞的,下了蛋希望蛋飞的。孩子一下就道出了教育的真谛。你都不飞你让我飞。这道出了中国家长教育的最核心问题,高标准、严要求。我在中央电视台做节目的时候,张越老师,我跟她这样说过,我说现在家长对孩子的问题是高标准严要求。张越老师问,难道这

4、样不对吗?从古至今,高标准严要求这个词我觉得都不应该用在另外一个人身上。家长应该想办法让孩子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但是当家长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的时候,孩子对自己就会没标准、没要求。所以家长应该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现在幼小衔接的核心问题,在我们小学有一个学前班,我们小学的学前班是本校考,是学校的老师,是没有功利色彩的,是这些孩子在学校里面边玩边学。现在大量的学前机构是培训机构搞的,孩子在上小学之前都学了很多这样的知识,他上了小学以后,学的我都会了。等到三年纪真正写作文的时候,他的不足就暴露出来了。 / 幼儿园和小学有几个不同:第一,作息时间完全不同。他在幼儿园三年养成了一套生物钟。忽然到小学,

5、要形成一个新的生物钟。如果没有实现衔接的话,小孩子上小学会出现体弱、多病,其实是孩子不适应的结果。在孩子上哪个小学,你应该提前一到两个月按小学的上学时间来调整生物钟。第二个是评价体系,幼儿园孩子不横着比,他是纵着比,你今天不比昨天差,老师就不说你了。评价一个孩子只要不差就可以了,好比我们上幼儿园迟到,就迟到了,上课说话就说话了。没有老师会抓住一点说你违反规矩。上小学突然一下就有一个小学生守则,从各个方面对孩子建立了一个底线。孩子可能适应不了。有的学校60分,有的学校不到90分就不算及格,他的评价体系变成了一个孩子和另外一个孩子之间比。很多孩子突然一下就不适应了。因为这个评价体系的不同,孩子不适

6、应小学,会造成他很多的情绪和行为的不同。第三个是传授知识的不同。幼儿园是玩中学,可以玩教具,玩着学,小学可不是玩的。叫坐中学,看着老师,老师传授知识,他必须要接受。现在突然一下不适应,这种不适应会造成很多孩子不习惯。六岁的孩子每半年都是一个样。你的孩子这个点上没有听懂这个知识,但是可能十天、二十天以后他就完全懂了。孩子上学,我认为越晚越好。我们家长现在想尽办法让孩子提前上学。你让他提前了,他的思维能力、各种能力都比别的孩子差很多。这个阶段差一点,各个阶段就差很多。你让孩子晚一点上学,他自信心很强。现在学校压力非常大,在这么大的压力下,这个孩子每天就像尾巴一样跟在别人后面,他的自信心何在?他的上

7、进心何在?如果他跟不上老师家长给的压力很大。造成的结果是损伤了孩子的自信心、上进心。当孩子自信心、上进心一旦失去,他学习、做事情都没有动力。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幼小衔接这个重大的转折过渡期对于孩子的成长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那么作为家长要怎么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顺利渡过从幼儿园到小学生活的过渡期,为孩子的入学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呢?1、鼓励孩子上小学,激发他们的向往之情其实一般来说6岁左右的孩子在身体和心理上都具备了上小学的条件,他们内心对于小学是非常向往的,他们会羡慕带着红领巾背着书包上学的小哥哥和小姐姐,渴望新的书包,新的铅笔盒,新的衣服,时时刻刻都流露出对小学的向往之情。家长在这个时候要特别

8、留意孩子的心理状态,积极鼓励孩子上小学,时常以鼓励的口语激发他们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之情,例如家长可以这样说:“宝宝真棒,宝宝长大了要上小学了!”,让孩子对于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充满期待,也感到光荣和自豪。家长也可以在有空的时候带孩子到小学的校园里面逛一逛,走一走,让孩子提前感受和熟悉小学的校园和氛围,见到校园里的小学生,也可以趁机教育孩子,激励他们:“以后你也会像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在小学的校园里面认字,数数,学很多知识,你也会跟他们一样聪明一样棒!”2、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自理能力我们都知道,在幼儿园里面孩子过的是一种被照顾着的集体生活,幼儿园的老师整天都跟着,吃饭、穿衣服、系鞋带、上

9、厕所,老师都会看护周到,及时给予帮助。但是进入小学后,则是相对独立的生活,孩子必须有生活自理的能力,自己学会照顾自己,自己系鞋带、穿衣服、上厕所。这时候老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小学也有很多学生守则,学校规章制度,孩子需要自己学会集中注意力,学会自控能力。作为家长,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不要溺宠孩子,什么事情都替他们打理好,要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穿衣、系鞋带、如厕,自己的玩具学习用品自己收拾好。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家长们也不要急着帮孩子解决,先引导他们,然后让他们想办法去解决,这是培养孩子独立性非常重要的环节,这对于他们以后进入小学甚至是以后的人生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家长不能随时随

10、地看护陪伴着孩子,进入小学后,他们需要自己去处理他们遇到的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上的问题此外,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可以制定一些家庭的小规则和奖罚制度,例如,孩子不好好吃饭罚倒垃圾等等,这对于他们培养自控能力和良好的习惯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培养孩子与人沟通的能力相对于幼儿园,小学生活更加独立,自主和多变,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性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对于他顺利、成功地展开新的校园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培养孩子良好的沟通能力,家长们可以带孩子多出去走走,多和陌生人见面,消除孩子对陌生人的畏怯心理,多让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让孩子既可以跟大哥哥大姐姐沟通,也可以做比自己小的孩子的领导者,增强孩子与

