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师用书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7070322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5.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师用书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师用书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师用书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师用书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师用书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师用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师用书(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下第一单元“四那么运算介绍二、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养成认真审题、 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三、编排特点 1 解决问题与四那么混合运算的顺序的梳理有机结合起来。 本单元在整理教学混合运算顺序时,是结合解决问题进展的。 目的是使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进一步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体会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 从而系统地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2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情境

2、和空间。本单元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教学整理四那么混合运算的顺序,其中的问题是需要两、 三步计算解决的问题。 教材创设了热闹的滑雪场情境, 由此生出一系列的情境串, 引出相应的 4 个例题。每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 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根底上,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四、具体编排1. 主题图。给学生提问题提供了数据。2. 例 1。呈现了两个学生的解决方法,明确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3例 2。教材呈现了学生的两种不同解法,明确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注意:使学生明确“照这样计算的意思;引导学生画线段图表示相应的数量关系。在例 1、例 2 的根底上,让学生总结:在

3、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在往右顺序计算。4例 3。通过解决需用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提出“你还能解决其他数学问题吗? 鼓励学生根据情境中给出的门票信息,提出问题并加以解答。5例 4。总结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注意:要重视两种不同解决方法的比照。 教学时引导学生从思路上、方法上和解题步数上进展比拟, 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同, 解决方法也不同, 计算的步数也不一样, 有些实际问题用三步解决也可以用两步计算来解决。6例5。首先探讨为什么参与运算的数、排列顺序及运算符号都一样, 而计算结果却不一样, 使学生再一次认识小括号的作用,

4、 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在此根底上,结合具体式题,总结四那么混合运算的顺序。7. 例 6。 1把分散学习的有关 0 的运算这局部知识系统化。注意: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回忆、整理和概括有关 0 在四那么运算中的特性。 2通过“注意,特别说明 0 不能作除数及 0 为什么不能作除数的道理。五、教学建议 1将探求解题思路过程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本单元是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混合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因此,教学时, 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动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 自主探索, 并在合作交流的根底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

5、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使解题的步骤与运算的顺序结合起来。当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后,还要追问每步算式列出的依据及表示的实际意义,促进学生正确地概括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本单元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展的,其中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又是重点和难点之一。教学时, 要注意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 在表达解题思路时,要引导学生透过数看到量,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如,可引导学生这样描述思路“先算出每天接待多少人,再计算6 天接待多少人。不要停留在 “先用 987 3,再乘 6的描述方式上。可能开场学生不习惯,但要逐步培养这种分

6、析方法。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介绍二、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 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三、编排特点 1 结合生活实际, 让学生了解确定位置的重要性。 教材选取现实生活的素材, 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作用和价值。例如,通过“公园定向越野赛的情境,引出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知识, 让学生知道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2提供丰富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在第一段学习的根底上, 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 “空间与位置 的知识和经历, 形成了一

7、定的空间感,他们对空间位置的感知和理解的能力在不断提高。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根底和能力水平, 教材创设了许多便于操作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例如,让学生在平面图上标出校园内各建筑物的位置、 根据同伴的描述画出路线示意图等活动, 使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 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四、具体编排1主题图。 1公园定向越野赛的情境图及“公园定向运动图,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 2注意:在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收集有关 “定向运动 的资料,教师也需要做相应的准备。2例 1 及相应的“做一做。1例 1,使学生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

8、定物体的位置。注意: 可以与主题图的教学结合进展;要使学生明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 确定方向的具体方法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进展探索。 2“做一做呈现了小明家附近几处建筑物的位置示意图, 使学生进一步在图上确定物体所在的方向和距离。3例2。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注意: 可以灵活创设教学的情境; 对绘制的具体方法不必做统一要求, 可以放手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索绘制的方法; 最后,向学生介绍平面示意图的一般画法。4例 3 及相应的“做一做。 1例 3 在学生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根底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2“做一做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位置

9、关系的相对性。注意:要让学生充分活动。教师可以在教室地面上画一些长方形,并联结对角线,量出各条线段的长度,标出角度,让学生分别站在不同的顶点上进展练习。另外,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东偏南45也可以说是“东南方向。5例 4 及相应的“做一做。1例 4,让学生学习在位置变化的情况下, 判断行走的方向和路程, 练习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2“做一做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绘制简单的线路图。注意:在课前,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选择一条路线, 并通过多种方式确定每一段行进的方向、途经的主要建筑物和相应的距离。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由教师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线路,描述出行进的线路,供课上使用。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

10、以增加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而且还可以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五、教学建议 注意创设活动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已经具有了从方位角度认识事物的根底,并随着年龄的增长, 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有所提高。 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根底和生活经历, 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 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 让学生通过观察、 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 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 在这个年级,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独立思考。 并且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 不同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也不尽

11、一样, 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大胆地与同伴进展合作与交流。 通过这样的过程, 使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介绍二、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 结合律和分配律, 能运用运算定律进展一些简便运算。 2.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 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 开展思维的灵活性。 3.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三、编排特点 1. 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拟完整的认知构造。将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集中于一个单元,加以系统编排,便于学生感悟知

12、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构建比拟完整的知识构造。2. 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本单元教材的一个鲜明特点是, 不再仅仅给出一些数值计算的实例, 让学生通过计算, 发现规律, 而是结合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 帮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现实背景。这样便于学生依托已有的知识经历, 分析比拟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引出运算定律。 同时, 教材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实际问题, 让学生借助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和认识运算定律。3. 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单元的第三小节, 改变了以往简便计算以介绍算法技巧为主

13、的倾向, 着力引导学生将简便计算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同时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这对开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四、具体编排1. 加法运算定律。 1主题图。旅行途中记录行程的情景。 考虑到学生对自行车上的记录仪表比拟陌生, 所以画了一个仪表外表的放大图, 并让小精灵做提示性介绍。 2例 1。在主题图的根底上提出了要解决的问题。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解答并交流; 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 3例 2。加法结合律。 理解了题意, 并搞清了条件和问题之后, 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列出算式计算。 接着,还可让学生观察比拟教

14、材提供的另两组算式, 当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编出像例 2 这样的例子,再观察、比拟。、 4例 3。让学生将前面所学的两条加法运算定律, 综合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计算中。2. 乘法运算定律。 1主题图。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看主题图, 说说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学生可以按自己看到的说, 也可以把图中的两段说明文字复述一遍。 再根据这些信息引导学生发现可解决的一些问题。 2例 1。让学生自己发现乘法交换律。启发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 进一步, 可让学生在主题图中,找出可用乘法交换律解决的其他问题,并列出算式。3例 2。从解决这个问题的两种算法中, 得到乘法结合律的一个实例。引导学生观察、 比拟、概括得出乘法结合律。小结时,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小精灵提出的问题: “比拟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 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拟明确: 交换律是两数相加、相乘的规律,即交换加因数的位置,和积不变;结合律是三数相加、相乘的规律, 即可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先相加乘,和积不变。在这一活动中, 应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话, 表达自己的发现。 4例 3。通过比拟、 概括得出乘法分配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