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山东省高密市第三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7.2城市化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70720899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山东省高密市第三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7.2城市化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山东省高密市第三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7.2城市化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山东省高密市第三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7.2城市化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山东省高密市第三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7.2城市化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山东省高密市第三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7.2城市化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山东省高密市第三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7.2城市化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山东省高密市第三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7.2城市化 Word版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版地理精品学习资料第2节城市化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2015新课标)桑基、蔗基、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13题。1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A大气湿度增高 B大气降水增多 C近地面风速增大 D气温变率增大解析: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湿地面积缩小,蒸发到大气中的水汽减少,大气湿度降低,大气降水减少,大气比热容减小,气温变率增大,地面增加建筑物,摩擦力

2、增大,近地面风速减小,答案 A、B、C 错误,故答案选D。答案:D2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的直接目的是()A提高土壤质量 B节省劳动力C促进生态循环 D提高经济收入解析:随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对花卉、蔬菜需求不断增长,花卉、蔬菜市场不断扩大,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鱼塘可以直接提高经济收入,故答案选D。答案:D3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解析: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由原来以农业为主的经济

3、结构转变为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传统的基塘农业与当地今后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导致大部分转变为建设用地,故答案选A。答案:A4重庆城市用地人口密度大于上海,但城市用地经济密度却低于上海,与其相关的因素是()A地形起伏较大,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B第一产业发达C城市用地较为完整 D城市化水平较高解析:上海位于平原地区,重庆位于山地丘陵区,地形起伏较大,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受地形影响,城市用地经济密度小于上海,A对。城市化水平主要是看第二、三产业所占的比重,不是第一产业,B错。上海位于平原地区,城市用地较为完整,重庆是山城,城市结构是组团式,C错。上海的城市化水平较高而重庆较低,D错。答案:A52012年国

4、务院批准在贵阳和安顺两城市之间成立贵安新区,这是城市化发展中的()A城市一体化 B再城市化C逆城市化 D中心城市化解析:“再城市化”“中心城市化”都是指城市中心区的发展,而图显示贵安新区位于两城市交界的区域,它的发展使得两城合二为一形成城市一体化。答案:A城市建筑的密度与高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表为我国某城市1992年和2012年距市中心不同距离建筑物的平均高度表(单位:米),完成67题。 距市中心距离时间01 km13 km35 km512 km1992年29.620.38.7不列入统计范围2012年38.422.529.710.16.通过表中的数据变化,可推测该市()A处于城市化发展初级阶

5、段 B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C城市“空心化”现象明显 D城市人口规模不断减小解析:根据表格,10年时间,该城市的建筑物高度,城市面积都得到迅速提高,说明城市化速度快,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B对。城市化初期阶段发展速度慢,不符合,A错。中心建筑物高度明显增加,不是空心化现象,C错。城市面积扩大,人口规模也增大,D错。答案:B7为适应城市发展,该城市在2001年调整了距市中心35 km 范围内的主要用地性质。其调整方案最可能是()A居住用地调整为商业用地 B居住用地调整为工业用地C工业用地调整为商业用地 D工业用地调整为居住用地解析:距市中心35 km范围内在1992年时属于城市外围,是工业区分

6、布位置。A、B错。2012年,城市规模扩大,该范围内发展成居住用地,工业区向外迁徙,C错,D对。答案:D读以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某城市示意图,完成89题。8据图判断,该城市最初形成的原因是()A位于河流沿岸 B位于铁路沿线C靠近海港 D矿产资源丰富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老城区位于河流沿岸,说明该城市最初形成的原因是河流。答案:A9滨海区的建设,有利于()缓解老城区用地紧张状况扩大城市规模,方便城市内部联系和管理扩大对外开放分散老城区城市职能,减轻环境污染A BC D解析:滨海新区的建设可以缓解城市化过程中老城区出现的各种环境问题,且滨海地区位置优越,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答案:C综合城市化水平是从

