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成人高考-语文考试题库及全真模拟冲刺卷82(附答案带详解)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70828928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成人高考-语文考试题库及全真模拟冲刺卷82(附答案带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2年成人高考-语文考试题库及全真模拟冲刺卷82(附答案带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2年成人高考-语文考试题库及全真模拟冲刺卷82(附答案带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2年成人高考-语文考试题库及全真模拟冲刺卷82(附答案带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2年成人高考-语文考试题库及全真模拟冲刺卷82(附答案带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成人高考-语文考试题库及全真模拟冲刺卷82(附答案带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成人高考-语文考试题库及全真模拟冲刺卷82(附答案带详解)(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成人高考-语文考试题库及全真模拟冲刺卷(附答案带详解)1. 单选题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问题1选项A.酬劳 莅临 巧言令色B.通谍 矜持 进退维谷C.诠释 琐议 文过饰非D.就绪 会晤 卧薪尝胆【答案】B【解析】B项中“通谍”的“谍”应写成“牒”。2. 单选题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问题1选项A.绵密 幅射 不付众望B.砥励 藐视 一愁莫展C.凭据 挑畔 赏心悦目D.贻误 履历 闻名遐迩【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现代汉语的字形。A项中“幅射”的“幅”应改为“辐”,“不付众望的“付”应改为“负”。B项中“砥励”的“励”应改为“砺”,“一愁莫展”的“愁”应改为

2、“筹”。C项中“挑畔”的“畔”应改为“衅”。3. 单选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问题1选项A.最近文学界沸反盈天,原因是某文学奖评奖程序不公,大家对最后结果非议颇多B.登场亮相后,我意识到,我那原以为能够力压群雄的参赛作品真的是相形见绌了C.尽管他们已经连续两次夺冠,但正所谓欲壑难填,他们仍希望能获得第三次胜利D.对新组建的国家队,很多人都拭目以待,希望他们能在明天的比赛中创造好成绩【答案】C【解析】C项“欲壑难填”指欲望像山沟一样难以填满,形容贪欲太大,很难满足。显然是贬义词,不符合语境。4. 案例题文中运用了大量叠词,如“清清楚楚”“哩哩哕哕”等。这些叠词主要有怎样的

3、表达效果?列举几个四字叠词加以说明。【答案】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列举说明略。(意思对即可)5. 单选题下列语句,最适合作本文标题的一项是()问题1选项A.人眼有哪些秘密B.眼睛是心灵之窗C.人眼如何表达情感D.眼睛的实际功用【答案】B【解析】本文主要讲了人类的眼睛最炯炯有神、引人注目,人类的眼睛能够传递来自面部表情的大部分信息,以及人类对于目光的方向极其敏感。所以B项最适合作本文的标题。6. 单选题对第三段中描述的“羽毛演化过程”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问题1选项A.最初的羽毛是丛生的,之后产生分叉或小枝B.最初的羽毛是单根的,之后产生对称状丝毛C.羽毛演化过程,表现

4、为羽枝不断分化的过程D.琥珀中的恐龙尾巴见证了羽毛演化的全过程【答案】C【解析】文章中说“最初的羽毛是单根的丝状:毛,之后出现了丛生的毛”,故A、B两项的表述是 错误的。文章中说“保存在琥珀中的这截恐龙尾巴不仅体现了羽毛演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且印证了这些羽毛的古老性”,故D项的表述是错误的。C项的表述是正确的。7. 单选题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问题1选项A.这次机械工业成就展览分导言、起步、发展、曲折、成就、期待等六部分组成,有极好的社会宣传效应。B.市图书馆发布公告说,在启用全新的透视全息图像防伪阅览证后,之前办理的阅览证仍然可以使用。C.这些运动员心里清楚,本场比赛的输赢不仅关乎

