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纲第二部分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70714942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纲第二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提纲第二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提纲第二部分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提纲第二部分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提纲第二部分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提纲第二部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纲第二部分(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 风化作用风化作用的概念指分布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在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在原地发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形成松散的碎屑或土壤的全过程。11.1 风化作用的类型根据风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质,分为三种类型: 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11.1.1 物理风化作用 概念:是在地表或接近地表条件下,岩石、矿物在原地产生的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过程。类型:主要包括:岩石的热胀冷缩,冰劈作用,层裂,盐分结晶的撑裂作用。11.1.2 化学风化作用概念:是地表或接近地表条件下,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化学变化,而分解并产生新物质的过程。类型:主要包括:溶解、氧化、水化、水解和碳酸化

2、作用等。11.1.3 生物风化作用指生物对岩石、矿物产生的破坏作用。生物的物理风化作用主要发生在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中。生长在岩石裂隙中的植物,随着根系不断地长大,对裂隙壁产生挤压,使岩石裂隙扩大,从而引起岩石破坏,这种作用称根劈作用 。生物的化学风化作用是通过生物的新陈代谢及生物死亡后的遗体腐烂分解来进行的。植物和细菌在新陈代谢中常常析出有机酸及CO2。这些物质一方面酸化土壤,另一方面腐蚀岩石。11.2 风化作用的控制因素 气候、地形、岩性是控制风化作用的主要因素。 气候决定风化作用类型;干旱气候区以物理风化为主,温湿气候区以化学和生物风化为主。 地形影响风化作用的程度。 岩性影响风化作用的速

3、度。11.3 风化作用的产物 残积物(eluvium):地表岩石经长期风化作用,残留于原地的松散堆积物。 风化壳(crust of weathering):由残积物组成的,呈不连续覆盖地表基岩上的薄层外壳。风化壳的顶部常为土壤层。 古风化壳: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风化壳。 17 风的地质作用17.1 风的剥蚀作用17.2 风的搬运作用17.3 风的沉积作用17.4 沙漠与黄土17.1 风的剥蚀作用 风蚀作用(aeolian erosion): 风通过吹蚀(deflation)和磨蚀(abrasion)对地表进行的破坏作用风蚀地貌风蚀洼地(Aeolian depression)月牙泉风蚀产物风棱石(

4、windcut stone)风蚀地貌风蚀谷(Aeolian valley)风蚀地貌风蚀城(Aeolian castle)风蚀地貌风蚀蘑菇17.2 风的搬运作用 我国风成黄土粒度自西北向东南有由粗变细的总趋势。沙丘移动及层理的形成过程 向风面 侵蚀 沉积 背风面沉积岩中的风成交错层理17.3 风的沉积作用(Aeolian sediment) 风力无法携带所搬运颗粒的重量时发生沉积作用,风速是决定沉积作用发生与否的主要因素。常见的风成沉积: 沙漠沙丘、滨海沙丘、滨湖沙丘、河漫沙丘和黄土等。 风积物的特点 碎屑性:砂、粉砂、粘土; 分选性好; 磨圆度好; 可存在不稳定矿物:如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方

5、解石等,这些在由水力搬运的沉积物中少见; 存在大规模交错层理。17.4 沙漠与黄土17.4.1 沙漠17.4.2 黄土17.4.1 沙漠 南、北纬30度是全球的副热带高压带,形成干燥的地面信风,致使全球沙漠多分布于南、北纬1530度的区域内。 多沙河流。17.4.2 黄土(loess)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一种特殊的第四纪沉积物,其形成与风的作用有关。世界黄土面积占陆地面积的10%,我国占6%,见于乌克兰、阿根廷、美国、捷克、苏丹、中国。刘东生院士,“黄土之父”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是我国地球环境科学研究领域的专家,从事地学研究近60 年,对中国的古脊椎动物学、第四纪地质学、

