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卵黄膜封闭【荟萃知识】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70874408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卵黄膜封闭【荟萃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关于卵黄膜封闭【荟萃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关于卵黄膜封闭【荟萃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关于卵黄膜封闭【荟萃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关于卵黄膜封闭【荟萃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卵黄膜封闭【荟萃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卵黄膜封闭【荟萃知识】(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窗体顶端窗体底端 发新话题 发布投票 发布商品 发布悬赏 发布活动 发布辩论 发布视频窗体顶端两道屏障应该是:1.快速阻止多精入卵,即通过膜电位变化来阻止2.慢速阻止多精入卵,即透明带反应没有所谓的卵黄膜封闭转贴于楼主的blog: 高中生物新教材人教版(选修3)图文并错 高中生物新教材人教版(选修3)P.6465正文29行是这样描述的:受精阶段 哺乳动物的受精过程主要包括:精子穿越放射冠和透明带,进入卵黄膜,原核形成和配子结合(图36)。 获能后的精子与卵子相遇时,首先发生顶体反应,使顶体内的酶释放出来(图37)。放射冠是包围在卵子透明带外面的卵丘细胞群,精子所释放的顶体酶可直接溶解卵丘细胞之

2、间的物质,形成精子穿越放射冠的通路。穿过放射冠的精子立即与透明带接触,顶体酶随后将透明带溶出一条孔道,精子借自身运动穿越透明带,并接触卵黄膜。在精子触及卵黄膜的瞬间,会产生阻止后来的精子进入透明带的生理反应,这个反应称为透明带反应,它是防止多个精子进入透明带,引起多精子入卵的第一道屏障。 只有穿过透明带的精子才能与卵黄膜接触。由于卵黄膜表面有大量的微绒毛,当精子,与卵黄膜接触时,立即被微绒毛抱合,随后,精子外膜和卵黄膜相互融合,精子入卵。 精子入卵后,卵黄膜会立即发生一种生理反应,拒绝其他精子再进入卵内,这种生理反应称做卵黄膜封闭作用。这是防止多精入卵受精的第二道屏障。 笔者认为教材在描述受精

3、阶段时出现两个错误:一是哺乳动物卵母细胞没有卵黄膜,二是哺乳动物受精过程没有卵黄膜封闭作用。 先说说卵膜。卵膜有两种: 1.初级卵膜。如鸟类、两栖类的卵黄膜(vitelline membrane),哺乳类的透明带(zona pellucida)。 2.次级卵膜。如海胆、两栖类的胶膜,鸟类的卵白、壳膜、蛋壳。接下来说说各种卵膜是如何形成的: 1.两栖类卵黄膜的形成: 两栖类初级卵母细胞膜和滤泡细胞膜都会突起形成微绒毛,两种微绒毛呈犬齿状交错分布,在微绒毛之间逐渐有物质沉积,这些物质由卵母细胞和滤泡细胞共同分泌,称为卵黄膜。卵黄膜包被在卵母细胞的质膜之处。积累了卵黄等物质的初级卵母细胞进行第一次成

4、熟分裂形成次级卵母细胞并从卵巢排出。在排卵过程中,输卵管分泌胶膜包在卵黄膜之外。 2.鸟类卵黄膜的形成:初级卵母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卵母细胞膜和滤泡细胞膜都会突起形成微绒毛,两种微绒毛呈犬齿状交错分布,当卵母细胞在迅速积累卵黄时,这时滤泡细胞正活跃地将营养物质运入卵母细胞之中。当卵母细胞的卵黄积累将近完成时滤泡细胞和卵母细胞的微绒毛逐渐缩回去,在原先微绒毛占据的空间逐渐积有物质积累,这些物质由卵母细胞和滤泡细胞共同分泌,称为卵黄膜,卵黄膜包被在卵母细胞的质膜之处。鸟类卵黄膜由纤维蛋白质组成。积累了卵黄等物质的初级卵母细胞进行第一次成熟分裂形成次级卵母细胞并从卵巢排出。在排卵过程中,输卵管漏斗部分