5、自己所在倶乐部的荣誉,也将影响个人的职业前景。D.今年暑期档电影类型多样,题材广泛,颇受欢迎,一些年轻导演的作品也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收入。【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辨识病句的能力。A项中“分六部分组成”搭配不当,可以改为“分六部分”或“由六部分组成”。8. 单选题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问题1选项A.水稻栽培、劳动保障、小额贷款是农民最感兴趣的问题,咨询台被围得水泄不通B.这里的葡萄因皮薄、色艳、肉厚闻名遐迩,既可生吃又能酿酒,深受消费者青睐C.在网络空间里,众星捧月式的文化不一定是美的,曲高和寡式的文化不一定是丑的D.近来,移动电源突然冒烟爆炸的事件屡试不爽,一些劣质

6、充电宝俨然成了“小炸弹”【答案】D【解析】“屡试不爽”的意思是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显然不符合题意,依据题意,可改为“屡屡发生”。9. 单选题 面对一棵大树,人们经常会赞美阳光下勤勤恳恳的绿叶,它们是充满工作热情的榜样;也会大力讴歌居于地下默默无闻的树根,那可是无私奉献的稭模。可是很少有人会去深究:根吸收的水分和氮、磷、钾等矿物质是如何被送上枝头的?绿叶做成的“面包”又是如何完成对根的能量补给的?其实,在它们之间有一道有序有效的“桥梁”,这就是维管束。说到维管束,先要说绿色植物的发展和进化。如果绿色植物一直生活在水中的话,那么几乎所有的细胞都可以与环境亲密接触,就谈不上谁给谁提供什么,自然也就不

7、需要什么运输通道。然而,植物要走上陆地,要争取更多的空间,就不能总趴在地上。为了地上部分不至于离开水而死亡,一些细胞开始扮演专职交通员的角色。最原始的细胞,连成了管道,管道聚合成了管道束,一条运输养分的高速公路就此修建了起来,这就是维管束。最先在陆地上站稳脚跟的,正是率先装备了维管束系统的蕨类植物。它们在陆地环境中超越了苔蘚,取得领先地位,并不断被继承、发展和优化。维管束表现植物智慧的地方在于,它们不光是架设了运输桥梁,还对桥梁用途进行了划分,包含着植物进化中对提高运输效率的考量。根据维管束自身构造及其运输功能的差别,维管束又可以分为木质部和韧皮部。一般来说,木质部居于树干中心,由管胞或者导管

8、连接而成,负责运输水分和矿物质。俗话说,“树活一层皮”,初皮部就处在这树皮中,负责从上到下运输蔗糖等碳水化合物。除了运输物品有别之外,木质部和韧皮部还有一个关键的区别,就是成熟的木质部细胞都是死的,而成熟韧皮部的筛管细胞都是活的。并且由于筛管运输的是大分子有机物,所以在精简了细胞结构、增强了透性的筛管细胞中还有一种被称为“伴胞”的小细胞,负责提供支援。要维持正常的运输工作,维管束自身也需要营养供应,所以在维管束之间还间杂分布着“一片片”薄壁组织,从木材的横切面上可以看到从树心到树皮的一条条放射状的纹路,就是它们了。根据它们的形状,人们称其为木射线,不要小看这些木射线,正是它们的存在,树干木质部

9、的水分才能供应给初皮部,而后者的碳水化合物也是通过这些“桥间之桥”传递给前者的;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些“小桥”存在,才使得树木的腰围可以持续不断变粗。和现实生活中的桥梁一样,维管束也有使用年限,并且寿命通常都很短。对于草本植物来说,维管束跟植物体共生共灭。就算是像苹果树这样的木本植物,木质部导管的使用年限也不长,通常是12年,初皮部筛管的年限也超不过2年。这样看来,生长数十年甚至上千年的大树,废弃的维管束不在少数,但它们还能茁壮成长。这主要是因为在初皮部和木质部中间还存在专门制造维管束的细胞,一般来说,它们可以同时向内形成木质部导管,向外形成韧皮部筛管。只要这个形成层存在,就会不断制造出初皮部和