6、环境科学和环境地质学、青藏高原与极地考察等科学研究领域,特别是黄土研究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原创性研究成果,使中国在古全球变化研究领域中跻身世界前列。2002年获得世界环境科学最高荣誉、“环境科学的诺贝尔奖”泰勒奖。迄今为中国大陆科学家获得的世界最高等级自然科学奖。 “在认识和应用陆地沉积物来理解全球环境变化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获得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评语:“长期奋斗在地球科学研究领域,从中国黄土的研究中对全球环境变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使我国第四纪地质学与环境地质学居于国际地球科学前沿。”复习题 概念风化作用 简答风化作用的主要类型与主要影响因素?风的地质作用有哪

7、些形式?沙漠形成的主要原因与分布?黄土的主要特征及其分布?12 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12.1 河流概述12.2 河流的侵蚀作用12.3 河流的搬运作用12.4 河流的沉积作用12.5 河流的去均夷化作用12.6 河流发育与地质构造关系12.7 准平原概念12.1 河流概述河流还是最活跃的地质外营力。河流对地表的改造过程称为河流地质作用。按侵蚀作用方向分为12.2.1 下蚀作用(bottom erosion)概念:侵蚀河床下部,使河床高度不断降低的作用。原因:河流自身动能,溶蚀,河水携带沙石撞击河床。主要特征:1) 主要发生在河流发育的初期和上游地段,V形峡谷, 流速大,如长江三峡。2) 河床岩石

8、软硬不一(或抗溶蚀能力不同),易下蚀形成急流地段(torrent)瀑布(waterfall),贵州黄果树瀑布,瀑布后退。3) 河流向源侵蚀,河流源头,地势较陡,也是一个跌水区,类似瀑布后退一样,源头后退,河谷向上游伸长。4) 下蚀作用使河谷不断加深,但有一定限度,即如果一条河流流向湖泊,当河谷加深到河水面与湖水面一样高时,河流流速为0,下蚀作用停止。侵蚀基准面(base level of erosion)是下蚀作用的极限,海平面是河流的最终侵蚀基准面(ultimate base level of erosion),湖泊和主河道是上游或支流的暂时性侵蚀基准面(temporal base leve

9、l of erosion)。5) 河流的袭夺:侵蚀速度快的河流,将侵蚀速度慢的河流切断,使其归入自己上游河段。袭夺河,断头河。12.2.2 侧蚀作用(lateral erosion)概念:河流沿水平方向对河流两侧和谷坡的破坏作用。原因:弯道离心力、科里奥利效应。主要特征:1) 河流中、下游,河床坡度变缓,下蚀不显著,以侧蚀为主.2)横向环流,横剖面上看,河流表层水从凸岸流向凹岸,底层水则反向,形成一种环形流动。 但实际上不是简单环流,同时又向前运动,螺旋状前进。3) 凹岸处破坏下来的碎屑物搬运到凸岸,沉积下来,这样凹岸不断后退,凸岸不断前伸,河流越来越弯,河谷越来越宽. 曲流-蛇曲4)河床裁弯

10、取直。牛轭湖凹岸有侵蚀坑,凸岸有点砂坝,主流线偏凹岸12.3 河流的搬运作用概念:河流把所携带的物质从某处搬至另一个地方的过程。原因:流水具有携沙能力。主要特征:1) 碎屑物质(砾,沙,泥 )-机械搬运;溶解态物质-化学搬运。 呈溶解状态搬运的物质:真溶液,胶 体。2) 流速大,搬运量大,碎屑物粒度大; 流速小,悬浮变推移。 粗砂、砾石-推移搬运(滑动、滚动、跳跃),搬运近。 粉砂、泥-悬浮搬运,搬运远。3) 磨圆作用:搬动过程中,相互碰撞,与河床碰撞。12.4 河流的沉积作用概念:指当河流的动能减小或化学条件改变,降低了河流搬运力,致使搬运物沉积下来,或在河口处化学条件改变使得呈溶解状态搬运

