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手册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71016077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手册(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手册地震前的预兆1、在大地震发生前的瞬间,往往有地声、地光和地面微动,先于强 震动12秒钟左右出现于地表,作为大震即将来临的预警信号。这些临震 异常现象为人们提供了最后一次自救机会。地声78%出现在震前10分钟 内,到临震十几秒时声响最大。据经验,临震时往往先听到“呼呼”声, 接着是“轰轰”声,继而为“咚咚”闷雷声,之后地面开始振动。地光是 地壳内喷溢出的气体,强化了低空静电场所致,其开头有带状、片状、球 状、柱状等到,颜色以兰、黄、白居多。历次大震的幸存者中,很多人就是观察到这些临震异常现象判断有大 震来临,迅速采取措施避险而保全了生命。2、出现预警现象后怎样果断避险发现地震

2、预警信号之后,作为个人的避险行动应当因时因地采取应急 措施,消除一切可能危及生命的不安全因素。(1) 平时要设想好各种避震方式方法,准备好可能的救护药品及避震 器物。(2 )尽可能迅速逃离建筑物,转移到空旷场地。(3) 来不及逃出时,尽量躲在室内墙角或支撑结构较多的空间部位及 器物之下。(4) 迅速切断电源和煤气管道。(5) 迅速远离易燃易爆及有毒气体源。(6) 避险时要远离高楼、大烟囱,高门脸、女儿墙、高压线以及桥梁、 隧道、峭壁陡坡或海边等,更不要在狭窄的巷道和楼梯上停留。3、怎样利用宏观异常主动避险地震发生前会有宏观异常发生,这就需要我们千方百计地捕捉震前信 息,主动避震自防好处很多。对

3、动物异常,群众了这样的歌谣: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牛羊骡马不进圈,老鼠搬家往外逃;鸡飞上树猪乱拱,鸭不下水狗乱咬;冬眠蛇儿早出洞,鸽子惊飞不回巢;兔子竖耳蹦又撞,鱼儿惊慌水面跳;家家户户细留心,分析识别防范好。对地下水异常,群众也总结的好: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无雨泉水浑,天旱井水冒;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天变雨要到,水变地要闹;建立观测网,异常快报告。除以上异常外,还有植物异常,如花草树木不合时令开花结果;气象 异常,如严寒酷暑,洪涝干旱;电磁异常,如日光灯自亮,电磁器件奇变, 收音通讯设备严重受干扰;地表形变异常,如地面鼓包,裂缝、塌陷等都 可能与地震

4、有关。如发生这些异常现象及时向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 并及时果断地采取措施避震,都能起到自我防御作用。地震发生时怎样保护自己强烈的地震,常会造成房屋倒塌、大堤决口、大地陷裂等情况,给人 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损失。为了在地震发生时保护自己。应当掌握以下应 急的求生方法。(1) .如果在平房里,突然发生地震,要迅速钻到床下、桌下,同时用 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等地震间隙再尽快离开住房,转移到的 地方。地震时如果房屋倒塌,应呆在床下或桌下千万不要移动,要等到地 震停止再进出室外或等待救援。(2) .如果住在楼房中,发生了地震,不要试图跑出楼外,因为时间来 不及。最安全、最有效的办法是,及时躲

5、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 如厕所、厨房等。也可以躲在桌、柜等家具下面以及房间内侧的墙角,并 且注意保护好头部。千万不要去阳台和窗下躲避。(3) .如果正在上课时发生了地震,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能在教室内乱 跑或争抢外出。靠近门的同学可以迅速跑到门外,中间及后排的同学可以 尽快躲到课桌下,用书包护住头部;靠墙的同学要紧靠墙根,双手护住头 部。(4) .如果己经离开房间,千万不要地震一停就立即回屋取东西。因为 第一次地震后,接着会发生余震,余震对人的威胁会更大。(5) .如果在公共场所发生地震,不能惊慌乱跑。可以随机应变躲到就 近比较安全的地方,如桌柜下、舞台下、乐池里。(6) .如果正在街上,绝对不能跑进物中避险。也不要在高楼下、广告 牌下、狭窄的胡同、桥头等危险地方停留。(7) .如果地震后被埋在物中,应先设法清除压在腹部以上的物体;用 毛巾、在衣服捂住口鼻,防止烟尘窒息;要往意保存体力、设法找到食品 和水,创造生存条件,等待救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