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模板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70711754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模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模板同学们,在你的身边有许多物品,选择自己喜欢的量一量?以米为单位记录下来。一起看看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欢迎查阅!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2、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3、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重量等。重点难点: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2、十进制单位间的换算。教师准备:测量记录表学生准备:常见的测量工具,需要测量的物品。教学过程:一、想一想,忆一忆。同学们,你们还记得1米有多长吗?用手势表示一下,我们来看看黑板

2、有多长?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板书:测量活动)二、量一量1、每组各派一名代表,分别测量黑板的长度。2、汇报结果。3、小组合作学习,怎样以米为单位来表示呢?4、汇报:2米85厘米=2米=2.85米1米1分米=1米=1.1米小结: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就是我们这节课重点学习的内容。三、再量一量。同学们,在你的身边有许多物品,选择自己喜欢的量一量?以米为单位记录下来(学生自行完成填一填)。汇报结果。四、试一试春天来了,燕子也从南方赶来了,它给同学们提了几个问题请你们来回答,你们愿意回答吗?(愿意)我的体重是1千克500克,骨骼重113克,以千克为单位怎么表示?全班汇报:1千克50

3、0克=(1.5)千克113克=(0.113)千克小结:同学们都能用千克把燕子的问题回答出来,那么同学们老师的身高用米作单位,你能表示出来吗?(能)五、激趣活动。我请一名学生来测量我(老师)的身高,再请一名学生监督,不当之处,给予纠正。汇报:1米70厘米=(1.7)米下面请同学到自己的小组里任选一人,测量同学的身高,并以米为单位表示出来?六、课堂小结同学们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七、布置作业,试一试1、2题。板书设计:测量活动1米=10分米=100厘米20厘米=0.20米1厘米=1/100米=0.01米1厘米=0.01米1分米=0.1米1千克=1000克1克=0.001千克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

4、教案2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1718页例12,练习四第1题。教学目标1?经历在计算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情景中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过程。2?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能用这两个运算律解释计算的理由。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在具体情景中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探索新知1?教学例1出示例1图,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板书:94=36(个),49=36(个)。学生观察板书,思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板书:94=49。教师:你还

5、能写出几个有这样规律的算式吗?板书学生举出的算式。如:152=21585=58教师: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1: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学生2:这就叫乘法交换律。教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吗?(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教师:如果用a、b表示两个数,这个规律可怎样表示呢?(ab=ba)2?教学例2出示例2情景图,口述数学信息和解决的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答。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全班汇报,教师板书。(824)68(246)=1926=8144=1152(户)=1152(户)学生对这两种算法进行观察、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824)6=8(246)。出

6、示下面的算式,算一算,比一比。1652=16(52)=35254=35(254)=121258=12(1258)=观察算式,有同样的特点吗?每排的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吗?学生独立计算,验证自己的猜想,全班交流。板书:1652=16(52)35254=35(254)431258=43(1258)谁能说出这几组算式的规律?学生1:每个算式只是改变了运算顺序。学生2:每排左、右两个算式计算结果相等。学生3:三个数相乘,先算前两个数的积或者先算后两个数的积,值不变。教师:谁知道这个规律叫什么?教师板书:乘法结合律。教师:如果用a、b、c表示3个数,可以怎样表示这个规律?教师板书:(ab)c=a(bc)。

7、教师:这个规律就叫乘法结合律。小结:同学们,我们一起总结出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下面看同学们会不会用。二、课堂活动1?练习四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说出依据。2?连线。(学生独立完成)2315217(1254)17125439(258)3925823(152)三、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3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1921页例3,课堂活动第12题和练习四第26题和思考题。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运用这两个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

8、在老师的引导下,经历克服学习困难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就感。教学重、难点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回忆上节课中所学的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叙述。2?填空。我们学习了乘法运算律,这节课我们一起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计算。二、探索新知学习例3。出示例3,算一算,议一议。6125489125教师:观察每个算式中的因数之间有什么特点?可以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吗?(学生观察思考,独立计算)全班汇报,教师板书:(1)6125461254=61100=15254=6100=6100(2)8912589125=72125=91000=900

9、0=9000小组讨论:每题都有几种算法,你认为哪种算法最简便?为什么?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全班交流汇报。教师小结: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它的核心就是凑整。往往可以把两个或几个数结合在一起乘起来得到整十、整百有时还可能需要把一个数分解成两个数,再与另外的数结合相乘得到整十数、整百数总之使计算变得简单。三、课堂活动1?课堂活动第1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并说出依据,再完成在课本上。2?课堂活动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在小组中讨论该怎样进行简便计算,最后全班反馈。要学生认识到同一个计算可以有不同的简便计算方法。3?练习四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连线)后反馈。4?练习四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5?练习四第8题。学生观察图中信息,然后抽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板演在黑板上。其余学生判断。最后让学生独立解决在课堂作业本上,不得少于3个问题。注意:随时提醒学生观察算式中数据的特点,并应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四、拓展练习思考题:引导学生抓住突破点:一是19各数字在算式中只出现一次;二是算式中积的个位数字是2。根据这两个信息可以想到两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字只能分别是3和4,继续分析便可解决此题。五、课堂作业练习四第36题。六、课堂小结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