11、的物质发生沉淀。形成边滩(点沙坝)、心滩、天然堤、河漫滩等沉积地形,最大的沉积场所位于三角洲。冲积物-河流沉积的碎屑物质。类型:按沉积地点分为12.4.1 河谷内的沉积作用 形成心滩边滩河漫滩河流冲积层的二元结构:由下部边滩的粗粒沉积物和上部河漫滩的细粒沉积物两部分组成的沉积剖面结构。 华北平原即黄河下游的河漫滩,称冲积平原。 12.4.2 河口的沉积作用三角洲12.5 河流的去均夷化作用12.5.1 河流的平衡剖面河流在形成初期,多急流与瀑布,河流纵剖面不光滑,由于下蚀和溯源侵蚀作用,河床上的突起被削去,凹坑被填平,急流和瀑布消失,河流纵剖面逐渐演变成为一条圆滑上凹的曲线,称为平衡剖面(ba

12、lanced profile),或均夷剖面。此时河流叫均夷河流(graded stream)。其河床的最低点即是侵蚀基准点。均夷河流是河流发展的总趋势。是河流衰老的过程。 12.5.2 河流的去均夷化作用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变化与地壳运动发生,河流的流速、流量、河床形态及坡度等都在改变,河流完全达到平衡状态是不可能的,只能在准平衡状态内波动。平衡剖面状态下,河流下蚀作用非常弱,但影响因素一旦改变,河流重新获得能量,下蚀复苏,这种现象称为去均夷化作用(degradation),标志着河流由以侧蚀和沉积为主转为下蚀为主的地质作用。影响因素:一是陆地上升或海平面下降,使河床抬高或侵蚀基准面降低;二是气候

13、变化,如干燥转为潮湿,流量增加。12.5.3 河谷阶地1)河谷形态不仅在纵剖面上是阶梯状,而且在横剖面上也往往呈现阶梯状。位于谷坡上的这种台阶叫做河谷阶地。 2)河谷阶地形成原因:每一级阶地都有一个平坦的阶面和一个陡坎。阶面微向下游和河床倾斜。从陡坎上可看到沉积物具有二元结构,上部是漫滩沉积,下部为河床沉积, 再下为基岩(有时无)。3)地壳上升,下蚀; 停止上升,侧蚀为主,发生沉积作用; 地壳又上升,下蚀,原来的河漫滩就要高出水面以上,在洪水期也不淹没,这就形成了河谷阶地。由下往上,阶地新-老, 一级,二级,三级,; 。12.6 河流发育与地质构造关系12.6.1 构造运动微弱地区12.6.2

14、 构造运动强烈地区12.6.3 水系类型与地质构造 12.6.1 构造运动微弱地区 河流发展大致分三个阶段: 1. 初期:以下蚀为主,地表起伏增大,河床坡度较大,纵剖面呈阶梯状,河谷较直,常形成V形峡谷及急流瀑布。 2. 中期:地形起伏,河床坡度减小,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占主导地位,河谷加宽,形成曲流,横切面U形,出现心滩、边滩、河漫滩各种形态的沉积地形. 3. 晚期:地面起伏,河床坡度进一步变缓,侧蚀作用不再加宽河谷,仅使河流摆动形成蛇曲和牛轭湖。夷平作用概念:河流将高处物质搬运至低洼处沉积,总体上使地面起伏变小,即使地面逐渐变平,称为夷平作用。12.6.2 构造运动强烈地区地壳上升: 侧蚀-下蚀 地壳下降: 下蚀-侧蚀12.6.3 水系类型与地质构造水系类型(drainage pattern):河流的排水系统在空间的排列形态。主要水系类型有:1)树枝状(dendritic pattern):支流依次分枝,如阔叶树形狀,发生于均质的地质带:如海岸平原 2)羽毛状(pinnate pattern):支流平行注入主流,而主流流向受到坡面所控制,易发生在向斜谷:如淮河水系 3)平行状(parallel pattern):主支流平行,易发生于平行断层带或平行褶曲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