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71002218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再谈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几点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再谈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几点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再谈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几点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再谈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几点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再谈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几点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再谈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几点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再谈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几点思考(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再谈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几点思考三水中学理地科组 528100近几年,随着中学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在各地成为潮流。我们学校 也不例外。几年来学校地理科组根据自身学科的特点,和科组各位教师的特长,在校本课程 开发方面做了不少的尝试,为此成功申报了佛山市十一五教育教学科研课题。可以说既取得 了一些成果,同时也碰到了一些的困惑。过程中有几点的体会好值得和大家来探讨下。一、关于对“校本课程”的理解一般来说,“校本课程”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 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 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

2、、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 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 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首先,我们应该弄清楚的是:校本课程并不单纯是一本教材,不是说学校组织一批人员 编写一本教材,来教给学生就可以了。校本课程也不仅仅是一种课或一个学科,不能象我们 称地理科或语文科那样来称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应该体现在“校本”两个字,以学校为基地、 以教师为主体、以社区为背景。也就是说,校本课程是要学校、教师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 学校周边的环境条件,充分发挥校内、外的有利因素,尽其可能地挖

3、掘校内、外的课程资源 开发出一种多样性、可供学生选择的、比较适合本校的,有利于学生发展需要的,有计划地 安排学生学习机会,并使学生获得知识,参与活动,增加体验的一种课程。它要着重体现出 有计划性。例如:学生自己随意去观看电影就不叫课程,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去观看电 影就是课程。校本课程应该是非学术性的,应该是以学生兴趣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的综合 课程,它着重于过程形态和活动形态;它应多给予学生自学、实践和表现的机会。可以说, 校本课程更着重的是操作的过程,而不是课程的结果。其次,我们要认识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 依据国家教育方针、国家或地方课程计划,在

4、学校育人目标、办学思想的框架下进行横向联 系,根据学校的特色、特点来构建的校本课程,尽可能地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因此, 从广义上说,只要是适合学生,有利于或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内容,都可纳入校本课程中。可 以说,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和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有异曲同工之妙。从这一方面来讲, 我们地理科的校本课程开发内涵和外延都很丰富。比如说传统的气象观测、天文观测、 旅游地理三水区域地理等等。还有结合本地实际的各种探索活动,如北江大堤的 考察、云东海地区的发展规划、三角洲河流地貌的考察、通过摄影镜头记录的” 三水风情”影像记录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和探索,我们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学生也得 到了相

5、当的锻炼。而这些内容通过积累和沉淀,本身就是非常好的校本课程的题材。此外,我们还必须弄清楚这样一个问题:校本课程不仅仅是一种过程、一种结果,而且 是一种意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教师们提出了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它需要教师有课 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要改变原来靠教材、教教材的传统意识。教师的主要任务,不仅仅 是讲授别人编写的甚至连教案也备齐的教科书,而应当是不但要会 “教”教材,还要会“编”教 材。教师应该发挥主体作用,主动地去开发课程资源、实施校本课程、设计教学过程、获取 较好的教学效果。长期以来,在我们的教学中,所用的教材都是部编或省编的,至少也是市 编的,我们一定要按部编或省编的教材来教

6、学。而现在,把校本课程这一部分教材的 “编排” 权交给学校、交给了我们广大教师。我们有了自主权,想教什么就编什么,需要教什么就编 什么,让我们自主地安排,自由地教学,打破了原来“校校同课程,生生同课本”的格局。因 此,我们就必需要有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主动地去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 。当然,以前 我们一切按教材、教教材,虽然没有自主权,工作却比较轻松些,教材讲什么,我们教什么, 头脑较单纯,不会很伤脑筋;现在,我们虽然有了自主权,想教什么,就编什么,我们能编 什么,就教什么,很灵活,很自由,但是,头脑中必须有一种课程意识,要自己开动脑筋、 千方百计地去开发、去挖掘课程资源和组织教材,来实施教学

7、活动。这样比较有利于学生的 发展,也避免了千篇一律的教学状况。总的来说,校本课程应该是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或地方课程的同时,根据当地的社会、 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适合本校的课程,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是适应学生的实际需要,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和创新,这是学校实施校本课程 的出发点,也是它的归宿。二、谈谈“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 当前,中小学校开发或构建的学校课程,大体有以下几种途径(一)是学校、教师对国家颁发的标准或大纲进行了重新诠释,是结合本校学生的需要 对标准、大纲、通用教材进行调整、重组或拓展、延伸。一般来说,这种拓展或延伸是在各 学科的分支上做文章,或者选用

8、少数高等教育教学内容来加深学生对某些问题的理解。这样 开发出来的学校课程,与学科课程有密切联系而又不为学科课程标准所限,但这样开发出的 “校本课程”有优点,同时也存在着问题。搞得好的,可以为学生进入高等学校深造或在学科 学习领域自主发展创造条件,可以满足一部分学有余力而又喜欢某门学科的学生提供深入学 习的机会;搞得不好,会成为应试训练的合法借口,会妨碍学生形成真正的学习兴趣。(二)是在改变学习方式上动脑筋,是力图通过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给学校课程带来 新鲜感,带来活力,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构建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社会实践活动 研究性学习,学生的集体创作或集体制作等等,都是转变以接受学习

9、为主的学校教学的有效 尝试,都会对学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学生的生动活泼主动多样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这种学 习方式的变化,可以影响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实施过程,也会影响考核评价方式与考核标准。 但是,由于受到学生年龄及知识、经验基础的限制,可以作为教学内容的社会资源是相对稀 缺的,再加上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以主题展开形式的调查或探究活动可以在点上尝试,可 以做为某种补充形式,但似乎还难以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存在与发展, 是当前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必须予以充分关注、支持和鼓励。作为学校课程形式之一, 它是富有发展潜力与生命活力的形式。(三)结合研究性学习和学生的探索性实践活动开展