5、泌纤维蛋白质包在卵黄膜之上,称为外卵黄膜,包在卵黄膜之外。当卵母细胞进入输卵管膨大部时,其上皮细胞分泌蛋白包在卵黄膜之外,进入输卵管狭窄部时,在卵白之外包上两层蛋壳膜,进入子宫时,蛋壳形成包在蛋壳膜之外。产出的卵有多层壳膜:卵黄膜(初级卵膜),卵白、蛋壳膜和蛋壳(次级卵膜)。3. 哺乳动物透明带的形成: 哺乳动物的卵母细胞还处于初级滤泡时,初级卵母细胞膜即质膜并不是光滑的,而是有很多突起,形成微绒毛,卵母细胞外的滤泡细胞也长出许多微绒毛(这些微绒毛以后同样也会缩回去)。两者的微绒毛接触处有缝隙存在,以利于滤泡细胞和卵母细胞之间物质的沟通。当第一层滤泡细胞完全包住卵母细胞后,在卵母细胞外方开始形

6、成非细胞的膜,称为透明带。透明带由蛋白质和多糖组成。蛋白质主要有三种:ZP1、ZP2、ZP3。这些蛋白质将在受精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电镜观察表明,透明带大致分为两层。因此推测透明带由滤泡细胞和卵母细胞共同分泌物质形成。 最后总结一下卵黄膜和透明带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1.共同点:都是卵母细胞膜与滤泡细胞膜之间的填充物质。都是初级卵膜。 2.不同点:对于哺乳动物来说母细胞膜和滤泡细胞膜微绒毛之间的部分叫透明带,而对于两栖类、鸟类等来说这个结构叫卵黄膜。它们是不同类别生物的类似结构的不同名称。 不同类别生物只能有一种初级卵膜,要么是卵黄膜,要么是透明带,不可能同时有卵黄膜和透明带。哺乳动物只有透明带没

7、有卵黄膜,两栖类、鸟类等只有卵黄膜没有透明带。 从高中生物新教材(选修3)P64图3-6 哺乳动物受精过程示意图来看,错把卵母细胞膜当成卵黄膜。教材描述到:“由于卵黄膜表面有大量的微绒毛”,其实是卵母细胞膜表面突起形成微绒毛。由于各种参考文献没有放大图,因此笔者做了个简图用来说明透明带与卵黄膜的结构。教材同时在描述哺乳动物阻止多精入卵时多出了一个卵黄膜的封闭作用,哺乳动物没有卵黄膜,也就没有卵黄膜封闭作用。 两栖类、鸟类等受精时慢速阻止多精入卵与卵黄膜的硬化有关。动物慢速阻止多精入卵是通过皮层反应得以实现。各种动物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中靠近细胞膜的部位都有皮层颗粒,皮层颗粒中含有水解酶、过氧化酶等

8、。那么皮层反应是如何发生的呢?先以海胆、两栖类、鸟类为例来说明。当第一个精子与卵子发生质膜融合时,质膜融合处的卵子皮层颗粒与卵子发生质膜融合,胞吐作用发生,皮层颗粒释放物质到卵周隙,使卵黄膜硬化,此时,卵黄膜改称受精膜,其它精子再也不能穿过卵黄膜。教材误把哺乳动物卵母细胞膜当成卵黄膜,同时误把两栖类、鸟类等受精时慢速阻止多精入卵时卵黄膜的硬化当成哺乳动物的卵黄膜封闭作用。哺乳动物受精时也会发生皮层反应。当精子与卵子发生质膜融合时,皮层颗粒中的水解酶等也会释放物质到卵周隙,透明带硬化。其它精子再也不能穿过透明带。透明带在皮层反应后的硬化称为透明带反应。因此哺乳动物的透明带反应可以阻止多精入卵,而

9、两栖类、鸟类等卵黄膜的硬化也会阻止多精子入卵。哺乳动物卵子受精示意图1.精子结合于透明带 2.顶体反应 3.精子穿越透明带 4.精卵质膜融合 5.精子细胞核进入卵子参考文献:1. 丁汉波,仝允栩,黄浙. 发育生物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7.2. 曲漱惠,李嘉永,黄浙,张天荫,动物胚胎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3. 陈大元. 受精生物学. 科学出版社. 2000.引用:两道屏障应该是:1.快速阻止多精入卵,即通过膜电位变化来阻止是卵黄膜电位变化么?2.慢速阻止多精入卵,即透明带反应好象以前有过讨论 . 未受精的卵子质膜(卵母细胞膜)电位为-,当第一个精子接触到卵子质膜(卵母细胞膜)时,

