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综合试卷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71050496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综合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医学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综合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医学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综合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医学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综合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医学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综合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综合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综合试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综合试卷1 .平衡常数K是表示抗原抗体反应的:BA. 特异性B.亲合性C. 比例性D.可逆性E.不可逆性2.为增强可溶性抗原的免疫原性,最常用的方法是:DA.改变抗原决定族B.加大抗原浓度C.增加免疫次数。.加入弗氏佐剂E.改变免疫途径3. 下列哪种试验方法不能用于可溶性抗原的检出:DA间接凝集抑制试验B.间接凝集试验C.间接血凝试验D.直接凝集试验E.单向琼脂扩散试验4. 鉴定人ABO血型,常采用:AA.直接凝集试验B .间接凝集试验C.单向免疫扩散试验D-双向免疫扩散试验E.酶联免疫吸附试验5. 单向琼脂扩散试验是一种:BA.直接凝集试验B.沉淀试验C.中和试验D.补体

2、结合试验E.间接凝集试验6. 火箭电泳是将(C )与电泳相结合的一种检测技术:A.直接凝集反应B.间接凝集反应C.单向免疫扩散D-双向免疫扩散E.免疫浊度检测7. ELISA竞争法检测抗原,加底物后“待测管”中的颜色越浅,表示:CA. 抗体越多B. 抗体越少D.抗原越少C. 抗原越多E.抗体适量8.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中:AA.待检标本发射短寿命非特异性荧光镧系元素螯合物发射长寿命荧光B.待检标本发射长寿命非特异性荧光镧系元素螯合物发射短寿命荧光C.待检标本发射长寿命非特异性荧光镧系元素螯合物发射长寿命荧光D.二者发射的荧光寿命相同,只是发射强度不同E.二者发射的荧光寿命相同,只是发射时段不

3、同9.常用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化学发光底物为:AA.鲁米诺或其衍生物B. AMPPDC. 4-MUPD. 吖啶酯E. 三联毗啶钉10.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 一个斑点代表一个:AA.蛋白分泌细胞B.抗原C.抗体D. 抗原抗体复合物E .酶标抗体11.用于评价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试验是:CA.血清Ig测定B. 溶血空斑试验C. T细胞增殖试验D. B细胞增殖试验E. 趋化试验12.CH50是测定:DA. C3活性B. C4活性C. 总补体含量D总补体活性E. 总补体含量及活性13.补体结合试验中所用补体常来源于哪种动物血清? CA. 马血清B.绵羊血清C.豚鼠血清D.大白鼠血清

4、E.山羊血清14. 免疫复合物病引起血管炎的发生机制是:CA.I型超敏反应B.II型超敏反应c.m型超敏反应d.w型超敏反应E.V型超敏反应15. 下列哪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属于II型超敏反应:CA.荨麻疹B .类风湿性关节炎C.新生儿溶血症D.接触性皮炎E.再次注射血清病16. 某患者血清蛋白区带电泳发现有异常球蛋白区带,进一步免疫电泳发现,患者 血清与抗IgA抗血清及抗k轻链抗血清产生明显的沉淀弧,可诊断为CA. IgGk型骨髓瘤B. IgG人型骨髓瘤C. IgAK型骨髓瘤D. IgA人型骨髓瘤E.尚不能做出诊断17. 因使用外用药物或化妆品发生的接触性皮炎属于DB.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D.迟

5、发型超敏反应B. I型和W型超敏反应D.I型和W型超敏反应C.补体D.免疫复合物E.抗原A.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C.速发型超敏反应E.m型超敏反应18. 皮肤试验常用于检测:Ba. I型和m型超敏反应c. II型和m型超敏反应E. I型和II型超敏反应19. 溶血素即:BA. SRBCB.抗 SRBC 抗体20.通常的流式细胞仪结构组成,不包括下述哪一项结构系统:CAA.流体系统B.光学系统C.温度控制系统D分选系统E.数据处理系统21. PAP法中的“桥”是:BA.第一抗体B-第二抗体。.第三抗体D.亲和素E.第四抗体22. 定时散射比浊分析时,如果待测标本抗原浓度过高,则应:BA.进行全量样

6、本检测B.将待测标本稀释后重新测定C.照常进行反应D.测量结果更可靠E.增加抗体的浓度后重新检测23. 有抗体参与但无补体参与的超敏反应是:AA.I型超敏反应B.II型超敏反应C.III型超敏反应D.W型超敏反应E.W型超敏反应24. 溶血空斑试验检测的是哪类细胞的功能:CA.粒细胞B. T细胞C. B细胞D. NK细胞E.巨噬细胞25. NK细胞的特异性标志是AA. CD3-、CD16+、CD56+B. CD3+、CD16+、CD56+C. CD3-、CD16-、CD56+D. CD3-、CD16+、CD56-E.CD3+、CD16-、CD56-26. AID最基本的特征是:BA .均可检出