10、校本教研。研究性学习和第二课堂是 一个学校校园文化的一种体现。在传统的课程体系中,国家课程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甚 至是全部地位。课程的设置一向是由国家说了算、定了干,而我们的学校和教师是在绝对的 指令下进行课程的实施、管理与评价。在以前,我们没有哪个学校和教师可以决定开哪一门 课,并将其纳入与其它课程并驾齐驱的运行轨道中;我们也不能改变哪一门课应该怎么上, 哪一个知识点是多上还是少上,学校的办学特色与育人导向在国家课程中,始终只是“渗透”。 因为有太多的诸如教参之类的“规章制度”给我们划定了不可逾越的界线。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带有学校办学特色与育人导向的教育,就在活动课与兴趣小组中表 现了出来

11、,并逐渐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 这些兴趣小组活动中,学校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我们应该看到的是: 在这些兴趣小组活动课中,有着较大的“校本开发”的成份。首先,兴趣小组活动课是学校 充分利用自身与周边资源开设的课程。是学校主动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行为,在这里学校 的办学特色与育人导向不再是“渗透”,而是淋漓尽致的“体现”,正因为需要这种体现,学 校才有这种主动的行为。其次,在兴趣小组活动课中,学校是基地,是享有绝对主动权的, 学校可以决定哪一个活动小组可以开设,哪一个不具备开设条件而不开设,哪些活动小组开 设多长的时间(也就是课时),这

12、些安排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课程的管理。最后,在这些兴趣小 组活动课中,教师也是同样享有充分的主动权的。他们可以决定哪一次活动上什么内容,哪 一些内容上或是不上,一个阶段的学生学习采用怎样的方式来考核。这时候的教师,才是真 正的拥有“课程”,他们义不容辞的担当起这一兴趣活动小组的管理职责。历年来,我校地理科组在这些方面作了不少的探索。指导学生参与了多项本地的考察活 动,如北江大堤的考察,了解广东防洪形势;云东海湿地的恢复,了解本地生态;佛山二 + 五西南组团的发展规划,了解本地城市规划等等,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好些在全国中学 生创新大赛荣获省市级别的实践活动大奖。并以此为基础,成功申报佛山市十一五

13、教育教研 课题。而所有的这一些,都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一种体现。应该说,探索性实践活动和兴趣小 组活动课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四)是在开发者与开发手段、开发途径上做文章。具体的做法,即是充分利用信息网络 技术,利用学习主体的学生,进行课程开发,从而使教育者和学习者的区分淡化起来,把系 统内与系统外的教育资源都利用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教育的社会化和开放化。例如,可以 发动学生制作课件、网页,可以发动学生办校园网的网站,也可以发动学生创办校内电子期 刊、学科学习资源库等等。这类学校课程,其实是把学科作业课程化,是利用作业的形式让 学生自主寻找学习资料,自主重组教材,进行自我监控地深入广泛学习。无需教

14、师设计教学 计划,甚至无需教师做太多的具体指导,只要教师能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与社会要求,提出 恰当的任务要求,并给与必要的时间保证与技术支持,就可以让学生从各自条件出发,自己 设计目标,自己提出要求,自己进行学习并相互启发借鉴激励促进。这类“校本课程”更能够 激励每一位学习者,以至于尝试把学习活动与发现、创造活动较好地结合起来。学校课程开发建设并不仅只是上述几种途径,上述几种途径也不是孤立的存在,可以而且 经常被综合运用于课程建设之中。由于每种方法都有其特有的优势与弱点,如何恰当地将各 种方式结合起来,如何更主动地适应学生的需要,发掘新的课程开发途径,都还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探索。三、在“校本课

15、程”开发过程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校本课程开发不等同于编写校本教材,开发校本课程并非一定要编写教材不可。校本课程应该是以校长为首的教师群体自主地为本校学生设计开发的、具有独特性、多 样性、可选择性和补充性等特征的课程。它是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正常有效实施的前提下, 通过对本校学生的特别需求进行科学的调查评估,依托校内和社区课程资源而开发的,以体 现学校的办学思想,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和发展。开发校本课程是新一轮课课程改革赋予学 校的权利,同时也是学校对本校学生应尽的责任。对于校本课程开发,不一定总是把它与开 发校本教材联系在一起,将开发的教材品种作为工作进展的指标,那就不能叫做校本课程, 就不

16、足以显示其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的态度、实力和水平。应当说这是对校本课程的片面理 解,甚至是误解。另外,有的学校编写校本教材不仅追求品种和数量,而且在印刷和装帧上 也颇费苦心,这不仅会造成资源无谓的消耗,也会加重学校和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同时也 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目前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功利化”和“跟风”的现象。事实上,开发校 本课程的实质就是深入、适切地开发利用各种形态的课程资源,以服务于课程的实施。而现 实中,人们还是容易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课程与教材等同起来,从而忽视了校本课程主要服务 于使学生获取综合性的知识和直接经验而不是获取较为系统的书本知识这一功能特点。许多 学校的实践表明,通过开设一些专题讲座、安排一些探究、实践活动等,只要设计安排得当 为学生所喜闻乐见,都可以使校本课程得到较好的实施并达到预期的效果。(二)校本课程开发要建立在学生需要的基础上,而不应成为学校的“招牌”或“装饰品”。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类课程是从管理角度所作的一种划分,它们相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