10、木质部,从而使树木生命延续下去。正因为如此,有人认为,与其说是树活一层皮,还不如说树活一套维管束。下列有关“维管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问题1选项A.因为不像树叶和树根那样为人所见,维管束虽然在植物生长中发挥着大作用,却很少有人关注和赞美。B.在高等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中,维管束输送着水分和氮、磷、钾等矿物质,还要完成对根的能量输送。C.在水生植物的生长和发展中,由于所有的细胞都可以与环境亲密接触,维管束的作用就被环境抑制了。D.绿色植物自身的发展和进化表明,在植物从水中到陆地的进化过程中,维管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根据文意判断正误的能力。根据原文第二段内容,水生

11、植物并没有维管束,维管束是植物在由水中向陆地的进化过程中产生的。故C项错误。10. 单选题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问题1选项A.际遇 辑录 风雨飘遥B.蒙昧 迷惘 处之泰然C.豁达 墨契 简明厄要D.料俏 羁伴 似无忌惮【答案】B【解析】A项中“风雨飘遥”的“遥”应改为“摇B项中没有错别字;C项中“墨契”的“墨”应改为“默”,“简明厄要”的“厄”应改为“扼”;D项中“料俏”的“俏”应改为“峭”,“羁伴”的“伴”应改为“绊”,“似无忌惮”的“似”应改为“肆”。11. 单选题对第四、五两段文字的理解或分析,今原文意思的一项是()问题1选项A.维管束的营养供应,要靠植物的来完成,这一运输

12、通道的连接也成了树木生长的一部分。B.因为存在着被称为“桥梁”的维管束和“桥间之桥”的木射线,树木才能够不断地生长壮大。C.维管束的使用寿命一般都很短,不断被废弃。废弃的维管束如果过多,会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D.维管束有一定的使用年限,而形成层能够不断制造出新的维管束,从而支撑着树木生命的延续。【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理解段落主要内容的能力。原文第五段“这样看来,生长数十年甚至上千年的大树,废弃的维管束不在少数,但它们还能茁壮成长”,并没有说“废弃的维管束如果太多,会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故C项错误。12. 单选题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华夏大地上的古村落民居,

13、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_,_,_。_,_,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反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却辉映着辉煌的历程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生动地展现了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它们看似陈旧是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问题1选项A.B.C.D.【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结合语境正确使用语言的能力。连在一起表示转折不能分开,故排除B项,画横线的第三处末尾是句号,可排除A项。句讲“文化”,句讲“历史”,句讲“文化和历史”,所以这三句应该按照的顺序排列,且中间不能插入其他成分,故答案选D。13. 案例题晏子劝说齐灵公,用了一个什么比喻?这个比喻表达了怎样的意思?【答案】犹悬牛

14、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这个比喻表达的意思是表里不一。(意思对即可)14. 单选题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山里的樱花,远远望去,有娇羞地,也有,更多的则是,独自盛开,和周围的青山、树木、杂草,以及那些不知名的小花。掩映在树林里的大片大片怒放的开得格外灿烂三三两两地散落着相映成趣问题1选项A.B.C.D.【答案】C【解析】应排在最前面,对櫻花的盛开做总述。由“娇羞”可知第二处横线处应选,给人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根据排除法,可知答案应选C。15. 单选题在所有灵长类动物中,人类的眼睛是最炯炯有神、引人注目的。通过眼睛,人们不仅能够观察外界,甚至能看出彼此的内心世界。为何人类的眼睛如此与众不同?在对比了人类与其他81种灵长类动物的眼睛之后,科学家得出结论:只有人类拥有比脸上及其他部位颜色更浅的巩膜眼白。这个关键的解剖学特征加强了人类凝视的力量。而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其他灵长类动物都“隐藏”了自己的目光:它们有着暗色的巩膜,这使对方很难确定它们巩膜的边缘,因而难以猜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