10、卵子的质膜电位变化为+10mV,卵子质膜电位变化从精子接触点开始,逐渐波及全卵,但是质膜电位的变化是很短暂的,当质膜电位变化波及全卵时,最早变化的位点又恢复到原有的电位,电位的恢复也是从这一点开始波及全卵。当卵子质膜的电位从-70mV上升到10mV时,精子就不能进入卵子之中,因此,起到了阻止多精入卵的作用。这是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才是透明带反应(哺乳动物为透明带反应,既透明带硬化;其他动物为皮层反应,即卵黄膜硬化) 本帖最后由 一江秋水 于 2008-4-2 11:02 编辑 http:/ 江苏省江阴市青阳中学 214401摘 要 动物卵(母)细胞外周存在卵(周)膜,其中一般存在卵黄膜。对卵

11、黄膜这一结构是否可归属为细胞(质)膜的问题,当前存在着认识上的冲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等的分析比较,指出了卵黄膜归属认识类型和存在的冲突,并尝试对卵黄膜进行初步归属,以期澄清认识、解决冲突。关键词 卵黄膜 卵(母)细胞膜 冲突 归属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3.1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卵子的发生和受精部分,提及哺乳动物卵子表面有“卵黄膜”以及受精时存在“卵黄膜封闭作用”等内容。可能是此部分内容在课程标准中属简述(了解水平)要求,教科书中没有有关“卵黄膜”归属的文字叙述。在寻找该名词定义的过程中,发现生物教育和研究工作者对其归属的认识存在冲突,造成了归属困

12、难的局面,对教学和研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从教科书、工具书、常见试题、教师认识、专家论著等文献资料分析入手,比较对卵黄膜的不同表述,并试图对其进行初步归属。1 “卵黄膜”归属的认识冲突。11 教科书编者对“卵黄膜”的认识冲突如上所述,在人教版教科书生物选修3教材(2007年2月第2版)P62图3-4和P65图3-6中,将哺乳动物卵子透明带内侧膜标为“卵黄膜”,图中没有出现“细胞膜”这一名称。而在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2006年12月第2版)P60图II中,将人卵细胞透明带内侧膜标为“卵细胞膜”,图中没有出现“卵黄膜”这一名称。可见,不同

13、版本教科书的编者,对透明带内侧膜应归属卵黄膜还是细胞膜存在认识冲突。12工具书中 “卵黄膜” 的定义冲突。121英汉生物化学和分子医学词典 1中对“卵黄膜”有两种定义,第一,“卵黄膜(vitelline membrane):在质膜之外,围绕卵细胞的一层膜,它起着保护卵以免受机械损伤;对于一些物种可成为防止精子进入的物种特异屏障。”第二,“卵黄膜(oolemma):卵细胞膜。”122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生物卷 2中出现了第三种定义,“紧贴在卵表面的一层膜,属初级卵膜,具有保护的功能。它是在卵巢内形成的。一般认为它是由滤泡细胞的分泌物组成,卵本身也可能参与卵黄膜的形成。”在第一种定义中,质膜即为细

14、胞质膜,在中学教科书中常简称细胞膜,卵黄膜在其外侧,不能将其归属为细胞膜。在第二种定义中,卵黄膜被直接归属为卵细胞膜。在第三种定义中,卵黄膜归属初级卵膜,不能归属为细胞膜,与第一种定义的归属相同。可见,不同工具书甚至同一工具书中,卵黄膜存在两种相互冲突的归属认识。至于卵黄膜是否存在物种差异,相应工具书中没有提及。13 常见试题中 “卵黄膜” 的归属认识冲突。上述归属认识上的冲突,也出现在了不同来源的试题中。大体上倾向于将卵黄膜归属为细胞膜,试题题干中较多出现的是鸟类卵黄膜,解析中没有提及物种差异。14 生物教育工作者对“卵黄膜”的归属认识冲突。141认为卵黄膜应归属细胞膜。如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与教材研究所初中生物网站上,“第四节鸟的生殖和发育”教案中,编写者认为“卵黄膜相当于细胞膜” 3;大连教育学院网站在线问题问答中,回答者认为“卵黄膜是细胞膜” 4;燕赵教育信息网站博客上,某作者认为“卵黄表面有一层很薄的膜,叫卵黄膜,即是细胞膜” 5;上海市淞江一中某生物教师在教学设计“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导入部分中提及“用解剖针钝的一面碰触鸡蛋黄,感受细胞膜的存在。”“预测学生能够感觉到细胞膜的存在,有些小组会把卵黄膜捅破,内容物流出。”可推测该教师认为卵黄膜即为细胞膜,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