7、经济、产业结构、人口、生活方式、城镇基础设施水平等方面考虑的更能反映城市内涵的一项综合指标。19782008,北京市城镇人口增加960.1万人,其中北京郊区乡村人口只占全市城镇人口增加数的14.23%。下图示意北京市人口城市化水平和综合城市化水平趋势比较。据此完成1011题。10北京市城市化表现出的特点是()A人口城市化与综合城市化速度基本同步发展B人口城市化水平与综合城市化水平差距持续减小C1989年后人口城市化速度急剧加快D人口城市化和综合城市化发展趋向协调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人口城市化发展速度较慢,综合城市化速度较快、A错;人口城市化水平与综合城市化水平差距线减小,后增大(19891

8、991年),最后趋于相同,B错;1989年后人口城市化速度先快后慢,C错;人口城市化水平和综合城市化基本持续增长,其发展趋势协调,D正确。答案:D1119782008,北京城市化过程所暴露的问题有()城市化发展速度将逐步趋缓滞后城市化表现突出城市人口增长过快,且以机械增长为主郊区城市化发展滞后A B C 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2008年北京市人口增长过快,主要是外来人口为主,同时“北京郊区乡村人口之占全市城镇人口增加数的14.23%”说明其郊区城市化发展滞后,C正确。答案:C二、综合题(共56分)12(32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和谐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

9、题。材料一南疆地区现代与古代城镇分布示意图。材料二南疆地区五座城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关系图。(1)根据材料一,五城市都位于_。从古到今,城镇位移的规律是_。(6分)(2)该地区河流参与的水循环属于_(水循环类型),最主要的补给类型为_,流量特点是_。(10分)(3)根据材料二,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之间的关系是_。(4分)(4)该地区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_;五城市生态环境均较脆弱,其城市化与和谐度的制约因子是_。(4分)(5)为提升该地生态环境和谐度,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_。(8分)解析:第(1)题,西北内陆地区的城市大多分布在水资源相对较丰富的河流沿岸、山前冲积扇、绿洲等地区。从古到

10、今,城镇位移的规律是向河流上游迁移。第(2)题,内陆地区的河流参与的水循环属于陆地内循环,最主要的补给类型为冰雪融水补给,流量小,季节变化大,冬季有断流。第(3)题,读图可知,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和谐度先降后升。第(4)题,干旱是该地区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第(5)题,从人口、城市、水资源的利用等方面分析。答案:(1)河流沿岸和山前冲积扇、绿洲向河流上游(源头、山麓、盆地边缘)迁移(2)陆地内循环(内陆循环)冰雪融水补给流量小;季节变化大;日变化大;冬季有断流(3)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和谐度先降后升(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呈非线性关系)(4)干旱水资源(水源)(5)控制

11、人口数量和城市规模;植树种草;保护水源;整治河道;统筹流域开发,合理规划用水;节约用水13(24分)读图及相关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山东省总面积 15.78万平方千米,2007年城镇化水平为46.75%,已经接近47%的世界平均水平。随着环渤海经济圈的崛起,黄河经济带的振兴,2000年到2006年山东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从1 286万增加到1 870.3万。近年来山东已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1)从材料和图表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工业化主要表现在_、_。(6分)(2)从图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城市化快速推进主要表现在_、_。(6分)(3)山东省城市化过程中可能会对城市环境带来哪些问题?(6分)(

12、4)山东省是我国著名的水果之乡,简述城市化对这一地区的水果生产的影响。(6分)解析:第(1)题,阅读材料,山东省工业化的主要表现2000年到2006年山东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从1 286万增加到1 870.3万;从图中可以看出工业产值也在不断增加。第(2)题,城市化的表现是: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仔细阅读材料和图表可以看出山东省城市面积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第(3)题,城市化过程中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可能造成影响。第(4)题,既然是影响就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来回答。答案:(1)工业产值增加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增加 (2)城市面积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3)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问题。(4)有利: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对水果需求增加,带来广阔市场。不利:城市发展使农业用地减少,水果种植受到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