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理论指导: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相互作用产生的炎症介质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70917431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生理学理论指导: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相互作用产生的炎症介质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病理生理学理论指导: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相互作用产生的炎症介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生理学理论指导: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相互作用产生的炎症介质(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严重创伤、休克、感染时发生全身性补体激活,产生C5a等趋化物质和细胞因子招引循环中 的中性粒细胞(PMN)聚集。在这些因素作用下,PMN和内皮细胞相互作用,其过程大致为: PMN沿血管壁滚动;PMN牢固黏附于血管内皮;PMN经内皮游出血管壁到达组织间 隙。这些过程中都有黏附分子作为细胞的受体起作用。能刺激这些受体的生物因素有:细胞 因子(TNF-a、IL-1、IL-8、GM-CSF)、氧自由基、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血小板激活因子、 C5a、内毒素、凝血酶等。这些黏附分子可分3类。(1)整合素(integrin)是一类糖蛋白,由3个异二聚体亚单位组成。每个亚单位有 共同的8链(CD18),Ba链

2、各不相同,称为CD11a、CD11b、CD11c,PMN能表达CD11b.有报 道CD11b/CD18复合物受血小板激活因子刺激后5 min即表达。(2)选择素(selectin)是细胞表面糖蛋白家族,有P-、E-、L-选择素3种。P-、E- 选择素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对PMN表面的唾液酸残基有亲和力,作用后数分钟内P-选择素 即从内皮细胞的颗粒中转移到细胞表面。E-选择素表达需时30 min以上,4h达峰值,24 h 回到基础值。L-选择素表达于PMN膜表面微绒毛的尖端,在早期沿内皮细胞滚动过程中起作 用。(3)细胞间黏附分子(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

3、cule, ICAM) ICAM 类在 结构上是免疫球蛋白,因此又称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表达在内皮细胞表面。主要与PMN上 的CD11b/CD18结合,在牢固黏附于内皮的过程中起作用。有报道受炎症因子作用后,ICAM表 达发生在3 h,24 h仍高。PMN激活黏附于血管内皮的过程中,释放出氧自由基、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血栓素、 白三烯等)、蛋白酶(如弹性蛋白酶、胶原酶等)和溶酶体酶类等,引起内皮细胞损害、微血 栓形成、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和水肿PMN激活聚集形成微栓子,阻塞在多个器官的微循环内, 释放上述毒性内容物,同游走到组织中的中性粒细胞一起,引起组织损害和器官功能不全。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相互作用导致组织损伤是细菌、内毒素、细胞因子和缺血再灌注损 伤等引起MODS的一条共同途径。在实验和I期临床中试用各种抗黏附分子单抗阻止PMN黏 附于血管内皮,可明显减轻失血、休克、缺血再灌注等过程中的内皮细胞和心、肝、肺、肾 等组织损伤,延长动物的存活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