7、高滴度的自身抗体或与自身抗原起反应的致敏淋巴细胞。B. 患病组织器官多伴有细菌或病毒性感染。C. 多数病因明确。D. 患者血清中均可检测出自身抗体。E. 发病的姓别和年龄无明显倾向。27. 可作为SLE特异性标志的自身抗体是:A.抗ssDNA抗体和ANAC.抗Sm抗体和抗dsDNA抗体E,抗Sm抗体和抗ssDNA抗体28. 原发性T细胞缺陷病的代表性疾病是:A .慢性肉芽肿C. AIDSE.共济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症29. 下列哪一种是前列腺癌的特异性抗原:A. AFPC. CEAE. CA12530. 目前临床上最常做的移植类型是:CA-自体移植C.同种异体移植E.胚胎组织移植CB.抗dsDN

8、A抗体和ANAD.抗DNP抗体和ANABB. Diegorge 综合症D. Bruton型丙种球蛋白缺乏症BB.PSAD. CA-50B.同系移植D .异种移植综合试卷4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8分)1. 佐剂:与Ag 一起或预先注入机体,可增强机体对该Ag的免疫应答能力或改变应答类型的 物质。2. 单克隆抗体:由一个B细胞克隆产生的,只能识别某一个抗原表位的高度特异性Ab称为 单克隆抗体。3. CH50试验:即补体50%溶血试验,是根据补体能使致敏的SRBC发生溶血的原理,而建立起的测定补体活性的试验,该试验以50%溶血作为终点指标,因此称为CH50试验。4. 超敏反应:超敏反应:是

9、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致敏后,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刺激时, 所出现的一种以生理功能紊乱和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异常免疫应答。5. M蛋白: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是B淋巴细胞或浆细胞单克隆异常增殖所产生的一种在氨基 酸组成及顺序上十分均一的异常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多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 和恶性淋巴瘤,故命名为M蛋白。6. AID:自身免疫性疾病,当机体免疫系统受某些内因、外因或遗传等因素作用产生针对自 身正常或变性的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应答,导致自身组织器官损伤或功能障碍所致的疾病称 自身免疫性疾病。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2. 纯化抗原的鉴定主要包括测定其(含量)、(分子量)和(免疫活性)。

10、3. 杂交瘤技术是将免疫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然后经(HAT )培养基进行选择性培养。4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主要包括(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5. FCM分析中FSC反映(细胞/颗粒大小);SSC反映(细胞/颗粒内部结构复杂程度)。6.1型超敏反应主要由(IgE)介导,W型超敏反应主要由(T细胞)介导。7. 病原体感染机体时可诱导产生相应的抗体,特异性抗体的检出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其中(IgM)类抗体出现早,消失快,常作为感染的早期诊断指标;(IgD)类抗体出 现晚,维持时间长,是流行病学调查的重要依据。8. HIV的外膜成分(gp120)和(gp41)与其入侵宿主细胞有关。

11、9. 临床常用经典途径的(CH50)检测法,进行总补体活性测定。10. 检测细胞因子和细胞黏附分子的方法主要有(生物学检测法)和(免疫学检测法)。四、问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 .简述单克隆抗体制备的一般流程。(1)免疫动物。(2)聚小鼠脾细胞。(3)与骨髓瘤细胞融合。(4)HAT培养基中选择性培养。(5)阳性杂交瘤细胞的克隆化培养。(6)单克隆抗体的制备。2. Rh血型不符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属于哪一种类型的超敏反应性疾病?试述其发生机制。答:(1) Rh血型不符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为型II超敏反应性疾病。(2) Rh血型不符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发生于Rh -母亲所怀的Rh+胎儿,尤其多见于再

12、次 妊娠所分娩的新生儿。当首次妊娠分娩时,胎儿的Rh+红细胞可进入母体,剌激母体产 生抗Rh抗体。当再次妊娠仍为Rh+胎儿时,母体产生的抗Rh抗体(IgG)即可通过胎盘 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Rh+红细胞结合,导致胎儿红细胞的破坏。从而引起流产或出 生后的严重溶血现象,甚至死亡。3. 免疫组织化学的全过程包括哪些步骤?(1) 抗原的提取与纯化(2)免疫动物或细胞融合,制备特异性抗体及纯化(3) 标记物与抗体结合形成标记抗体(4)标本的处理(5)抗原抗体反应和呈色反应(6)显微镜下观察结果4.答:1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I型超敏反应是由于变应原再次进入体内后引发的超敏反应,其发生通常分三个 阶段:(1) 致敏阶段在此阶段,变应原进入机体,刺激机体特异的B淋巴细胞,使其增殖分化为浆细 胞,浆细胞分泌产生针对特异变应原的IgE抗体,此抗体吸附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 胞上,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2) 发敏阶段当有相同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致敏靶细胞表面的IgE Fab段超变区特异性结 合,触发靶细胞的细胞膜活化,使其脱颗粒及合成新的生物活性介质。(3) 效应阶段颗粒中的生物活性介质及新合成的生物活性介质作用于相应的效应器官,引起效 应器官病理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