11、人交往的能力。在平时生活中,家长可以跟孩子分享自己的一些见闻,诱导孩子也学会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心声,分享自己的食物分享自己的玩具。家长还可以让孩子邀请他们的小伙伴到家里做客,让孩子以小主人的身份招待小伙伴。这首先要打破中国家长靠潜意识的一套训练系统。中国家长为什么这么关注学习?好好学习就能考好大学,考上好大学就会有好工作,有了好工作就会有好收入,有了好收入就会有好生活,有了好生活就会幸福。这是绝大部分中国家长内心的潜意识。这套潜意识里面可能都是错的。难道好好学习就一定会考上好大学?你会发现好好学习的往往都是成绩在中间。有了好工作就一定会有好收入吗?公务员不熬个十几、二十年是没有什么好收入的。有了

12、好收入就一定会有好生活吗?现在收入高、职业高的人家庭不幸非常多。整个逻辑是不符合逻辑的。但是确实中国家长追求的。 主持人:中国家长觉得如果我这么做了可能就会成功。郑委:这是及其错的。什么样的孩子能学习好?是思维能力强、有责任心、有德行、上进的孩子。什么样的工作是好工作呢?一个人到单位里面,做人好、做事好,才能在工作上成功。一个人怎么能好生活呢?也一定是他会爱孩子、爱爱人,会跟朋友相处,他才可能有好的生活。所以实际上,学习、收入、大学、就业,这都是一个末。本是你的孩子优秀吗?所以家长不应该关注末的东西,成绩、才华。你应该关注他是一个优秀的人吗?所以上小学,幼小衔接,家长应该先关注的是这一点。家长

13、应该关注三个方面,第一,孩子做事层面上,最基础的不要让孩子失去自信心和上进心。只要孩子不失去自信心和上进心,不管他学习还是做事情,都能保持一个好的状态。第二,做人方面一定要有德行和责任。德行是上小学时候的规则。责任是力所能及的事情都要让他去做。这能保证一个孩子在做人上面比较好。第三,就像一个成才的大树一样,他必须要有阳光,没有阳光树长不好,成不了才。首先他的环境要好,在沙漠里面种出来的都是仙人掌,没有爱的地方就是沙漠。其次家长的价值观要正确,就像太阳。环境是什么?家长是否爱孩子、夫妻关系是否和睦。孩子的环境和家长引导的方向,这就像太阳河环境一样,这是成才的天。德行和责任是成才的地。天地人,人就

14、是自信心和上进心,有了天、有了地,人就一定会成才。我告诉所有中国的家长,你应该关注孩子成人,而不要关注孩子成才。因为他成人了,就一定会成才。他成才了,不一定会成人。所以关注的就是六点:自信心、上进心、德行、责任和家长的价值观和家长是否真正的会爱孩子。孩子是否有真爱,前提是家长会爱与否。中国绝大部分家长是不会爱的。问家长们,你爱孩子吗?怎么爱?说不清楚的就是不爱,说错的就是瞎爱。一种是冷冷的爱,高要求、高期望,总让孩子往上跳,他跳不起来,他就不跳了,觉得爸爸妈妈不爱他。第二种是总包办、总满足的爱,我们叫烫烫的爱,孩子不考虑别人,只考虑自己,这种孩子怎么能成才。还有一种冷热不均的爱,一会儿觉得孩子

15、好,一会儿觉得孩子不好。冷热不均就感冒。还有一种爱叫胡乱的爱,根据情绪爱,我高兴了就这样,我不高兴就那样。爱是一种能力,如果你不会的话,就别去爱他,他可能自由发展。就像我小时候一样,爸妈不知道怎么爱,但是他给了我们自由。就一句话,别做坏事、别欺负人就行了,别的自由发展。最后一个是,孩子是否能幸福,前提是家长价值观要正确。现在中国大量的家长价值观是错误的。他们把利益、收入、有出息、成绩凌驾于亲子关系之上,凌驾于爱之上。我爱你是为了你有出息,我爱你是为了你以后怎么样。不代表这六个前提做到了就是好。但是如果没有这六个前提,这个孩子能力就培养不出来。主持人:怎样树立孩子的自信心?郑委:孩子是否有自信,

16、前提是家长信任与否。你要弥天看着他的缺点,他就不会有自信。孩子是否有上进心,前提是家长帮助与否。孩子遇到了困难,你一帮他,他得到了一个结果,我行,我还想好。孩子是否有责任,前提是家长放手。能让他做的都让他做,孩子是不怕累的,孩子是怕被不理解的。只要被理解,你会发现孩子什么都去干,什么都去干,他的价值感就提高了,责任和价值感是匹配的。主持人:很多时候,放学了,家长替孩子拿书包。郑委:这就是包办的一种,很多家长说书包很沉。我说书包很沉是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孩子不会按要求去整理书包,所以越来越沉。第二,如果真的很沉,你送他的时候你可以拿一个袋子,你帮助他提一些书,到了校门口,你让他自己背,我是帮你,我帮你,孩子就会感恩。我们现在家长教育孩子总包办。举个例子,我给我女儿买东西,我每次出差在机场给她买礼物。我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